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夕陽無限好,怎樣拍出美麗的夕陽照?

藍色希臘


如何拍好夕陽?我的體會是:

1. 早到晚走。拍攝夕陽的最佳時間是日落前1小時和日落後半小時。夕陽西下,是大自然中最美麗的景象,這個時間段的景色是變幻萬千,瞬間即逝。太陽還沒有落到地平面以前,它的雲彩效果就出現了,所以在拍攝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提早到拍攝現場是必須的。而日落餘暉常常會有更絢麗的色彩,所以不要過早離開。

2. 使用中灰漸變鏡(三腳架必備)。日落時天空與地面的光差相當之大,使用中灰漸變濾鏡,拍攝時需要不斷調整中灰漸變鏡的漸層位置,讓濾鏡的暗層對應畫面中的亮部,以達到最好的壓光效果,使天空和地面的曝光趨於一致。

3. 使用手動模式,這樣可以更好地掌控畫面的曝光。拍攝風景,將光圈調整為f/11或f/16,小光圈可以拉大景深,進而使畫面的每個景物保持清晰。

4. 我一般用點測光模式拍攝。不用調高感光度,因為較高的感光度會帶來較多的噪點,應極力避免損失畫面細節。我喜歡用陰天白平衡,使畫面更暖色調。

5. 最好慢門拍攝(三腳架必備),使用GND鏡主要目的是防止過曝,如果光線太亮就很難選擇較慢的快門速度拍攝,這時使用ND鏡減少進入鏡頭的光線,就能夠使用較慢的快門拍攝了。慢門拍攝到的畫面效果已經超出了人眼所能定格的範圍,往往能給人們帶來比較震撼的視覺效果,照片有質感,層次分明,立體感強。

6. 日落時,光線變化比較大,每分鐘都在變,在拍攝時要不斷的測量曝光值,取得正確的曝光量。

下面是一組在鼓浪嶼拍攝的夕陽照,基本按以上技巧拍攝。








zhoushiping


這個問題收藏了有些日子,以前也回答過類似問題,但這次我想把拍夕陽的大概經歷也記錄下來,可能讓大家更有感性的認識。

昨天是週末,從一大早出去晨運被淋回來,一直到下午,都是大雨瓢潑,到了下午5點多時候,雨停了,再到6點的時候,太陽竟然出來!查了下太陽下山時間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覺得這是個拍夕陽的好時候,因為剛下過雨,通透性應該是很好的,不足的是空氣溫度太大!

立即準備出發。

按說,拍夕陽得事前有個早就“踩好”的點,特別是這種臨時決定出門拍夕陽的時候,如果再去現找地方,那恐怕是來不及了。

這個地方的紅燈有點長,等的心急火燎。

6點40到達山下,還有半小時太陽落山,爬吧!!!

到太陽落山還有20分鐘的時候,終於支上了架子,哈。

前邊總結:拍夕陽,要麼海邊或水邊,要麼山上或高樓,如果沒有開闊的視野,就看不到壯麗的日落情景;拍夕陽,要事先有個拍攝點,這是準備工作的重要一環,臨時找點是不可能的,遇上好點那是運氣;拍夕陽,要提前至少半小時到達拍攝地點,選機位、架相機、相機設置、包括構圖等。其後可以點上煙坐等夕陽最美時刻。

下邊就開拍了,也沒啥好說了。但說一下構圖上的個人想法:既然是拍夕陽,天空是主角,地面的建築為輔;拍夕陽,一般會採用三分構圖法,而又是拍天空,那麼天空佔三分之二,地面景物佔三分之一。

下邊以拍的照片為例:

上邊兩張照片是RAW格式原圖。上圖以天空為準進行測光和曝光,下圖以地面景物為準進行測光和曝光。這樣做的原因是,拍夕陽天空和地面的光比非常大,不採取些措施往往會顧此失彼,我一般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如上兩張圖分別曝光,二是採用漸變鏡。今天只用了第一種方法。

接下來,需要在CR裡繼續調整:上圖還是以天空為準,繼續壓暗天空特別是太陽附近亮部,提亮雲朵比較暗的地方;下圖還以地面為準,繼續提亮暗部。

在CR裡邊調整結束後,將兩張照片同時調進PS,在PS裡,將其中一張照片拖進另一張照片,這樣後者裡邊就有兩個圖層,在上邊一個圖層進行快速蒙版(1),選擇左側漸變工具,在蒙版那麼一拉,基本完成(在1的紅圈裡,蒙版的黑色部分是透出下面圖層,白色部分是顯示上面圖層,如果方向不對,將漸變方向向反方向拉)。

