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賈母的真情和假愛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刻畫了一個富貴老人家——賈母,賈府眾人都要尊重她,看著她的眼色行事,處處哄她開心。賈母的人生閱歷,才幹智慧,更是無人可及。可是史太君也是凡人一個,脫離不了這俗世,便也有諸多心中歡喜和無可奈何,對心尖上的人疼愛非常,對心存憤懣的人虛情假意。在前八十回中可以看出賈母的真情和假愛都是誰呢?

賈母的真情和假愛

一、賈母的真情

(一)對寶玉的溺愛

賈母最愛的是誰呢?自然是寶玉,她對寶玉的愛已經上升到了溺愛的程度。銜玉而生已是奇特,所以自幼教養在身邊,與自己同吃同住,更何況“同當日國公爺一個稿子①”,這讓寶玉在賈母心中更加重要了。最好的雀金呢留給他,有好吃的東西也都記得賞給他,但說到賈母溺愛寶玉的高潮自然是寶玉捱打這一回。賈政得知寶玉在外的乾的勾當,又有賈環誇大其辭的告狀,被氣得不行,讓人將寶玉按在凳上,用大板死命得打。消息傳到賈母耳朵裡,急急地就趕過來,還沒有走進屋就顫巍巍地喊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豈不乾淨了!”能讓賈母如此著急的自然是他的心頭肉,並且還和自己在朝為官的兒子發生正面衝突。說實在的,寶玉的做法確實不符合當時的社會規範,賈政教育寶玉是情理之中的,但是面對賈母的責難,只得陪笑說:“從此以後再不打他了。”孫子不歸正道兒子教訓,祖母卻要拉著孫子兒媳離家出走,這事放在現在也不覺稀奇陌生,這一段描寫講賈母真性情和對寶玉的溺愛表現地淋漓盡致。

賈母的真情和假愛

(二)對黛玉的疼愛

黛玉初到賈府時,賈母是“迎上去”的,將黛玉摟在懷裡,“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還說“我這些女孩兒,所疼的獨有你母親。今一旦先我而亡,不得見面,怎不傷心!”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這份割不斷的血緣會讓賈母憐惜這個亡母之女,就算對黛玉母親賈敏的愛,愛屋及烏,也不會虧待這個孤身一人前來一個完全陌生地方的女孩。文中直接寫到:“如今且說林黛玉自在榮府,一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把那迎春、探春、惜春三個孫女兒倒且靠後了。”可見賈母是相當疼愛這個外孫女的,甚至都可以與賈母的心頭肉寶玉比肩。在林黛玉到來的第一天,賈母沒有給黛玉安排住在別的房間,或者說是別的院落裡,是安排黛玉和自己住在一起,可見賈母對於黛玉的喜愛與憐惜。除此以外,在黛玉初到時的家常閒話中,賈母得知黛玉正在吃人參養榮丸,就立刻讓人陪一副去。這藥看名字就知道需要大量人參,在之後賈瑞死前求人參可見,對於賈府,人參並不是常見的,而是被精心管理的,有需要是要去求的。但賈母輕而易舉的一句“多配一料”,可見賈母對黛玉的疼愛。

在四十回,一眾人等跟隨賈母帶領劉姥姥逛大觀園。在眾人進了黛玉的瀟湘館後,劉姥姥道:“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這時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這個“笑指”二字把賈母對林黛玉的驕傲與自豪表達的淋漓盡致。賈母看到林黛玉瀟湘館的窗紗舊了、不翠了,就想到了上好的軟煙羅,從薛姨媽和王熙鳳話中可知,這軟煙羅比現在“上用內造”的還要好呢。賈母對於那這種極其精緻可以做衣服,做帳子的薄紗來給林黛玉糊窗子是一點都不心疼的,並且當即就吩咐鳳姐“明日”就辦,可見賈母對於給林黛玉糊窗戶的認真程度。

賈母對賈寶玉和林黛玉可沒有少操心,在書的第二十九回中,寶玉與黛玉發生了一些小爭執,賈母對此很是擔心,想要讓他們見面勸和。不想他們都沒有來,氣得直哭,還說寶玉和黛玉是她前世的“小冤家”。賈母,在賈府地位極高,因為兩個晚輩的爭執而哭泣,可想而知賈母對於他們兩人的重視和喜愛。在賈母的口中,時常把寶玉和黛玉相提並論,可見在賈母的心中,他們的地位是一樣高的,在賈府的晚輩中,賈寶玉和林黛玉是最受寵的。

