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戰時,日本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遇到美軍就不好使了,這是為什麼?

thfghfg


二戰時,日本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遇到美軍就不好使了,這是為什麼?

說起近代戰場上的刺刀戰,無疑都要說到日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槍械大發展的情況下,歐洲人基本摒棄了刺刀戰。而到了二戰,列強中,只有日本仍然痴迷於刺刀白刃戰。

刺刀術拼的就是你死我活,靠是刻苦訓練和軍人意志。

日軍為什麼熱衷於刺刀白刃戰?因為日本的兩次崛起,刺刀白刃戰都大放異彩。

  • 第一次,甲午戰爭。

乃木希典侵略遼東半島,兩小時拿下旅順,成為日軍的一個傳奇。在與清軍對戰中,日軍一個衝鋒,白刃戰一開始,清軍就潰不成軍。

日軍衝鋒之後的白刃戰屢戰屢勝,日軍和乃木希典就認為是日軍的刺刀術厲害。實際上,不是日軍太強,而是清軍太菜。清軍落後的作戰思維、薄弱的戰鬥意志,是日軍在遼東屢戰屢勝的原因。

  • 第二次,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中日軍獲勝,本來日俄戰爭陸軍獲勝的主因並不是刺刀戰的功勞。刺刀戰中,日軍比俄軍也不佔優。但因為戰爭勝利,主將乃木希典則一戰成名,被吹捧為“軍神”。連帶著,乃木希典主張的“豬突戰術”和“刺刀白刃戰”被吹捧成又一個傳奇。

乃木希典後來成為天皇的老師,經過乃木希典和日本武士道的提倡,就有了日本陸軍重視刺刀術的傳統。這種氛圍下,日軍的刺刀術,的確在亞洲範圍內橫著走了。日軍的拼刺刀,在二戰侵華戰爭中,給我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一個數據是日我戰損比起碼是比1:3更高。

二戰前期日軍刺刀白刃戰能橫行的原因

說白了,在裝備不好、近距離火力不足的情況下,白刃戰才能夠存在。在日俄戰爭中,雙方的槍械:

  • 俄軍是莫辛·納甘步槍,彈夾容量只有5發,仍是落後的手動步槍。

  • 日軍是金鉤步槍,同樣是彈夾5發的落後的手動步槍,同樣是打一槍拉一下槍栓。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自動武器。在我國正值落魄,國軍也就是毛瑟槍,我軍手裡還在用漢陽造、老套筒,日軍的三八大蓋就已經形成裝備優勢,日軍也就沒有改良陸軍近戰裝備的動力。

在中國戰場,大家裝備都不咋地的情況下,日軍的刺刀戰術,也有發揮餘熱的機會。憑藉著悠久的刺刀術傳統,日軍仍然優勢巨大。

在太平洋戰場,日本陸軍的裝備已經落伍

在中國戰場,日軍裝備完虐我方。但到了太平洋戰場,形勢逆轉,美軍裝備完虐日軍。且不說大型軍艦的差距——在4年時間,美軍戰艦下餃子一樣,700多艘戰艦下水,而日本只有不到70艘。

就說400米範圍的近距離火力來說,差距不是一般大。

  • 美國:武器裝備已經領先世界,大範圍裝備自動槍械——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約翰遜半自動步槍、湯普森衝鋒槍、M1半自動卡賓槍......自動槍械全面普及。

  • 日本:還是用了40年的手動老古董——三八大蓋(彈倉5發)。

雖然美軍也裝備刺刀,但是美軍的刺刀是為了應付緊急情況。在美軍強大的遠程炮火下,日軍很難突破到400米距離。即使近距離戰鬥,美軍近戰火力對日軍也有壓倒性優勢,根本沒有日軍刺刀白刃戰的機會。

也就是說,美軍依靠遙遙領先的裝備優勢、火力壓制,美軍的戰術行動中,根本就沒有白刃戰的選項。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再鼓搗“豬突衝鋒”意圖白刃戰,也只是慘烈的自殺式攻擊而已。


爾朱少帥


二戰時日本士兵的刺殺水平的確很高,可以說按照正常的白刃戰美軍士兵不是對手,儘管日軍在個頭上不敵美軍,但是三八大蓋再加上刺刀的長度可是無槍能敵,這也無形之中成為了白刃戰的優勢。但是遇到美軍,擅長白刃戰的日軍士兵就徹底處於劣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軍“不配合”。


