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朱棣的承諾‘事成,平分江山’——百年後寧王四十三天兵變

明朝有過兩次皇族內戰,一次是建文帝時靖難之役,另一次是正德十四年的寧王兵變。

兩次內戰都與盛世雄主朱棣有關,靖難之役是因削蕃被逼出來的,那麼寧王兵變則是因朱棣許下不能兌現的承諾,又不能處理好兄弟關係造成的。

朱棣的承諾‘事成,平分江山’——百年後寧王四十三天兵變

寧王的復仇——四十三天兵變

發動兵變的寧王朱宸濠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之後,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繼任寧王。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假借太后名義,以正德皇帝朱厚照荒淫無道為藉口自行稱帝,並殺害南昌本地官員,發動戰爭。

寧王朱宸濠的叛軍號稱十萬,迅速攻下九江、南康直逼南京。

可惜他遇到了大名鼎鼎的王守仁,時任僉都御史王守仁召集附近軍隊直接進攻叛軍老巢——南昌。

僅僅四十三天,朱宸濠叛軍就被王守仁擊敗,寧王本人也做了俘虜。

朱棣的承諾‘事成,平分江山’——百年後寧王四十三天兵變

朱棣種下的惡果

1399年,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控制北平地區後,唯一的擔心就是後方遼王和寧王。

兩位藩王封地距離北平很近,遼王被建文帝一紙詔書召回南京,剩下的寧王因為早前建文帝削減朵顏三衛,心懷不滿所以態度不明。

為此,朱棣親赴寧王駐地,向十七弟訴說自己的苦:朝中有奸臣啊,咱們的侄兒受奸人挑撥,陷害自己的叔叔,你看我……

暗地裡,朱棣卻派人拉攏朱權的部屬,待時機成熟後,才向朱權攤牌:跟我走,保你榮華富貴,甚至平分江山,不然,你懂的。

可憐的寧王朱權這才發現自己的部屬竟然倒向朱棣,只好跟著朱棣一起靖難。

朱棣如願以償得到寧王所掌握的軍隊,因為一句承諾也為後世子孫留下隱患。

朱棣的承諾‘事成,平分江山’——百年後寧王四十三天兵變

寧王朱宸濠結局

寧王兵變被王守仁迅速平定,唯一不高興的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以貪玩任性、好武著稱的皇帝聽說寧王造反,興奮的不顧百官阻攔準備御駕親征。

所以就要求王守仁釋放寧王,等待自己重新平叛,王守仁哪裡肯答應,最後想了個折中的辦法獻俘南京。

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守仁將寧王朱宸濠送往南京。

南京演武場,寧王朱宸濠被解開枷鎖,周圍分佈著全副武裝的軍士,朱厚照身穿鎧甲,先將朱宸濠揍了一頓,再以‘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朱厚照在外常用化名)的名義宣佈平叛成功,活捉首犯朱宸濠。

好歹寧王也是藩王身份,朱厚照不念及兄弟之情,捉了放,放了捉如此羞辱朱宸濠,實在是過分。

最後朱宸濠被及家屬、部將被處決,寧王封號被廢除。

朱棣的承諾‘事成,平分江山’——百年後寧王四十三天兵變

百年恩怨終結

朱宸濠的失敗是必然的,在封地內就開始胡作非為,強奪民田、欺男霸女,本就不得人心,發動叛亂,又沒有任何支援,僅僅是是王守仁召集的地方駐軍就輕易平定。

早在靖難之役結束後,朱棣斷然拒絕朱權請封蘇杭的要求,將其封藩到偏僻落後的南昌。

此後,寧王一系一直與燕王一系不睦,對寧王及其後代經常斥責、責罰直至朱宸濠發動叛亂。

彷彿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武宗朱厚照雖然平定了寧王之亂,但在回師途中,又不幸落水染病,寧王也算是間接雪恥。

兩家結怨百年算是在朱厚照、朱宸濠手裡終結。

朱棣的承諾‘事成,平分江山’——百年後寧王四十三天兵變

自古無情帝王家,權利面前,父子兄弟君臣之間更本就沒有多少親情可講。

顯然朱棣當初的承諾平分天下更不可能,分裂大明王朝江山,朱棣也不敢。

不過朱棣當初就不應該這樣承諾,朱權以後歷任寧王也不是省油的燈,正如後來王守仁提交的報告:寧藩在南昌,濫殺無辜百姓,欺凌商賈,南昌百姓深受其害,落得封號被廢也是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