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從太平軍的武器看太平天國的興衰

太平天國運動的最後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僅僅從太平軍的武器裝備角度來看太平天國的發展和衰亡。

從太平軍的武器看太平天國的興衰

金田起義開始,太平軍使用的武器比較簡陋,使用的以手工作坊生產的冷兵器為主,並伴以農村隨處可見的農具和少量的舊式火器,也擁有一些自制火器。這一時期太平軍的對手是清朝的地方綠營兵,戰鬥力低下,而且朝廷開始也沒把太平軍的起義當回事,以為就是一幫暴徒鬧事而已,打了清廷一個措手不及。所以起義開始時勢如破竹,由廣西、湖南、湖北、安徽、武漢、南京一路征戰,太平軍繳獲清軍裝備甚多,武器得到很大的改善。但這一時期太平軍用以攻城的重武器很少,遇到有堅固城牆防守的清軍時,主要都是利用熟練掌握炸藥使用技術的礦工出身的太平軍,進行坑道作業後在城牆底下埋炸藥後炸燬城牆的戰術。

從太平軍的武器看太平天國的興衰

1853年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有了大量與西方人接觸的機會。由於太平天國信拜上帝教,初期得到了一些不明底細的在華傳教士的支持,通過這些“洋兄弟”和各國商人的軍火貿易,太平天國花重金從外國洋行手中購買了大量的洋槍洋炮。大量外國軍火的輸入,大大改善了太平軍的軍事裝備,使太平軍的戰鬥力大為增強,各主要部隊中都配備了相當數量的洋槍洋炮。同時,為了應對戰爭中武器彈藥的不斷消耗,太平軍又開始自設工廠,自制西洋武器裝備等,並僱傭一些西方人幫助製造武器彈藥。太平軍通過購買、繳獲及自制等多渠道併發,武器裝備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使得太平軍的戰鬥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從太平軍的武器看太平天國的興衰

隨著天京事變的爆發和石達開的出走,內訌嚴重的太平軍損失了大量作戰經驗豐富的廣西老兵,而湘軍在和太平軍的多年作戰中裝備逐漸改善,作戰經驗也越來豐富,實力開始此消彼長。太平天國所以能在天京事變後元氣大傷的情況下,在軍事上仍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主要得益於於他們手上數量可觀的洋槍洋炮。

從太平軍的武器看太平天國的興衰

雖然太平天國對於洋人的態度比較友好,但太平天國不允許買賣鴉片,也不承認和清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使洋人的濟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所以西方諸國改變了原來和太平天國的合作態度,轉而扶持清政府以對抗太平天國,導致了太平軍的外國武器來源逐漸被限制和斷絕,同時清軍封鎖了海岸線,太平軍走私武器的渠道也基本被封殺。 由於太平軍武器來源不一,品種也多,有左輪槍、來復槍、輕型火繩槍、西式滑膛槍等,這種“萬國造”武器品種雜亂,在彈藥的統一供應和維護方面都存在不少困難(這和現在印度的“萬國造武器有點類似,武器較先進,但維保困難)。

從太平軍的武器看太平天國的興衰

1862年以前,與太平軍正面作戰的清軍,主要是曾國藩為首的湘軍。清廷為了更有力地鎮壓太平軍,於1862年3月4日正式組建了淮軍,集兵權和財權於一身的李鴻章本身就對西式槍炮非常感興趣,也非常重視西式槍炮的裝備,通過發展水師、大量引進洋槍洋炮,尤其是配備了大量太平軍難以購買到的開花炮,擴充了準軍實力。李鴻章率領淮軍在上海外圍及蘇南戰場與太平軍正面作戰,也正是從淮軍和太平軍交手以後,清軍和太平軍的武器裝備方面天開始了大逆轉。

從太平軍的武器看太平天國的興衰

上海還有一支清政府僱募外籍官兵和部分中國人組成的、裝備洋槍洋炮的洋槍隊(常勝軍),他們和淮軍協同對太平軍作戰,而且此時的湘軍也裝備了相當多的火器,尤其是其水師,都裝備有新式火炮。相比之下,太平軍的“萬國造”武器補充困難,準備明顯處於劣勢,後期的這種武器裝備的極大差距,無疑是太平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