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矿工兄弟二十年后再相逢 曾经的工友变病友 相互鼓励想开点


​兄弟,你咋也跑来了?不“中”,最近喘的厉害。哥你咋样?去年住了两次院,医生说我现在三期了。兄弟,你上铺那个老张还好吗?三年前就死了,他的二兄弟还活着,现在连下床都困难,估计快不“中”了,媳妇也跑了,老娘照顾他……

在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陆续来了几十个大老爷们,大家见面问寒问暖,显得格外亲切。这可不是在召开研讨会,而是当年的矿工兄弟们再相逢。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兄弟都在井下打钻,彼此都熟悉,有人甚至回忆起当年哥们在哪个巷道里作业。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没想到大家会在这里重逢,心情特别激动。

寒暄过后,大伙的话题都转到了各自的病情,“身体咋样?还在外打工吗?”因为这间屋里的男人全得的是一种病——尘肺。曾经的工友,如今却同病相怜,都面临着生与死的挑战。

河南省栾川县三川镇距离省城郑州有300多公里。改革开放后,当地农民总算找到一条致富路,距离家乡不远的灵宝发现大量的金矿,一时间附近农民纷纷前往。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有数万农民奋战在井下,每天和巨大的粉尘交织在一起。

十几年后,陆续有农民出现咳嗽症状,家人还以为得了痨病,花光了积蓄还是治愈不了,最后来到疾控中心,才知道得了尘肺病。尘肺病到底有多严重?许多人并不清楚。但为了养家,仍住挡不住农民淘金的步伐。

到了本世纪初,有尘肺病患者相继去世。这下农民慌了,但为时已晚。2018年11月18日,平顶山煤矿医院来到三川镇普查,600多个农民工参加体检,就查出400多人患有尘肺病,三川镇成了典型的尘肺病重灾区。

2018年8月16日,三川镇卫生院正式成立了尘肺病康复中心,购买了康复器械、呼吸机、血压仪、哑铃等用具,每周二、周四组织医疗专家和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心理辅导,并且还给每位患者建有病例档案。

消息传出后,就登记注册了498位尘肺病患者,康复中心工作人员建了一个康复聊天群,每天将各种信息转发到群里,大家在群里畅所欲言谈体会。如今这个群成了患者沟通的主要渠道,河南人最常说,这个康复中心“中”。

每到开放日这天,康复中心可热闹了,十里八乡的尘肺病患者都会赶来。虽然近期天气寒冷,但仍有许多患者骑着摩托车从几十里外赶来参加康复训练。 这里除了体能训练外,更多的是切磋病情,有人就摸索出多吃红枣和核桃可以减缓病情,红薯也“中”,虽然是些“土偏方”,但患者的积极性却很高。

卫生院陈林峰院长说,这些民间土配方虽然疗效不大,但也没副作用,主要是患者在一起相互鼓励,靠着坚强的毅力和病魔抗争,只要有信心,就能延长生命。

有个50岁出头的患者心里特别淡定,他说,每天该干啥就干啥,想开点,既然得了这个病,就当是命不好,我几个工友都走了,三个月前还走了一个,但我还活得好好的。他的这番话对大家启发很大,认为心疗比药疗还起作用。

有个三期尘肺病患者今年才30多岁,刚来到康复中心时,在健身器械上活动三分钟就气喘吁吁。经过半年多的训练,现在可以运动十几分钟。有工友开玩笑说,你小子晚上又可以和老婆热乎了。 虽然是开玩笑,说明尘肺病患者通过康复训练还是有成效。

如今大家把康复中心当成了临时的家,有事没事都跑来活动一会儿,精神状况明显有好转,如果不是偶尔看到他们剧烈咳嗽,几乎看不出是个尘肺病患者。

康复中心配有专职人员,并且组织医疗专家给各康复中心进行培训,组织患者们学习八段锦操,非常适合患者康复训练。虽然有些患者上气不接下气,看上去动作笨拙,但一招一式却很认真。

48岁的患者刘占柱深有体会:“过去我稍微干点体力活身体就吃不消,通过康复训练,现在能提得起40多斤重的东西,抽空还能在村子附近找点轻松的活干。虽然我们都是重病缠身,有些贫困家庭还能享受政府低保,但能够自食其力就更好,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