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祕密在這裡

李白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他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被後人譽為“詩仙”,

他一生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

有人說:李白“浪”起來,

真的就沒別的詩人什麼事了。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李白行蹤圖

在眾多地方中,

李白尤其偏愛馬鞍山,

不僅在一生中多次遊歷,

還最終選擇在此終老,

究其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是迷戀山水。

在李白的筆下,馬鞍山地區樓臺亭閣星羅棋佈,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呼應。青山、牛渚磯、丹陽湖等優美的自然景觀都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李白在馬鞍山地區的遊蹤遺蹟達30多處。

四是尋找依託。

李白族叔李陽冰時任當塗縣令,李白乘船從南京來到當塗後,李陽冰對李白精心照顧。李白病重臥床時,他請來李陽冰,把所有詩文託付給他,請他編集作序。正是李陽冰後來編纂的《草堂集》,使李白這位“千載獨步,唯公一人”的詩人大放光彩。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天門山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天門山

迥出江山上,雙峰自相對。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參差遠天際,縹緲晴霞外。

落日舟去遙,回首沉青靄。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天門山系“夾江對峙”的東梁山、西梁山之並稱。西梁山位於和縣縣城南36公里,海拔88.1米,此山俯臨大江,與蕪湖市東梁山夾江對峙;像一座天設的門戶,故合稱“天門山”。自江中遠望,水色空濛中的東、西梁山,色如翠黛,修嫵靜好,形似峨眉,故又名“峨眉山”,東西兩山,雙峰對峙,勢如虎踞,又名“二虎山”,南朝大明七年(463),宋孝武帝劉駿車駕於此,檢閱江中水軍演習,曾詔博望、梁山立雙闕,東西梁山由此而得名。

姑溪河

姑孰溪

愛此溪水閒,乘流興無極。

漾楫怕鷗驚,垂竿待魚食。

波翻曉霞影,岸疊春山色。

何處浣紗人?紅顏未相識。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姑溪河,古稱姑孰溪,又名姑浦。長江下游支流,今姑溪河東起丹陽湖口小花津與運糧河相接,西至當塗城西金柱關注入長江。全長23.4公里。這條河貫穿當塗境內,千百年來哺育著當塗人民,被當塗人稱之為母親河。

丹陽湖

丹陽湖

湖與元氣連,風波浩難止。

天外賈客歸,雲間片帆起。

龜遊蓮葉上,鳥宿蘆花裡。

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丹陽湖位於當塗縣博望鎮南部,與石臼湖相通,東南角為江蘇南京高淳區境。丹陽湖系淡水湖泊,夏季水盛時,汪洋含蓄,浩翰無垠,風帆沙鷗出沒其間,遠山浮黛,儼然一幅湖山畫稿,歷代詩人有大量詩篇讚美丹陽湖。

大青山

謝公宅

青山日將瞑,寂寞謝公宅。

竹裡無人聲,池中虛月白。

荒庭衰草遍,廢井蒼苔積。

唯有清風閒,時時起泉石。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青山位於當塗縣城東南7.5公里處,主峰海拔372米。青山古蹟甚多,山陽有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太白祠以及南齊謝公祠、謝公池遺址、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書“第一山”碑,還有白雲寺、巢雲亭、五賢樓;山陰除桓溫墓外,還有明代琉璃瓦窯址;東麓有晉墓群;東南山腳下,有新石器時代的鄭家遺址。

南齊謝朓任宣城太守時,酷愛青山,曾雙旌五馬來遨遊吟詠,稱譽青山為“山水都”,並築室于山南,即謝公宅。人們為了紀念謝朓,將其宅改建為謝公祠。後雖毀於兵燹,至今遺址猶存。

黃山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慄。

半酣更發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凌歊臺

曠望登古臺,臺高極人目。

疊嶂列遠空,雜花間平陸。

閒雲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覽碑上文,苔侵豈堪讀?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黃山位於當塗縣城北2.5公里,海撥54米,山如初月形,相傳浮丘公曾牧雞於此,又名浮丘山。唐時長江水流直達山下,故又名黃江山。

