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手機拍攝能出好作品嗎?手機拍攝的技巧有哪些?

明哥影像


在如今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除了一些專業的領域外,攝影跟器材好壞的關係並非那麼重要,也就是說,狗頭拍出的並不比牛頭差,手機拍攝也未必不如專業單反相機,這主要是因為攝影包括的內涵十分廣泛,藝術、創意、構圖、用光、角度等比攝影器材本身更為重要。有句話說的好,攝影好不好,關鍵看鏡頭背後的大腦。
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機的時代,該如何拍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照片呢?下面是在手機拍攝實踐中得出的15條小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低角度拍攝。其實,手機拍攝有俯視、仰視、平視和低角度,除了平視符合人的正常角度外,因其他角度的不常見,才能給人新穎獨到的感覺。我們在用手機拍攝時不妨試試衝擊力較強的低角度拍攝。比如下面這幾張低角度拍攝

2、切換黑白照。在攝影上,色彩分為有色系和無色系。黑白灰照就歸結到無色系一類。黑白照更具有藝術感。拍攝黑白照的要點技巧在於:注意畫面的反差、輪廓和光線運用。

3、壞天氣出好片。有人說攝影的多少條戒律,其中就有雨天不出門這一條。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往往很多的美景確是出現在惡劣的天氣。比如下面這張,寒冷的雨夜站臺上瑟瑟發抖,抬頭一看兩座高樓聳立雲霄,霧氣籠罩,在燈光的的照射下有點魔幻主義色彩。
4、尋找倒影。這一點在雨天拍攝會經常用到。尋找一片水窪地,把干擾畫面純度的雜物移除,確保倒影清晰。這裡並非一定是低角度拍攝才好看,而是根據現場情況來決定。
5、全屏拍照。這個就是涉及到後期的二次構圖,如果畫面設置為1:1或者4:3,後期我們會有很少的餘地進行二次裁剪。這一點要引起注意。比如下面這張:全屏幕拍攝。
下面這一張是經過裁剪的二次構圖:
正是因為全屏拍攝,給了後期的二次構圖的空間
6、慢門拍攝。這是一次坐公交車的時候,在車廂裡看到外面的霓虹,用手機的夜景模式貼近玻璃拍攝,車輛裡的廣告牌和外面流動的車輛產生了動靜結合的多彩畫面。
這是將焦點對準廣告牌慢門拍攝
7、要懂得用光。手機相機的感光能力與數碼單反差距較大,因此手機拍攝時必須要巧妙用光,儘量避免在光線差的時候拍照,或者需要在暗光中尋找有利光源進行借光。
上午11時左右拍攝
晚八點,藉助河岸燈光拍攝。華為P20pro拍攝
突然的耶穌光,按下了快門
8、運用引導線。通常在我們畫面起到一個引導觀眾的視線的作用,也是在學攝影的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構圖技巧。用好引導線,畫面會更加集中主體,使畫面主體更加突出。

9、要學會等待。這是同一位置拍攝的畫面,經過幾分鐘的等待後,一艘遊船穿橋而過,形成了動靜對比的畫面。靜靜的石橋河水因為船的經過變得撲朔迷離,融為一體。

10、要化繁為簡。攝影是減法藝術,不要太貪心。在拍攝的時候距離拍攝物體更近一點,把多餘的元素去除,減少對畫面的干擾。貪心只會使得畫面更加雜亂,沒有重點。最具代表的就是極簡主義風格的照片。

11、利用手機聲音鍵。以華為手機拍攝舉例,首先打開相機,從屏幕右側向左劃,相機設置功能就出來了,找到音量鍵功能,選擇快門就可以了。帶上耳機隨時隨地快速拍照吧。

12、堅持同一題材。俗話說,熟能生巧嘛,正如達芬奇畫雞蛋一樣,同一場景堅持一直拍,就會發現更多的不同。從平凡中提煉美。比如,意大利的攝影師科森蒂諾,持續兩年拍攝一座不起眼的小屋,雖然是同一小屋,但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光線,造就了驚豔的作品。

