10.06 老胃病應當如何進補,聽聽老教授怎麼說

俗話說:今冬進補、明春打虎。然而,在其他人興致勃勃著手進補的時節,很多胃病患者卻猶像不決:我的月平時都不太平.再進補,怎麼受得了?對此疑惑,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所患胃病需不需要補?胃病有虛實之分因虛所致的胃病,根據中醫"虛則補之"的原則,當然要補,且不補不足以使病情好轉。若胃病屬實者,再進補則會加重病情。

老胃病應當如何進補,聽聽老教授怎麼說

就中醫而論,俗稱之“胃病”通常涉及與消化功能相關的脾、胃、肝、膽、腸等病變。需補者當根據體質及病情,分而補之。按中醫辨證分型,大致有脾胃氣虛證、中氣下陷證、脾胃陽虛證、胃陰不足證四種。

脾胃氣虛證

多表現為進食少,食後腹脹,大便溏薄,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晄白,舌淡,脈虛弱。治用香砂六君丸。

中氣下陷證

多表現為脘腹有墜脹感,進食後尤明顯,或有肛門下墜感甚至脫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脈弱。治用補中益氣丸。

脾胃陽虛證

多表現為進食少,脘腹隱痛,喜溫喜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胖苔白,脈沉弱。治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胃陰不足證

多表現為胃脘隱痛或灼痛,口乾咽燥,唇乾,飢不欲食,大便燥結,或有乾嘔、呃逆,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治用益胃湯。

表現為脾胃氣虛證、中氣下陷證、脾胃陽虛證之人,可常食糯米、粳米、山藥、芡實、芋艿、甘薯、南瓜、甘藍、胡蘿蔔、花生、大棗等;寒象症狀明顯者,如有腹部喜溫喜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者,可適當多食海參、韭菜、桂圓、金橘、佛手、姜、蔥、大蒜等;表現為胃陰不足證者,日常可適當多食青菜、菠菜、梨、百合、山藥、荸薺、番茄、白菜、柚子、香蕉等。

食療驗方

老胃病應當如何進補,聽聽老教授怎麼說

參苓粥

取人參3克(或黨參10克),白茯苓10克,生薑3片,粳米60-80克。將人參(或黨參)、生薑切片,白茯苓搗碎,在冷水中浸泡半小時後,煎汁去渣。將粳米入藥汁內煮粥。每日空腹食用1-2次,每次1小碗。適用於有脾胃氣虛證或中氣下陷證表現者。

大棗甘姜飲

取大棗5枚,甘草3克,乾薑3克,煮水飲用。每日1劑,可連服1-2周。適用於有脾胃陽虛證表現者。

石斛粥

取鮮石斛20克,粳米30克,冰糖適量。先將鮮石斛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再將粳米、冰糖入藥汁,共煮為粥。每日1-2次,每次1小碗。適用於有胃陰不足證表現者。

上述為一般情況,僅供參考。每個人的病證都具不同特點,諸多複雜因素交匯於一身,無須完全照搬,當因人而異。評估補胃是否適當,須注意觀察。若患者對進服之食或藥容易接受,食慾正常、大便通暢、口味無異、舌苔不膩,並能持續進服,可判斷為進補適當。反之,則提示補胃措施不當,應暫停進補。

老胃病應當如何進補,聽聽老教授怎麼說

"胃喜為補"值得借鑑

"胃喜為補"意為給予人體樂於接納的食物(可引申至藥物),加合脾胃所喜,恰為機體所需,可起到調補作用。胃之所"喜",多與人之體質、功能狀態、年齡階段、居住環境、季節氣候相關。"胃喜"之食、藥往往提示身體當前的生理或病理狀態有所缺之物,利用所需食、藥的四氣五味特性可以調整機體之偏性。如炎熱季節胃熱津虧,汗出多而口渴明顯者,往往喜進寒藥涼食以清熱生津;陽虛胃寒之人則喜食辛熱溫暖之品以助陽散寒;等等。因此,補胃當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違逆"胃喜"的因素,常常得不償失。如有些人聽信傳言,認定採類食、藥能治某病,不論自身體質與病性是否相應,儘管食後不適,國目堅持,尤不可取。曾遇一虛寒體質的患者,為治糖尿病,相當的時間裡每日進食苦瓜,導致持續胃痛。引起機體強烈排斥和反意、藥,既不利於營養物質或藥物成分的吸收,又存在損傷脾胃。加重疾病的潛在可能性。

老胃病應當如何進補,聽聽老教授怎麼說

"胃喜為補"既是機體存在偏性的信號之一,也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能力。但是,強調"胃喜為補的同時要注意有度。如一味貪圖口腹之歆,形成飲食偏嗜,則不但無益,而且有害,如過嗜辛辣、鹹、甜等。

補胃之時,除了上述方法和思路,還需知道|一些日常宜忌。飲食方面宜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養成定時定量的用餐習慣;少吃或不乞生冷、辛辣刺激之品;隨季節調節飲食品種;不吸菸、酗酒;等等。生活方面應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規律,堅持體育運動。補胃時機亦很重要,宜選病情平緩之時,不宜於胃痛較劇、舌苔厚膩時貿然進補。

老胃病應當如何進補,聽聽老教授怎麼說

本文轉自360個人圖書館 溫暖南方 作者:葉進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