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家有老人,五個子女商量輪流照顧,一人十天,這種做法你怎麼看?

睿子道


自古以來,孝老愛親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子女對父母應有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兒子和女兒都有義務贍養父母,已婚女兒也有贍養其父母的義務和權利。

不管老人以前是跟著那個孩子生活,現在老了,其他孩子都應該有贍養老人的義務。父母能把我們撫養長大,作為子女贍養老人是天經地義,沒有商量的。有父母在,家就在,沒有父母,到哪裡去找家?作為兒女趁父母還健在,百善孝為先,好好孝順父母吧,別等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再後悔也來不及了。少一些埋怨,少一些紛爭,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孝心,讓老人安度晚年,做子女的也能有一份心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何況做子女的呢


憶夢月華


五個人能團結統一到這種程度,真是 羨慕。我家姐妹三人都擰不到一塊。

現就家醜外揚一次吧。

我家情況是老大遠在北京己退休。我和小妹與父母同城。五年前,家父患癌住院醫治,一家五口都聚在醫院一同商量父母的照顧看問題。最終達成三女按月輪流費用自理。因考慮老大路遠還得回北京家裡安排,我這老二就主動當起排頭兵,負擔起老父出院後的第一個月的結班。小妹的第二個眼看就要到期了,遠在北京的老大卻毫無音訊。老父最先打電話過去問老大的意思,來還是不來,想怎麼樣。聯繫結果氣得病床上的老父想摔電話。他說:以後你倆沒這個姐,我也沒她這個女兒。一向耿直的我氣不過,又將電話打過去,苦口婆心的與她理論。那知她竟回我說:第三個月咱三個均攤,你去找保姆。當初的約定就被她輕易推翻,我和小妹各一月的財力人力付出就全不提了。這也太能偷機取巧,太不講理了吧,當了一輩子會計的老大就這樣算計家人。我與他講理,最後得到她的回覆是:你算老幾,滾。當時我沉住氣,掛了電話。我不想與她對罵,更不想與她一般見識。幾年過去了,她至今不知悔改,也不知道歉。我和小妹在四年前送走了老父,現在依然是我倆在照顧臥床不能自理的老母,老大依舊沒事人似的不出錢更不出力,全然不似她的家。


蓉顏易流入言林


這個方法也不錯,但是時間上應該長些,否則老人一直移動,會不適應。我有個朋友家裡有個92歲的老孃,她們兄妹4個,輪流接老孃去家裡照顧,是1個月一輪的,如果有那個家裡有事照顧不了,兄妹間商量調整時間,已經有好幾年了。她老孃現在已經有些健忘,有時候會把屎尿弄在身上,常常還弄髒床上,她就不停的洗呀曬呀,還不能離家太久,去買個萊都是匆匆忙忙的。

還有個同學,是姐妹2個輪流到老母親家裡照顧老母親,她大哥在北京,就出錢給她們,也是這樣過了好多年,老母親精神頭一直很好,90多了,還天天去打牌,還會贏錢,101歲過世的。

而我的父母,是長期與弟弟生活在一起,家裡請了保姆,由保姆與弟弟同時照顧,弟弟弟媳都是醫生,把父母照顧的很好,直到二老都離去。我們做女兒的,就是有空去看看,給老媽洗個頭,洗個澡(我媽比較胖,保姆一個人弄不了)做些家務,陪陪老媽老爸。

當最後老媽在醫院時,我和妹妹,弟弟,弟媳,保姆,就輪流值班照顧了。盡力了,不留遺憾。

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狀況,不能一概而論。做為子女,盡力而為就好。


愛跳舞老太


家有子女五個,如果說都把老人看成一種負擔,都像輪流著撫養,然後讓老人十天八天的就去兒女家住一次。我覺得這是對老人的不尊重,這是對養老問題的一個褻瀆,這也是一種最失敗,最讓人笑話的養老方式,我覺得五個子女在養老問題上應該開一個家庭的會議。哥五個應該坐在一起商量一下怎麼讓老人能度過一個快樂幸福的晚年。我覺得在撫養老人的事情上,應該先問老人的想法,然後再根據老人的想法圈定一個撫養老人的辦法,比如說老人就想自己在家裡面,那麼這哥兒五個就商量一下,每個人拿出幾百塊錢湊成兩千多塊錢,然後讓老人,有了生活費用自己待在家裡也可以的。如果說老人真的年紀大了,做不了飯什麼的,可不可以給老人僱一個保姆來給老人照亮生活。或者是這歌五個人裡面能不能有一家承擔照顧老人的責任,然後其他的子女每個月也拿出一些生活的費用。讓這個照顧老人的人也能得到一點援助。這些事情如果是都不具備,可不可以讓老人去養老院養老,其實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方法,但是我是不贊成那種讓老人十天都到兒女家去。這種想法和做法就讓人不可理解了,到時候會讓鄰里街坊的笑話,所以說這個辦法不可取。




伊春美食美客


這種作法,五人輪流去照顧老人,沒有不妥,每人十天,時間安排也比較合理,也可以一週一輪流。


弟兄姊妹多,這種養老方法,可以說老人享大福了。相比之下獨生子女家庭,老人享不到這種福,社會養老要跟上。


江軍精舍


我覺得這個辦法很好!可以實行,子女多的老人,一般情況下都是這樣養老的!如果兒女住的相距近的話,可以十天一輪,如果遠,可以時間長些,因為路途遠,老人別暈車什麼的,搬動太勤,老人受罪!

我認為輪換養老,每個孩子都能儘自己的孝心,老人也能椄觸到每一個孩子,聊天,拉呱都能進行,省的想著看不見的,煩著天天見的,再說了,萬一那個侍候的不好,也不用老是在一家受罪,很快就輪到下家!

