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皇帝也有“潛規則”,跨過了,就是千古明君

以前一直以為皇帝是這個世上最幸福的人,想要什麼都可以得到,隨心所欲,看著滿朝文武在下面山呼

“萬歲”,你只需心平氣和地說一聲——“平身”,這種感覺估計是很多年輕人做夢都想得到的。

但,皇帝真就只有快樂,而無憂愁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皇帝也存在“潛規則”,有時候,如果你不按照潛規則辦事,那麼,你這個皇帝也當不長久,甚至,還有生命之憂。此話怎講?且聽筆俠慢慢道來。

皇帝也有“潛規則”,跨過了,就是千古明君

皇帝,雖是萬乘之軀,但他代表的並不是一個人的利益,而是身後政治團體的利益,換句話說:他只是某個政治團體的代言人。哪怕開國皇帝也不例外,比如光武帝劉秀,他甚至連立皇后的權力都沒有,只有委屈了陰麗華

當然,也有“不怕事”的皇帝,老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管什麼規則不規則,為所欲為。可是,這樣的皇帝往往結局都很悽慘,比如吳末帝孫皓(孫權的孫子),他在任期間誰的面子也不給,想殺誰就殺誰,最後殺得人心離散,沒人願意為他阻擋晉朝大軍,孫皓最後做了亡國皇帝。

那麼,皇帝的“潛規則”到底是什麼呢?

說通俗點兒,就是搞平衡

一個政權始終存在著多方勢力,南方的、北方的,地方的、中央的,國內的、國外的

……這些勢力之間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矛盾,皇帝又不得不把它們揉成一團兒,一團和氣才能江山永固。

但有些矛盾並不是幾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凡是牽涉到某些團體核心利益的時候,連皇帝都束手無策。蛋糕就只有那麼大,分給誰都不會滿足,這個時候,皇帝就得按照“潛規則”來辦事,而不能隨心所欲了。

皇帝也有“潛規則”,跨過了,就是千古明君

比如:宋朝的文官集團,皇帝明知道他們互相維護,但自己想殺一個文人的時候還是殺不成,這就是潛規則。如果你非要殺,也可以,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鋪天蓋地的反對和不諧之音,不穩定因素就此而起。

所以,大多數皇帝都會默默接受這個“潛規則”,好讓自己的江山看起來沒那麼“躁動”,

既然接受了這個“潛規則”,你的皇帝也就當得身不由己了。

再比如說娶妻生子,皇帝娶妻(立皇后)絕對不是自己喜歡哪個就娶哪個的,而是要看身邊的政治關係。只有鐵桿兒關係的,才有可能立為皇后,生兒子,也要優先考慮“關係”進來的。所以,別看皇帝后宮佳麗三千,皇后說不準還是個醜女呢?

當然,前面說的那些都是中庸皇帝,也有跳出潛規則的,就是不按常規出牌,走自己的不同尋常路的。這樣的人有兩種結局:一種就是上面說的亡國之君或者暴君、昏君,還有一種就是千古明君

,比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周世宗、明太祖……

皇帝也有“潛規則”,跨過了,就是千古明君

這裡就以周世宗柴榮舉例吧,在五代亂世:

他敢於對軍人說“不”,你認為你很能打,我證明我比你更能打;

他敢於對文官說“不”,你認為沒你不行,我照樣可以另請高明;

他敢於對商人說“不”,你認為生意該這麼做,我卻偏要另闢蹊徑;

他還敢於對菩薩說“不”,你認為只有寺廟能救人,我拆了你一樣拯救蒼生!

這就是偉大君王的與眾不同之處,他不僅能看清“潛規則”,最重要的,他還能破解“潛規則”,能做到這一點的,就是千古明君!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