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一個五線小城的咖啡館,開了8年。


一年房租4~5萬,一月營業額5萬打底。


能活得這麼滋潤,在於老闆看透了一個本質: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怎麼理解呢?


作者政雨



一、五線小城,開8年咖啡館,月入5萬起


楊永海不是一位典型的咖啡館老闆。


很多開咖啡館的,都是連續創業者。開了關,關了開。


楊永海不一樣,他是一次性創業者。


2012年12月30日,他的咖啡館在五線城市恩施開業,如今快8年了,還沒倒閉。


提起五線小城的咖啡館,我立刻腦補出一副老闆苦哈哈、店裡打撲克嗑瓜子鬧哄哄的場景。


這老闆能堅持8年,得對咖啡有多熱愛啊。


但似乎不是這樣。


楊永海微信名叫“半閒咖啡館”,也是店的名字。個性簽名寫的是:一半忙,一半閒,營業時間12:30-22:00。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一半忙一半閒的半閒咖啡,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一上午都是自己的時間,確實是半閒,一點也不苦。


更令人羨慕的是,在五線小城,半閒咖啡一天出品50~100杯,每月營業額5萬打底。


店裡算上他4個人,房租一年4、5萬,你算算他能賺多少。


有自由有錢賺,這倒是實現了很多人最初開咖啡館的夢想。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但是我發現:作為一位老闆,楊永海對自己的店有很多“誤解”。


他說,半閒咖啡館位置非常好,處在城市中心偏一點點的位置,跨度幾條街,空間距離散發性均等,城市的任何一個區域都能到。


然而,從大眾點評看,這家店位於一棟建築的二樓,門店的“半閒”logo很需要一些文化才能認出來,不少人都是找了半天才能走到。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半閒咖啡,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他還說,小城喜歡喝咖啡的,80%都是這家培養起來的,店裡來的都是熟客。


但在大眾點評的評價看,有不少是旅遊專門搜過去的。


我都懷疑,開店這8年,他就沒好好考慮過經營的問題,都把時間花在琢磨金句上了。


因為楊永海有一句話十分經典,他說: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這麼說,是不是太抬高自己了?


還真不是因為他驕傲。小咖啡館開到最後,和星巴克的邏輯是一樣的。


怎麼理解呢?



二、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差別

1、技術標準化是前提


開店到第3年,楊永海終於捨得花錢到武漢培訓了一下咖啡技術。以前,他都是上網找資料自學的。


主要是這回,他感受到了瓶頸。


培訓之後,更新了咖啡理念,學了好的萃取方式,讓咖啡、牛奶升級。以前用純牛奶,後來改變觀念用巴氏殺菌奶,將整杯咖啡從味道和香氣上進行提升。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提升咖啡品質,做好出品標準


到2017年又更換了設備,將1萬多的機器換成近十萬的雙頭咖啡機。以保持研磨度、萃取定量,並反覆練習評測,持續穩定的出品度。


在他看來,在小城開的咖啡館,千萬別有小城思維,要和大城市接軌。讓去過大城市喝咖啡的人也覺得不錯,才能提高他們的認知和忠誠度。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更換機器等,與大城市接軌,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開店8年,半閒咖啡在配方、操作流程上早已實現標準化。多長時間倒杯水、多長時間出品,都有手冊。


在出品上,星巴克不也是這麼做的麼,咖啡豆品質升級、一套標準的連鎖化操作細則。


這方面,星巴克和小咖啡館都是一樣的,只是標準化的程度不一樣。

2、空間要能跟得上潮流


和大城市同步,環境也要保持一致。


2017年底,半閒咖啡重新裝修了一次。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裝修之前的半閒咖啡,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原來的風格很“土”,裝修後走簡約路線,能持續長久的審美度。白牆木地板,北歐+loft風格,看著確實年輕了很多。


另外,整個空間結構也變了:從原來的1層50平,改成2層半近90平,增加了座位。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新的半閒咖啡,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原來是鋼化玻璃,外面廣場舞吵鬧,還按顧客建議,換成了雙層隔音玻璃。


整體下來花了30多萬,但營業額也翻了番。


和半閒一樣,星巴克這幾年也是在空間上花心思,又是開工坊店,又是在天津的老建築裡開店。


空間以舊換新,保持客戶體驗持續提升,讓熟客新客都有期許,對大品牌小門店都是一樣的。

3、用產品創意激發活力


這兩年,咖啡館裡很流行做創意咖啡。


楊永海也常在店裡和夥伴測試,學習喜茶、星巴克推出的新品元素,比如阿芙佳朵,是加冰淇淋、加濃縮的。他就根據當地消費者喜好,改成加牛奶、可可粉的,做出層次感。


今年上半年,星巴克一口氣出了8款有茶有酒有咖啡有水果的產品,平時一到節日還出限定款。


半閒咖啡也一樣,每季度也會推出新品,提供新鮮度、曝光度。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半閒咖啡的菜單,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但在楊永海看來,比產品更重要的是,做創意咖啡是為了提升團隊的年輕心態。


創業時間長了,需要偶爾玩一下,培養更有創意的心態。沒有持續創新,就沒有心態持續創業。


但在售賣上,最後還是迴歸經典產品。因為咖啡喝到最後,不是虛有噱頭,是習慣。

4、把關係維繫在人文情感上


喜歡喝咖啡的,大多講情懷。要培養回頭客,除了硬功夫,得加點人文情感。


在這方面,星巴克靠“第三空間”理念,靠令很多人覺得“高逼格”的追崇心態,靠發自內心的微笑等人文細節做鏈接。


小咖啡館就要靠老闆個人魅力,靠打造KOC。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人文情感培養回頭客,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開店8年,楊永海還是天天到店,在吧檯做咖啡、和客人聊天。


早幾年,他能記住幾百位顧客,知道他們喜歡喝什麼、不喜歡喝什麼。和我說話時,他語速極快,什麼話題都能接得上,想必這是聊出來的功夫。


在他看來,80、90%的客人是沒有忠誠度可言的,只有把文化元素做好,才會有依賴度。


在重視人情關係的小城裡,打造出人性化、包容度,新朋友進來就能聊起來,老朋友才會越攢越多。



三、獨立咖啡館,用質量表達情懷


咖啡行業裡有個怪現象:開店前,該談生意時講情懷;開店後,該講情懷時談生意。


開店初期,不講商業運作,不管經營方法,不計算成本盈利,全按自己構思的想象來裝修、買機器,不喜歡的客人轟出去。


開店幾年後賺到錢,心思就活了,要不要加盟開更多店,或者做培訓、做供貨、投資其他生意,再不行乾脆當甩手掌櫃,再難有心思安安靜靜賣咖啡。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獨立咖啡館,用質量表達情懷,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因為開咖啡館,實在不是個賺大錢的生意。


然而,半閒咖啡開了8年,沒有倒閉,沒有加盟,沒有分店。


楊永海依舊是半閒式生活,每天到店,和熟客聊天做咖啡。


最後我忍不住問:獨立咖啡館這樣開下去,上限在哪裡?


在他看來,咖啡館的上限是星巴克。是日本的匠心小店。


或者,沒有上限。

行業在不斷往上走,即使一家小店,也有不斷需要探索的地方。


和當初一樣,帶著一絲衝動,用質量把情懷長久地表達出去。

— 商務諮詢 —

18339988529(同微信)|17310709150(同微信)

— 課程諮詢 —

13253329903(同微信)|17744612803(同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