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2020年!2022年!2025年!未來5年,雄安新區交通將如何發展?

12月2日,雄安新區管委會印發《關於推進交通工作的指導意見》,重點規劃未來5年交通工作,明確提出新區未來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90%,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80%(簡稱“90/80”),並規定了實現“90/80”目標的路徑和具體任務,構建便捷、安全、綠色、智能為導向,公交、非機動車和步行為主體的交通新模式,高標準、高質量打造新區綠色交通體系,助力新區打造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



探索建立慢行、公交、經營設施相結合的驛站系統


意見提出,雄安新區將以乘客出行便捷為導向,打破不同交通方式,大力發展定製化公交和響應式公交,提供更便捷、舒適、體面的個性化公交服務。建立“政府+平臺+市場”的公交管理模式,通過歸集和應用交通大數據,制定服務最優、社會效益最大化的運營方案和調度規則,促進不同交通方式間相互協作,實現“門到門”全程服務。建立差異化票價標準,基本公交服務採用公益性票價,定製化和響應式公交等個性化服務探索市場化票價。


打造高品質慢行樣板工程。充分吸收先進規劃理念和設計方法,率先在容東、昝崗片區等新建區域打造慢行系統樣板工程。開展“建築到建築”完整街道一體化設計,構建多樣化街道活動空間。依託區域綠道、市政道路及公園綠地,構建連續成網的非機動車網絡,滿足“休閒+通勤”複合需求。圍繞學校、交通樞紐,打造全齡友好、四季友好的慢行網絡。廣泛採用街道穩靜化措施,靈活打造“無車街區”。探索建立慢行、公交、經營設施相結合的驛站系統,提升慢行活動體驗。


以小汽車停放和碳排放管理為重點,引導小汽車理性擁有和使用,探索政府統一管理、分類分時差別化的停車收費政策。



構建全局響應、集約共享、全程服務的智能交通系統


重點圍繞近期交通建設和管理需求,聚焦智能設施、決策監管、出行服務等領域,統籌設計、分步推進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示範應用先進技術裝備,逐步提升交通運輸智能化水平。


制定智慧道路設施建設標準,逐步建成支持智能網聯汽車技術(V2X)的車路雲協同環境。強化數據賦能的交通治理能力,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應用,探索建設迭代式“交通大腦”,推動實施“感知—推演—治理—服務”閉環管理。


提高交通出行信息服務水平,開展覆蓋乘客全出行鏈的智能交通場景應用設計,初步建成滿足多類用戶需求的智慧出行服務平臺,落實一站式出行服務要求。支持公交運營企業參與物流共配,鼓勵應用自動駕駛、無人設備等新技術開展物流配送,推動載具升級。


意見指出,落實綠色、智慧、共享理念,推進市民服務中心綠色交通服務升級,提供全員友好的高品質出行體驗,率先實現“90/80”目標,打造可複製推廣的交通模式樣板。


倡導全民綠色出行,探索碳積分激勵制度。依託新區企業和個人信用平臺,構建總量控制、自由交易的碳積分(碳排放配額)管理機制。建立新區個人與機構綠色出行積分賬戶,探索碳積分與公共服務優惠政策掛鉤機制,引導居民出行方式轉變,提升綠色出行獲得感。



到2025年,優質多元的公共交通系統基本建立


意見提出,雄安新區將以人民為中心,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緊密結合新區起步階段實際,加強交通政策頂層設計,大力發展慢行和公共交通,合理管控小汽車出行需求,推動各類交通方式一體化組織和資源共享,發揮新建區域先行示範作用,倡導全民綠色出行,構建便捷、安全、綠色、智能為導向,公交、非機動車和步行為主體的交通新模式,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


意見提出了雄安新區交通發展目標。到2020年,出臺一批政策和管理規定,推動市民服務中心等一批先行示範項目落地,啟動老城區交通規範整治行動。到2022年,率先在容東、昝崗片區等首批新建區域實施高品質公交、慢行系統和有效的小汽車需求管理組合政策,推動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和先進智能交通技術示範應用。到2025年,優質多元的公共交通系統和安心舒適的慢行環境基本建立,小汽車擁有和使用趨於合理,交通樞紐運作高效、銜接順暢,新型物流系統和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等先進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廣泛,廣大居民綠色出行幸福感顯著提升,新區步入綠色交通引導城市生長的良性循環。


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雄安新區將根據建設區域、新建區域和老城區不同特點,因地制宜、分區施策,在新建區域率先打造未來交通發展雛形,形成可複製推廣模式並逐步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