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每個孩子都要經歷一段人生中最為寶貴的階段--語言關鍵期。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說話,是時候未到,他還沒準備好。等真正到了語言爆發期時,就會一連串一連串地爆發出來,你想當也擋不住。

如果你正在經歷孩子不開口說話的困擾,那你大可不必擔心,找對方法,加上耐心等待,你就會收穫一個能說會道的孩子。

什麼是語言爆發期?所謂語言爆發期,其實就是孩子語言爆發的時期。指孩子在一定時間的積累過後,會在某一個時間裡突然爆發出各種詞彙,這些詞彙可能是你說過的,家裡其他人說過的,也可能是他聽別人說過的。總之,孩子語言爆發期來臨後,你會看到他是如何從一個“語言感知者”向一個“小小播報員”過度的,到時候,就怕你嫌他像個“小話嘮”了。

作為父母,你是希望孩子能說會道呢?還是希望他沉默寡言呢?為了提升孩子的語言智能,父母需要學習科學的育兒方法,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支持,讓孩子喜歡開口說才是關鍵。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01、為什麼很多孩子到了會說話的年齡,偏偏不開口說話?

首先,是因為「父母不懂得孩子語言發展的規律」

大部分時候,是因為父母不懂孩子語言的發展規律,因此錯過了許多訓練語言的好時機。三歲前孩子的語言發展具有一定規律和連續性,是從質變到量變到過程。孩子出生後開始,我們把孩子的語言發展為五個階段(如下圖),它們分別是:

第一階段 0-3個月:“哭”,發出元音“a、 o、 e "等。

第二階段 4-12個月:會笑,發出“da-da-ba-ba-ma-ma”等音節,屬於無意識語言。10個月左右開始有意識語言。

第三階段 13-24個月:會簡單等稱呼“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等等,1歲半後進入語言爆發期,2歲開始說短句。

第四階段 2-4歲:積累了一定的詞彙量,喜歡押韻的兒歌,會表達自己的需求,但發音不夠標準。例如:“蘋果說成蘋朵、哥哥說成多多”。

第五階段 4-6歲:喜歡自言自語,特別愛說話,表達流暢。

我身邊有朋友就說過:“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教呀?他不可能聽得懂?”其實,要提升孩子的語言智能,首先就要了解孩子語言發展的各個階段,走出誤區,做到有的放矢。

通常情況下,語言智能發展比較好的孩子表現在,對語言的聲音、意義、語調、韻律、詞彙的變化和長度非常敏感。3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能說出由5-6個單詞組成的複雜句子,1000多個詞彙量。

早起兒童教育專家說:寶寶從剛來到這個世界,就開始具有語言智能的潛能了。父母要用科學的方法指引寶寶語言的發展,同時要結合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來開啟孩子的語言智能。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語言發展的5個階段

《嬰幼兒語言訓練》一書中說到:寶寶呱呱落地的第一聲啼哭,是他成長道路上的第一個響亮的音符,此時此刻上天已經賦予了寶寶說話的能力,以此來創造更多完美的樂章。

作為父母,瞭解孩子不同年齡的發展特點,在孩子不同階段遇到的語言啟蒙問題,有辦法去幫助孩子,為孩子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樑。

其次,是日生活中「缺乏語言環境刺激或者家庭語言太複雜」

我認識一對聾啞夫婦,有一次夫婦兩人帶著1歲的兒子到嬰童店裡買衣服,聾啞人夫婦在店裡兜了一大圈,可嬰兒車裡的孩子沒發出一聲,一般的孩子肯定得急的嗷嗷叫。聾啞人夫婦都用手語相互比劃進行交流,那麼,他們的孩子和正常孩子相比,實際上是更缺乏語言刺激的。

我們身邊也有另一個現象,在同一個家庭中會出現普通話、安徽話、上海話、廣東話等等,那麼,孩子在眾多不同語言的環境中也會變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該聽誰的,所以乾脆不開口。由此可見,在家庭環境中,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然後,是「親子互動太過單調」

現在有些父母很多連自己都像個孩子,更不知道如何去和孩子交流。有了孩子後,大多數時間都是老人帶,自己偶爾抱一抱孩子,陪他玩一會,但很少有豐富的語言交流,總認為孩子太小了,說了他也聽不懂。其實,這是個誤區,孩子越小,吸收性越強。

