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探訪遼寧古村落③| 新堡子——長城腳下的村莊

探訪遼寧古村落③| 新堡子——長城腳下的村莊

1

“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說的是中國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長城——九門口長城,而九門口長城一部分就坐落在遼西最末端的綏中縣李家鄉新堡子村,於是新堡子村便形成了獨特的“村在長城下,長城在村中”的人文景觀,2014年該村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探访辽宁古村落③| 新堡子——长城脚下的村庄

長城腳下美麗的小山村

穿過熙熙攘攘的“九門口”景區向東三五十米,就到了新堡子村的一個自然屯——新臺子,彷彿一下子遠離了塵囂,世界安靜下來。漫步在被高大核桃樹蔭遮蓋的石頭路上,耳畔只有樹上的鳥啼蟬鳴,看著年代久遠的古宅與青苔斑駁的院牆,遠眺敵樓林立的古長城,恍若有攜子的婦人在門樓前迎接戍邊歸來的丈夫,有孩童追逐嬉鬧著迎面跑來……感覺如果這樣一直走下去,就能走進600多年前的悠遠歲月,再見金戈鐵馬,烽火狼煙。

探访辽宁古村落③| 新堡子——长城脚下的村庄

圖為修復後的臺基石頭

距新臺子屯300米處,有一個三丈高,圓柱形的高臺,當地群眾稱點將臺,也叫振勇臺,也是新臺子屯原名。

據史料記載,九門口長城始建於北齊(公元479-502年),擴建於明初1381年,在擴建長城時,工匠們曾在這山坡上搭窩棚暫住。完工後,看到這裡野菜野果滿山,水土宜人,便在這裡蓋起房子定居下來,之後戍邊官兵也帶來了家眷,如此便形成村莊,並取名振勇臺,後改名新臺子,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探访辽宁古村落③| 新堡子——长城脚下的村庄

村裡的一磚一瓦都有故事

小村依山而建,取山下九江河裡的石頭鋪路築牆,而民居則建在半山坡上,青磚灰瓦,古樸雅緻。一棟棟百年古宅,彷彿一冊冊史書,記載著逝去的光陰與任後人評說的歷史。

探访辽宁古村落③| 新堡子——长城脚下的村庄

300年曆史的村路

徜徉在小村古老的街巷上,我們瀏覽著觀賞著感嘆著。在村子中央一個古舊的碾房裡,記者見到了一個青灰色的大碾盤,碾盤直徑有2米,同行的人抱起碾把子奮力一推,碾盤上的磙子發出隆隆的聲音,沉重而悠遠,好像歷史的回聲。一位看熱鬧的村民告訴我們,這個碾子是老輩兒上傳下來的,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反正村裡祖祖輩輩的人都用這碾子來碾米磨面,“就是現在,村裡的老人也喜歡用它磨黃米麵,做粘豆包,那味道才正宗,用機器磨出來的面就沒那味道”。

探访辽宁古村落③| 新堡子——长城脚下的村庄

村中的古井傳說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兵駐守時所建,現仍完好無損。

在這個古老的村落裡,依然隨處可見的站臺遺址、哨樓、古井、古民居等歷史遺蹟,見證著遼西邊關文化的繼承與延續。新堡子村村主任楊慶洪告訴記者,現在村裡明清風格的古建築還有25家,有些已經開發成民宿,每年吸引三五十萬遊客來此遊覽,觀賞水上長城美景,品嚐當地獨特的美食,而美食的食材多取自山中。

探访辽宁古村落③| 新堡子——长城脚下的村庄

已開發成民宿的古宅院

身處莽莽青山中的新堡子村猶如一座大果園,一年三季有鮮果:春季的櫻桃,夏季的李子、杏,秋季的葡萄、蘋果、梨,野核桃、野榛子、野山棗、野山楂、野梨、野杏、野生獼猴桃以及野生的蘑菇、靈芝、人參等各種野生中藥材。

記者無意間走進幾家敞著門的宅院,卻皆不見有人在家。楊慶洪說,村民們或上山摘果去了,或在山下景區賣水果呢,這裡的民俗就是這樣,出門不鎖門,足見民風之古樸淳厚。

探访辽宁古村落③| 新堡子——长城脚下的村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