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何頸後下拉被認為是一個危險的動作?

餘庭洋


首先明確一下,頸後的推、拉動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夠安全,容易造成損傷的,因為這個動作,非常考驗訓練者的胸椎、肩關節的柔韌性,而現代很多人因為久坐電腦前等原因,大部分業餘健身愛好者,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上交叉綜合徵,肩胛骨穩定性、肩關節活動度都相對不足,所以這個動作最好是要避免。

當我們在做頸後下拉時,可以看到,如果我們需要把脖子往前伸,胸椎處於一個含胸的狀態,那麼這個狀態下,我們的肩胛骨沒辦法保持收緊穩定,連帶著,肩關節的活動度也會受限,當肩關節往後旋,肩袖肌群過度向後伸展,那麼肩關節的壓力其實是很大的,此時肩峰與上臂肱骨之間的縫隙變小,岡上肌的肌腱,在關節滑囊處,與肩峰產生摩擦或者撞擊,時間久了,那麼就很容易造成“岡上肌肌腱炎”。

事實上,在一些舉重運動員和教練員當中流傳一個說法:頸後動作其實是肩關節柔韌性的鍛鍊,因為舉重需要非常良好的肩關節柔韌性,但本身他們已經擁有良好的關節活動度,以及身體姿態的控制能力,所以頸後動作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動作的風險,是相對可控的,但對於大多數業餘健身愛好者而言,缺少這些能力,做這個動作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優秀或者知名的運動員、健美選手,做的一些動作,比如上文說的頸後推、拉,比如施瓦辛格彎腰練划船,這樣相對風險更高的動作,他們不受傷的基礎,往往是因為訓練者本身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身體姿態的控制能力,而業餘愛好者最好不要盲目模仿,畢竟你不靠這個吃飯,沒有必要為了對肌肉多一丟丟的刺激,但是增加了安全隱患,身體健康最為重要。

最後,相比頸前的高位下拉而言,這兩個高位下拉動作,雖然都是主要練背,但發力的側重點,其實是有區別的,頸前更側重於背闊肌收縮發力,而頸後呢,斜方肌中束的發力會多一些,所以目的如果是為了更好地鍛鍊背闊肌,一般我也更建議做頸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