專家提醒:如果孩子身後環境比較單一,長期受到忽視,缺乏鍛鍊和教育機會,就會讓孩子失去發音的主動能力。父母如果過度地包辦,寶寶不需要開口,他就可以得到各種滿足,長時間就會養成懶於說話的習慣。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比較內向,建議多和孩子交流,因為孩子少了一半的語言刺激也會導致語言發育遲緩

除了以上因素,還有有少部分孩子是因為遺傳,有的是發音器官發育不完善,導致不開口說話。那麼如何判斷孩子都語言發育是否遲緩呢?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02、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或出現語言障礙的表現有哪些?

如果孩子到了該說話的年齡就是不開口,想表達卻怎麼也說不清楚等等,那麼幾乎就可以初步判斷為語言發育遲緩。例如:

1)孩子“金口難開”(女孩1歲半都不開口,男孩超過2歲不開口)

2)出現口吃的現象(說話“結巴”)

3)想說,但口齒不清(發音器官發育不良)

我們身邊就有老人把說話晚的孩子稱為“貴人語遲”。

根據專家調查顯示:孩子開口遲是有年齡限定的。如果孩子24個月能說出的詞彙量少於30個,30個月的男孩子結構表達量少於3個,女孩結構表達量少於5個,就可以判定為語言發育遲緩;24個月自發表達的詞彙量少於50個,30個月的男孩結構表達量少於5個,女孩結構表達量少於8個,就可以被視為語言發育遲緩的可疑對象。所以,父母一定不能忽視。

要培養一個能說會道的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願,那麼,最好時機是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刻意訓練,訓練時間至少要到孩子6歲,3歲前是關鍵期。父母要學會採用3類

“高頻字”來啟發孩子的語言,趁著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即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親子交流

03、那什麼是“高頻字”呢?

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高頻字”指的是生活中,人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說得最多的,出現的頻率最高的那些詞彙。比如說“早上好,很高興見到你。”“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狗出來汪汪叫”等等,這些在生活中很常見的與人打交道的語言。

無論孩子來自哪個國家,他們在各自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都可以輕鬆地習得自己國家的語言。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為什麼這些孩子一丁點兒大就會說英語、俄語、法語、漢語。這就是在“語言關鍵期”的時候,父母和孩子在平時的交流中說過的大量的“高頻詞”有關。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例如在每個城市的孤兒院裡,每年都會有棄嬰被送去,這些被父母拋棄的小嬰兒,有些是智障兒童,有些是正常的女嬰。這些孩子被孤兒院收養到大概1歲左右,就會被國內外的好心夫婦收養,被國外夫婦領養的孩子十年或二十年過後,你會發現他們已經學會了一口流利地道的外語。原因很簡單,是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但是在最初期,一定少不了養父養母對孩子的語言啟蒙。孩子聽多了來自身邊人的“高頻率”的語言,他就自然而然地習得這門語言。

語言環境的影響對孩子是一生的,也是不可逆的。孩子就像一塊海綿,你給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這就是著名教育家孫瑞雪老師說孩子具有有吸收性的心靈。你的語言正在對孩子造成各種不同的影響,有些是隱性的,有些是顯性的。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04、如何用這3類“高頻字”,提升孩子的語言智能?

研究證明,孩子的語言智能是一個自主習得的過程,並不是成人教導的結果。只要孩子對語言活動產生了興趣和主動性,他的語言智能就會得到充分的發展和發揮。當父母過度對孩子進行強迫性訓練時,孩子的精神會越加緊張,會適得其反,

所以,不妨為孩子創造一個有趣又豐富的語言環境,讓他順其自然地發展。下面的幾個方法,也是我多年育兒的經驗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❶、生活日常類高頻字-從動名詞開始

☆ 把語言訓練和孩子的一日生活(吃、喝、拉、撒、睡、玩)結合起來。高頻率地說一些「日常用語」,比如“這是牛奶,真香!這是寶寶的頭,這是寶寶的眼睛;寶寶洗澡,媽媽刷牙;今天天氣真好,太陽出來了……”