我一鄰居的奶奶,九十多歲,自己住五十平的房子,不能自理後,六個子女輪換去老人家照顧,一人一星期,老人沒有退休,誰照顧,誰負責買菜做飯,做家務,老太太脾氣不好,稍有不如意,就大罵不停,輪到我鄰居照顧,鄰居老伴半身不遂,她還得帶上老伴一起去,五十平米的房子,很不方便,後來兄妹啇議,把老人接回家各自侍候,一家一個月一輪換,這樣省去很多麻煩,水電費的問題,買菜上家沒吃完,等等很多索碎的問題!

我認為,在父母身上只要盡到孝心,抱著老人心情愉快為原則,讓父母有個快樂的晚年為宗旨,自己怎麼照顧都好!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請保姆!


老李說事666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的義務。輪流照料老人無可非議。而且經常看到每個子女,吃每個子女做的不同的飯菜,也不失為一種樂事。關鍵是老人居住地必須固定,子女輪流到老人家中伺奉。

我岳父母在世時就是這樣的。

我岳父母有八個子女,都有工作。他們倆能生活自理時,經常聚在一起。他們90歲以後,大哥招集大家開了個會,一致同意輪流陪住伺候老人。因為我們兄弟姐妹中當時最小的也56歲了,大姐已70歲了,自己家裡也有事,所以每人一週,可以挪前移後,也可相互頂替,但要保證每天都有人在父母家照料。

岳母92歲去世兩年後,岳父也去世了,享年96歲。

他們的晚年一直有子女在身邊照顧,且逢年過節、週六週日大多數人都回來,其樂融融。


文巖724


每次看到這樣問題,心都會沉重一次,其實弟兄姐妹能相互協商好,都和和氣氣商商量量的來照顧老人,這已經是很好很好的了!至於女兒老公有意見,我建議女兒好好做工作,以後好好的孝敬老公的父母,好好的對待老公,好好孝敬老人婆老人公,我想,人心都是肉長的,他會理解的,除非丈夫沒有父母!

有時候我就想,怎麼人家的兄弟姐妹都這麼好?都能通情達理的來照顧老人?為什麼我家的哥哥姐姐就這樣自私無情?

說說我的家醜吧,我家六兄妹,我最小,兩個哥哥,三個姐姐。99年那時候我在省城,家裡條件相對好過,所以母親就來省城照顧我,那年,母親七十歲,母親一來我家就是十五年,在這十五年期間,我的哥哥姐姐們從來沒有給過我母親一分錢,他們都在農村,那時候我的家,是他們進城的旅館,招待所,包吃包住還包帶出去耍,同時在我的幫助下,都把他們十多歲的子女全部安排到城裡工作生活安家!毫不誇張的說,那時候的我,在我的哥哥姐姐口中,我是他們的驕傲,因為他們的子女都沒有讀多少書,我讓他們來城裡,學手藝的學手藝,給他們找城裡的女朋友,相親啥的全是我代哥哥姐姐出面。十五年過去了,侄兒女外甥子女陸續全部都在我生活的城市挨著我安了家,逐漸脫離了農村,有些甚至成了土豪,城市拆遷戶!而哥哥姐姐們也都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了!來到城市享受天倫之樂了!

可是我的老母親呢?八十四歲的時候,生了一場病,需要照顧的時候,矛盾來了,說老母親幫我帶人了,應該我一個人承擔。可是在這十五年,我的生意逐漸蕭條,孩子還在讀書,唉,不說了,說起心疼!寒心!

現在我老母親已經八十八歲了,年前摔了一跤,現在行動不方便,也都還跟著我,好在還有一個四姐,輪流著幫我一起照顧老媽,其他的一個哥和一個姐,每個月就只給兩百塊錢,也從來不來看老人一眼,電話都不打一個!要知道,他們都在城市安了家,有車有房生活穩定。……

所以,既然弟兄姐妹能團結一致的,和和氣氣的商量著輪流照顧老人,已經是很好的福氣了!好好照顧老人吧,儘管我太知道照顧一個老人是多麼的辛苦!


柒零散花


儘管輪流照顧老人,會在老人生活起居某些方面帶來不便,但是起碼說明五個兒女之中至少沒有忤逆之子。五個人可以商量出更科學更方便的養老方法,才不會形成“子欲養親不待”的遺憾。

其實是我更想說的是:五個兒女當中有一個或者更多個,無視老人的存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忤逆不孝之子該怎麼辦?上告?道德譴嘖?顯然都不會有實際效果,要是生育法以後出生的兒女呢(只有一個)?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社會問題。有人說:有社會保障啊!千萬不要說這樣的話,我國的社會保障,普及範圍和差距有目共睹。社會老齡化問題,單靠還不完善的社會保障是根本無法解決的。中國幾千年來一直都提倡孝道,把那些忤逆不孝之徒當做社會不齒之人,並以嚴厲的法律行為進行制裁。所以我覺得應該制定更加嚴格的法律監督體系,結合傳統孝道的教育,在社會保障的前提下來實現老有所養的問題。


涼茶9881


從法律角度講是很好的,子女平等共擔養老義務,老人也能享受到每個子女的親情與孝心。但從民族傳統與現實生活上講很不可取,傳統習慣上是養兒防老,這個兒是指的兒子,不是講女兒,只要有兒子的就應該在兒子家或家邊養老,到女兒家老人也會很不自信,尤其是農村老人會有寄人屋下的感覺。二個是一地住十天也不好居無定所,總在搬家老人會很不舒服,而且還容易扯皮很討厭,所以最好方法還是在兒子家或家邊上做個小屋單獨居住,兒子安排日常生活,能自理的給點財物,不能自理的請個人,費用兩兒子承擔,女兒情況好的也可以拿點,老人也花不了多少錢,養個人五個子女應該沒有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