山上林木蔥蘢,東麓原有東嶽廟、廣福寺等古蹟,這些古建築都蕩然無存,唯有黃山塔和凌歊臺遺址至今猶存。其中凌歊臺相傳南朝宋武帝劉裕所建,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築避暑離宮於其上。古凌歊臺宏偉巨麗,高出塵埃,從歷代詩人描寫凌歊臺的“宋祖凌歊樂未回,三千歌舞宿層臺”、“宋家天子游南國,紅粉三千百尺臺”的詩句中,可窺凌歊臺雄姿之一斑。

白紵山

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廢井曾未竭。

石甃冷蒼苔,寒泉湛孤月。

秋來桐暫落,春至桃還發。

路遠人罕窺,誰能見清澈?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桓公井位於當塗縣城東五里外的白紵山上。據史書載,公元三世紀,東晉大司馬桓溫鎮守姑孰時曾讓百姓連夜鑿井,恰巧井下有一泉眼,流水汨汨,清澈見底,便取名為“桓公井”。傳說桓溫還在此飲馬,故又名飲馬泉。唐李白、宋王安石等都有歌詠桓公井的詩篇。

慈姥山

慈姥竹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

不學蒲柳凋,貞心常自保。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慈姥山原名鼓吹山,亦稱慈母山。位於馬鞍山市慈湖鎮西北2.5公里的長江東岸,瀕臨長江,距江蘇地界僅500米。西南距馬和輪渡約1.5公里,高156米。慈姥山得名於南北朝時期。相傳梁昭明太子蕭統曾在此苦讀,累歲不還,其母勸其返宮,太子執意不從,信手將一雙竹筷插入土中,表示竹筷如能長成竹子,即隨母而歸。因母愛真摯,感動天皇玉帝,片刻間,筷子果真長成竹子,後人便將此山所產竹子叫做慈姥竹或慈母竹。千百年來,慈姥竹曾為許多文人名士所景慕吟頌。梁吳均,宋沈括,明周忱等,都有題詠慈姥竹的詩作。

望夫山

望夫山

顒望臨碧空,怨情感離別。

江草不知愁,巖花但爭發。

雲山萬重隔,音信千里絕。

春去秋復來,相思幾時歇?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望夫山又名小九華,位於馬鞍山採石鎮西北二里處,是從馬鞍山驅車至採石(古鎮)風景區的必經之地。山高百丈,周圍15裡。相傳,地藏王曾到這裡住過,留下許多神奇傳說。小九華原名望夫山,市志、鎮志有云:“清代方誌中以小九華山為望夫山的記載頗詳。其雲:石高一人許,頗似人形。上刻有‘望夫石’三字,大一尺六寸,似篆似隸。”

採石磯

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橫江詞六首-其四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牛渚磯又名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南岸,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

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陳運和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這裡飲酒賦詩,相傳最後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橫山

下途歸石門舊居(節選)

石門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處得雞豕,就中仍見繁桑麻。

翛然遠與世事間,裝鸞駕鶴又復遠。

何必長從七貴遊,勞生徒聚萬金產。

挹君去,長相思,雲遊雨散從此辭。

欲知悵別心易苦,向暮春風楊柳絲。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石門位於橫山西南麓,唐人摩崖題刻楷書"石門"二字,至今尚存。字徑1.2米,橫2.1米,為市、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門摩刻的上側極高處石壁上有明代文人王磐題寫的"壁立萬仞"石刻4字,每字40釐米見方,正楷,今仍可辨識。石門後300米處,神仙河上有一古洞,洞上陰刻有"飛雲入化之天"6字,刻於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李白生前酷愛石門山水,多次到此,或攬勝,或隱居,或訪友,每有題詠。有《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下途歸石門舊居》等詩篇。

詩仙李白為何一生鍾情“山水都”?秘密在這裡

據不完全統計,

李白在詩文中提及的馬鞍山地名多達30餘處,

有些地點更是時隔多年,多次遊覽,

足可見李白對馬鞍山山水和人文的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