客觀來講(只從軍事角度),二戰初期日軍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還是很強的,單兵的綜合素質和美軍相比絕對不處於劣勢。日本軍隊對於士兵在訓練中拼殺技能是非常重視的,而且整個日本法西斯模式下的極端思想和日本人所推崇的所謂“武士道“精神也支撐著日軍士兵有些偏好拼刺刀,這在亞洲很多的戰場上也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擅長拼刺刀的日本士兵遇到美軍之所以會非常明顯的處在劣勢,最主要還是因為以下因素。

第一、美軍彈藥充足。

拼刺刀在有些時候是因為彈藥不足之下求生或者獲取勝利的無奈之舉,但是日軍士兵卻很推崇,相比之下美軍彈藥充足,壓制日軍的進攻速度,同時一旦近戰美軍用的是子彈,而日軍卻是未上膛的步槍和刺刀。

第二、美軍單兵武器更勝一籌。

美軍士兵基本裝備的是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手槍也大量的出現在一般的作戰部隊中,這為近戰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持;而日軍單兵基本都是三八大蓋這種單發步槍,一旦近戰裝彈根本沒有時間,由於穿透力強,又為避免擊殺自己人白刃戰時一般都是退出子彈。

第三、身體原因。

美軍士兵在強大的後勤保障下,食品營養豐富,這確保了美軍士兵的強壯💪程度和耐力超過日軍。換句話說在白刃戰時美軍打的是子彈,日軍拼的是“精神”。



冰雹藍天


問題的關鍵就是美軍正面火力實在是猛。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一個12人步兵班的基本火力配置如下:

正、副班長一人一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M1911手槍;

八名士兵一人一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一名狙擊手一支M1903春田狙擊步槍和M1911手槍;

一名機槍手一挺勃朗寧機槍。

到了二戰中後期,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基層步兵班火力進一步加強,由12人變成了13人:

正、副班長一人一支湯姆遜衝鋒槍/M-3衝鋒槍和M1911手槍;

八名士兵一人一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卡賓槍;

一名狙擊手一支M1903春田狙擊步槍和M1911手槍;

一名機槍手一挺勃朗寧機槍;

(增加)一名火焰噴射器手,專門配置一副火焰噴射器清繳日軍坑道。

也就說日軍面對的美軍士兵,幾乎都是自動輕武器,射速都要遠遠高於日軍手中的那杆三八大蓋。

所以,拼刺刀尤其是正面拼刺刀,很難接近美軍士兵,即使拼刺刀,美國佬人高馬大,體力上並不吃虧,當然也有例外情況,那就是超級人海戰。

這種發狂版的刺刀衝鋒,其實根本無法扭轉戰局,只不過拖延一下時間而已。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這個問題我曾經回答過。但是看了很多軍迷的回答實在是太離譜了。所以在重複回答一下。

在一次強調一下,拼刺刀是戰鬥中的一個戰術動作。他是由武器裝備所決定的。日本軍人在二戰期間,他們的步兵主要裝備的是38步槍,也就是栓動步槍,推拉一次子彈上膛,擊發一次。所以他們的步槍是配有有槍刺的。在兩軍短兵相遇時就得用拼刺的戰術動作來作戰。

作戰無外乎攻和防,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都有個戰鬥階段就是前沿前的戰鬥。前沿前戰鬥就是進攻方到達了前沿的位置,例如野戰攻防戰鬥,到達第一道塹壕的時候。由於日軍的栓動步槍推拉式的上膛擊發,使他們到達前沿前沒有時間在推拉子彈上膛了,這個時候的戰術動作就是拼刺。這個戰術的動作要領是,以防禦為例,當敵方即將到達敵前沿時,將刺刀打開,當敵人接近時,將膛內子彈射出並快速躍出戰壕,進行拼刺。這類武器無論攻防,在前沿前的戰鬥都要有這個戰術動作。也就是拼刺動作。不是日本的軍人喜歡拼刺刀,而是武器裝備的限制,由武器裝備所決定的。任何戰術動作都是由武器裝備和戰術所決定的。

美軍在二戰期間,他們的裝備就有了連發武器,並配備了手槍。也就是說當美軍在前沿前的戰鬥中,在這個階段,連發武器不用推拉子彈上膛,他們還能繼續用射擊的方式擊斃對方,這個動作叫抵近射擊。抵近射擊也是由武器裝備所決定的戰術動作。因此,他們不必去拼刺刀。即使沒有子彈了,他們用手槍解決戰鬥。也不用拼刺刀,這也是手槍在攻防作戰中的作用。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拼刺是由武器裝備所決定的戰術動作。如果是單發的栓動步槍在前沿前這個戰鬥階段他必須拼刺。而連發的自動步槍在這個階段一定用抵近射擊的動作來作戰(或者是短槍,這也是我們抗日戰爭中,青睞駁殼槍的原因)。

