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癌症患者的體重增加是好跡象嗎?

慧濟健康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經常因為體重減輕而被臨床醫生髮現異常而確診。所以很多人就會有這麼個概念,體重減輕了就是癌症,體重增加了就好了,真是這樣嗎?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出現體重增加的情況有一下幾種:


1.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或者好轉,像早、中期腫瘤,經過系統的治療,有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體重也會隨之增加。今日頭條——綜合內科張醫生

2.激素影響,腫瘤放化療後,經常會用到激素以對抗其副作用,而激素本身就可以引起人體水鈉瀦留、向心性肥胖,使體重增加。

3.低蛋白血癥,腫瘤後期經常出現的是低蛋白血癥,低蛋白血癥常常伴隨著水排出困難,水大量蓄積在體內,造成體重增加。


4.過度營養,得知患有腫瘤,有些人會大量進食以增加體內營養儲備,為的是增強身體素質。對於早期腫瘤患者或者對消化影響不大的腫瘤患者,就會出現體重增加的情況。

癌細胞對糖類物質的消耗量是正常細胞的15倍,所以病人會變得消瘦;而且癌細胞會釋放一些細胞因子,病人感覺到疼痛,容易疲勞,食慾下降,也會使體重下降。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癌症的病情,當出現體重明顯變化時,建議進一步檢查以明確原因,以便於及時干預。


綜合內科張醫生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不是一個一刀切的問題。

大部分情況來說,患者體重增加是好事。因為,誠如您所說,癌症患者免疫力下降,身體變差,腫瘤消耗營養,放化療後的嘔吐等副反應,口味變差吃不下飯,睡眠變差,休息不好,心態差心思重,治療痛苦,愁心事等等,會造成癌症患者體重的快速下降。

甚至,皮包骨的情況會出現。

這時候如果通過治療以及心態的調整、營養的補充等等,體重增加,是好事。

但是,有時候也會出現水腫、營養液導致體重增加,激素治療導致的體重增加等,並不是好的現象。

所以,這個時候需要結合患者的精神狀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臉色。以及主治醫生的檢查結果。

最明顯的,是病灶腫瘤減小,且沒有擴散,那麼就是好事啊!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李璐今年37歲,去年得了乳腺癌,一直在接受化療治療,期間由於化療產生的副作用,李璐經常食慾差,有厭食反應。因為得不到營養攝取,她肉眼可見的消瘦下去。結束6個月的化療後,李璐的家人為了給她補充營養,除了大魚大肉,還買了些營養劑,就盼著李璐趕緊身體好起來,有足夠的體力對抗癌症。

李璐本人也十分配合,即使有時候吃不下,也會用“吃多點就多點營養戰勝癌症”的想法“逼”著自己吃,短短兩個月不到,李璐的體重就從97斤增加到了106斤。本來是好事,但李璐卻覺得自己比以前更加力不從心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癌症患者體重下降是正常現象

網上很多教人檢視自己是否可能患癌症的文章都會提及短期內不明原因體重明顯下降這一症狀。這是因為當癌症發展到一定程度,癌細胞數量增多,所攝取的營養也會增加,因而導致癌症患者在食物攝取量不變,沒有加大運動量的前提下也會變得消瘦。

另外,癌細胞還會排出毒性物質,使人食慾降低;而放化療等治療方法對癌症患者的消耗較大,也會導致癌症患者體重下降。

癌症患者體重增加一定是好事嗎?

一項研究對 3000 多例癌症患者進行調查發現,體重下降的癌症患者生存期比體重保持正常的癌症病人少一半。

另外有統計顯示,肺癌病人體重下降少於 7%, 治療的效果可以得到保證,倘若體重下降超過18%,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可見維持體重對癌症患者的作用。

充分的營養可以讓癌症患者維持更好的身體機能,從而有利於治療癌症。另外,積極的營養補充之後,癌症患者體重有所增加,也說明機體恢復情況不錯,癌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4種異常的體重增加要警惕

但是,癌症患者不是一味維持體重就是好事,還得看癌症患者的體重是否靠正常均衡的營養補充來維持的。以下四種情況下維持體重,甚至出現超重,就對身體不好。

1、過分“進補”,導致超重或肥胖

如果腫瘤已經切除,但體內仍有少量淋巴轉移的情況,則需要化療的手段來輔助康復。這時,癌症的威脅已經相對較小,只要飲食得當。原來因為手術、化療、進食困難等造成的體重下降都可以慢慢恢復。

