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黃河公司:我的“家”在青海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黄河公司:我的“家”在青海

對於水電運行檢修專業畢業的魏顯貴來說,家鄉青海是自己一展抱負的地方。

青海,雖地處西北,自然環境惡劣,但這裡被譽為“中華水塔”“三江之源”,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接續儲備地,青海有著獨一無二的“大”價值和“美”顏值。

魏顯貴就是地地道道的青海人。自1982年畢業後踏上故土,他就把根深深紮在這裡,再也沒有離開,37年如一日地建設著家鄉,也為了另一個“家”日夜辛勞。

1982年8月,魏顯貴乘車翻過日月山,穿過大草原,看著連綿起伏的山巒、奔流不息的黃河,他的心情抑制不住地激動,因為他即將成為一個巨大工程——龍羊峽水電站的運行檢修工人。

與同齡人相比,年輕的魏顯貴更加勤奮,喜歡思考問題,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短短兩三年時間就已經熟練掌握了水電站運行和檢修的相關知識,工作得心應手,成為技術骨幹。

在參加工作4年後,23歲的魏顯貴被調入黃河上游水電工程建設局計劃合同處任計劃科科長,負責水電建設計劃工作。從此,他的工作就和規劃、計劃分不開了,沿著企業規劃這條路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1999年10月28日,黃河水電公司成立,依託龍羊峽和李家峽兩座母體電站,滾動開發黃河上游水電。此時,憑藉著過硬的技術本領,羽翼豐滿的魏顯貴從李家峽水電廠升任黃河水電公司計劃經營部副主任。

而剛剛起步僅三年的黃河水電公司,在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中經歷了企業重組的洗禮,面臨著企業資產質量差、虧損嚴重的嚴峻局面。

魏顯貴明白,不論千難萬難,發展才是硬道理。黃河上游是我國水電資源的“富礦”,該河段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資源豐富,規劃裝機容量達到2500萬千瓦。這條“黃金水道”就是黃河水電公司開發水電的主戰場,也是魏顯貴大展拳腳之地。

做項目規劃設計,辦理項目徵地手續,配合政府完成移民安置……魏顯貴帶領著團隊攻堅克難,一步步將黃河水電公司的戰略規劃藍圖變為現實。

一條條令人振奮的消息如同一股股強大的電流,從中國大西北,從黃河水電公司不斷傳出:公伯峽水電站開工建設;拉西瓦水電站截流;蘇只水電站併網發電;班多水電站開工建設;積石峽水電站核准;拉西瓦水電站6號機組投產發電,標誌著中國電力裝機容量突破8億千瓦……

一串串閃光的名字,一座座雄偉的電站。在萬頃波濤間,黃河水電人用十年時間建高壩,安狂瀾,建成了一批精品水電工程,創造了當今我國水電建設史上多項新紀錄,形成黃河上游水電基地。

這其中,魏顯貴功不可沒。由於出色的業績,2010年魏顯貴被任命為黃河水電公司副總經理。

魏顯貴說:“作為國有大型企業的領導,既要對企業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還要對員工負責。國家把企業交給我們,也就是把責任交給了我們。”

責任是挑戰,也是使命,更是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志氣。9年來,魏顯貴每天都感受到肩負責任的壓力。而正是這種壓力,使他獲得了勇往直前的動力。

就在魏顯貴升任黃河水電公司副總經理的這一年,黃河水電公司水電總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之後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勢頭逐步回落,轉入低谷期。

如何使企業的基業長青,顯然,依靠單一的水電開發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長遠發展的需要。作為公司發展規劃第一人,魏顯貴開始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2009年國家光伏新政策出臺,開始第一批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魏顯貴敏銳地察覺到這很可能是新能源發展的機遇。

“對,向太陽借光,積極發展新能源項目。”魏顯貴和員工們一起,從一點一滴地學習光伏產業知識開始,研究政策,勘察現場,查閱資料,組織會議探討,開展頭腦風暴,積極參與投標……

最終,黃河水電公司獲得共和3萬千瓦、河南2萬千瓦兩個項目,初戰告捷。

2010年8月30日,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雅魯藏布江邊彩旗飄揚、鞭炮齊鳴,黃河水電公司桑日1萬千瓦併網光伏電站開工儀式在雅魯藏布江邊的桑日縣隆重舉行。

此時的魏顯貴百感交集:集團公司進軍西藏自治區的首個項目終於落地了!

因科學合理的規劃、施工建設和管理運營,桑日光伏電站被樹為西藏自治區光伏電站的樣板工程。尤其是黃河水電公司在施工建設中保持生態原貌的做法得到了政府的好評和信任,自此拉開了集團公司在西藏發展的序幕。

時任黃河水電公司建設分公司工程部副主任、西藏桑日光伏電站項目經理的李輝回憶當時的情景感慨到:“依託桑日光伏電站,魏總帶著我們促成了集團公司與西藏自治區戰略框架協議的簽訂,在能源開發中優先考慮集團公司。”