我軍在七十年代中期取消了拼刺的訓練科目,我當兵時(83)部隊也有拼刺的動作,但都是表演為主。因為我們裝備了56式衝鋒槍。在這裡說句題外話,我軍56式衝鋒槍的裝備就是為了衝鋒,他是按戰術動作命名的。所以他不叫56式自動步槍。在我軍的裝備中,名稱叫五六式衝鋒槍,沒有稱作五六式自動步槍的,這是槍迷這麼稱呼的。

再一次強調,任何戰術動作,都是由他的裝備所決定的。其它的都是錯誤的。拼刺也如此。有些戰術動作,由於新的裝備的誕生而被淘汰,同時產生新的戰術動作。拼刺就是被抵近射擊所淘汰。


ZHAOFEi1965


我們對於戰爭的討厭,就像是人類對於疾病的天然畏懼一樣,因為一旦戰爭爆發,那麼需要為此付出代價的,往往就是人類自身,所以在全世界範圍之內,有很多的人都十分的愛好和平。當然如今的愛好,和平之人大多都是從二戰當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訓,誰也不想讓二戰時期的這種情況捲土重來,因此愛好和平是全世界範圍之內,公認的一個主旋律。

在二戰期間,我們所見到的日軍有一個特殊的癖好,他們喜歡在槍上面掛上刺刀,在我們所喜歡看的電影當中也有這類的描繪,但有人卻發現日本人的刺刀術,雖然讓日本人認為這是他們最大的驕傲,可是在遇到美軍的時候,卻變得不堪一擊,這裡面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

日本人之所以會將刺刀術引以為傲,其實還是有一定的理由的。畢竟在早期作戰當中有了刺刀以後,他們就可以佔據更大的優勢。特別是在與敵人對抗之時,開槍雖然好用,但有了刺刀的加持,會變得更加的方便,而且在衝鋒當中使用刺刀,也能夠使自己作戰的勝算變得更大。

所以在日本人的世界當中,刺刀就是日軍在戰鬥當中,必須要使用的一種武器。但是有人卻能夠發現,二戰時期,雖然日本將刺刀作為自己最主要的訓練強項進行這類的培訓,可是這種刺刀術在一遇到美軍的時候,就失去了原有的效果。

戰爭是不斷變化的,任何人都不能夠保證自己的武器是最為先進,並且能夠像萬金油一般的拿來使用。真相難以置信,日軍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遇到美軍之時不靈驗的原因就是在於,美軍的刺刀戰術是日本刺刀術的前身。如果沒有美軍這方面的開創,日軍也不可能會有自己引以為傲的刺刀術出現。所以在美軍遇到日軍刺刀樹之時,不免要嘲笑對方,畢竟自己才是這方面的開創者,所以日軍在這方面,自然而然的就比不過美軍。

當時刺刀是來源於17世紀左右他們的一種開創,為了能夠讓火槍用的更加順手,他們在火槍上固定了一把刀。而這個點子卻被日本抄襲了過去,最終使用在了自己的三八大蓋上。日軍這種明目張膽抄襲的方式,卻讓自己成為了這方面的代表。

但實際上美軍在這方面,早已經將其作為一種被自己淘汰的作戰方式。即使這種作戰方式被淘汰,也不能夠認為美軍在這方面沒有這種能力,畢竟在早期的南北戰爭之時,美軍用刺刀所造成的傷亡率能夠達到1%左右。由此看來,這種刺刀技術已經被他們用得爐火純青,而日軍跟美軍對抗無疑於是以卵擊石,自然而然的就會敗下陣來。

除開這種技術性的問題,還有一點最為重要的是,美軍與日軍之間的人員素質上的差異。這種人員素質上的差異並不是指文化水平,而是指美軍在其體型和體格,以及各方面培訓上,都比日軍要來得更加的先進。

當然美軍所使用的大頭兵,就是身材較為高大且帶有較為強悍戰鬥力的一群人。但反過頭來看日本,我們卻能夠發現身材相對較為矮小的亞洲人,體型劣勢就展現了出來。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個佔據身高優勢和體能優勢的隊伍,想要打敗一隻從自己手底下抄襲過來的隊伍又有何難呢?

