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加拿大華人伍冰枝怎樣成為加拿大總督

伍冰枝是加拿大第26任總督,她不但打進主流社會,還成為主流社會的領袖人物。她的祖籍是廣東臺山四九鎮玄潭村。曾祖父是村中的木匠。祖父伍耀培聽說澳洲有淘金熱,想去湊熱鬧。

誰知去到時淘金熱已經過去,於是去了新南威爾士的奇爾特恩(Chiltern, New South Wales)另尋機會,在那兒開了一間水果糖果店。他入境時,移民官誤把他的培字(Poy)當做姓,他和家人的英文名此後也都以Poy為姓。伍冰枝家中只有她和哥哥伍衛權(Neville Poy)。他在多倫多做醫生,太太利德蕙(Vivienne Poy)是上議院議員。


加拿大華人伍冰枝怎樣成為加拿大總督


父親伍英才是一個奇妙的人,沒有他,就沒有伍冰枝後來的成就。伍英才在澳洲出生,十一歲時,伍冰枝的祖父回鄉省親,不幸病逝。祖母對伍英才說,“你現在要出去工作了!”伍英才就到悉尼唐人街的一間蔬果店打工。晚上睡在地下室裡,生活十分艱苦,前途渺茫,晚上常常哭著睡。他發誓這一世不讓自己葬送在唐人街。

他16歲去了墨爾本,沒有進正式學校,但學會了打字和速記。他覺得澳洲的種族歧視太嚴重,必須離開才有出路。19歲時,他回到故鄉,呆了半年,發覺因不懂中文,無法在中國生活。他去了香港,在一家旅館做夜間前臺,不久在加拿大駐香港的商務代表處找到一份文員的工作。他靠著才智和刻苦努力很快就成為成功的年輕商人,做汽車買賣和進口美國照相機的生意。

伍冰枝的媽媽姓林,客家人,家族本來在荷屬圭亞那種咖啡和可可,後移居香港。她受傳統的中文教育,能說流利的廣東話和英語。

伍冰枝於1939年在香港出生,家住跑馬地蟠龍道(Broom Rd.), 離馬場極近。為什麼要住得這麼近呢?原來伍冰枝的父親在澳洲的鄉下長大,自小就會騎馬。他在香港養馬,自任騎師,曾多次勝出,還代朋友騎馬出賽。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進攻香港。伍爸爸去當志願軍,是伍長( lance corporal), 管五個人。他的工作就是翻譯電文,開摩托車分發。香港保衛戰失敗。上司對他說,“我是英國人,日本人會把我送進集中營,但你是中國人,日本人會乾脆把你殺了,你快逃跑吧!”他連忙跑了回家,寫信給在加拿大商務代表處的幾個朋友,但都沒有回信。


加拿大華人伍冰枝怎樣成為加拿大總督

伍冰枝回鄉(廣東臺山)


忽然有一天,日本兵來敲門,說“你們給交換計劃接受了,每人限帶一行李箱,跟我來。”那時日本和盟國有交換計劃。日治區的英國、加拿大僑民,可一對一交換同盟國區的日僑。伍氏一家在赤柱上了日本船“淺間丸”。交換地點在東非葡屬莫三鼻給,沿途停西貢、新加坡,皆有英人、加拿大人上船。到了莫三鼻給,改乘瑞典的難民船,經好望角,里約熱內盧,再到紐約。加拿大派了兩個移民官來問話,原來加拿大駐香港商務代表處虛報伍爸爸是他們的職員,他家因而幸運地得以離開。

那時加拿大的排華法還未廢除,華人是不受歡迎的人物,但伍家以“特別個案”而得以定居渥太華。最先他們租賃薩克斯街(Sussex St.)277號。這條街的前段名為薩克斯車道(Sussex Dr.), 實際上是同一條街。1號是總督府。命運對伍冰枝來說,可謂非常奇妙,她3歲時搬入277號,60歲時成為加拿大總督,搬入1號。她用了57年的時間,越過了276個門牌!

