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一戰爆發,全世界都被塞爾維亞裹挾?看歐洲“三大蠻族”多能折騰

羅馬帝國時期,發源於東北歐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凱爾特人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三大蠻族。歐洲不同的歷史時期,他們從東到西,從北到南不停遷移,四處征伐的身影無處不在。

一戰爆發,全世界都被塞爾維亞裹挾?看歐洲“三大蠻族”多能折騰

從歐洲大陸到海峽對岸的不列顛諸島直至北非,驍勇善戰的“三大蠻族”各自打出一片天地,不僅分別成為今天歐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還深刻影響和改變了歐洲格局。

01日耳曼人

毫無疑問,其中的日耳曼人對歐洲的影響最為廣泛。時至今日,所謂傳統的歐洲強國大多與日耳曼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南下滅掉羅馬帝國到主導神聖羅馬帝國長達800多年,從通過三場戰爭建立德意志帝國到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日耳曼人始終認為自己擔負著統一歐洲的使命。雖然越打越小,但以今天德國為代表的日耳曼人仍是世界任何一個民族都不敢小覷的。

02斯拉夫人

發源於東歐平原的斯拉夫人也是強悍的戰鬥民族,通過不斷遷徙形成東、西和南斯拉夫人,在東歐和中南歐都謀得一席之地。又經過不斷的優勢劣汰,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東斯拉夫人最終成為斯拉夫人的老大。隨著近代俄羅斯帝國的崛起,“泛斯拉夫主義”開始向中南歐滲透,地理位置優越的巴爾幹半島自然成為斯拉夫人重要的目標。

一戰爆發,全世界都被塞爾維亞裹挾?看歐洲“三大蠻族”多能折騰

03凱爾特人

凱爾特人發源於今天的德法邊境地區,約公元前500年,凱爾特人從歐洲大陸進犯並佔領了不列顛諸島,一部分凱爾特人定居在今天的愛爾蘭、蘇格蘭地區,另一部分佔領了今天的英格蘭東南部。此後,不列顛島遭到三個日耳曼部落的入侵,英勇的凱爾特人奮起抵抗,“日耳曼征服者”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到了公元5世紀初,面臨內憂外患的羅馬帝國被迫從不列顛島撤軍,英格蘭島上的凱爾特各部落才逐漸融合,最終組成了現代意義上的國家。今天英格蘭的康沃爾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和威爾士人都屬凱爾特人。也就是說,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共同成為現代英國人的兩大族源。

到了一千多年後的公元19世紀,昔日羅馬人眼中的“三大蠻族”仍煥發著勃勃生機。

英國:憑藉無可比擬的海上霸權,英國早已取代西班牙成為新的日不落帝國,躊躇滿志的大英帝國一面向東傲視歐洲大陸,一面向西不斷征伐掠奪。

沙俄:經過數百年“粗放式發展”,體量巨大的俄羅斯帝國已然成為歐亞大陸的巨無霸。雙頭鷹一面向西緊盯歐洲,一面不斷向東開疆拓土。此外,沙俄從沒停止覬覦巴爾幹半島的野心,為此發動了與奧斯曼土耳其的多次戰爭。對此,歐洲列強異常警惕,總是在關鍵時刻聯手干預,沙俄向南的擴張一再受挫。

一戰爆發,全世界都被塞爾維亞裹挾?看歐洲“三大蠻族”多能折騰

德國:德意志帝國雖然在1871年才成立,但日耳曼人的厲害在歐洲可是出了名的,這個“蠻族”建立的帝國從一開始就令全歐洲為之膽怯。眼看世界被歐洲老牌帝國瓜分殆盡,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又準備行使一統歐洲的使命。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意大利王國、德意志帝國相繼成立,普奧戰爭失敗後的奧地利帝國不得已成立了二元制的奧匈帝國,從這一時期到一戰爆發的短短几十年中,歐洲局勢發生了深刻變化。

其中,德意志帝國欲稱霸歐洲的勢頭最為明顯,打敗了歐陸霸主法國,德國人向統一歐洲的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德國人放眼四周,能阻礙自己完成“大業”的也只有西邊的英國和東邊的沙俄了。