但一些癌症患者家屬可能會過分緊張,做很多“進補”的各種肉湯,一時間攝取的營養太多,身體消化不良,造成脂肪堆積等,就會超重或肥胖。但不管是正常人還是癌症患者,超胖或肥胖都是不利因素。

2、藥物導致體重增加

一些癌症患者在化療期間,會服用激素藥物來減輕噁心、嘔吐等反應。其中一些藥物——比如含有糖皮質激素的藥物——會增加病人食慾,但也會刺激脂肪細胞分化,促進脂肪的形成和異常分佈,從而誘發向心性肥胖,引起水鈉瀦留等表現。這類體重增加並非好事。

3、癌症的併發症

有的癌症患者會出現短期體重異常增加,但這不是因為患者突然就長肉了,而很可能是腹水等併發症導致的。

4、缺乏運動鍛鍊的“虛胖”

這種“虛胖”和進食過多“補品”出現的超胖差不多。其實就是熱量過剩,變成脂肪儲存起來了。這一般出現在癌症已經受到控制的患者身上。如果進食正常,但缺乏運動,也可能導致過度肥胖。癌症患者雖無法做劇烈的運動,但保持適當的運動會有利於癌症治療。

癌症患者如何保持健康體重?

健康的體重標準應該保持體質指數(BMI)在18~25之間。一些情況比較嚴重的癌症患者要達到這個標準會比較困難,但應儘量往這個標準靠。

此外,癌症患者也不應該為了增加體重而盲目進食容易增重的食物,期望短時間內見效。

癌症患者的進食總原則應該是

多樣化,多蛋白、多蔬果。適當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保持體力,比如雞蛋、肉類等。多吃蔬菜、水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多吃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至於精製糖,則要有所限制。

水一般按30~40mL/(kg·d)給予。這裡所說的量是包括飲水和食物中所含水,從而確保使每日的尿量保持在1000mL~2000mL。但是,如果心臟、肺、腎等臟器存在功能障礙的話,則要注意防止液體過多。

在減肥觀念的影響下,人們對脂肪的看法偏向負面。其實,適當的脂肪對人體是有益處的。脂肪提供了人體所需能量的20%以上,而國家發佈的《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指出,癌症患者的能量供應中,脂肪更是35~50%。

此外,癌症患者還應保持運動,但要避免過於激烈。

嚴重貧血的癌症患者應該停止劇烈的運動,期間,癌症患者仍要多進行日常的生活活動,比如多散步;

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在做化療期間應該避免在公共場所活動,直到白細胞計數回到安全水平;已經完成骨髓移植的倖存者,應在移植後的一年裡避免暴露。

運動能改善癌性疲勞,但如果癌症患者嚴重乏力,則要降低運動強度,可每天做10分鐘的輕度運動,飯前一小時散步二十分鐘也有助於刺激食慾。

另外,游泳是一項比較好預防癌症、對癌症康復有積極作用的運動,但需要注意的是,放療的癌症患者應避免接觸氯,所以不該在游泳池裡運動。

事實上,癌症患者常見的情況是過於消瘦,但不應過於追求體重,而忘記體重背後的“質量”,應做到均衡飲食,營養充分,並有適當的運動。

1、《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中國國家衛計委.2017年8月1日

2、黃永平. 《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消化系統反應的飲食護理》.醫學信息.2015年8月25日

3、郭晨,任弘,曹寶山 等.《運動處方在癌症患者群體中應用的研究進展》.中國全科醫學,2019年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一說到癌症患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瘦得不行,面黃肌瘦,不像人樣。事實上並非如此,很多癌症病人就像健康人一樣,你根本看不出來,所謂的面黃肌瘦,瘦得不像人樣,多半是癌症的終末期,或者有的消化道腫瘤由於嚴重影響進食,大多數的癌症病人並不是那樣的。

癌症患者不會一定會體重下降,消瘦,當然,癌症患者有些確實會體重下降,那體重下降的癌症患者體重有可能增加嗎?當然有可能。如果這個體重下降是由於癌症生長髮展導致的,那麼,如果通過治療,腫瘤被切掉了,或者通過放療,或化療,或靶向藥物等治療,腫瘤消失或縮小或控制了,加上能正常飲食,體重增加是完全可能的。事實上,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療後體重是增加了,有時我往跟患者說,你可得悠得點,不要讓體重一直漲。當然,像化療等治療,由於有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反應,在化療期間體重增加是不容易,但也仍有可能。