13、謹慎使用手機變焦。現在手機鏡頭變焦,一般都是數碼變焦,所以我們如果拍攝物體的時候,焦距不夠長,我們儘量靠近,可以考慮後期裁剪的方式獲取。
現在有些手機廠家推出無損變焦的手機,就是利用感光元件的特殊設計,通過單張超高像素或者多張合成裁切實現“長焦”拍攝效果。比如魅族E3手機。至於好不好用,自有評說。
14、後期處理很必要。常見的手機後期處理軟件有snapseed(一款編輯手機照片的最佳APP)、VSCO Cam(一款主打濾鏡的APP)、Pixlr Express(一款有趣和免費的圖片編輯器,讓你快速掌握調整並修復任何圖片)。需要哪裡款,自己定!
15、提高藝術修養。最後一點最最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的攝影眼,對於一個沒有藝術修養,沒有較高審美水平的人來講,即使你給他一個最高級的照相機,他也產生不了好的作品。加強自己的綜合藝術修養,提高自己的審美鑑賞水平,才是提高攝影水平的根本之舉。
最後,手機攝影的技巧其實遠遠不止這些,單單一個構圖和用光足夠說道很長時間。讓我們一起探求手機攝影的秘密,用自己獨特的視角,拍攝出更有意義和感覺的作品吧。覺得有用關注下頭條號:攝影錄

攝影錄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手機拍照現在很方便,只有曝光準確,攝影愛好者最終才能獲得好的照片效果,這不論對於手機攝像頭還是數碼單反相機都是一樣的,對於手機攝像頭說,在戶外等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往往能拍攝出較不錯的照片,但也要耐心地地尋找最合適的光線。而當在陰影處等光線不足的條件下,可以用白紙反射光線,或使用手電筒及其他手機屏幕作為補充光源,利用所有的知識,儘量獲得最佳的光線。使用智能手機的閃光燈只能作為最後的手段。

構圖是王道手機拍照與任何專業設備拍攝一樣,都要注意下面的構圖問題:保持水平——檢查畫面裡的水平線和垂直線是否正確。(許多手機應用程序有水平地平線及網格可作為參考)三分法則——將攝影主體放在位於畫面大約三分之一處,讓人覺得畫面和諧充滿美感,使用曲線構圖和有透視效果的對角線構圖。處理好感光面和背光面的影調關係,利用互補色,並通過使用彩色圖案和形狀來增加畫面的趣味性。注意背景要簡潔。不要讓背景裡凌亂的人和物毀了手機鏡頭裡的畫面,

在選取攝影畫面時,要充分考慮前景、中景、背景與被攝主體的主從關係。比如將被攝主體置於鏡頭的前景,而背景縱深虛化。或者透過窗戶、鏡子等拍攝被攝主體。這都能為照片增加內涵和趣味性,攝影愛好者可以尋找不同的拍攝角度來打破畫面的單一性,正面、側面、平視、仰視等等多視角多嘗試一下,會為你的攝影作品增添情趣,以上就是我對手機攝影拍照理解,如果覺得喜歡敬請關注我謝謝了我的家鄉呼倫貝爾大草原歡迎大家到來


呼倫貝爾包車谷歌


手機也能拍出好作品,這是肯定的。我原來都用單反拍攝,現在也開始用手機拍攝一些作品,主要是手機方便,而且功能強大,拍一般的作品是足夠用的。在全民攝影時代,手機攝影已經佔所有攝影人的很大比例,手機攜帶方便,攝影攝像都可以,特別靈活,但最主要的,手機各種自帶功能,尤其受到女生的歡迎,走在大街上你都能隨時看到女生在自拍。現在的手機,功能方面除了相機有的基本都有,另外自帶美顏,美容,特效等等強大的功能,拍完馬上就可以處理和上傳到QQ 和微信群等平臺。再有手機拍攝像素也很高,微距,變焦都不錯,我身邊就有很多專業攝影家用手機拍攝。那麼手機拍攝都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呢?首先要熟悉手機的拍攝功能,手機雖然功能強大,但也需要拍攝的構思,畫面的選擇。再有,就是利用特效功能,既然手機裡設置了這麼多功能,那為何不都利用上呢?其他拍攝時應該注意的,就是構圖,光線的選擇,後期的裁剪和飽和度,對比度等等的處理。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攝影已經在攝影領域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各種手機攝影大賽也是越來越多,在手機全民普及的時代裡,手機攝影所佔的比例也會不斷增加。下面是我隨手拍的手機攝影作品,《綠皮火車》發出來與各位共賞。