分化組合

普法戰爭中,德國大敗法國並俘獲御駕親征的拿破崙三世,威廉一世隨後又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行登基大典。德國人盡情羞辱法國,一手挑起兩國的仇恨。為了防範法國復仇導致德國兩面受敵,俾斯麥採取與俄國結盟孤立法國的策略。

一戰爆發,全世界都被塞爾維亞裹挾?看歐洲“三大蠻族”多能折騰

之後,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沙俄結成“三帝同盟”。應該說,這個強強聯合太厲害了,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幾乎無人能敵。然而,在1878年柏林會議上,奧匈帝國與沙俄因巴爾幹半島問題鬧掰了。

孰近孰遠,德國人當然拎得清。次年,德國撇開沙俄與奧匈帝國秘密締結德奧同盟。意大利在與法國的戰爭失利後也加入,1882年,德奧意在維也納正式簽署了三國同盟。俾斯麥下臺後,新任

德皇威廉二世更不願理睬俄國,德俄關係逐漸惡化

為打破外交上的孤立,法國於1894年與俄國結下軍事同盟,歐陸至此出現了德奧和法俄兩個敵對陣營。此時,英吉利海峽對面也嗅到了歐陸濃濃的火藥味,一貫“光榮孤立”的大英帝國是時候做出選擇了。

對德國在海上的日益擴張和俄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日益擴張,英國都視為對自身的威脅。但孰輕孰重,英國人還沒拿定主意。法國人力薦英國與俄國結盟,但歐洲人都清楚,英國人對俄國的戒心從來不亞於德國人

一戰爆發,全世界都被塞爾維亞裹挾?看歐洲“三大蠻族”多能折騰

1905年日俄戰爭後,沙俄大傷元氣,英國才暫時放下戒心,雙方終於在1907年簽訂“英俄協約”。同年,為共同對付德國在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英法俄正式組成三國協約。至此,兩大帝國主義陣營擺開陣勢形成對峙,只等戰爭導火索點燃的那一刻。

巴爾幹之亂

1908年,奧匈帝國公然吞併了“託管”已久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省,此舉引發沙俄和塞爾維亞兩斯拉夫兄弟的強烈不滿。要知道,在當年的柏林會議上,奧匈答應沙俄,作為支持自己“保留隨時吞併波黑”的條件,奧匈將協助沙俄“取得”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

現在,自持有德國撐腰的奧匈帝國根本不把斯拉夫兄弟倆放眼裡,不僅承諾不算了,連招呼也不打了。沙俄很氣憤,後果很嚴重,隨後的兩次巴爾幹戰爭中,沙俄全力支持以塞爾維亞為領頭羊的巴爾幹同盟攻打奧斯曼土耳其。

一戰爆發,全世界都被塞爾維亞裹挾?看歐洲“三大蠻族”多能折騰

兩場戰爭打下來,奧斯曼帝國勢力徹底退出巴爾幹,半島格局重新洗牌了。期間,作為遏制塞爾維亞擴張的阿爾巴尼亞立國,馬其頓被一分為三,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希臘各分得一份。塞爾維亞獲利頗豐,領土亦增加一倍,儼然成為半島小霸王。

終有一戰

在奧匈和塞爾維亞的共同攪動下,巴爾幹半島亂成一鍋粥。對峙的兩大陣營在幕後不斷推波助瀾,這裡成為不折不扣的歐洲火藥桶。隨著薩拉熱窩一聲槍響,導火索終於被點燃了,是撲滅還是任其爆發?考驗歐洲“三大蠻族”的時候到了。

現在有一種觀點,一戰的爆發屬偶然,當時的三個表兄弟都沒料到局面會一發不可收拾。然而,沒有普林西普還有普林東普,面上的藉口太好找了,“三大蠻族”為爭奪歐洲霸權的最終對決是不可避免的。

一戰爆發,全世界都被塞爾維亞裹挾?看歐洲“三大蠻族”多能折騰

從當時接二連三的宣戰不難看出,雖然幾個親戚都未做好大戰準備,但都沒有過多的猶豫。從1914年7月28日奧匈出兵塞爾維亞到8月6日向俄國宣戰,不到十天時間,兩大陣營的主要成員國相繼完成宣戰,加入戰爭的急迫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