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王的炸醬麵



# @大董大懂 一日一菜 (129)#

炸醬麵(7)

一年四季吃炸醬麵,冬天最金貴。冬天菜蔬時鮮,都過了季。就是有,也是存下來的。

冬天吃炸醬麵一定是鍋挑兒,熱熱乎乎,才顯肉丁香。

北京是帝都。冬天從銀錠橋看西山,楓葉落盡,揚槐蒼黃。冬天吃,雖有涮羊肉,烤肉,炸醬麵顯得更隆重。

帝都的炸醬麵,要七碟八碗。吃個炸醬麵,要這麼嚇唬嗎?其實吃炸醬麵,本來特簡單,他就是吃食。非要個七碟八碗,這無非就是“講究”二字,為啥要講究呢,無非是窮,人窮就志短,就沒底氣,吃個面,不能只是禿禿的一碗乾麵,要有面碼兒陪襯。這樣好有面子。麵碼兒要隨著季節變換:早春吃野雞脖兒韭菜;仲春吃楊花蘿蔔;季春吃掐菜;暮春吃香椿芽兒;初夏吃嫩芹菜;仲夏吃紫邊嫩豆角兒;一立秋,心裡美蘿蔔就上市了,把蘿蔔切細絲,好看又爽快;冬天老百姓的面碼是大白菜,切了絲,焯熟。冬天吃炸醬麵,最講究的菜碼,是嫩黃瓜。冬天北京大冷天兒,去哪找嫩黃瓜。嫩黃瓜不是沒有,只是老百姓吃不起了。過去專門有給宮裡種“鮮兒”的大棚,頂花帶刺的黃瓜,數九寒冬也能吃到。

三十年前,我去給一人家做喜宴,三十多桌,兩天干下來,我上火了,口舌生瘡,吃啥啥沒味,主家準備了幾根頂花帶刺的嫩黃瓜,是做三鮮湯的,我也是不管不顧了,把兩根黃瓜給人家吃了,滿屋的清香。

七碟八碗擺在眼前,千萬別自己伸筷子去夾,那是露怯。有人給您夾,您只要用眼神瞄,心裡想的,她就給您夾碗裡來了。眼神是半眯著的,就像在自己家,自己坐在八仙桌前,擺菜碼的桌子是六個八仙桌拼在一起。從這頭看過去,層層疊疊,像山峰,層巒疊嶂。眼神要堅定,要氣定神閒,想,曾經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也不過如此。一碗炸醬麵,氣象萬千,可揮斥方遒。

帝都的炸醬,肉丁要肥碩,尤其冬天的豬,已經膘肥三寸,這時炸了醬,油浮碗沿兒;擓一勺醬,要半勺油,吃著香美,臉上有光。

炸醬的鹹度,能吃出殷實程度。請朋友吃炸醬麵,要是一勺醬,就夠鹹了,或是醬齁鹹,那是罵人,是把你當窮人了。吃炸醬要吃醬香;寬油炸醬,油把醬炸的沒了生味兒,是熟豆熟油的香。醬色棗紅,如北京落霞後的紅,近年北京人管進口的櫻桃叫車釐子,就是這樣的紅。

帝都的炸醬麵,面特別講究。大戶人家吃抻面,百姓人家吃切面。閒時吃手擀麵,忙時吃一把掛麵。

北京人吃麵講究,北京人卻特別懶。人人都說自己家的炸醬麵好,可誰都不會去自己抻一把面。大戶人家一般都有大師傅,但現在能抻面的大師傅也不多,現在的大師傅也就是能擀個面。

面要吃勁道兒,一,和麵要硬,二,面要有筋。面勁道兒是講究,吃一碗沒勁道兒的面,讓人鄙視,懷疑你的道行兒,軟面是面軟,道行不深。

在帝都,請人吃炸醬麵要有氣勢,這氣勢就是面硬、肉丁多、面碼七碟八碗。

老百姓吃炸醬麵七碟八碗,那是要面子。大宅門裡吃炸醬麵,七碟八碗是把自己想成王。這七碟八碗的講究是王的範兒。落魄的王,就剩下架子了,還要端著。現在物流發達了,老百姓大冬天裡邊也能吃上頂花帶刺的黃瓜,老百姓現在都是王了。可現在的王已經沒有了王的氣質。如果七疊八碗裡面吃不出一根頭髮絲,這頓飯吃的就不舒坦。


王的炸醬麵

王的炸醬麵

王的炸醬麵

王的炸醬麵

王的炸醬麵

王的炸醬麵


王的炸醬麵

大董

北京烤鴨代言人

Spokesperson of Beijing Roast Duck

阿爾巴白松露全球大使

Ambassador of Alba White Truffles of the World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榮譽州民榮譽

Honorable Citizen of Bortala Mongol Autonomous Prefecture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

DaDong elected as the Vice-chairman of “Chinese Cuisine Association”

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名廚協會主席

Chairman of “Famous Chefs Committee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uisine”.

大董意境菜創始人

Creator of DaDong Yijing Cuisine

大董餐飲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Chairman, DaDong Food & Beverage Investment Co., Lt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