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二戰時期日本的95式重型坦克,是日本二戰期間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

說到二戰期間的日軍的坦克部隊,似乎對比歐洲的戰場的正規裝甲力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但是日本在二初期的97式改坦克除防禦力較弱外,基本與意大利的M14坦克是同個級別裝甲型號,與德軍當時裝備的38T坦克性能上差不多,到1942年後日本的坦克型號才開始跟不上世界中型坦克性能研發的腳步,開始漸漸處於落後地位,從真正意義上講,二戰期間意大利的M14坦克和日軍97式坦克都只能算是輕型坦克,日本從一式坦克量產開始,一式才能真正意義上中型坦克但是火力依舊是47毫米48倍徑坦克炮,充其量與二戰初期德軍的三號H型坦克是同個檔次,而一式坦克的量產已經是1944年的事情了,在東線蘇聯已經研發出了T34.85坦克,德國也有豹式中型坦克等,英國獨立製造巡洋坦克也開始裝備75毫米45倍徑火炮。

二戰時期日本的95式重型坦克,是日本二戰期間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

但是在1944年以前,日軍卻有一個型號的重型坦克消無聲息的在走向了戰場,這個型號的坦克就是日軍二戰初期研發的95式重型坦克,該型坦克與95式輕型坦克有火力與質量上無可比擬的差別,卻是同個時期產物。該型坦克其總噸位為28噸,裝備有一門94式70毫米野戰炮,和一門37毫米94式反坦克炮,該型火炮部署在身身前端固定炮塔上,裝備有2挺91式6.5毫米機槍,一挺位於炮塔的後面,一挺位於車身獨立小型炮塔的後面,其正面局部裝甲為65毫米,最高時速達到45公里。該型坦克可能是二戰初期日軍裝備的最為成功的中型坦克,無論是機動性和火力都類似於美軍M3中型坦克,但缺點就是日本人對坦克理念基本停留自我嘗試的階段,該設計的最大敗筆就是,機槍部署都為坦克後面而不是正面,車身後面的機槍炮塔完全可以取消,或者把37毫米炮換成了機槍炮塔,這樣設計在加上時速45公里的機動性,基本就有了初代中型坦克原型車的感覺了,按照正常的發展路線,日本人絕對不會在坦克性能輸給美國,但是日本人缺少實戰型質理念,對大型的東西,有著庸俗崇拜感把95式重型坦克當成精神上的產物,而不是實戰意義的產物,也就是說95式重型坦克的出現完全就是日本人用來自我陶醉的藝術品而已。

二戰時期日本的95式重型坦克,是日本二戰期間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

我們在說該型坦克的火力如何,其主炮火力是70毫米94式野戰炮,該型火炮的威力就類似於92式步兵炮的威力,但是在彈藥基數上有所加強,能發射破甲彈,在500米距離內能夠擊穿炸燬40毫米勻質鋼板,從口徑上我們不質疑該型的反步兵作戰優勢,在進攻敵軍戰壕時該型坦克的火力是完全夠勝任的,口徑有70毫米,用來打坦克反正口徑大就創造出奇蹟,如果打穿對坦克內部乘員可以形成無差別殺傷,或者直接點燃彈藥架。其94式37毫米炮毫無懸念,該型火炮作為反坦克火力基本是合格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炮灰團的第一門火炮就是94式37毫米戰防炮,該炮在劇情中扮演著挑釁日軍第55師團,直屬炮兵聯隊的炮群作用,其倍徑達到36.5倍徑能夠在400米距離擊穿30毫米的勻質裝甲,但作為主戰坦克的話,日本人沒有那個資源實力,該型消耗的鋼材資源是97式坦克的兩倍,有資料說該型坦克是量產有200多輛,那其實是95式輕型坦克的量產數量最終也只有4輛坦克而已,有兩輛到過中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參加過實戰,成為一種象徵日本強大無比的精神產物,鼓勵著日本士兵繼續在侵略戰爭中努力表現,而強大的產物,在1944年的美軍眼裡連輛拖拉機都不如,其60毫米迫擊炮的直接灌頂就能把該型坦克炸燬癱瘓在戰場之上。但作為經典坦克作為觀賞確實也是不錯,該型坦克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件藝術品,有輛95式重型坦克的手辦也是不錯的。

二戰時期日本的95式重型坦克,是日本二戰期間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