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獨特的隴西家神文化

在甘肅隴西地區一直流傳著供奉“家神”習俗。

“家神”流行於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一般為自家先祖,供奉在堂屋的正面,每逢節日或婚喪時進行祭拜。而隴西的“家神”並不是自家的先祖或類似“灶王爺”、“財神”的神仙,它更接近於一種“鬼”。

獨特的隴西家神文化

相傳隴西在被“韃子”佔領期間,統治者為了達到長期佔領和統治的目的,不允許民間存有鐵器,更不允許民間擁有武器。“韃子”下令收繳民間一切鐵器,包括農具和菜刀,但是每家都得做飯吃飯,沒有菜刀可不行。當然這裡說的“韃子”到底是蒙古人還是金人,沒有確鑿的記載,不過在蒙古人統治期間,強制推行“十戶長”制度,即每十戶人家供養一個韃子,這些人掌握著這十戶人家的經濟甚至人生自由權,更傳說十戶長擁有被管轄者婚娶的初夜權。這些人入住到百姓家裡,每個士兵管理十來戶人家,這十來戶人家只能有一把菜刀。這些人在誰家,誰家才有菜刀可以做飯,他們也就在誰家吃飯。

獨特的隴西家神文化

長此已久,這些人越來越囂張跋扈,被欺壓的百姓也越來越痛恨他們。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終於被壓迫的百姓爆發了,殺死了這些平日裡欺壓他們的人。而這些人也就變成了“遊魂野鬼”四處遊蕩,跑慣的腿吃慣的嘴,這些“野鬼”死後也沒放過受苦的百姓,繼續來到百姓家裡“興風作浪”,有些人家的人畜生病、糧食減產等等,反正是不管天災人禍都歸咎於這些野鬼。有些百姓實在受不了“折騰”,就在家裡設置香案,燒點紙錢祈禱平安,逐漸的形成一種風俗。

傳說,這些野鬼由於出身於“野蠻民族”祭祀手段也血腥,需要用童男童女來當做祭品。這事被天上的一位神仙知道了,作法收服了這些鬼,教訓他們不得隨意加害百姓,還留下一面羊皮鼓作為鎮鬼的法寶,並教授人們傳唱咒語。後來就由活人祭祀改為滴血祭祀,祭祀人手持皮鼓、口唱神曲,劃破自己的手臂將血滴在地上。此後這些鬼魂慢慢收斂,祭祀也由每年一次變成三年一次。

獨特的隴西家神文化

在祭祀家神的時候,還要通過“請神”和“送神”儀式,其儀式和過程比較複雜,這裡不再詳細敘述,以後有時間再寫成文字吧。其間有專門的神職“司供子”一邊敲打羊皮鼓吟唱神歌,一邊舞蹈。現在已經將羊皮鼓改編成民間舞蹈,作為文化項目在各節日裡進行民俗表演。

這些家神被傳的神乎其神。據說一般人都不會去供“家神”的家裡去借東西,尤其是鐵器,比如斧頭、鐵鍬之類的。萬不得已借到了東西,一定要按時歸還,而且歸還的時候還要在“家神”前簡單祭拜一下或回饋小禮物以表感謝,否則也會弄個頭疼腦熱的困擾幾天。而供有“家神”的人家,不論借來東西還與不還都不會有任何的後果。在其他方面,比如請客吃飯、婚喪嫁娶以及一般往來,都不會受到所謂“家神”的影響。

獨特的隴西家神文化

由此看來,隴西地區的“家神”,更像是一隻賴在人家的吝嗇鬼。有“家神”的人家可能出於某種考慮也樂得如此,就像大家都喜歡“貔貅”只進不出一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