這樣,連後期也基本完成了。

順便說一下鏡頭的選擇。上邊說的都是廣焦鏡頭拍攝的大視野場景,這也就是人們常說廣焦鏡頭拍風光,展現的是整體或全部。而用中長焦鏡頭,而可以拍攝些局部的景色或場景,效果也是有很大差別。

這是用長焦鏡頭拍攝的靠近夕陽位置的局部場景。這也是有些老師帶兩部相機最大的好處,因為有時候你根本沒有時間換鏡頭。

拍夕陽注意事項:如果兩次曝光,掌握好亮部和暗部的平衡點,原則是即使噪點再多,也不要讓亮部失去層次,如果亮部和暗有規則的分界線,可以使用漸變鏡,更加直觀;拍夕陽,不管是水平還是城市、鄉村建築,一定注意水平;拍夕陽,一般都是使用三角架,所以在ISO上可以儘量使用原生最低,讓畫質更好;拍夕陽,最好不要直衝著夕陽,應採用側逆光,這樣讓地面景物有光影變化,更具立體感。

好吧,這次就說到這兒,歡迎大家討論。


南方之南


拍攝日出日落的教程+技巧

獲得準確的曝光

拍攝日出與日落時,較難掌握的是曝光控制,日出與日落時,天空和地面的反差較大,如果對準太陽測光,太陽的層次和色彩會有比較好的表現,但會導致雲彩、天空和地面上的景物曝光不足,呈現出一片漆黑的景象;而對準地面景物測光,會導致太陽和周圍的天空曝光過度,從而失去色彩和層次。


正確的曝光方式應該是點測光模式,對準太陽附近的天空進行測光,這樣不會導致太陽曝光 過度,而天空中的雲彩也能有較好的表現。


焦距:85mm 光圈:F11 快門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拍攝經驗:① 為了保險可以在標準曝光參數基礎上,增加或減少1檔或半檔曝光補償,再拍攝幾張照片,以增加挑選的餘地;② 一旦太陽開始下落,光線的亮度將明顯下降,很快就需要用到慢快門進行拍攝,這時,如果用手託著相機難免會有所抖動。因此,拍攝時一定要用三腳架穩定。拍攝日出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所需要的曝光值會越來越小;而日落恰恰相反,所需要的曝光值會越來越高,因此拍攝時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曝光值。


用小光圈拍攝太陽的光芒

為了表現太陽的耀眼的效果,烘托畫面的氣氛,增加畫面的感染力,可以在鏡頭前加裝星芒鏡,達到星芒的效果,如果沒有星芒鏡還可以縮小光圈進行拍攝,通常需要選擇f/16~f/32的小光圈,較小的光圈可以使光源出現漂亮的星芒效果。

焦距:50mm 光圈:F22 快門速度:6s 感光度:ISO200

拍攝經驗:光圈越小,星芒效果越明顯。如果採用大光圈,光線會均勻分散開,無法拍出星芒效果。另外拍攝時,使用的光圈也不可以過小,否則會由於光線在鏡頭產生的衍射現象,導致畫面質量下降。


利用長焦鏡頭把太陽拍得更大

如果希望在照片中呈現體積較大的太陽,要儘可能使用長焦鏡頭。通常在標準的畫面上,太陽只是焦距的1/100。因此,如果用50mm標準鏡頭拍攝,太陽的大小為0.5mm;如果使用200mm的長焦鏡頭拍攝,則太陽的大小為2mm;如果使用400mm的長焦鏡頭拍攝,太陽的大小就能夠達到4mm。

焦距:300mm 光圈:F6.3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0


熟能生巧,多按快門,一定可以拍到自己滿意的圖片,我是“Agoni 一半”,歡迎關注♡


Agoni一半


日落前後短短不到20分鐘內出現,絕佳的色溫,配合適當的雲彩與地形前景,每個攝影愛好者都會不禁為這美麗的景色而動容。

飛俠這裡和大家分享八個日落拍攝技巧:

