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吉林市滿族博物館有什麼特色?

手機用戶61410141201


作為重要地標,吉林市滿族博物館與吉林市博物館(隕石博物館)、吉林市文廟博物館、水師營博物館、明清船廠陳列館並稱為吉林市五大博物館,從不同角度解讀著吉林市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是的,吉林市滿族博物館與您的想象和理解一樣,它解讀的是:吉林市滿族發展史,耐讀指數一流,現將重點處歸納圈劃出來,以資後來者借鑑,帶著問題更好地看懂陳列展示。

一、看點之一:吉林市滿族博物館建於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百川舊居內,擁有雙重文物保護意義。

王百川系清末民初吉林市鉅富,其故居始建於1932年,現位於吉林市船營區德勝路47號,是目前吉林市唯一尚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國年間吉林典型的四合院民居。從結構上看,王百川大院為封閉式四合院,原為二進院落,坐北朝南,系南北中軸線佈局,前後左右共有正房、廂房30間。與北京四合院相比,吉林四合院室內炕灶佈局及門窗上的花紋圖案都帶有滿族地方風俗特色,因此,王百川居宅舊址對研究昔日吉林民居特點擁有重要實物價值。

1999年,王百川大院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吉林市政府決定在此故居基礎上籌建吉林市滿族博物館,並於2009年建成開館,這種建在民居之內的滿族博物館在國內尚屬首例。


二、看點之二:靜態陳列展示,共分為七個部分,主要脈絡架構以滿族歷史為經、以吉林烏拉地方歷史為緯,通過圖片和實物展示等方式向觀眾講述滿族溯源、滿族民俗、龍興之地、皇家貢地、藝華體萃、薩滿文化和錫克特里薩滿神堂等等吉林烏拉歷史文化傳承過程,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①滿根溯源館:主要講述吉林烏拉作為滿族的發祥地和集居地之一,如何在滿族從秦朝(公元前221年)至今2040餘年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從南北朝時的勿吉,到靺鞨、再到女真,直到滿清,民國 ,滿族先民在吉林烏拉大地上繁衍生息的歷史沿革。

精彩看點:A、“吉林設治”--可以瞭解吉林是如何成為清王朝統轄黑龍江、吉林兩省的政治文化中心、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的;B、通過“烏拉部”相關資料展示,重點了解吉林烏拉部落的興衰直至滅亡的原因和過程。

②滿族民俗館:重點講述內容包括,天然的自然生態環境決定著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吉林滿族及其先民,世居白山松水,廣袤的山林為他們狩獵、採集提供了無窮的資源,松花江是他們漁獵生產的無盡寶庫。吉林冬季氣候嚴寒,其服飾多長袍緊褲,喜尚毛皮。飲食風俗簡單而古樸,多食豬肉,喜粘食,飲米兒酒。交通工具獨特,以馬、爬犁、車為主。民間居住建築的歷史發展樣式由地窨子到馬架子、泥草房、口袋房、四合院。

走進滿族人家您會看到滿族三大怪——“大姑娘叼著大煙袋”“窗戶紙糊在外”“養活孩子吊起來”。再現了滿族過大年的情景,瞭解到滿族八大碗的特色菜餚!

  吉林烏拉滿族生活習俗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其日常的衣、食、住、行以及禮俗、婚俗中仍可看見與其狩獵民族相關的古老遺風,生動反映了吉林滿族的民俗風情特徵。

精彩看點:A“靰鞡草”--如何成為東北三寶的;B、“滿族婚俗”:新娘子邁火盆、坐床等等;C、現在吃的“沙琪瑪”其實是滿族食品--薩其馬。


③龍興之地:吉林烏拉,作為滿族發祥聖地,被清王朝尊為“龍興之地”,康熙和乾隆兩位帝王曾先後三次東巡吉林,在吉林大地留下了諸多勝蹟和傳說。為抗擊沙俄入侵,清王朝在吉林設立水師營,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東巡吉林,檢閱吉林八旗水師,泛舟松花江上,留下了以《松花江放船歌》為代表的千古詩篇。

