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西峽縣石界河鎮運用"四個平臺"深化"志智雙扶"活動

志智雙扶"活動開展以來,石界河鎮從學、幹、評、比四個環節入手,用活"四個平臺",深化志智雙扶活動,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學有"講臺"。該鎮利用農民學校對群眾講政策、講農村實用技術。在課程安排上,主動徵求群眾意見,推行"菜單式"授課服務,群眾要求上哪方面課程,我們就安排教哪些內容。目前,該鎮圍繞香菇、豬苓種植、盆景栽培、奇石收藏等課題,組織農民實用技術培訓8期,通過講效益,傳技術,解難題,群眾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每期培訓座無虛席,人員爆滿。不到開課時間,群眾都在相互打聽授課內容,許多非貧困戶也不請自來。

二是幹有"平臺"。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先後在石界河楊墳、東溝口,冬青樹河南組、楊盤村西頭組建立了4個香菇種植實驗基地,在楊盤、大坪、通渠三個村建立了天麻、豬苓人工栽培實驗基地,在走馬坪建立了連翹種植實驗基地。根據課時安排,開展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每一個貧困戶都親臨現場、親自動手、親自操作,掌握要領,把握關鍵,確保學有所用,用有所成。通過技術培訓和實踐操作,全鎮已有28戶貧困戶掌握了天麻無性繁育和豬苓人工栽培技術,並進行了試種,初獲成功。

三是評有"舞臺"。由脫貧責任組、村"兩委"幹部、部分群眾代表組成考評組,於每月5號前,對上個月貧困戶環境衛生整理情況、迎檢配合情況、產業發展情況進行量化打分,並按照10%的比例分別評出勤勞戶、衛生戶和熱愛公益戶。凡被評為文明戶、勤勞戶和熱愛公益戶的,上門頒發獎牌,獎勵積分10分。

四是比有"擂臺"。每月組織一次講評會,讓每一個貧困對象上臺曬成績,亮家當,比勞動,比干勁。根據創業增收、志願服務、戶容戶貌等情況,評出20%的紅榜戶和10%的黑榜戶。通過擂臺比武,相互對比,相互激勵,發動群眾鬥群眾,以此激發內生動力,讓差的變好,好的變更好,形成你追我趕的濃厚氛圍。

眼下,進入西峽縣石界河鎮,能明顯的感覺到一股文明新風撲面而來,到處洋溢著勤勞致富、積極向上的時代畫面,群眾過去的"慵、懶、散"不見了,現在的"精、氣、神"上來了,群眾動起來了、腰包鼓起來了、新風樹起來了、村莊靚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