賈母的真情和假愛

(三)對鳳姐的喜愛

賈母對鳳姐的喜愛,是建立在鳳姐善解她心,也時常逗得自己發笑的基礎上的。鳳姐知賈母氣堵,所以故意輸錢讓賈母歡喜;鳳姐看賈母憐愛黛玉,便對黛玉又誇又贊,還多加照顧;賈母隨口說的吃食,鳳姐便立刻命人做了送來。在湘雲的螃蟹宴上賈母說出了她對鳳姐插科打諢的看法:“我喜歡他這樣,況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

(四)對鴛鴦的垂愛

至於賈母鴛鴦的愛,是封建時代不多見的,主子垂愛下人,在兒子求鴛鴦做妾時,直接拒絕了,還大發脾氣。賈母清楚,若是將鴛鴦賞給賈赦做妾,無意識毀了鴛鴦的一生,更何況自己如果沒有鴛鴦無微不至的照顧,“不知叫人誆騙了多少去呢!”賈母如何捨得?如何捨得鴛鴦離開自己?捨得將這個如花似玉情同孫女的女孩送進火海,所以她生氣了,她直接表達了自己對兒子貪戀不足的不滿,這是賈母最真實的感受和情感的流露,可見家母對鴛鴦的愛也很深。

對寶玉的溺愛,對黛玉的疼愛,對鳳姐的喜愛,對鴛鴦的垂愛……愛與被愛是相互的,賈母將最真摯的感情施加在他們身上,同樣,也是因為他們,賈母的老年時光被抹上了鮮豔的顏色。

賈母的真情和假愛

二、賈母的假愛

而賈母對於討厭,心存不滿的人很少會直接表達不滿,這樣的時候少之又少。賈母通常運用她過人的智謀來拒絕和表達自己的不滿。

(一)對金玉良緣的拒絕

王夫人和薛姨媽說了那麼久的“金玉良緣”,林黛玉為這說法吃醋也不知道多少回,連薛寶釵的丫鬟鶯兒也對寶玉說過,寶釵的項圈上的幾句話“不離不棄,芳齡永繼”與寶玉那塊玉上的句子“莫失莫忘,仙壽恆昌”竟是一對的。這個說法可謂是眾所周知,賈母如何能不知?然而,賈母卻在書第五十回,向薛姨媽問薛寶琴的生辰,似有給寶玉提親之意。可是在這之前,薛寶琴剛到之時賈母要寶琴與自己共寢一處,這些生辰想必都是細細問過了,而且都是親戚,寶琴上京來就是欲發嫁的,賈母怎會不知這些?可是,賈母偏偏卻又把這些理應早就知道的問了薛姨媽,這究竟是為何?難道是賈母年紀大了,記性變差了?我覺得不然,賈母是故意裝傻,故意這麼問的。薛寶釵住進賈府好幾年了,賈母也沒有求親之意。可這薛寶琴一來,賈母做出求親之態,這不就是在變相的告訴薛姨媽,她不看好薛寶釵。賈母曾說過一句“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是想等已經快要及笄之年的薛寶釵出嫁之後,再順理成章地提出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婚事,讓這兩個孩子在一起,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可是不知道八十回後是什麼破壞了賈母這個計劃,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賈母的願望終究是落空了。

賈母的真情和假愛

(二)對寶釵的疏離

在寶玉捱打之後,賈母曾對薛寶釵有過直接的評價。賈母對薛姨媽說:“提起姐妹,不是我當著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萬真,從我們家裡四個女孩算起,都不如寶丫頭。”這句話素來有些爭議,賈母口中的“四個女孩”是哪四個呢?是“原應嘆息”四春,還是去掉已經成為貴妃的元春,加上了住在家裡的林黛玉呢?我比較傾向於第二種,首先,元春在賈母說這句話的第三十五回早已成給皇帝的貴妃。在元妃省親的時候,眾人,包括王夫人、賈政甚至於賈母都是要給元春跪拜的。可見,元春在當時的地位比賈府中的眾人都要高得多,而賈母又怎麼會如此大不敬地說薛寶釵比元春要好很多呢?這是不符合對賈母的人物設定的。再看第二種情況,林黛玉是自己家的孩子,而薛寶釵則是要客套的人。由此可見,薛寶釵在賈母眼中是需要客套的別人家的孩子,而林黛玉則是讓自己頭疼能把自己氣哭的“冤家”,孰親孰遠,顯而易見。