  座落於“天河”松花江畔的小白山系長白山之餘脈,清廷認為“小山勝丘壑,遠與長白通”,於是小白山成為清朝祭祀長白山神的唯一場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東巡吉林烏拉,親臨小白山望祭殿遙祭長白山神。吉林這裡還曾走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太宗皇太極繼妃(後為福晉)烏拉那拉氏、雍正帝的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多棋木裡、乾隆帝繼皇后烏拉那拉氏。這鳳出吉林的美譽不僅象徵著吉林人傑地靈,更譜寫出吉林歷史的燦爛與輝煌。


④皇家貢地:打牲烏拉,滿語為布特哈烏拉,漢譯:江河漁獵之地。位於現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的打牲烏拉總管衙門,設立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是與江寧(今南京)、蘇州、杭州齊名的清代四大朝貢衙門之一,為四衙門之首。打牲烏拉總管府系清朝內務府直屬機構,主要負責清皇室貢品如:人參、鹿茸、海東青、東珠、紫貂、鱘鰉、蜂蜜等等的採捕、儲藏、運送及呈進等事項。自成立到裁撤,幾乎延續清朝始終,在清朝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精彩看點:人參是如何被稱為“棒槌”的?


⑤藝華體萃館:此部分重點陳列展示完顏希尹創立的女真文字如何通行了400年的豐功偉績以及滿族表演藝術打連廂、單絃八角鼓、民間音樂舞蹈、秧歌、薩滿樂舞、傳統體育競技、滿族醫藥、民間工藝美術、烏拉譜牒文化、滿族說部等等……如何共同構成了吉林烏拉滿族文化的絢麗奇葩。

⑥吉林烏拉薩滿文化館:這部分重點講述,薩滿教文化是一種世界性的原始祭禮文化,包含了先民們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諸多文化成就。它有著廣泛的群眾性、包融性、綜合性、廣博性等特質。曾為東北亞、北美、北歐等地區多民族世代信仰,全民信奉。吉林烏拉滿族及其先民自古崇信傳承薩滿祭禮文化,保留著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英雄崇拜的祭祀禮儀活動。這些是滿族文化和民族形態的母源,是殘留於現代文明世界少有的原始文化遺存,堪稱人類文化的“活化石”。

⑦錫克特里薩滿神堂:這部分主要講述,錫克特里薩滿祭祀至今已有380多年的歷史,總共傳承了十二代。以動、植物圖騰崇拜、祖先英雄神崇拜為主要內容的薩滿祭祀活動,集歌、舞、樂、為一體,是原始文化的活態再現和重要遺存,堪稱世界薩滿文化的“活化石”。

看點之三:活態傳承演示

①滿族說部

滿族說部,是滿族及其先民傳襲古老的一種民間長篇說唱藝術。滿語稱“烏勒本”(ulabun),漢譯為傳或傳記之意。多由族中長者嗽口焚香講述,常配以鈴鼓扎板,夾敘夾唱,聽者謙躬有序,倍加肅穆。

  滿族說部早期多用滿語說唱,清中葉後,改用漢語講唱,其中夾雜一些滿語。其風格凝重,氣勢恢弘,內容豐富,被稱為北方民族的百科全書。是民族史、疆域史、民族關係史以及人類學、社會學和民俗學研究的珍貴資料。如今,滿族說部於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滿族說部充分展示出吉林及東北文化的原生態性和非物質性的與眾不同。但講說與傳承者多系特殊群體,現已人數不多,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吉林市滿族博物館依託展館為載體,收集、整理、編輯了《雪妃娘娘和包魯嘎汗》《薩達人傳》《皇權之爭》等滿族說部段子,進行活態保護傳承。


②吉林滿族石氏祭祖習俗源遠流長,有文字史料(家譜、神本)記載,已有380餘年的歷史,一直延續保留至今,具有歷史價值、宗教學、民族學、民俗學價值。

  石氏家祭和大神祭(野祭),是滿族薩滿祭祀禮儀最具代表性,傳至今日已是該家族第十二代了,其薩滿祭祀傳承人石光華是當下最年輕的大薩滿。

  吉林市文化局為了更好地活態保護傳承滿族薩滿文化,將其家族薩滿祭祀神堂完整地異地復原到吉林市滿族博物館——非遺保護傳承項目基地,將石氏家族薩滿祭祀禮儀文化作為一種常態化活態保護傳承進行展示展演,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③2019年正在進行的滿族過年習俗活態展示。

表演日期包括臘月二十三、正月初五、正月十五,農曆二月二,表演時間為每日9:30~11: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