chinajzwzz


一個很肯定的答案。

喜歡攝影,攝影不重在器材,不管用什麼樣的機器,都一樣可以拍攝出好的作品。

攝影作品的定位,不是照片的質量(畫質),而是照片的內容,用什麼樣的光,什麼樣的構圖方式,表達什麼樣的情感,反應什麼樣的生活……記錄什麼樣的事實,這才是作品的重點。

那麼手機依然有他的優勢,第一:手機便於攜帶,方便。隨時隨地可以記錄美的瞬間。第二:現在的手機的拍攝功能很強大。也可以達到一些想要的拍攝效果。

作為拍攝技巧。

我在我頭條上發過一篇文章叫《手機攝影五個技巧》裡面的內容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

設置焦點

我們現在都知道,手機在拍攝的時候,屏幕上面有一個方塊,所以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可以用手點擊這個方塊,以確認我們主體對焦。

就像這張,這也是百里杜鵑普底大草原的小花……

二:

手動調節曝光(現在的只能手機幾乎都有這個功能)

有時候我們手機在拍攝的時候,我們發現正常點擊對焦無法獲取合適的曝光,所以我們可以點擊對焦框之後,會出現一個太陽標誌的圖標,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滑動的滾輪,進行加減曝光。

這是石阡縣的小景,手機拍攝也要儘可能的留下拍攝物的細節

三:

慎用用縮放功能

現在手機鏡頭變焦,一般都是數碼變焦,所以我們如果拍攝物體的時候,焦距不夠長,我們儘量靠近,可以考慮後期裁剪的方式獲取。

這種拍攝月貴州百里杜鵑索瑪大酒店後面小湖,原片就比較多,刪掉了一部分,因為無法避免拍攝時必須拍攝到的路巖

四:

使用引導線

引導線,通常在我們畫面起到一個引導讀者視線的作用,也是在學攝影的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構圖技巧。

這是如今的普底大草原,這路兩端塗了色彩,更有了細條的突出性,更美……

五:

嘗試後期學習處理。

其實現在我看了看,為什麼手機攝影流行?除了我瞭解的很多APP可以玩,更多人現在以為手機攝影就是玩APP。所以很多人忽略的前期的技巧。其實不管是單反時代,還是手機攝影,我覺得攝影的想法,前期的取景構圖一點都不會改變過時的。

只要您有想法,把想法結合部分APP功能,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寂陌先生


手機拍攝照片一樣能出好片子,因為拍照有各方面的因素 ,器材不是唯一的,更重要的是藝術感覺和光影撲捉,特別是特殊環境的瞬間景象,手機拍攝更有優勢。








秋夜風舞


Iphone Xs 手機在吉林霧凇島拍的照片。謝謝指點!😄😄











陽光99


先分享一段話:

器材服務於技術,技術服務於形式,形式服務於內容。

器材都是最終服務於內容,當脫離了要表達的內容,而去一味地追求器材,失去了意義。

現在手機是最便捷的工具,手機隨時都帶在身上,能更好的捕捉鏡頭,也不會讓人恐懼,近幾年智能手機發展迅速,廠家都在主打拍照,因為手機拍照將是一個趨勢,不會和以前一樣,必須擁有相機才能拍出好的作品,現在手機完全可以做到,單反拍的照片也都是在手機進行傳播觀看。

攝影是一門藝術

攝影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鍛鍊,攝影歸根到底是一門藝術。正如擁有畫筆並不意味著你就是藝術家,擁有相機也不意味著你是一名出色的攝影師。

相機只是一個工具

相機只是一個工具,要學會如何不用相機去看這個世界。並不是拿著相機隨便一照,一張好的作品畢竟有它的用心之處,有的人用手機也能拍出好的作品,有的人拿著相機也拍不出像樣的作品,不要過渡追求設備,而是去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審美。


分享一下我個人手機拍攝作品





想了解攝影知識,歡迎點擊頭像關注,簡行影射


簡行影攝


回答是肯定的,當然能。

首先,我想說說我理解的好作品是什麼?

