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80%的徐州人也許還不知道,劉邦鞏固王權還用了這一招

80%的徐州人也許還不知道,劉邦鞏固王權還用了這一招



作為徐州人
誰人不知漢高祖劉邦的故事尤其是他與項羽的恩恩怨怨可謂“經典永流傳”!

80%的徐州人也許還不知道,劉邦鞏固王權還用了這一招

鴻門宴、四面楚歌、分我杯羹……無一不透露著劉邦的狡猾

然而稱帝后

他竟玩起了“炒作”

將“泗水撈鼎”的故事在楚地散播開來

80%的徐州人也許還不知道,劉邦鞏固王權還用了這一招

(“泗水撈鼎圖”畫像石拓片)

這便是一幅“泗水撈鼎圖”漢畫像石的拓片,曾在徐州博物館的二樓展廳中曾展出。

我們首先來看石板的最頂端:

80%的徐州人也許還不知道,劉邦鞏固王權還用了這一招

三角形範圍內即雕刻紋飾。居中一人長衣端坐,頭戴勝,應為西王母。其右側有一羽人,屈膝拜謁。人物兩側有青龍、白虎各一條,作奔走狀。


其次,我們來看石板主體畫面:

石板主體畫面有正方形邊框,框內飾波浪紋和菱形紋。畫面分為上下兩部分,用凸稜橫線間隔開。

80%的徐州人也許還不知道,劉邦鞏固王權還用了這一招

畫面上層是人物建築圖。下部中央有一廳堂,四阿頂,瓦壟細密,有斗拱。屋內左側一人憑几而坐,右方三人面向此人,跪坐拜謁。屋外兩側簷下跪坐七人。

80%的徐州人也許還不知道,劉邦鞏固王權還用了這一招

廳堂之後為二層樓閣,有一樓梯通地。樓上跪坐五人,樓下跪坐三人。屋頂立有兩隻仙鳥。

80%的徐州人也許還不知道,劉邦鞏固王權還用了這一招

畫面右上方有五人,其中一人高大,戴進賢冠,面左而立,另外四人手持笏板,躬身作拜謁之狀。畫面左側亦有兩人,形體高大,頭戴高冠,雙手置於胸前,相對而立。

80%的徐州人也許還不知道,劉邦鞏固王權還用了這一招

畫面下層為泗水撈鼎圖。中央刻一半圓形拱橋,橋上方空白處刻有飛鳥。橋前立有兩柱,伸入橋下,兩條繩索固定於柱的頂端。有一人短衣露足,正面站在橋中間,雙手扶繩索。橋上兩側各立七人,抓住繩索向後拖曳。橋下有一巨鼎,鼎耳被兩條繩索挽住,一龍首現於鼎口,正用利齒噬咬其右側繩索。

檢索考古資料發現,“泗水撈鼎圖”畫像石在山東、江蘇、河南、四川等地皆有出土,共有三十餘塊,主要集中於魯南蘇北的泗水流域,該區域在漢代多為楚地。

針對這一特殊現象,學術界分析後認為,“泗水撈鼎”主題在楚地盛行與漢高祖劉邦有關。

為何呢?

Why?

先來看看關於泗水撈鼎的歷史記載: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二十八年,秦始皇出遊東方,經過彭城,齋戒祈禱,欲將周鼎從泗水中撈出來。使千人下水撈取,終不可得。《水經注》卷二十五《泗水》條也有類似記載:“周顯王四十二年,九鼎淪沒泗水之淵,秦始皇時,而鼎見於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數千人沒水求之,不得,所謂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龍齒齧斷其系。

究其淵源,“泗水撈鼎圖”的出現應與九鼎的傳說密切相關。九鼎在古人心中,是天命的象徵,也是王權合法性的重要來源。《說文·鼎部》記載:“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於荊山之下。”《左傳·宣公三年》雲:“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史記·封禪書》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孫柔之在《瑞應圖》中寫道:“神鼎者,質文精也,知吉凶存亡,能輕能重,能息能行,不灼而沸,不汲自盈,中生五味。昔黃帝作鼎象太一,禹治水收天下美銅,以為九鼎象九州,德衰則去。”在古人眼中九鼎象徵“天命大德”,得之者可為帝王,所以歷代帝王皆對其求之心切,不懈追求。孫氏更是將古人心中九鼎的神秘威能描述的淋漓盡致。

80%的徐州人也許還不知道,劉邦鞏固王權還用了這一招

劉邦是楚地沛縣人,本為布衣平民,秦末以武力奪取天下,在封建禮制上面臨權力來源合法性的問題。出於帝國長治久安考慮,漢王朝對劉邦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

“九鼎”為天命象徵,得之則王天下,符合這一歷史主題。象徵天下王權的大鼎沉沒於泗水之中,入於楚地彭城,秦皇嬴政求而不得,而劉邦誅暴秦,伐無道,奪取天下,則為“天命所歸”的義舉。徐州博物館收藏的這塊“泗水撈鼎”畫像石應是這一思想的產物。

現在你應該知道,劉邦為啥要“炒作”泗水撈鼎的故事了吧。

80%的徐州人也許還不知道,劉邦鞏固王權還用了這一招


徐州廣播和徐州博物館聯袂打造文博探索類節目《徐州寶藏》

播出時間:

【本週六】

FM103.3—8:50 18:50 20:50

FM91.6— 12:00 20:00

【週日】

FM93— 10:55 14:55 18:55

FM105— 22:45

本期撰稿:田二衛|播制:張強|編輯:智慧

「 特別鳴謝 」徐州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