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轉行不是找到喜歡的工作!耶魯大學博士告訴你,怎樣才能成功轉行

作者 | 孫瑞希

公眾號 | 瑞希在線(ID:ruixizaixian01)

轉行不是找到喜歡的工作!耶魯大學博士告訴你,怎樣才能成功轉行

01

對於轉行的認知

正在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2016年,林駿32歲的時候,他打定主意不過父母那樣的生活。

他不想像他們那樣“守家在地”、“量入為出”,不想每天睜開眼就為錢的事發愁,不想一輩子為了生計而奔波。

在他看來,那不是生活本來的樣子。儘管周圍很多人都認為,他在縣城教初中,每年寒暑兩次大假,工作穩定又受人尊敬,該知足了。

放暑假時,他瞞著校方隻身南下。

他到深圳來,這裡真像一個迷糊不清的夢。他找到一家教育培訓機構想繼續做英語教師,但試講時人家嫌他發音不標準,最後讓他做課程顧問。

課程顧問主要通過與潛在客戶溝通推銷課程,做銷售他不懂,骨子裡又放不下知識分子的清高,沒多久就辭職不幹了。

之後他又嘗試翻譯類的工作,也覺得不適合。暑假很快就結束了,這番闖蕩以失敗告終。

但是,當他在大城市浸染過後,重新迴歸縣城,等待他的依然是被捆綁在無趣的工作上的命運,他開始心煩意亂。

他厭倦眼前的講臺,腳下的土地,甚至手中的粉筆。

可他已經是個成熟的男人了,他結了婚,有了可愛的寶寶,他是養家餬口的靠山。

他現在的工作,不過是謀生的工具。他每天出演工作所需要的那個角色。他這才發覺,原來8小時內只為謀生的人太多了

他想開啟新的生活,但過程太難,所以只能不停地安慰自己:強扭的瓜不甜,但好歹能解渴。

事實上,大多數人的第一份工作都不見得是自己喜歡的,所以工作一段時間後,很多人都面臨轉行的問題。

耶魯大學的埃米尼亞·伊瓦拉博士曾在《轉行》一書中提到:轉行並非換個工作那麼簡單,而是意味著一個職業身份重塑的過程。

職業身份的重塑,意味著你要把 “你過去是什麼人”和“你將成為什麼人”聯繫起來,它需要從你對自己的底層認知的改變開始。

需要注意的是,埃米尼亞·伊瓦拉博士所說的轉行,並不是換一個行業,而是指即便在同一個行業,只要你的工作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那都屬於轉行。

轉行不是找到喜歡的工作!耶魯大學博士告訴你,怎樣才能成功轉行

02

為什麼很多人不敢轉行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不敢轉行?每個人都有看似無比正當的理由:養育子女、照顧老人、沒有轉行需要的一技之長……

這些擔心都是正常的。不過,埃米尼亞·伊瓦拉博士認為:這些擔心很可能是一個錯誤的假設。人不能一輩子抱著假設生活。

真正決定一個人能不能轉行,並不僅僅取決於他的現狀以及他擁有什麼樣的技能,最重要的因素是一個人的職業定位。

埃米尼亞·伊瓦拉博士由此提出了職業選擇的金字塔結構,用三個不同層次的視角來幫助人們做好職業定位。我將它總結為:現實路徑、核心能力、藍圖願景。

轉行不是找到喜歡的工作!耶魯大學博士告訴你,怎樣才能成功轉行

1、現實路徑

金字塔的頂層,是人們對現實情況的表層梳理。比如:我在製造業、國企、做財務工作,接下來要不要繼續做這個工作。

職業轉換時,這是最常見的選擇思路,這種思路做出的職業選擇往往職業跨度不大。比如,做財務的跳槽繼續做財務。

2、核心能力

金字塔的第二層是核心能力。在轉行的時候,深度思考自己真正的能力到底是什麼?然後想一想,你希望工作能夠帶你的價值是什麼?什麼樣的工作狀態是你喜歡的?

當你能夠站在金字塔的第二層思考的時候,就不太容易被具體的崗位所侷限。

比如:我有個做生涯諮詢師的同行,他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定義為:擅長幫助來訪者挖掘潛能、提煉優勢,讓來訪者找到行動和轉變的力量。

那麼當他選擇職業時,既可以去機構做生涯諮詢師、培訓師,也可以做自由職業,還可以參加一些外包的EAP項目。如果他願意,他甚至可以開一家自己的生涯諮詢機構。

對他而言,從核心能力出發,在這個層面進行職業選擇,可選的範圍就要比第一層大得多。

3、藍圖願景

埃米尼亞·伊瓦拉博士認為,金字塔的第三層,才是職業選擇的最基本標準。這個層面,考量的是一個人的人生願景。

你需要思考: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事情對你而言是真正重要的?

