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最近,金雞閉幕式上,黃渤和鄧超跨界當起了主持人。

這兩位的高情商和幽默為晚會增添不少光彩。

雖然開場給了黃渤,但是之後鄧超的表現也是精彩萬分,挨個向提名最佳女演員的明星比心,最後還不忘call妻子孫儷,給孫儷一個大大的愛心,虐狗的同時又彰顯情商,超哥這波操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其實除了主持人當的好,鄧超更讓認可的就是他的演技。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王晶說:鄧超演戲像劉青雲,怎樣演最少也有八十五分。

高希希則評價他:鄧超真的是一個“為戲而生”的演員,鄧超的話劇功底非常紮實,又聰明勤奮,有一種躁動的創造力。他的個人魅力很突出,屬於很有個性的演員。

實際上,他得到如此高的評價,不是應了胡適先生那句話: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1

1979年出生的鄧超,今年剛好四十,恰逢不惑之年。

可是十幾歲時候的他,卻也曾青春叛逆過。

本來,在上初中之前,他是一個只愛看書,總考第一,年年得三好學生的好孩子。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但,沒想到的是,上初一的時候,因為幫兄弟打抱不平,結果受了處分,從此性情大變,人生軌跡也發生了偏轉。

他愛上了蹦迪唱歌,還和一幫朋友組建了屬於自己的樂隊"靈魂ABC"。

每天,也不去上課,反而是在迪廳裡,穿的花枝招展,扭動著自己的身軀,在各色射燈的照耀下,盡情的表演。

鄧超已經很難記得那時候唱的什麼了,但回想起來,他的表演慾望其實早就很強烈了。

所以,當別人費盡心思考三大學院的時候,本來學美術的他,卻無心插柳考上了中戲。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有的人愛一行幹一行,有的人則是幹一行愛一行。

對於表演,鄧超則屬於後者。

他是進入中戲學習後,才瘋狂地愛上了表演,更成為了公認的"戲瘋子"。

軍訓休息的時候,每次教官說表演節目,鄧超就自己跑上去模仿劉德華、張宇唱歌。

平時上課,老師讓表演的時候,他也是最放得開的那個,從不不會推辭,很快就會進入狀態。

而在學校管服裝道具的老師眼裡,他則是個"道具王"。

在中戲四年,他永遠是那個借道具最多又最不愛還的學生。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因為沒有道具袋,他就會把服裝裝進包裡,四處去彩排,尋找表演的機會。

演出後,他常常激動的喜歡親吻舞臺,這個習慣很多年也沒改變。

他做到了列夫托爾斯泰說的:選擇你喜歡的,愛你選擇的。

2

鄧超這樣的努力和付出,讓他變成了整個表演系功底最紮實的一位。

大三的時候,他就能夠自編自導自演一部舞臺劇。

在畢業作品《翠花 上酸菜》中,一個人飾演三個角色,也因此讓這部話劇轟動了整個北京城,甚至讓話劇行業衍生出新產業——國內開始有了"賀歲喜劇"的概念。

都說演員是老天爺賞飯的行業。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卻忘記了臺上一分鐘的輝煌,往往需要臺下十年功的堅持。

畢業的時候,鄧超被人藝借調去演話劇《足球俱樂部》。

按照往年的經驗來看,鄧超演完就可以妥妥地留在人藝了。

因此他也自信滿滿地沒有聯繫其他單位,沒給自己其他退路。

表演的時候,他的演技也的確獲得了人藝前輩的認可,評價他表演爆發力不錯,可塑性強。

但沒想到的是,排練快結束時,領導卻找他談話說:"你是一個好演員,可並不適合人藝"。

這意味著,鄧超留在人藝的希望破滅了,他即將畢業就失業。

鄧超聽到這個消息後,心情一下子跌落到谷底。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出了劇場的大門,他就在旁邊小賣鋪買了一瓶二鍋頭,一口氣喝光了,然後一個人坐在馬路上哭。

坐在回家的出租車上,司機看他神色不對滿身酒氣,對他說:"哥們,沒事的,什麼都能過去"。

那一瞬間,讓鄧超十分感動,情緒也舒緩不少。

幸好,鄧超之後遇見了馮遠征,被介紹進了國家話劇院。

而進去之後,鄧超更努力了,他心中憋著一口氣:他要證明,人藝沒有選擇他是錯誤的。

他珍惜每一次學習和演出的機會,每一次上臺前,他的"腎上腺素"就快速飆升,上臺後,他就開始旁若無人,肆無忌憚的表演。

在他心中,演員並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他的夢想、野心和寄託。

3

有人說,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2003年,鄧超有幸參演了《少年天子》,在裡面飾演順治帝福臨。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其實當時監製找了很多人才試角,有已經出名的黃磊周杰,也有形象氣質不差的聶遠,可是監製還是決定選用還只是新人的鄧超。

