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石臺縣歷史沿革

石臺縣歷史沿革

石臺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北臨貴池區,東連黃山區,南與祁門縣、黟縣相接,西鄰東至縣。總面積1403平方千米。總人口10.88萬人(2013年末)。全縣轄6個鎮、2個鄉:仁裡鎮、七都鎮、仙寓鎮、丁香鎮、小河鎮、橫渡鎮、大演鄉、磯灘鄉。縣政府駐仁裡鎮曙光西路10號。

地處皖南山區西部。黃山餘脈橫亙南部,牯牛降海拔1728米,為全縣最高點。九華山逶迤北部。秋浦河北流注入長江,清溪河東流注入太平湖。河谷地帶地勢較低,居民點多分佈於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礦藏有銅、金、銀、大理石、石灰石等。林地多,耕地少。221、325省道過境。名勝古蹟有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臺溶洞群,蓬萊仙洞、神仙洞等。

漢為陵陽、石城等縣地,南梁置石埭縣,隋併入南陵縣。唐永泰二年(766年)析秋浦、青陽、涇縣等縣地置石埭縣,治廣陽,屬池州。據《元和郡縣誌》:“石埭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有兩橫石壅江,有如埭焉,因為名”。據《太平寰宇記》:“因貴池原有兩小石埭堰溪水,遂以為名。”

1949年屬池州專區,1952年屬徽州專區,1956年屬蕪湖專區。1959年撤銷併入太平、祁門兩縣。1965年復置,更名為石臺縣,屬池州地區。1980年屬徽州地區,1987年屬安慶地區,1988年復屬池州地區。現為池州市轄縣。

1996年,全縣面積1403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5鎮10鄉:七里鎮、七都鎮、丁香鎮、佔大鎮、小河鎮、橫渡鄉、六都鄉、河口鄉、蘭關鄉、珂田鄉、莘田鄉、大演鄉、磯灘鄉、貢溪鄉、七井鄉。縣政府駐七里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石臺縣常住總人口105506人,其中,七里鎮21614人、七都鎮5462人、佔大鎮7989人、丁香鎮10052人、小河鎮12129人、六都鄉5816人、七井鄉2635人、河口鄉2813人、蘭關鄉3310人、橫渡鄉5573人、珂田鄉5747人、大演鄉7511人、貢溪鄉2793人、磯灘鄉5125人、莘田鄉6937人。

2001年,撤銷河口鄉,併入七都鎮;撤銷橫渡鄉、蘭關鄉,合併設立橫渡鎮。區劃調整後,石臺縣轄6鎮、7個鄉:七里鎮、七都鎮、佔大鎮、丁香鎮、小河鎮、橫渡鎮、六都鄉、七井鎮、珂田鎮、大演鄉、貢溪鄉、磯灘鄉、莘田鄉,共有9個居委會、127個村委會。

2007年,石臺縣將6個鎮、7個鄉調整為6個鎮、2個鄉:(1)將七里鎮和貢溪鄉整建制合併,新設仁裡鎮。行政區域為原七里鎮、貢溪鄉行政區域,鎮政府駐七里。(2)將佔大鎮、珂田鄉整建制合併,新設仙寓鎮。行政區域為原佔大鎮、珂田鄉行政區域,鎮政府駐佔大。(3)將六都鄉、七井鄉整建制併入七都鎮。行政區域為原六都鄉、七井鄉、七都鎮行政區域,鎮政府駐七都。(4)將莘田鄉整建制併入小河鎮。行政區域為原莘田鄉、小河鎮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小河。(5)保留橫渡鎮、丁香鎮、磯灘鄉、大演鄉。鄉鎮行政區域、政府駐地均不變。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石臺縣常住總人口92238人,其中,仁裡鎮25367人,七都鎮14698人,仙寓鎮11063人,丁香鎮8035人,小河鎮15001人,橫渡鎮7292人,大演鄉6269人,磯灘鄉4513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