我的朋友嵐靜是一位自由職業者,她在做自由職業之前,已經做到了企業的高管。但是,隨著職位的提升和收入的增長,她內心深處並沒有獲得真正的安寧和快樂。

她經常需要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像男人一樣在商場搏殺。她開始審視自己,並對自己說:我是一個職業女性,我同時希望自己是個好妻子、好母親,家庭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

於是她開始探索一個新的職業方向,這個職業方向讓她對時間有極大的掌控感,既能夠發揮她的專長,又能夠兼顧好家庭。

嵐靜一開始不敢轉行,因為她總是在不同的工作中比較:哪個發展空間更好,哪一個收入更高。

她發現按照這樣的表面價值去尋找職業方向,每一份工作無非是職位與薪水的差別,並不能真正滿足她的需求。只有掙脫表面價值的束縛,才能看清自己真正的藍圖願景。

所以,真正適合轉行的時機有兩個:一是我們找到了自己真正看重的事情,有意願想要投入其中;二是想做的事情和能做的事情無法調和。

轉行不是找到喜歡的工作!耶魯大學博士告訴你,怎樣才能成功轉行

03

怎樣做才能順利轉行


我做一對一生涯諮詢時,遇到過不少想要轉行的來訪者,他們普遍希望通過生涯諮詢,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後朝這個喜歡的方向努力。

既然轉行,難道不是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嗎?

實際上,這是傳統職業規劃的視角。這個視角有一個誤區,那就是:第一,喜歡的事情和能當作職業發展方向的事情,有時是兩回事;第二,喜歡是根植於過去,而你的未來有無數種可能。

所以,轉行成功的關鍵在於:努力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埃米尼亞·伊瓦拉博士設計了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現實可能性列表”。具體怎麼操作呢?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1、列舉現實可能性

我的來訪者萬輝(化名)在一家外資企業做人力資源總監,他現在想要轉行。那麼此時,他需要做的是把自己喜歡的工作和能做的工作以及想要成為的人都一一列舉出來。

比如,他喜歡的工作是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的相關工作;他能做的工作是與人力資源領域相關的工作;他想成為一個利他助人的人、受人尊敬的人,能過上有掌控感生活的人……

在這個框架下,他列舉出了幾個工作方向:

(1)管理諮詢顧問

(2)人力資源總監

(3)生涯諮詢師

(4)培訓師(員工職業化塑造方面的)

(5)管理諮詢公司創始人

(6)生涯諮詢機構創始人

……

2、選擇一個方向嘗試

這個列表列出了萬輝未來職業發展的可能性,在眾多的可能性中,他可以選擇一個接下來要去嘗試的方向。

有人也許會說:這麼多個職業方向,難道要一次又一次換工作嘗試嗎?其實不然,由於受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所以嘗試的時候要有方法和策略,否則試錯成本太高。

我們完全可以在保留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去嘗試。比如:以副業的方式去嘗試,以接外包任務的方式去嘗試。

如果你的工作不方便以上述兩種方式嘗試,你也可以通過參加業內培訓的方式來接觸自己想去的領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校正現實可能性。

3、在新的領域建立人脈

埃米尼亞·伊瓦拉博士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嘗試在新領域中發展你的人脈,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支持並轉行成功。

發展人脈的關鍵是在新領域找一個導師,你可以通過熟人引薦、生涯訪談、參加專業培訓等等多種方式結識新領域的專業人士,從他們那裡獲得更多的行業信息和專業指導。

除此以外,積極拓展你在新領域的社交網絡。在轉行的過程中,舊有的社交網絡能夠給你提供的支持有限。

你聽到的反對的聲音,多是來自舊有的社交網絡,所以你需要重新建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找到前行的動力。

轉行太容易了,你只需要說服自己,就可以切換個方向。轉行也太難了,你必須說服自己,換一種生活方式。

轉行不是找到喜歡的工作!耶魯大學博士告訴你,怎樣才能成功轉行

職場苦樂參半,有足夠的痛苦讓你生起對轉行的嚮往,又不至於太痛苦而無力朝轉行的方向努力。

幸福的、悽慘的、成功的、失敗的、超然的、俗氣的,人生種種歷練,無不啟發我們覺悟。

心若淡定,處事不驚。一輩子,總要為自己拼搏一次。想要轉行,方法有千萬種;想要放棄,藉口有千萬條。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十餘年HR從業經驗,經歷了從一線員工到高管的職業發展歷程。只寫實用的成長乾貨,推動你的職場進化。如果你正處在職場困境中,請為自己找一個靠譜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