按照《少年天子》導演劉恆的話說:鄧超的表演極富衝擊力,真的難以想象他是個20幾歲剛剛畢業的青年人,如果他能將自身的控制力與爆發力更好地平衡的話,相信他會成為一個"大演員"。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非常正確。

在片場,鄧超是最用功的那個。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李建義老師說:"這孩子太聰明瞭,很懂得如何從老前輩那裡擠海綿一樣汲取知識。"

不是自己的戲也要觀摩老前輩的表演,一遍遍去詢問每部分戲怎麼回事,以求自己能夠獲取更多的表演精華。

在劇中,鄧超的演技也無可挑剔。

他心儀烏雲珠,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她離開自己;

他想要重整朝綱,卻無法盡數罷免貪腐官員,因為一旦罷免,他將無人可用;

他想要出家遠離世俗,還是被紫禁城囚困到死。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比起現在臉譜化的演戲,才23歲的鄧超卻已可以張弛有度的將福臨後半生的掙扎無奈一一詮釋。

劇一播出,鄧超就一炮而紅。

比起幸運,還不如說是厚積薄發。

很多人都感慨生不逢時。

這是最壞的時代,但也是最好的時代。

有多少人機會來了把握不住,有少人只能無奈地與機會擦肩而過。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從來都不是空話。

4

鄧超的表演信奉的是"不瘋魔,不成活"。

他成於此。

陳可辛說:鄧超是金城武之後"最難搞"的演員,他非常有自信,非常有自己的主見,非常坦白自己的想法。他是有特別多的"問題"的演員,反正他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演戲很有方法,他非常像紐約百老匯演員,很專業,而且架勢很好,派頭很好。

《幸福像花兒一樣》中,他是高幹子弟白楊。鄧超遊刃有餘地展現出將這位紈絝子弟囂張跋扈一面,也將其專注孩子氣的另一面活靈活現的烙在了觀眾的心中。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甜蜜蜜》中,鄧超通過言辭和表情將雷雷與生俱來的野性叛逆刻畫的入骨三分。

《集結號》裡,他又可以是年輕氣盛、指揮果斷的趙二斗。

裡面的趙二斗嚴肅起來,連鄧超自己都怕。

通過《集結號》,鄧超拿到了大眾百花獎最佳男配角。

而《烈日灼心》裡,鄧超飾演的則是智商極高滿懷心事的罪犯辛小豐。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最後辛小豐被注射死刑的那一幕,讓看過的人永遠無法忘懷。

一分鐘內,辛小豐對於死亡的恐懼和解脫,在鄧超的處理下,層次感十足,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表演。

憑藉辛小豐已經,鄧超拿下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並提名金馬獎最佳男主。

5

可惜,他也曾敗於此。

知乎上有人曾評論鄧超的表演:沒有上限也沒有下限。

遇到《四大名捕》、《畫壁》這樣的爛片,鄧超的的演技似乎也和影片一樣爛。

有人曾評論:"《四大名捕》中,外表冷漠內心堅強熱血的殺手 "冷血",卻因為鄧超有些過分用力的表演,讓他不像冷血刺客,更像一個"可怕的二貨。"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第三屆豆瓣電影鑫像獎,更是因為《四大名捕》,提名鄧超為"豆渣單元"的"華語最渣男演員"。

尤其《分手大師》和《惡棍天使》,是鄧超演技被質疑最狠的兩部電影。

雖然兩部他導演的電影,票房都不錯。

然而口碑盡失,鄧超也被認為沒有演技。

豆瓣評分不僅都不及格,《惡棍天使》還拿下第7屆"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影片。

鄧超用浮誇的表情和雷人的肢體語言,湊出了一個又一個低俗的笑料。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所有的用力過猛,在觀眾看來,節操都是喪失的。

翻開豆瓣評論,更是惡評滿滿。

有人說:鄧超過分透支自己的表演,準確地對觀眾詮釋了"裝瘋賣傻"這四個字的涵義。

影評人夢裡詩書則留言說:《惡棍天使》與現實全然脫軌,拉著孫儷一起叫賣廉價的瘋傻二人轉,如隔鞋撓癢的尷尬充斥著這部生硬做作的電影。

於是,輿論一時間一邊倒,在觀眾心中,鄧超已經墮落地不會演戲了。

尤其不會演喜劇。

6

實際上,鄧超並不是一個沒有喜劇感的演員。

英達說過:鄧超是日後可以開宗立派的喜劇演員。

對於喜劇,鄧超一直有一種超乎執拗的熱愛。

或許很多人都認為正劇才是演戲的正道,可是鄧超卻覺得:憑什麼讓人哭就比讓人笑高貴了?