一般來說,消化系統的腫瘤,比如食管癌,胃癌,腸癌,胰腺癌等,由於和消化吸收直接相關,儘管腫瘤被手術切除了,或者通過化放療等治療縮小或控制了,但體重增加比較困難,有時僅能維持體重不下降。比如,有的食管癌病人,之前體重下降,做了手術,體重可能會有所恢復,然後維持不變,或者一開始就維持不變,但沒有繼續下降。

癌症病人,影響體重的,一是癌症本身的治療或控制情況,二是消化吸收營養狀況。


腫瘤專科醫生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癌症患者往往會出現體重下降,消瘦,到了疾病的晚期,還可能出現惡病質。癌症患者出現消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腫瘤的長期消耗

腫瘤細胞在不斷地複製和增殖,需要大量的應營養物質,就會跟正常的細胞搶營養,導致機體消瘦。

第二,慢性失血,長期不能進食

主要是針對胃腸道等消化道腫瘤的患者,腫瘤可以導致胃腸道粘膜破損出血,慢性失血,出現貧血。

食管癌,胃癌和腸癌,有時候還會引起消化道梗阻,患者出現嘔吐,進食量減少或者無法進食。這也會導致營養不良

手術,放療和化療都對患者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和打擊,手術後可能有一段時間不能進食,如果出現吻合口瘻等併發症,那禁食的時間就會更加的長了。

化療後可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並且化療也會出現骨髓抑制,導致貧血,白細胞減少等等。

癌症患者增重是不是好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癌症患者體重增加是一件好事情,從側面說明腫瘤得到了控制,不再和正常組織搶營養物質。

也說明患者的胃口好了,能吃能喝了,消化吸收功能恢復了。

人體都是優先滿足最基本的生存,只有營養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了,才會合成免疫蛋白等物質,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所以,癌症患者體重增加是一件好事,但是體重不能無限制的增加,肥胖也是癌症的高危因素,保持正常的體重即可。


普外科曾醫生


對於癌症病人來說,因為身體裡的癌細胞對糖類物質的消耗量是正常細胞的15倍,消耗許多身體裡的能量,所以病人會變得消瘦,而不是增加體重;而且癌細胞會釋放一些細胞因子,病人感覺到疼痛,容易疲勞,食慾下降,也會使體重下降。一般來說,病人消瘦常見於腫瘤晚期病人或者手術後一個月之內。

癌症患者體重增加會是哪幾種原因呢?

1.癌症術後患者食慾未受影響,且積極的補充營養,比如肺癌患者,由於消化道未受影響,手術後為了傷口癒合快,大量食補,這時候可能會出現體重增加。對病人來說,體重增加是好事,有利於各臟器功能恢復。而食管癌,胃癌患者術後體重下降的比較多。

2.乳腺癌,腸癌、子宮內膜癌等患者其實是不需要大量食補的,即使化療期間出現胃腸道反應,明顯消瘦的也並不多見,如果短期內進食大量營養物質且不鍛鍊,體重很可能會增加比較快,這類患者體重增加過快並不是好事,過度肥胖者化療藥物敏感性會下降,影響藥物療效。記得以前一個腫瘤專家說過,我最害怕非常胖的乳腺癌患者,治療效果太差了。而且這類疾病超重是復發的高危因素。

3.有些病人在化療期間會使用激素減輕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紫杉類藥物使用時會使用激素預防過敏,糖皮質激素會促進食慾,使進食增加,同時刺激脂肪細胞分化,促進脂肪的形成和異常分佈,引起向心性肥胖,另外糖皮質激素還會引起水鈉瀦留,使體重增加。

4.部分晚期病人體重短期內增加,醫生得仔細查體,很可能是嚴重低蛋白血癥引起的浮腫,由於蛋白過低,膠體滲透壓下降,血管內水分大量漏至皮下,引起顏面浮腫,下肢或下垂部位水腫,或者出現腹水等情況,這時候患者並不是長胖了,而是體內多餘水分未通過腎臟排洩出去。還有些病人,由於病情進展,出現癌性胸水和癌性腹水,量不多時並沒有明顯症狀,體重會出現增加,這時候不要樂觀的以為是病情好轉的跡象。

可見,癌症患者體重增加並不都是好跡象,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對於大部分病人來說,由於營養得當,體重適度增加確實是好事,能夠保證治療得以順利進行。過度消瘦甚至惡病質患者不僅無法進行積極抗腫瘤治療,而且體內各大臟器缺乏營養,整體預後是非常差的。


胡洋


腫瘤患者體重增加,是喜?也可能是憂!