一、選擇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

拍攝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節是春、秋兩季。這兩季比夏天的日出晚,日落早,對拍攝有利,在春秋雲層較多,可增加拍攝的效果。日出前半小時,日落後半小時,是拍攝的黃金時間。在拍攝之前,你一定要預先想好自己想要表現的效果,在日出之前就到拍攝地點,選定好機位和合適的前景。

在野外拍攝的時候選擇地勢比較高的地點,比如高山上,拍攝的視角選擇高處向下的角度,這樣在取景時近處和地面就不會有什麼多餘的物體遮擋太陽,有利於主要內容的表現。重巒疊嶂在旭日東昇時處於大逆光會產生一種層次豐富的效果。當然,如果你的地點視野夠開闊,比如一個很大的水邊,這樣的地點同樣也是拍攝日出日落的絕佳選址。拍攝日出日落的選址得當,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二、增強對雲和霧的表現:

雲在拍攝中是自然的反光物體,它能傳播太陽的紅光,從而不斷變化著作品的色彩與構圖。雲彩也可以作為作拍攝的主要題材。但要注意觀察當雲遮住落日時出現的情況;光線會從雲後四處射做一從而使照片增加極為動人的效果。

當太陽剛剛升起時,雲會非常的明亮,也是非常適合拍攝的。要注意觀察,當太陽逐漸從這個亮邊中間出現時,要抓拍。同樣的道理,當所拍攝的場景被霧氣籠罩,也有利於對整個畫面意境的渲染。

三、捕捉水中的倒影:

拍攝水面倒影會使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增色,不少優秀的日出日落攝影作品都是在水邊完成的,因為在日出或者日落的時候,波光鱗鱗的水面倒映出美麗的彩霞。拍攝水面倒影會使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增色,平靜的海面或湖面能反映天空中的景物。

呈現出如鏡中一樣的影像,而拂過水麵的微風總是會擾動這種倒影。在水面上留下條更加耀眼的光線,並從地平線到畫面的前景之間勾畫出一條光路,當太陽漸漸下落時,這條光路會延伸到你的眼前。

在水邊拍攝的時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構圖的因素,按下快門之前,是不是已經將水平線擺好了位置?是不是已經將我需要的景物都包含進去了?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四、使用中灰漸變濾鏡:

拍攝日出日落的時候,大家一般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天空與地面的光差相當之大。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拍到天空、地面都同時曝光正常的照片。要天空曝光準確,地面就會曝光不足而變成一片瘀黑;要地面曝光準確,又會使天空曝光過度而變成死白一片。

這個時候就要使用中灰漸變濾鏡了。把 “中灰漸變”濾鏡在鏡頭的前面,根據天空和地面的大小來調整串動“漸變灰”鏡的上下位置,以達到天空和地面的曝光平衡。使天空和地面的曝光趨於一致。

左邊是使用濾鏡的,右邊是沒有使用的。天空的細節,差異是不是很大?

五、鏡頭的使用:

用任何鏡頭都能拍攝日落。取決於你打算對日出日落的表現形式,是把太陽本身作為畫面主體,還是去刻畫描繪一個大場景的精彩。我更傾向於後者。

六、光圈:

小光圈可以帶來更大的景深,可以保證前景的清晰度。但光圈不是越小越好,F11左右的光圈,既可以保證景深,又可以保證畫質。

七、色彩的安排:

當太陽在空中漸漸下落時,形成暖色調。早在肉眼看到太陽呈紅色之前,它已經開始呈深黃色,然後是桔黃色,最後在呈紅色。如果能捕捉不同色溫的表現,則更精彩。主要好冷暖色調的搭配。

八、後期處理:

1、適當的裁剪,接片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2、調整圖像亮度和對比度,使圖片明快起來。

3、改變照片的白平衡,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要控制好整個畫面的色調,一般日出和日落的畫面氛圍是偏紅黃的暖色調,在色彩平衡裡面,分別對高光和中間色調做處理,然後色相和飽和度裡面單獨調整紅色和黃色通道,加強飽和度。到此,圖片的氛圍基本就出來了。

以上是飛俠的一些關於拍攝日出日落的經驗和技巧,希望拋磚引玉,和大家多多交流,共同提高。


網際飛俠


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夕陽都是百拍不厭的題材,而且要想拍到夕陽也很容易,幾乎每天都有機會。不過,要想把夕陽拍好,可沒那麼容易。今天,螞蟻就教大家一些把夕陽拍好的技巧。