在遊大觀園時,到了薛寶釵的蘅蕪院之後,賈母並眾人看到的場景時:“及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無。案上止有一個土定瓶,瓶中供著數枝菊,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賈母這次為什麼前來?帶劉姥姥來逛大觀園,來見識身為皇親國戚的榮國府的極致奢華。可是寶釵的房間呢?“雪洞”、“一色的玩器全無”、“土定瓶”、“青紗帳慢”、“樸素的衾褥”……賈母看到了這樣的屋子嘆道:“這孩子太老實了!你沒有陳設,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沒理論,也沒想到。你們的東西,自然在家裡沒帶了來。”說著,命鴛鴦去取些古董來,又嗔著鳳姐兒:“不送些玩器來給你妹妹,這樣小器!薛姨媽這時候表示薛寶釵平日裡不慣用這些裝飾品,可是這並沒有討到賈母的好,賈母卻說了一句“我們這老婆子,越發該住馬圈去了”。而且還指定鴛鴦說,“你把那石頭盆景兒和那架紗照屏,還有個墨煙凍石鼎拿來:這三樣擺在這案上就夠了。再把那水墨字畫白綾帳子拿來,把這帳子也換了。”賈母所說的這幾樣東西,從字面意思上並不覺得有多麼的貴重,盆景、紗照屏、凍石鼎、字畫和白帳,都是些黑白的玩器。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鴛鴦這時候卻回答賈母:“這些東西都擱在東樓上不知那個箱子裡,還得慢慢找去,明兒再拿去也罷了。”賈母道:“明日後日都使得,只別忘了。”這鴛鴦的回答很值得人玩味,只是找個東西而已,鴛鴦是賈母的大管家,以她精明的個性,怎麼會不知道賈母的東西都放在哪兒呢?而對比之前給林黛玉換帳子,是“明日”就要完成的任務,鳳姐更是忙答應了。鳳姐和鴛鴦是大觀園中最會對賈母察言觀色的了,從她們的辦事速度也可以對賈母的態度推測一二。在對待林黛玉時,並且是在說話間,鳳姐就命人取了一匹來,可見,鳳姐對於賈母安排的這份差事的重視,而薛寶釵的卻是“明天后天都使得”。

賈母的真情和假愛

(三)對王夫人的不滿

至於對她的兒媳婦王夫人,賈母深知王夫人想著什麼,和薛姨媽她們謀劃著什麼,所以藉由賈赦想要收鴛鴦做房裡人,對王夫人宣洩了積攢已久的怒火。“你們原來都是哄我的!外頭孝敬,暗地裡盤算我。有好東西也來要,有好人也要,剩了這麼個毛丫頭,見我待他好了,你們自然氣不過,弄開了他,好擺弄我!”這話看似是在不滿賈赦的不知足,貪戀鴛鴦美色,可實際上是在藉機對王夫人表達不滿。賈母想要寶玉娶黛玉做寶二奶奶,可是王夫人他們呢?時常宣揚著\"金玉良緣\",這是觸及到家母心中的底線的,這自然會讓賈母心生怨忿,可是明面上又不可以發作,只得藉由這個由頭宣洩一下,賈母畢竟是賈府的老祖宗,做事還是很有分寸的。隨後探春前來勸解,賈母又開始推說自己糊塗了,是自己的過錯。她對旁觀了這場鬧劇的薛姨媽說:“可是我老糊塗了!姨太太別笑話我。你這個姐姐他極孝順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爺,婆婆跟前不過應景兒。可是委屈了他。”典型的打了個巴掌再給個棗,王夫人即使聽出了賈母的意思,也只能嚥下這個啞巴虧,不然又能怎麼辦法呢?不得不說,賈母這次發作相當完美,既表達了不滿,又讓別人說不出漏洞,由此便可見賈母的智慧。

賈母經歷了賈府幾十年的興衰,她雖已年過古稀,但仍舊精明異常,這個充滿智慧的老人家用真心對待愛自己的人,以虛情回報假意,看似一團和氣,實則愛憎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