☆ 除了日常,還可以有意識地多說一些「

動名詞」,例如“花、小鳥、小魚、小狗、大樹、樓房、汽車、飛機、蘋果、香蕉、跑步、拍球、唱歌、跳舞、眨眼睛、洗臉、刷牙”等等。

☆ 在動名詞的基礎上,逐步循序漸進地增加一些「形容詞」,比如“圓圓的、大大的、長長的、胖胖的、酸酸的、甜甜的、快樂的、開心的、傷心的、難過的、沮喪的、失落的”等等。

☆ 除此之外,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引導他進行「短句」的表述。例如“爸爸跑步、媽媽洗碗、寶寶喝奶、爺爺看報、奶奶散步”等等。

專家建議:根據孩子語言發展的規律,教孩子說話應從“這是什麼”開始,讓孩子經歷從“聽--理解--模仿--表達”的過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孩子學說話時,語調要誇張,語速要慢,發音要清晰,說標準的普通話,及時用語言對孩子做出相應的回應。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日常禮儀用語

❷、遊戲類高頻字-以玩為主

☺︎ 【一句話接龍】

比如“大象的耳朵____________。”,引導孩子說出“大又大或者像把扇”,“松鼠的尾巴____________(像掃帚)”,“孔雀的尾巴____________(像把傘)”等等。

當父母說出前面半句,後面半句留給孩子接龍時,孩子就不會覺得難度太大,而且很有趣,感覺自己能做到。慢慢地,可以建立孩子願意表達的信心

☺︎ 【你問我答】

媽媽:“這是什麼?”

孩子:“這是一朵花”。

媽媽:“寶寶你口喝了怎麼辦?”

孩子:“我口喝了自己喝水”。

父母經常啟發孩子,通過提問和孩子互動交流,可以培養孩子養成思考的習慣。日積月累,不僅僅會說,還懂得思考,同時還發展了孩子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用遊戲的方式學語言

☺︎ 【邏輯思維-說相反】

媽媽:“大皮球”。(用手比劃大的樣子)

孩子:“小皮球”。(用手合攏,比劃小的樣子)

媽媽:“高高的樹”。(一隻手比劃上方,做出很高的樣子)

孩子:“矮矮的樹”。(身子蹲下來,一隻手放低,接近地面,代表很矮)

媽媽:“好粗”。(兩隻手的拇食指比劃很粗的樣子)

孩子:“好細”。(拇食指變成小圈,代表很細)

……

這個活動是我在育嬰師課堂裡,常會帶領大家做的,也是原來在幼兒園和孩子一起最愛做的活動。一邊說,一邊用手做動作,孩子們玩得特別歡。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節奏感,抑揚頓挫,邊玩邊學,才會充滿樂趣。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語言爆發期的孩子

、故事類高頻字-可以重複100遍都不厭倦的故事

我在幼兒園工作的時候,就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聽故事,例如《七個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他們就是特別喜歡,每天聽都聽不膩。

孩子為什麼一個故事聽了還想聽呢?

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年幼孩子共同的心理特點,這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孩子有了一定的認知,有時候還能覺察到故事情節裡的細節,雖然自己還不會講述故事,所以,他們喜歡“你講他想”的方式。孩子們在不斷聽重複故事的過程中,不斷髮現新的東西,我們大人會認為是“沒意思”的重複,但對孩子來說並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同感受和體會。

記得我兒子棠仔小的時候,我就經常給他講奧爾夫音樂故事,那個《蜜蜂國王》的故事聽過不下50遍,突然有一天,我講第一小段,他就可以接上第二小句,而且很清楚地記得故事情節裡發生了什麼。這就是重複的力量,一個故事從陌生到開始感知,再到熟悉,最後到能複述,如果沒有重複,沒有親子故事閱讀,就不可能讓孩子愛上聽故事,因此,詞彙量也不可能變得豐富起來。

所以,重複是孩子成長語言發展的必經之路。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在兩歲左右開始了“語言的爆發期”,不但會自言自語,也特別會模仿成人說話,就如同模仿人說話的小鸚鵡。你說什麼,他就學什麼,你給的詞彙越多,孩子大腦儲存的詞彙就越豐富。

在和孩子相處的頭六年,要培養一個想說、愛說 ,又能說的孩子,父母或其他養育人,都要學會創造機會,適時、適齡地啟發教育,這樣做,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語言智能,使其一生受益。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說會道的孩子?3類高頻字不能少

感謝你關注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