在大學時,除了畢業大戲演的是喜劇,平時的彙報演出、交作業,他都愛選擇喜劇。

而《美人魚》中,比起羅志祥飾演的八爪魚自帶笑點,鄧超則把一個劉軒正不太搞笑的角色,演繹的笑點十足。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尤其是去報警片段,三分鐘的戲份,成了全片最搞笑的部分,真的是看一次樂一次,重複一百遍也不嫌膩。

在片中,哪怕劉軒正內心無比崩潰,還要一遍遍向警察描述自己的離奇遭遇,還要忍受警察的嘲諷。

鄧超將這種多層次的感情,很流暢的表達出來,讓喜劇效果十分突出。

這裡面一個鏡頭,鄧超就來回拍了30多次。

而為了拍好在小攤上吃雞的戲,鄧超和林允一共吃掉了150只雞,NG次數超過一千次。

有人說,鄧超拍喜劇是沒有遇上好導演,需要調教。

其實我覺得,這不過是他作為體驗式演員的一部分,哪怕有時會失敗。

7

或許有人會好奇,鄧超挑選劇本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對於鄧超來說,很簡單,"如果說標準的話,我的標準就是不一樣,我覺得這是我作為一個演員的本分和樂趣。"

而他也願意為這些不一樣,一次次嘗試,哪怕遍體鱗傷,哪怕被人詬病質疑。

拍《影》的時候,鄧超一個人挑戰兩個角色:都督子虞和替身境州。

為了能形象的演出這兩個角色,鄧超先是增重二十斤,之後又採用被營養科醫生稱作"喪心病狂"式的減肥,短時間內暴瘦四十斤。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作為境州的他,面對子虞隱忍懦弱;朝堂之上霸氣自信;面對敵人又殺氣盡顯。

作為子虞的他,境州面前狠辣暴戾;手下面前陰險奸猾;妻子面前又猥瑣疑心。

幾個身份各自"心懷鬼胎"。尤其是境州的角色,難測多變。

從八歲起就作為別人的替身存活於世,人前是意氣風發的大都督,人後只是替人賣命的無名小卒,只能分裂般一遍遍地質問自己"我到底是誰"。

他是小人物,但也不甘心一生只"做別人手裡的刀",於是漸漸萌生取代真身的想法。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歷經艱險完成任務後,境州以為自己終於重獲自由,卻發現依舊逃不過追殺。

一句"都督答應放我走的",滿是夾縫中求生不能的心灰意冷。

這其中一步步的轉變,都非常考驗演員的能力。

更難的是,影片中有許多子虞和境州同框互動的戲份。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鄧超需要在減肥前先和其他演員對一遍境州的戲,再演一遍子虞的戲份。

中間間隔兩個多月,他必須牢記每個表演的節點、動作幅度,眼神交換,呼吸節奏,這樣才能達到兩個角色真實對話的狀態。

用張藝謀的話說就是,"差0.5秒都不行。"

最後的角色呈現,的確做到了以假亂真。

《影》在國外上映後,不少觀眾都沒有認出兩個角色是由同一位演員飾演的。

鄧超的表現,也遠遠超出了導演張藝謀的預期。

鄧超:這個戲瘋子,一次次把自己虐回原形

張藝謀在採訪中曾說,鄧超在接到劇本後,就主動提出不用任何電腦特效。

"你說'工匠精神',你不說'電腦精神'吧,拍出來跟做出來,真不一樣,演員就是要演出來。"

所以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了:境州魁梧健壯;

子虞困於斗室多年,瘦骨嶙峋。

豁出去的鄧超,又驚豔了觀眾一次。

8

法國作家加繆曾說過:“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奉獻給現在。”

有時候想為什麼我們不能成功,無法逆襲?

缺少的可能不僅僅是能力,還有一種全力以赴的精神。

我們習慣固守自己的底層邏輯,得過且過的生活。

其實好演員從來都沒有定義。

可是好演員卻是有信念的。

章子怡在節目中說過:“演員這個職業是應該得到敬畏的,因為他們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情緒、身體、心靈全都奉獻給一個和自己毫無關係的角色。”

幸運的是,這些都在鄧超身上看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