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評不上職稱是不夠優秀嗎?”“不是,是因為不夠神通廣大”

對教師來說,職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重要到什麼程度呢?第一,它直接關係到教師的地位,職稱高的教師通常地位較高;第二,它直接關係到教師的事業發展,沒有一定的職稱,就沒有機會獲得某些榮譽,更沒有機會在事業上取得較高的成就,比如最為常見的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特級教師”,不具有高級教師的職稱,基本上是不可能獲得的;第三,它直接影響教師的生活,職稱高意味著收入高,生活質量自然相對較好。

“評不上職稱是不夠優秀嗎?”“不是,是因為不夠神通廣大”

社會上也有著一種普遍認知:高級教師比中級教師有本領;中級教師比初級教師有本領。基於這種認知,人們對職稱較高的教師更為尊重,職稱不高的教師,即便本領很大,也難以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不過,若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就會明白原來職稱與教師的水平真的沒有多大關係。職稱評審的三大前提是“有名額”、“有關係”和“有資歷”。至於教學能力、知識水平,職稱很難體現出來。社會上覺得職稱高的教師是“名師”,但在教育系統內部,名師並非就是職稱高的教師,而是學識淵博、教學能力突出、學生喜歡和認同的教師。這些教師或許職稱不高,卻很受學生愛戴,以及學生家長的尊重,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骨幹力量。

“評不上職稱是不夠優秀嗎?”“不是,是因為不夠神通廣大”

既然在體制內,就希望獲得體制的認可,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一線教師評職稱不僅僅是為了獲得較高的收入,也是為了得到一個所謂的“實力證明”。只是申報職稱之路佈滿荊棘,即便有實力、有資歷,也很難有參評機會。

“我考核優秀,硬件全部達標,憑什麼不給評職稱?”一位連續幾年具備申報高級教師資格卻一直沒有參評機會的教師向學校相關部門提出質疑,得到的答覆是“沒有名額”。這位教師十年前成為了一名中級教師(現稱一級教師),由於其一直擔任班主任,且經常參加各種教學評比活動,還申報了省級課題,併成功結題,早就具備了參加高級教師的各種硬件標準。他說,“如果參評沒通過,自己認了,但就這麼一直不給參加評審的機會,心裡非常不甘”。

“評不上職稱是不夠優秀嗎?”“不是,是因為不夠神通廣大”

其實這位老師很清楚,職稱評審可不是憑本事就能通過的,倘若自己真有參評機會,就需要花點血本去運作一下。反正評上了高級,那點血本也會很快就掙得回來。

職稱評審與教育教學嚴重脫節的問題飽受逅病,卻似乎難有好的解決方式。年輕教師沒有機會參加職稱評審,教學熱情下降,教育情懷被挫傷;而評上了高級教師的“幸運兒”把高級職稱當成了事業的終點,對自己的教學要求鬆懈了不說,還千方百計地要求減少課時量,甚至不帶課。

高職稱意味著高收入,有了高級職稱,就算帶課很少,或者不帶課,每月收入都比較高。而那些辛辛苦苦在教學一線的“低職稱”教師們,就算每天很辛苦的工作,卻也只有不高的收入。這樣一比較,很多教師心中都很痛。

“評不上職稱是不夠優秀嗎?”“不是,是因為不夠神通廣大”

更讓教師們痛心的是,若很幸運地具有參評機會,因為“僧多粥少”,競爭非常激烈,沒有門路的教師在參評的第一關(學校或年級組審查)就會被淘汰。所以有人調侃“評不上職稱是不夠優秀嗎?”“不是,是因為不夠神通廣大”。對於“神通廣大”的人來說,教學能力、工作實績都是浮雲了。

2018年年初中央印發了《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有與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價相關的描述,“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堅持德才兼備、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加強聘後管理,激發教師的工作活力。”落實“意見”中的內容,職稱改革還有很長一段艱難的路要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