1、建議提前瞭解拍攝地點

螞蟻建議大家最好提前瞭解拍攝地點夕陽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數,因為不同的季節夕陽下落的位置不同,很有可能你到了現場才發現,原來的位置已經看不到夕陽啦。

另外,查好日落的時間,並提前一個小時趕到拍攝地點,準備好器材,設置好參數,選好拍攝位置,因為拍攝夕陽最好的時間段,也就日落前30分鐘左右。

2、如何設置參數

螞蟻建議大家用光圈優先模式,設置F8到F16的光圈,因為小光圈可以把照片中的景物都拍清楚。ISO感光度肯定是越低越好,可以有更好的畫質。

如果你發現天空還是有些過曝,可以適當的減曝光補償。

3、利用白平衡讓夕陽更火紅

拍夕陽,再說白一些,其實就是拍的天空的色彩,而相機中能改變色彩的就是白平衡,所以白平衡的調節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會後期,可以忽略白平衡的調節,因為採用RAW格式,完全可以通過後期調整;如果你不會後期,螞蟻還是建議大家別用默認的自動白平衡,很有可能會拍出下面這樣冷清的夕陽照。

為了得到下圖這樣更加火紅的夕陽,可以設置陰天或者陰影白平衡。

4、嘗試不同的構圖方法

拍攝日落時不要只拍一個大太陽,完全可以多嘗試一些不同的構圖。

★可以選擇一些前景作為陪襯,可以是海上的小船,或是一棵孤零零的小樹、層巒疊嶂的山峰等等,見下圖。

★一般大家拍夕陽都用廣角拍,這樣的太陽都比較小,可以嘗試用長焦壓縮太陽和前景的距離,拍出大大的太陽,見下圖。

★可以不直接拍太陽,選擇一些蘆葦等作為主體來拍,見下圖。

★還可以夕陽昏黃的色彩拍剪影,可以是樹枝,也可以是人物,見下圖。

★還可以等到夕陽完全落下後,拍晚霞,這時會出現藍色的天空,和夕陽的黃色搭配,會很漂亮,見下圖。另外下圖還利用平靜的湖水,採用對稱構圖,拍晚霞的倒影。

5、利用慢門拍夕陽

更高級的夕陽拍攝方法,就是利用漸變鏡或反向漸變濾鏡,在夕陽這種大光比的攝影中平衡天空和地面的光比,保留更多的暗部和亮部細節。有不懂如何用的,可以參看螞蟻如何拍慢門海景的教程,鏈接://t.cn/R45uBaH

好了,如何把夕陽拍好的教程就講完啦,當然還有很多方法,螞蟻也只是給大家列舉了幾種,重點在於拓展大家的思路,不要讓大家受到侷限。當然,適當的後期是必要的,具體的後期方法螞蟻會在今後的後期教程中詳細講解。


黑人文旭


夕陽無限好,怎樣拍出美麗的夕陽照?

夕陽是屬於風光類型的拍攝,以天邊的雲彩和太陽為主。夕陽的拍攝工作難點有以下幾個。

一.地點

夕陽的拍攝對於場景的要求較高,要想拍攝出好的夕陽片,就要尋找一個較好的拍攝環境和拍攝地點。

一般拍攝地點可以選擇在高山,高樓,海邊,草原等視野開闊的地方進行,夕陽是屬於大光比類型的照片,要特別注意畫面中,不要出現過多雜亂的物品。

二.時間

拍攝夕陽的最佳時間是在每年的五月到十月,這時天氣晴朗,萬里無雲。具體時間是太陽落山的前後一個小時,這時的夕陽往往顏色和亮度都是一整天中最美的時刻。

有三個場景一定要拍攝,太陽落山之前,太陽落山時,太陽落山之後。這三個場景分別能體現出夕陽不同的感覺。

三.曝光

正確的曝光亮度是好照片的基本準則,在對夕陽進行測光時,最好使用中央重點測光模式,這樣可以保證我們獲得最準確的曝光數據。

四.白平衡

根據現場的環境以及想要的效果進行調整,白平衡偏黃,夕陽的顏色會更加的璀璨,白平衡偏藍,天空更難會與夕陽的顏色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是玩攝影的胖子,志立做一位能吹牛.能抗揍.又有點色眯眯的攝影師。如果你喜歡胖子的吹牛,請關注胖子.記得點贊(⊙o⊙)哦。