1

此時,體重增加是喜

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的疾病,腫瘤細胞在不斷增殖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常常會與正常的細胞“搶”營養,另外,手術後禁食,放化療導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因素,都容易導致患者營養不良、體重減輕。

此時,通過積極的營養補充,使患者的體重增加,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體重增加說明正常的細胞能夠獲得比較充足的營養了,腫瘤細胞得到了控制,這對於患者身體各器官功能的恢復是很有益處的。

2

此時,體重增加是憂

但是,腫瘤患者的體重增加,並不都是因為患者狀態好轉才會出現。當患者身體面臨一些“問題”時,體重也會增加,這時就需要特別注意了。會有哪些“問題”導致腫瘤患者體重增加呢?

1. 補充過多,導致超重或肥胖

不是所有的腫瘤患者在治療期間都會有體重大幅下降的情況,比如,乳腺癌、腸癌、子宮內膜癌等患者,即使在治療期間出現了食慾下降,大多數的患者體重減輕的幅度也不會很大。

所以,當這類患者短期內增加大量營養而又沒有進行適當鍛鍊時,體重會增加較快。這並不能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益處,反而還可能影響治療,比如,體重超重會影響患者對化療的敏感度;還可能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在關於乳腺癌死亡率及第二原發性乳腺癌死亡風險與飲食、營養和運動的關係的研究中,有限的證據證明:在診斷乳腺癌之後,體脂率越高的人,過早死亡的風險越大,一般來說,健康的體脂率(BMI值)範圍應該是18.5-24.9kg/㎡,超出24.9kg/㎡會被界定為超重或肥胖,體脂率增加5kg/㎡,會增加8%的死亡風險[1]。

對腫瘤患者來說,超重或者肥胖都是影響腫瘤復發的危險因素,所以腫瘤患者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重很重要。

2. 藥物導致體重增加

腫瘤患者的體重增加,還可能是因為治療過程中藥物使用引起的。比如,在化療期間,患者為了減輕噁心、嘔吐等症狀,會使用激素類藥物。但糖皮質激素會促進食慾,同時刺激脂肪細胞分化,引起脂肪的過度和異常堆積,進而導致肥胖的發生,另外糖皮質激素還會引起水納瀦留,這些都會使患者的體重增加。

3. 併發症導致體重增加

部分晚期病人體重短期內增加,很可能是嚴重的低蛋白血癥(也就是蛋白質缺乏)引起的浮腫或腹水。由於病情的進展,腫瘤患者可能會出現

癌性胸水和癌性腹水,量不多時患者沒有明顯症狀,但可能出現體重增加。

4. 運動不夠導致體重增加

腫瘤患者在治療期間,因為身體虛弱,常常會需要臥床靜養,久而久之,很多患者便不再有運動的習慣,還有些腫瘤患者存在“我該不該運動?”“運動會對我的身體產生影響嗎?”等疑問。

事實上,腫瘤患者不論在治療的哪個階段,都應該避免不運動,進行一些適當、規律的運動對患者來說是有益處的。ASCO指南、WCRF/AICR指南、NCCN指南等權威腫瘤指南中都提出了腫瘤患者應該多運動,建議腫瘤患者: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者75分鐘高強度的運動;每週進行2-3次力量訓練。

體重是腫瘤患者治療後應該特別關注的一個身體指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治療的效果——體重的增加有可能是身體恢復的信號,也可能是身體上一些“問題”引起的

建議腫瘤患者時常關注,達到並保持一個正常的BMI並努力達到健康的新陳代謝。如果需要減少體重,請每天都稱一次體重。如果只是需要保持體重,也請至少一週稱一次體重來監控體重的變化。若有不適,請及時就診。


美中嘉和抗腫瘤小衛士


一般來說,腫瘤患者術後或者放化療後體重增加是好的事情。但是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體重增加的性質;二是體重增加要有度。

腫瘤患者在患病後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身體上,都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心情低落或者抑鬱,本身會導致體重的下降,食慾的降低;同時,在腫瘤的治療過程,無論手術還是放化療,都會導致營養攝取減少,消耗增加,體重下降;還有腫瘤本身的消耗,往往會導致患者的體重明顯下降,身體消瘦明顯。

