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億人瘋唱何日君再來 軍中情人鄧麗君的故鄉為何沒人要來了?

億人瘋唱何日君再來 軍中情人鄧麗君的故鄉為何沒人要來了?

億人瘋唱何日君再來 軍中情人鄧麗君的故鄉為何沒人要來了?

麗君文化廣場旁的花園,以鄧麗君的照片吸引遊人。 (新浪微博照片)

河北大名鄧臺村的是一代歌后鄧麗君的故鄉,為紀念鄧麗君興建的“麗君小鎮”,成立3年以來已經有數十萬人前往參觀。相較於前兩年的人潮,今年“十一”長假期間,遊客稀少,小鎮生意不好。本來是當地政府冀望的旅遊興業主要項目之一,如今一天卻只有數百元人民幣的進帳,實非當時設計者和投資者所能預見。

●鄧麗君祖籍地 僅600多居民

“鄧臺村”是鄧麗君的祖籍地,只有600多名居民。2016年4月,當地政府在“鄧臺村”打造了“麗君小鎮”,還修了鄧家祖宅,建了麗君廣場、咖啡屋、酒吧等設施。小鎮的各個角落都聽得到鄧麗君的歌聲,緬懷一代歌后鄧麗君。

有村民指出,前兩年小鎮遊客很多,旅遊巴士、汽車等更大排長龍,2017年、2018年“十一”期間,遊客多得數不清,停車場上的車都停滿了,商販更可日賺2000至3000元人民幣。但今年的“十一”期間,這個花了8億元人民幣興建的小鎮,卻遊客稀少。

村口的一面房屋外牆上,書有“麗君小鎮”“鄧臺”字樣,還畫有鄧麗君演唱的頭像。沿著村中央的青石板路一眼望過去,兩側都是統一的青瓦白牆,路邊種有綠植小花,美麗鄉村風景別緻。路兩側都埋有音箱,遊人一路上都可聽到悠揚的鄧麗君的歌曲,讓人心情愉悅。

●走在小鎮上 聽鄧麗君唱歌

鄧臺村的每一條街巷,都用臺灣的地名命名,有臺中街、臺北街、臺南街、臺東街等。小村不大,僅有100來戶,600多口人。“千言萬語-名人評說鄧麗君”,在主街道臺中街臨街牆面上有文字介紹鄧麗君的生平。再看其他牆面上,佈置也大都與鄧麗君的音樂相關。行至臺中街中段路北,是一個麗君文化廣場。

廣場東北側就是鄧麗君祖居老宅。老宅中擺放著一些舊時的生活物件,還有鄧氏家譜、鄧臺村介紹、鄧家人的照片、文字等。老宅院子中還有兩棵同根樹,讓人自然地聯想起海峽兩岸的鄧家人。老宅背後有一個“日月潭”,形狀宛如日月。

●麗君小鎮 兩年前遊客如織


鄧麗君的堂弟鄧玉臣表示,本來“鄧臺村”就是想借大陸“美麗鄉村”政策引來各方遊客。“栽下梧桐樹,鳳凰自然來”,“以前也有鄧麗君歌迷慕名來村裡,但當時條件太差了。2015年5月,是鄧麗君逝世20週年紀念日,數千名歌迷來到村裡,因為剛下過雨,村裡的土路泥濘,大家只能聚集在村口以抒追思。次年10月,村裡的硬體建設基本已經完善,也對外開放了,遊客自此就沒有斷過”。

億人瘋唱何日君再來 軍中情人鄧麗君的故鄉為何沒人要來了?

常有“君迷”到鄧麗君祖籍地河北省大名縣緬懷“心中歌后”。“君迷”們在鄧家祖墳的石碑前緬懷鄧麗君。 (河北新聞網)

2017年、2018年“十一”期間,遊客多得數不清,停車場上的車都停滿了。鄧玉臣表示,紛至沓來的遊客也給村裡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鄧麗君亦不止一次公開表示自己是河北大名人,鄧麗君父親鄧樞的父母早亡,由姑母撫養成人。1948年,鄧樞與妻子前往臺灣,4年後生下了鄧麗君,惟鄧樞再也沒有回過故鄉。鄧麗君亦終生未曾踏足鄧臺村,但她曾多次表示“我是河北大名人”。當她聽到撫養父親的姑婆生病時,更曾託人捎錢帶物以報恩情,在當地傳為佳話。

●小鎮缺特色 難跟省市爭輝

鄧麗君辭世後,大陸各地的“君迷”每年都會到大名縣鄧臺村,用自己的方式紀念鄧麗君。其實,不僅鄧臺村,大陸許多城市都有“鄧麗君餐廳”、“紀念音樂咖啡館”。

但隨著年輕世代崛起,“君迷”年華老去,以鄧麗君為號召的這類商業場所若沒有與時具進、推陳出新的企劃,很難維持榮景。河北鄧麗君歌友會表示,並非人們已忘了鄧麗君,現在大陸每一個省都有鄧麗君歌友會,人數多的有二萬多人,少的也有數千人,每年仍會舉辦“模仿鄧麗君歌唱比賽”。但“麗君小鎮”的規劃設計,以大陸國內旅遊為主,規模不大,也缺乏特色,雖以年接待10萬人為目標,但會去憑弔的都是居住在附近的民眾。

●交通不方便 君迷年年減少


再者,雖說“大名鼎鼎”的大名府古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但交通設施缺乏連貫性,畢竟鄧麗君生前並沒有回到故鄉,沒有生活遺蹟,去不去鄧臺村,意思也就不大了。

此外,大陸媒體也指出,與其他名人效應的景區一樣,若缺乏創新和維護開發,當名人效應熱度過去了,遊客體驗感愈來愈差的時候,遊客量也就愈來愈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