時光攝影人


夕陽是非常壯美的自然景觀,也是每天都能見到的美景,只要有一個合適的視角,就能觀看到夕陽西下: 與其它題材相比,夕陽的拍攝還是比較簡單的,對器材也沒有特殊要求,單反、卡片、手機都能拍出不錯的夕陽作品:




拍攝夕陽主要有幾個要點,為便於說明,以單反為例進行講解,供大家參考:

一、準備必要的器材

相機、鏡頭、腳架、快門線(無線快門):


此外,個人建議攜帶漸變鏡,用來平衡天空和地面的光比,最大程度保留畫面細節:





【提示】:鏡頭無固定規格要求,廣角、長焦均可,前者可以拍攝出廣闊的夕陽盛景,後者可以拍攝出夕陽特寫,都有不同的特色和意境:




從個人習慣出發,我用的最多的還是2470這樣的變焦頭,視角比較靈活,畫質也不錯:



二、選好時機和地點

對於夕陽,個人建議在太陽快落山的時段進行拍攝,此時太陽色澤最紅,光強也稍弱了一些,有助於呈現太陽細節;同時附近雲層的光影也漂亮,拍出來的效果很唯美:



如果拍攝時機太早,太陽位置還較高,色澤發白,光強度也比較高,拍攝的效果就要差一些:


在地點的選擇上,一般視野廣闊即可,有無前景均可,這一點下面也會提到。

三、做好構圖和佈局

在基本構圖原則基礎上,利用其它景物豐富整個畫面,避免過於單調:

1、利用雲層




2、構建前景





還可以引入人物作為前景,拍攝唯美的剪影人像:



四、具體的拍攝參數

相機上架:單點單次對焦;iso調低;光圈f8左右。測光模式依據鏡頭視角以及預期拍攝效果選擇,如果使用(超)廣角鏡頭,一般矩陣測光即可,如果是長焦特寫,一般用點測或重點測光:


【提示1】:使用點測時要注意,如果對太陽附近的雲層測光,可以獲得雲層曝光正常,太陽曝光略高的畫面,這也是最常用的點測區域;如果對太陽測光,太陽曝光正常,但云層會明顯偏暗,如上圖所示。
在實際拍攝中要注意:

【提示2】:使用漸變鏡要注意和構圖契合,一般用於有地平線或海平線等顯著界限的場景,以取得最佳效果。


愛攝影、愛生活,致力打造最具價值的攝影自媒體。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怎樣能拍好夕陽?

夕陽無限好,夕陽是很多攝影師喜歡拍攝的題材,我們可以通過夕陽美麗的色彩表現出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那麼怎樣拍攝夕陽最為好呢?下面我們一起簡單交流一下。

1、長焦得準備。當然我們完全可以用廣角或是中焦來拍攝,廣角可以容納更寬廣的景緻。長焦主要是我們可以拍攝到超大的落日。

2、有條件的話可以準備減光濾鏡或是漸變灰等鏡片。因為落日時段天空會比較亮,而相比地面或是其它地方會比較暗,為了達到曝光的協調,我們可以用到以上鏡頭。

3、最好用M檔拍攝,因為落日時分,我們面對的太陽還是比較亮的,如果用普通的光圈優先等模式,有可能拍攝出曝光不太恰當的畫面,這時如果我們用手動設置光圈與速度,達到我們想要的曝光。朋友們試拍幾張就可以知道,哪個光圈與速度是最佳組合了。

(蠻牛攝影)

4、善於運用白平衡。我們在拍攝晚霞時如果把白平衡設置為手動設置,可以得到良好的色彩效果,讓畫面充滿暖暖的色調,達到理想的畫面。

5、善於應用前景,雖然我們拍攝是夕陽,但是我們儘量不要只拍攝晚霞或是大太陽,這時如果能帶上有意思的前景,也是很有意境的。讓畫面不太空洞。

6、合理的後期製作。有時我們拍攝後發現色彩等並不是太理想,這時如果我們在後期合理調色等,達到完美的畫面。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各位朋友補充或評論。

我就是劍舞影像,歡迎關注,我們一同交流攝影問題


劍舞影像


如何拍攝美麗的夕陽呢?