對於好的作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不同的技術,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標準。我個人認為,當你看到一幅作品時,能讓你感覺眼前一亮,對你內心有所觸動,並且符合攝影的基本要求,就應該算是好作品(也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瑕疵)。

我喜歡用手機拍照,一個是因為它方便靈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的確覺得它同樣可以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

上次去西安辦事,順便在幾個景點拍了一些照片,並做了後期,很多朋友看了之後都誇好看,說跟電影大片似的,自己心裡也美滋滋的。幾張照片,大家開心,我也開心。

總之,現在的手機拍照功能已經很不錯了,雖然與專業單反相機比不了,但一樣可以拍出不錯的好作品。

關於手機拍攝技巧,我個人的經驗是:

1、正確選擇好橫拍和豎拍,這是最基本的,麥田、大海選擇橫拍,這樣拍出來場面寬廣、遼闊;大樓大山用豎拍,拍出來的照片顯得高大威武。

2、儘量使用網格線,便於構圖。拍攝對象儘量在“井”字四個點。

3、光線很重要,我在這裡想說一下,儘量使用自然光、側面光,儘量避免逆光,少用閃光燈,力求效果自然。

4、做後期修圖。除了紀實性題材的照片外,其他照片可以進行後期處理,根據需要調整一下亮度,對比度,進行簡單的裁剪,加個濾鏡……

現在手機後期軟件APP也很多,選擇一款自己用著順手的就可以了。

下面是我用手機拍的幾張照片,有一些紀實性照片為保留濃厚的生活氣息,沒做後期。另有一些照片進行了後期修圖,朋友們可以看一下。(水平有限,所以權當自娛自樂,歡迎大家交流指正)








現代影音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哈,現在隨著攝影普及,全民化,大眾化,手機攝影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而且手機攝影拍攝的大片不計其數,手機攝影愛好者們隨時都在分享不同風格的攝影作品,所以手機攝影肯定可以出最美的最好的照片!

手機攝影技巧其實很簡單,首先,避免陽光的直射,這就是初始者非常注意的一個問題,不是拿起手機就拍,而且根據當時的光和環境做好構圖,不要讓陽光直接在拍照者的臉上,這樣他們會變的更開心,更冷靜,也不會曝光!因為有高光的話,其他部位就是黑色!

如果在陰天,最好選擇在室外拍照,室內光線飽和度不夠,照片會顯得蒼白,不清楚!

如果是晴天,反而就要讓被拍攝者現在陰影裡,拍出來的照片就是漂亮的!

如果想拍點特別的,例如日出日落,就在被拍照的後面,這樣出來的照片非常有藝術感!

其次,拍照要選好角度,黃金分割法則非常重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七分,要把被拍攝的對方放在重要的點位上,這樣的照片才有藝術感,不會顯得怪異!

還有,要學會構圖,要學攝影,先學好構圖,對景物,對拍攝的對象有取捨,不能見啥拍啥,想好自己要達到什麼樣的一個目的,這樣有個完整的構圖減少細節的缺失!

還比如放大或者縮小,重點是對焦點,實在不行可以變換角度和移動位置!

拍攝人物還要觀察人物本身的原因,高矮胖瘦,這就是攝影者的處理細節問題,矮的要蹲拍才高,高的要遠拍半蹲,胖的拍細節部位,瘦者選美的角度!

最後是剪切和編輯,拍完了不能急於分享照片,最好是看看,每個細節部分,不行的用手機軟件處理一下,簡單的剪切,美化,調整一下飽和度,這也叫p圖,你會發現美化後的照片更美!

只要用心,手機一樣拍出大片!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不先生NOSIR


都是手機拍的。相機家裡倒有一個不會玩。手機方便。

上海街邊的銀杏,梧桐和紅楓。(1—3)

湖北大悟紅葉景區(4—6)

安徽黟縣塔川(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