他爸爸在加拿大商務部做文員,接著創立了一間出口公司,還在渥太華大學夜校完成了政治碩士學位。伍冰枝的哥哥去麥基大學(McGill University)讀醫科。她父母要她跟哥哥一樣去麥基讀醫。她個性倔強、自信,要走自己的路,去了多倫多大學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讀文學。完成了碩士後,又到巴黎第一大學莎爾本學院(Sorbonne College)完成了另一文學碩士,再回到多倫多大學修讀文學博士。1963年,與多大國際政治教授史提芬 . 克拉克森(Stephen Clarkson)結婚,改用夫姓。她的英文名從此是阿德里安. 克拉克森(Adrienne Clarkson)。

伍冰枝一生共懷過兩胎,第一次生女,第二次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孩,但其中一個不幸夭折。孩子的夭折,令兩夫婦關係緊張,最終離異。她與作家及政論家素爾(John Ralston Saul) 相戀15年後再次結婚。

加拿大華人伍冰枝怎樣成為加拿大總督

當她在多倫多大學修讀博士的時候,遇到一舊日女同學,在加拿大廣播公司(CBC) 做助理撰稿人。有電視節目要在每次完畢時,加播五分鐘的書評,舊同學問她要不要去試鏡,她被錄用了,並很快成為助理節目主持。從此,在加拿大廣播公司工作了差不多30年,從事採訪、策劃和主持的工作。她所主持的節目很受歡迎,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克拉克森直播”(Adrienne Clarkson Direct)。在每晚的黃金時間播出25年。她還寫了很多小說,導演過電影,積累了超凡的人脈和公眾影響力,受到了政界的關注。

1982年,安大略省委任她為駐巴黎代表,她做了六年,回到加拿大後,出任全國第二大出版社McClelland and Stewart總裁。一年半後,又回到加拿大廣播公司。聯邦政府委派她兼任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Canadian Museum of Civilization) 和加拿大戰爭博物館 (Canadian War Museum) 的主席。

克里靖總理(Jean Chretien)有意指派一位華裔女性擔任總督,以體現政府對多元文化和社會平等的重視。他提名伍冰枝,得到英皇批准。加拿大總督的出身,通常是軍人、外交官或民選官員。伍冰枝是第一個並非如此背景出身的總督。加國輿論認為,卓越的才華,獨具親和力的公眾形象和超越黨派的背景,是她中選的原因。

加拿大華人伍冰枝怎樣成為加拿大總督

伍冰枝總督的任期是五年,但延長了一年。她堅毅、自信、樂為人所不敢為。魁北克省薩格奈地區(Saquanay)是獨立分子的重地。這兒盛產木材、紙張和鋁,都由英裔大公司操縱。各級管理人員都是英裔,都不會說法語。當地工人是法裔人,管理人員要對工人講話時,必須找個翻譯來。當地人對此切齒痛恨,獨立意識高漲。伍冰枝才上任,就要到那兒出巡。眾人都勸她不要去,她力排眾議。當地人沒想到講英語的加拿大竟然來了一位能講一口流利法語的總督,都十分激動。她到處得到好評。他的講話到處引起熱烈的掌聲,形成了一股 “東巡旋風” 。她為聯邦政府贏得了一次重大的公關勝利,舉國稱讚,盛譽有加。

加拿大華人伍冰枝怎樣成為加拿大總督

名義上,她是加拿大的三軍司令。加國士兵奔赴疆場,英勇捐軀。哪裡最困難,哪裡最危險,她就到哪裡去巡視。她曾到過阿富汗、科索沃,也曾在波斯灣的驅逐艦上度聖誕。通常加拿大的要人到埗,幾小時就離開,她卻每次都在軍營裡過夜。退任時,軍方為她舉行了特別的送別儀式。2007年,他們向英皇提名,批准了她出任柏德斯公主輕步兵團(Princess Patricia’s Light Infantry)上校團長。伍冰枝在任期間代表加拿大進行國際交往,到世界各地訪問,迎接來訪的各國元首。美國和蘇聯對加拿大北極的資源向來都想染指。2003年,她帶領50個有名的加拿大人訪問芬蘭、俄國和冰島,宣揚加拿大的北極主權。

加拿大華人伍冰枝怎樣成為加拿大總督

她得到無數的榮銜,包括12個名譽博士。亞省的印第安人稱她為“萬國祖母”(The Grandmother of Many Nations) 。加拿大牡丹協會特別培植了新品種,稱之為“伍冰枝牡丹”。她做了很多有益世道人心和有益國家的事,但有一些反調分子,不但不知感激,反而七嘴八舌、三言兩語就把她的努力一筆抹殺。她自言公眾人物,要受到很多批評。常有人說她花費太多公款。其實很簡單,以前總督出國訪問,費用由外交部支付,現由總督府自付。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加拿大華人伍冰枝怎樣成為加拿大總督

伍冰枝是偉大的華裔加拿大人。我們要研究她的生平,以她的事蹟和成功鼓勵年輕人以她為楷模,使華裔社會更出色、更進步、邁向更發達的明天!

(本文取材於伍冰枝自傳《心事》英文原作,信息與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