有一句美麗的詩名描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說明夕陽是非常美麗的,可是夕陽在天空留下時間非常短。要拍出美麗的夕陽照就需要提前做好一些準備。主要從前期準備、如何曝光、如何構圖三個方面來闡述。

前期準備

器材準備:

1、相機,基本現在數碼相機都可以用,當然得有幾種曝光模式。手機也可以的。

2、鏡頭,帶上一隻從廣角端到遠焦端的變焦鏡頭就可以了,如18—200mm鏡頭,也可帶一個廣角變角和一個長焦鏡頭。廣角變焦可以拍攝影夕陽晚霞大場景風光。長焦可以拍攝將要逝去的夕陽。因為如果要把夕陽的影像拍攝的大些,焦距越長越好,夕陽的大小與鏡頭焦距大小正成比。

3、三腳架。

採點:

提前去要拍攝夕陽的地方選擇好拍攝的地方,瞭解夕陽大概落下去的方向和時間。心裡有個大概拍出來圖片的樣子。最好是在太陽下山前1個小時到達拍攝地點,選擇好地點,架好相機。

如何曝光

1、相機設定:

曝光模式選擇快門優先或手動M檔。感光度100,測光方式:點測光。白平衡,自定義或日光模式。照片格式以RAW原圖片格式。對焦方式:手動對焦。

2、曝光設定:

點測光對天空測光,並按曝光鎖定,再適當的減少1檔EV值(根據具體環境光線來定),如果是對太陽測光,鎖定曝光後,再適當增加1檔EV值(根據具體環境光線來定),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太陽光線的亮度總是比天空的亮度要高,而且它們之間的光比很大,如果用其它測光方式,就會造成要不天空很暗,沒有層次。要不太陽很亮,也沒有層次。點測光只是對畫面中心(一般是畫面18%)一點進行測光。再通過增減EV值達到整個畫面層次的平衡。如果是用M檔拍攝,就不需要調整EV值,如果是對天空測光,則減小一些曝光。如果是對太陽測光,則增加一些曝光。

光圈優先,只需設定光圈。光圈一般設定在F5.6—F11之間的數值。

如可構圖:

只拍天空:如果天空有云彩,而夕陽也沒有躲在雲彩,要拍攝天空雲彩和夕陽,一般構圖方法是九宮格構圖法。把太陽放在九宮格一個點或線上。

如果有地面天空一起,有三種構圖技巧。

天空佔三分二

天空佔三分之一

天空和地面平分秋色

這幾張也不是拍的最好的。構圖技巧都是一樣的。目的是為了圖片拍出來更好看。這也是以無法為有法的技巧,但萬變不離其宗,目的是突出主體。

最好要有前景,讓畫面更有縱深感

也可以用小光圈進行拍攝,能使太陽呈現星星狀光芒的效果,光圈越小,這種效果就越明顯。

天空最好有云彩

總結:以上只是個人看法,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方法。但都要多拍、多想、準備充分,肯定能拍好每一個場景。


奕銘影像


與其說拍攝夕陽,不如說是拍攝夕陽下的風景。我的一位老師也說過,夕陽沒什麼好拍的,像個鴨蛋黃似的,全世界在哪裡拍都一個樣子。要拍就拍夕陽下景色、夕陽下的故事。

拍攝夕陽,一般來說,首先是要選擇拍攝的地址。這個可以根據之前踩點,或者根據經驗,太陽落下去的方位來確定。其次確定時間,當然是要在落日前一小時趕到現場。這樣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做好準備工作。包括架好相機,發現更多的機位,以及那段時間可能出現的各種夕陽下的人文題材。比如牧歸等人文活動,可能就發生在這段時間。

單純拍攝風景的話,夕陽下的風景,最容易拍的應該是在水邊。包括海邊、湖邊、河邊等。因為水面可以反射泛紅的天光、晚霞,可以很好的呈現這些環境下的各種元素。包括輪船、棧橋、燈塔、海島、樹林、水鳥、水草等等。

具體的拍攝,風景都是比較小的光圈8-16左右最佳,保證大景深。對焦點要麼是對在具體的主體上,要麼是畫面前三分之一處。靜態的風景,用低感光度,放三腳架保證長曝光畫質好、不虛。動態的人文,保證安全快門,同時放大光圈、不行再提高感光度。

具體構圖,就是那些經典的構圖方式,適合哪個選哪個。就不過多介紹了。因為之前介紹太多遍了。如果想了解的話,可以關注下我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