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工智能從何來?

深圳聰明魚時光


1956年夏,麥卡錫、明斯基等科學家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開會研討“如何用機器模擬人的智能”,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這一概念,標誌著人工智能學科的誕生。

*摩爾、麥卡錫、明斯基、塞弗裡奇、所羅門諾夫(從左到右)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泛在感知數據和圖形處理器等計算平臺推動以深度神經網絡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大幅跨越了科學與應用之間的“技術鴻溝”。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能夠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例如冠軍智能系統,它不僅會聽(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會看(圖像識別、文字識別等)、會說(語音合成、人機對話等)、會思考(人機對弈、定理證明等)、還會學習(機器學習、知識表示等)、會行動(機器人、自動充電導航等)。

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從“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技術突破,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新高潮。

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如火如荼。

比如,谷歌在其2017年年度開發者大會上明確提出發展戰略從“移動優先”轉向“人工智能優先”,微軟2017財年年報首次將人工智能作為公司發展願景。人工智能領域處於創新創業的前沿,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加入我們吧!一起乘風破浪,駛向最前沿!共享科技之福!


深圳聰明魚時光


最近一兩年非常熱門的名詞“人工智能”,各國政府、企業領導人、甚至新新產業,都免不了要跟人工智能沾上邊,甚至是我們生活、工作周邊也出現很多人工智能產品,比如說智能音箱,或是各種各樣的智能家電等等。

但到底什麼是人工智能呢?有人說人工智能就是一個強大的電腦程序,有人說人工智能就像是人類一樣,會思考,有認知能力,還有人說人工智能即將要毀滅人類。

1980年有篇論文《心靈大腦和程序》,裡面提到了一個實驗,叫做“中文房間”,我認為這個實驗很適合用來解釋人工智能運作機制。

他假設有一個房間,裡面有一個只認識英文的人,房間外面的人會不斷傳遞中文問題到房間裡面。在房間裡有一本英文手冊,裡面寫著該用什麼樣的中文答案,來回答中文問題,所以房間裡面的人就根據這本手冊找到相對應的中文答案,並把答案傳到房間外面。

所以對於房間外面的人來說,他們會以為房間裡裡面的人真的懂中文。但其實我們都知道並不是如此,在這個實驗裡面,這個房間和裡面的人就像是電腦,而那本手冊就像是電腦程序,我們不能說電腦懂中文甚至是理解中文。就像房間裡的那個人,其實也不懂中文一樣。所以人工智能是什麼?我認為人工智能就是一種可以因環境變化,做出相對應動作以完成目標的一種程序。

比如對阿爾法狗來說,他可以瞭解到棋盤上的變化,然後找出勝率最大的那一手棋,最終贏得這盤棋局。

像智能音箱則是可以感知到你的喚醒指令,然後做出像關燈播放音樂,甚至購物等動作。

但這些人工智能真的要智慧嗎?他們會思考嗎?說實話,阿爾法狗可能連自己是在下棋都不知道。至少現階段的人工智能還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當我們知道我們在談論的人工智能是什麼之後,我們暫時可以不用擔心它會像電影裡面一樣,強大的超級電腦去毀滅人類了。不過現在的人工智能,可能已經在和你搶工作了。


瘋狂的大喵


“從何來?” 這真講起來就是人工智能的至少半部發展史了。

說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 —— 艾倫·圖靈(Alan Turing)

一個在計算機科學發展史和人工智能發展史上都舉足輕重的人,1936年發佈的關於“可計算數字”的論文,為計算機和人工智能都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正是這個歷史的時刻,計算機的發展讓人們真正能夠觸碰到人工智能,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相互伴生著,開始朦朦朧朧的出現在了人類的眼前。


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之後,“人工智能”這個詞逐漸開始廣為人知,從一開始簡單的“模擬人”的概念,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逐漸演化出多個思潮,並演繹了一場場流派之爭兩落三起的歷史大戲,讓人歎為觀止。

時至今日,人工智能已經歷經滄桑,並日漸成熟,開始深入並應用到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對整個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感興趣,推薦閱讀尼克著的《人工智能簡史》一書,也可以通過網絡來搜索各個歷史事件以及代表人物。


洋寧天下


現階段的人工智能很大程度歸結於機器學習。也就是事先收集大量數據,並人工進行標記,作為訓練集交給電腦程序,利用一定的算法,得到收斂的結果。比如你想讓電腦區分狗和貓的圖片,那麼先找出500張只含有狗的圖片,500張只含有貓的圖片,人工標記出來那些是貓,哪些是狗,通過機器學習技術,當你再次把貓的圖片上傳到電腦,電腦就會說這是貓

或者這張圖片是貓的可能性為95%


Charlie說


人工智能從大數據及分析、雲計算、傳感器技術和控制技術,以及神經網絡算法等技術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