正是因為日軍在刺刀方面的不足,所以使得他們在與美軍對抗之時碰了壁,這也讓日軍開始思考自己在刺刀上是否需要進一步強化。當然在全世界範圍之內,使用刺刀的不僅僅只有日本與美國,在其他國家也將這種刺刀術,作為上戰場之前必須要訓練的一種技能。各個國家裝配的刺刀當中,最為常用的是M5和M6,在這些刺刀的的設計,也變得更加精巧,且適用於戰爭,這種改革更新,也是武器發展史上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


貓眼觀史


日軍的對手是美軍,當時美軍裝備的是什麼呢?步槍有加蘭德,勃朗寧EBR(美國不把這玩意當輕機槍),湯姆森,M3,重機槍有勃朗寧M2,手槍有M1911。

而當時世界大部分裝備的是栓動步槍,打一槍,拉一下槍栓,這樣的步槍,近距離很難有再一次拉栓的機會,更別說重新裝填了。在這樣的前提下,日軍三八大蓋加刺刀的長度優勢就很明顯了!

江湖有句俗話,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美軍一開始,其實被日軍發瘋一般的萬歲衝鋒打蒙了,後來找到敲門了,根本不跟日軍拼,直接一頓攢射!

因為當時美軍大量裝備了衝鋒槍和手槍,就算加蘭德,也是半自動的,這樣的火力之下,日軍還沒衝到美軍陣地前,就被打成篩子了!

那麼日軍和美軍有沒有拼過刺刀呢?也有過,當時日本士兵平均身高不到一米六,而美軍人高馬大,小個子打大個子,本身就不佔優勢。槍的長度優勢雖然明顯,但是美軍和當時的中國可不一樣,美軍一般訓練有素,體格壯,力量大,日軍也沒佔到太多便宜。

任何無腦衝鋒,在自動武器面前,都只是送死!


老霍家那小勇


一個巴掌拍不響,日軍的刺刀術再厲害,那也得有人和你拼刺刀啊!

換句話說,日本的刺刀術得建立在武器優勢上!

比如說在中國戰場上,咱們軍隊武器差彈藥少,很多時候戰鬥打著打著彈藥就沒了,或者說有些部隊連人手一把槍都做不到,一些士兵只能說拿著大刀長矛甚至於石頭棍子去和日本人拼命。


如此就給日本人創造了白刃戰的環境。

當然了,日軍的拼刺技戰能力很強,不僅單兵訓練有素,小規模的配合也打得很好,往往三人成陣,攻防有度,再加上三八大蓋配刺刀的絕對長度。咱們這邊即使是佔據人數優勢,但依舊落入下風。

有抗日老兵曾說,他們想要殺掉一個日本兵,往往得付出三四個人的代價!

這是符合實際的,日本士兵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戰鬥素養,那都比咱們強。

絕不是抗日神劇裡面那般垃圾!

所以當年咱們那是沒辦法,要是能用槍解決,咱肯定不會用刀。

但是,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美軍,日本的武器優勢就沒有了啊!

當時美軍普遍裝備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這玩意兒直接對日軍的三八大蓋兒實現了“代差”壓制!

作為一款半自動步槍,加蘭德無需手動退殼和上彈,非常方便,因此在射速上是非常牛的。

其每分鐘30到40發的速度,是三八大蓋這樣的手動步槍所無法比擬的。按照後世學者的估計,僅論步槍火力,一個美軍步兵班頂得上2兩個半的日軍步兵班。而且在強大後勤保障下,美劇大多數時候都不會面臨彈藥用盡的困境。

日軍如果端著三八大蓋衝上來,迎接他的不是美軍的刺刀,而是子彈。當然,還有M2A1型噴火器出來的火焰,這個對付衝鋒簡直無敵。

就算是日軍算好時間,想趁著加蘭德的換彈間隙,強勢近身進行白刃戰,那也是不大可能的。要知道美軍戰鬥編制裡至少是以班為單位,武器多樣化,除了m1加蘭德,還有衝鋒槍以及輕機槍這樣的可持續性高密度火力壓制,所有人同時裝彈基本不可能。

就算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日軍也未必來得及。因為加蘭德裝彈很還是比較快的,基本上三秒內就能搞定。

所以日軍基本上沒有近身的機會。

即使遇到特殊環境,比如密林灌木之中的突然襲擊,日軍三八大蓋兒的發揮優勢也比較有限。因為美軍不僅僅有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其單兵還裝備還有著手槍,人手一把點45,掏出來就是一頓亂點,這誰頂得住啊。

這還不如躲在叢林裡打冷槍呢!

