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朝下轄了10多萬軍隊,組成了滿洲八旗制度,為什麼沒有正黑旗?

醉愛侃足球




首先,我們講一下清朝的起源。清朝的前身是後金政權,而後金政權是漁獵民族建立的政權。在明朝統治的晚期,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開始發動起義,與龐大的明朝展開了長期的戰爭。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建州女真與明朝的實力相差非常懸殊,似乎明朝遼東鎮的駐軍已經足以鎮壓努爾哈赤的起義。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努爾哈赤越打越壯,經歷了薩爾滸、瀋陽等幾次戰役之後,努爾哈赤建立了著名的後金政權。明朝方面屢戰屢敗,不得不開始進行戰略防禦,再加上自身內部出現了閹黨和東林黨的內訌,進一步削弱了明朝的實力。



隨著自身勢力的擴大,努爾哈赤開始了政權正規化的過程。 起初,後金政權的管理非常鬆散,為了加強自身內部的管理,努爾哈赤利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方式,建立了紅、白、黃、青、黑5旗。在金庸先生的作品《倚天屠龍記》中,明教也是採用了五旗制度。在明朝和朝鮮王國的歷史中,都出現了後金軍隊使用黑色旗幟的記錄。但是幾年之後,雙方軍隊都發現後金軍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這是怎麼回事呢?在公元1601年,後金政權進行了一次軍事改制。原來的5旗制度被改成了4旗制度,其中,黃旗、白旗和紅旗沒有發生變化,青旗和黑旗被合併成為新的藍旗。



原本在戰爭中,後金軍隊經常發動夜晚投降。在漆黑的晚上,青旗和黑色實在很難分辨,不利於指揮和調動。為了滿足戰爭的需要,清朝把青旗和黑旗合併為了藍旗。後來,隨著自身地盤的進一步擴大,原來的4旗已經無法滿足管理上的需要。因此,後金政權又把4旗改成了8旗,分辨是正黃旗、正紅旗、正藍旗、正白旗、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和鑲紅旗,歷史上著名的八旗制度最終成型。在後金政權崛起的過程中,招撫了很多明朝的降軍,也就是漢人部隊。起初,為了與自己的滿洲八旗軍有所區別,後金政權下轄的漢人部隊採用了黑色旗幟。



到了皇太極執政時期,此時的後金政權已經控制了整個東北地區,蒙古各部成為了後金政權的盟友,後金政權開始主動進攻明朝。在這一階段,後金政權下轄的漢人軍隊已經大幅度增長,單一的黑旗管理制度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因此,皇太極仿照滿洲八旗,建立了漢軍八旗制度,原來的黑旗制度被撤銷。由於自己軍隊中,有大量的蒙古騎兵加入,後來又建立了蒙古八旗。滿洲八旗、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成為了清朝入關之前的基礎力量。皇太極把國號改成了大清,寓意自己與明朝平起平坐。



所以說,清朝曾經存在正黑旗。但是隨著作戰的需要和管理方面的不同,黑旗制度最終被撤銷。在清朝的統治穩固之後,如果成為旗人成為了一門藝術。當時,滿族官員和漢族官員在很多方面的待遇都不一樣。例如乾隆時期的權臣和珅,一直自稱為“奴才和珅”,而紀曉嵐只能說“臣紀昀。”但是,那些擁有突出貢獻的漢族官員可以被抬旗。例如年羹堯,最終被編入了漢軍鑲黃旗。改變出身成為了皇帝拉攏官員的一種渠道。對於清朝官員們來說,抬旗成為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事情。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有黑旗啊。

努爾哈赤1584年所建第一旗,就是黑旗。

此後,1589年建立第二旗紅旗,黑旗交給弟弟舒爾哈齊指揮。吞併女真哈達部,努爾哈赤建第三旗白旗,交長子鍺英。舒爾哈齊反叛,努爾哈赤囚禁弟弟收回黑旗。1615年,努爾哈赤重新整編旗軍,分立八旗。其中,努爾哈赤的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