在真切地感受到光的“魔力”後,魏顯貴便一發不可收拾,帶領著黃河水電公司追光逐風,開啟了進軍新能源行業的序幕。甘肅景泰、青海烏蘭光伏電站、茶卡風電相繼開工建設。

2011年5月,國家發改委出臺1.15元/千瓦時的光伏標杆電價政策。魏顯貴帶領團隊抓住機遇、果斷出擊,爭取到了格爾木一期20萬千瓦光伏電站項目的開發權。

20萬千瓦,對於現在動輒近百萬千瓦的光伏電站來說並不算大。但是,當時世界上的光伏電站建設規模還停留在幾萬千瓦,一次性建設這麼大規模的光伏電站,對黃河水電公司來說挑戰不小。

自拿到項目的那一刻起,魏顯貴無數次地前往項目現場踏勘,與技術人員討論優化建設方案,給建設者加油鼓勁。

為了在建設大面積光伏電站中儘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魏顯貴和建設者研究出“組件支架基礎採用小型混凝土摩擦型樁基礎施工技術”,相比國內常用基礎形式,不僅減少了材料用量及對地表的擾動且大大保護了環境。

2011年10月29日,格爾木20萬千瓦光伏電站併網發電。提起當時的心情,魏顯貴用“不易”來形容。是啊,用不足五個月的時間,建成了當時全球單體最大光伏電站,不僅創造了光伏電站的建設速度,更標誌著中國光伏電站由幾十兆瓦開始向百兆瓦級規模化開發,奠定了國際百兆瓦級光伏電站的設計及建設標準。

黃河水電公司在光伏行業一舉成名。隨後的幾年,按照魏顯貴謀劃的發展思路,他帶領公司大力開展光伏電站開發建設,將黃河水電公司光伏產業打造成為引領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2016年初,魏顯貴開始代行總經理職責。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到黃河水電公司視察時作出“一定要將光伏產業做好!”的重要指示。深受鼓舞的魏顯貴堅定了促進光伏大發展的信心,帶領黃河水電公司跑出了“加速度”。

為評判影響光伏電站發電量、系統效率的各種因素,建設了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

運用“集中監控、大數據分析、遠程診斷、實時維護”的智能管理模式,使國內光伏產業從粗放進入精細化管理時代;開展光伏電站建設與生態環境效應相互影響的定量研究,讓戈壁荒灘變身草原牧場;堅持創新驅動,成立光伏產業創新中心,為青海省建設清潔能源示範省及國家電投打造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提供技術支撐;開展科研項目127項,獲得國家部委等各類獎項45項,獲得專利249項,主持和參與國家、行業技術標準的編制和修訂58項……

黃河水電公司以先進技術和標準規範引領著行業發展,黃河水電的專屬“數據”目前已經成為業內借鑑最寶貴的經驗。

2018年4月3日,國家電投大壩管理中心在西安揭牌。從那時起,國家電投在長江、黃河、瀾滄江等江河上的134座大壩有了專職“體檢分析”的“醫療”全套機構。

已是黃河水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的魏顯貴又多了一個頭銜,任大壩管理中心主任。

面對新設立的專業化管理機構,大壩管理中心運作方式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鑑,系統建設功能的完善沒有成熟模板可以套用,魏顯貴帶領著大壩中心全體員工從頭開始,建章立制,採集信息,優化方案,保障了大壩管理中心各項工作順利、規範、有序開展,朝著“瞄準國內領先水平、樹立高標準、創建世界一流”的建設目標進一步再進一步。

近幾年來,黃河水電公司的發展速度、質量、效益、規模均實現新跨越:電力裝機規模1795萬千瓦,清潔能源佔比93%,近三年向青海省上交利稅50.83億元,有力支持了青海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成為國家電投集團的骨幹產業集群。尤其是光伏產業,體系佈局更加完善,形成了規劃設計、創新研發、設備製造、開發建設、生產運營、能源服務等完整的產業體系,規劃引領、科技支撐、上下游協同、多能互補、規模化基地式開發、集約化專業化運維。

認識魏顯貴的人對他的評價出乎意料地一致:睿智儒雅。“魏總是一個非常善於經營的領導。”曾任黃河水電公司工程部副主任、現任創盈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蘇曉軍這樣評價他,“很有個人魅力。”

多年來,魏顯貴和公司領導班子一起帶領九千餘名黃河水電人戰風沙、鬥嚴寒、抗缺氧,以“紮根高原、艱苦奮鬥、無私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深山峽谷中、在戈壁荒灘上,樹立起座座豐碑。不僅如此,在保護環境、脫貧攻堅、扶持當地經濟發展等方面,他也處處彰顯出大國央企負責人履行社會責任的風範。

魏顯貴對待每一個人都和顏悅色,但在安全生產上絕對不含糊。“可能會有安全問題,不行!”“在後期使用中可能會出現隱患,不行!”不論是在工程建設中還是生產運營中,所有與安全生產相矛盾的事項都必須以安全生產為要。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一晃,魏顯貴在青海工作已經37年了。他的足跡遍佈了黃河水電公司的任何一個角落。從一名普普通通的水電工人幹起,逐步成長為企業經營和規劃計劃的專家,並最終成為千億資產國企的主要負責人,魏顯貴把畢生的心血傾注在自己的家鄉,將所有青春獻給了黃河水電。

2019年9月29日9時,被評為青海省勞動模範的魏顯貴端坐在青海省會議中心接受表彰。心中有信念,前進有方向。魏顯貴的初心在青海,也將繼續從這裡出發。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2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