再退一萬步講,即使是美軍士兵實打實和日軍拼刺刀,美軍的身體素質和格鬥能力是要普遍強過日軍的。

雖然有著三八大蓋再加上刺刀的長度優勢以及長久訓練的拼刺技術,但一力降十會,在美軍大塊頭面前,日軍優勢並不大!

加蘭德步槍曾配用長達40多釐米的M1905刺刀

也就是說,拼刺刀,美軍也不怕你!


白話歷史君


二戰期間的日本用刺刀展開的白刃戰,只有對裝備製造落後,武器彈藥缺乏的武裝力量有用,一場戰鬥持續下去,當對方的槍聲稀落,拼刺刀肉體相搏就成了最後的決戰,日本士兵崇尚武士道精神,雖然有子彈也願意陪對方玩決鬥遊戲。



美國就不想陪著日本玩,二戰期間的美國單兵武器裝備比日本先進,海軍陸戰隊基本都配備自動步槍,也就是m1卡賓槍。

子彈供應充足,裝彈量大,使用方便,適合步兵在各種作戰中消滅敵人。而日本士兵普遍使用的是手動的三八步槍,在作戰中火力與美國相比相對較弱,所以喜歡以衝鋒的方式與美國相搏。

可人家美國士兵子彈多,根本就不想和你日本士兵玩武士道精神,用卡賓槍掃射是消滅敵人,解決戰鬥的最快方法。


老虎208626539


多圖警告,歡聲笑語學知識

在日軍眼中,美軍是這樣的:

日軍就可以這樣板載了:

然後

卻被現實無情的打臉

而在硫磺島之後


好了,搞笑時間結束,咱們來講真實的歷史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前期美國超過了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在二戰爆發之後靠著租借法案獲得了不少的利益,同時也鍛鍊了國內的工業實力。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夕,美國陸軍已經將武器裝備更新進步到一定的水平了(可惜太平洋戰場的主力四等人海軍陸戰隊並沒有更換)。

在瓜島戰役之前,海軍陸戰隊的主力依舊是春田1903步槍加M1919水冷機槍,火力與日本幾乎持平。因此瓜島美軍打的那叫一個慘啊,要不是有巴斯隆這種猛男,美軍還真的就不一定扛得住。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直到瓜島戰役結束,四等人才換上了陸軍姥爺玩剩下的M1加蘭德等自動火力,這才擁有了碾壓日本的火力。

而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美海軍陸戰隊大規模的裝備了M2A1型噴火器,主要就是用來對付日軍密佈的坑道設施和大規模的萬歲衝鋒。

在瓜島戰役之前,美軍還是很怕日軍的萬歲衝鋒和刺刀術的。在瓜島之後嘛。。。。。。對不起,後勤好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利刃號


這問題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日軍拼刺刀技術確實很厲害,當時世界第一沒問題,但是有一個問題很關鍵,就是日軍並不提倡拼刺刀去解決戰鬥,日軍並不喜歡拼刺刀,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日本兵拼刺刀有癮。


往往,日本兵在彈盡糧絕的時候才會選擇拼刺刀,有子彈的時候,日軍斷然不會選擇拼刺刀。日軍的《步兵操典》裡,近戰中同樣提倡開槍解決戰鬥,日軍並不是瘋子。但是,這個也要視情況而定,沒有那麼絕對的一些事情。

日軍在太平洋上,和美軍主動拼刺刀的情況有兩種,最多的就是彈盡糧絕了,利用萬歲衝鋒的突擊,對美軍進行最後的反撲。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妄圖通過交織在一起的白刃戰,彌補遠程火力上的不足,才會對美軍發起白刃戰。



論白刃戰,日軍無人能敵,當時世界上還真就沒什麼對手。日軍對美軍發動的萬歲衝鋒,90%會被美軍的中遠程火力壓制死了,美軍的輕重機槍、衝鋒槍等自動火力,近距離火焰噴射器什麼的,會解決大部分衝鋒的日軍。對於這些日軍,美軍的印象就是“無腦衝鋒”,夠嚇人。


當年,日軍針對美軍發動了5000人的集團衝鋒,裡面包括各類傷兵,一瘸一拐衝上來的,打了幾個小時,日軍全軍覆沒,美軍傷亡500多,代價非常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