體重增加,說明患者的營養狀況改善,攝入增加,消耗減少,抵抗腫瘤的能力增強。注意體重增加的性質是什麼意思呢。主要看真性體重增加還是虛假的體重增加。如果是由於攝入增加,消化吸收營養能力增強,或者身體鍛鍊後的體重增加,真正的肌肉和脂肪增加導致的體重增加,這是具有積極意義,說明身體狀況整體向良性方向發展;但是,如果是病理性的體重增加,比如患者由於營養吸收困難,白蛋白降低,組織水腫明顯導致的體重增加,或者患者經口進食困難,較長時間靜脈營養支持導致的體重增加,抑或由於腫瘤治療過程中因各種原因應用激素導致的體重增加,這些體重增加是假性體重,不僅不是好的現象,反而是體質惡化的標誌。

即使是真性體重增加,但要注意一個度。不要過度營養補充,超重本身是癌症患者的不良因素,尤其對於結直腸癌患者。肥胖,能量過剩本身就是結腸癌的不良因素。如果患者的飲食和排便正常的話,可以給與正常的飲食搭配,完全沒有必要給與額外的營養補充,更不需要誇張的“各種所謂的高蛋白,或者海參或者大魚大肉”的補充。葷素搭配,合理規律飲食,加上適當的身體鍛鍊,儘量增加肌肉含量,減少脂肪的堆積,這樣的體重增加是有百利無一害。但是,如果至少大量的脂肪堆積的話,反而對身體有害。


【點擊“關注”後,查看更多專業的胃腸疾病防治知識】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腫瘤患者“瘦常見,胖少見”。但是經治療,康復過程中,由過度顯瘦逐漸增重至正常一般來說是好事。惡性腫瘤是人類三大致死疾病之一,總體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近幾年惡性腫瘤已成為我國居民第一位死因。一般來說,腫瘤狀態下,患者由於疾病或者治療因素,飲食攝入減少,能量消耗增加,骨骼肌蛋白質及脂肪組織大量消耗,這是造成體重減輕。消瘦在腫瘤患者中很常見,30%~80%的腫瘤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體重減輕,不少患者起初就是因為體重下降就診才被髮展癌症的。瘦意味著營養不良,也可能意味著病情進展。過度的瘦就叫惡病質,預後差極了。

那麼,腫瘤病人瘦不好,胖就好嗎?當然不是,適度即可。過胖不但可能會誘發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而且可能會導致癌症復發,例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術後必須控制體重,超重是復發的高危因素。那麼,體重多少算好呢?中老年男性的體重(千克)=身高(釐米)-105,女性體重(千克)=身高(釐米)-100。實際體重與平均體重相差10%以內均為正常,超過10%屬超重,超過20%屬肥胖。


腫瘤何大夫


大多數情況下,癌症患者體重增加是好的跡象。但要分清,體重增加是何種原因導致的,並不是所有的體重增加都是真性的。如果是由於病人經治療後,病情得到緩解,食慾增加,消化吸收功能增強,這是好的表現;但也不排除病理性體重增加的存在。部分癌症患者會由於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出現消化功能障礙,導致組織水腫,或是由於大量的激素攝入,這些都會造成患者體重增加。但這些原因導致的體重增加不是好的表現,需要進行干預防止患者疾病惡化。



我們知道大多數腫瘤患者都會出現體重減輕,因為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尤其是到了腫瘤晚期,體重減輕更明顯。

為什麼腫瘤患者常常出現體重減輕?

1.腫瘤增殖

腫瘤細胞具有不斷增殖的潛能。腫瘤細胞的不斷增殖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的供給,使得病人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攝取營養來滿足日常生長所需。

2. 慢性失血

很多腫瘤如胃癌、結直腸癌,癌組織發生壞死,會破壞血管,造成慢性失血的表現。長期的慢性失血導致病人貧血、體重減輕。

3. 味覺改變

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後,部分患者會出現味覺的改變,如味覺減退、味覺異常。味覺是維持人類正常生存的重要的感覺。刺激味覺器官會增加唾液、胃液及胰液的分泌,進而促進胃腸道蠕動,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當味覺改變時會導致消化吸收障礙,導致體重減輕。

4. 精神壓力

很多癌症患者在心態上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心態變差、茶飯不思、睡眠不足,甚至對生活感到絕望。這種心態也會影響其消化吸收功能,導致體重下降。



癌症患者出現真性體重增加是好的表現,但要注意保持一個“度”。食補方面不能太過,要適可而止。在食物營養充足的基礎上,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積極的抗腫瘤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