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1》

白茶沖泡,通常會涉及到些許名詞。

“留根”、“坐杯”、“悶泡”、“瀝乾”出現次數最多。

這四個名詞中,有一對時不時唱起對頭戲。這對冤家,正是留根與瀝乾。

二者何以唱反調?

還不是它們的職能全然相反,若是使用方式不對,白茶品質頃刻間被毀壞,情況極為兇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錯誤泡法,豈有好茶?

前些天,文章下方一茶友留言:“玻璃杯泡茶通常也會用到留根法。比如在用玻璃杯沖泡綠茶、白毫銀針、白牡丹這類茶時,我們不會倒乾淨茶湯,留下母湯以延續鮮爽甘醇的味道。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同樣,如果把前幾杯的茶湯倒盡,到後面幾泡幾乎就沒味了。

但用白瓷蓋碗泡白茶,不建議大家用留根法。

因為白瓷蓋碗剩下的一些茶湯是精華,如果沒倒盡,容易導致茶湯濃度不夠。

而且,有一部分茶葉會一直泡在水裡,以後的每一泡茶會因為泡得過久而苦澀。”

這位茶友,倒是看得明白通透,將沖泡中的瀝乾與留根,解釋地清清楚楚,是位愛茶者。

借茶友的留言,且來簡單聊聊白茶沖泡時,最容易被混淆的【留根】和【瀝乾】,究竟要如何使用。

《2》

白茶沖泡中,這些情況下請【留根】

所謂留根,即在茶器中留下上一泡的湯水。此類沖泡方式,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1.玻璃杯沖泡,留根再續滋味

在玻璃杯沖泡白茶時,我們可以使用留根法。

留根的目的,是為了讓茶湯的風味得以延續,湯水沒有大起大落,自然不會透支我們的期待值。

一般玻璃杯沖泡,選用的是當年的新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秋壽眉均可。透明材質的玻璃杯,是一個極好的沖泡容器。一方面可以快速散熱,不會導致茶葉悶壞,沖泡的水溫降低後,物質釋放的速度稍微放緩,不至於讓茶湯變得異常苦澀。另一方面,玲瓏剔透的玻璃杯,還能觀察到葉片舒展,姿態萬千。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玻璃杯沖泡,即滿足視覺享受,又滿足味蕾感受。

但玻璃杯沖泡仍舊存在不小的缺陷,其中最大的弊端在於湯水的濃淡起伏較大。

由於茶葉中內含物析出的規律,會使得第一杯茶湯的濃度非常高,而續水後茶湯的濃度下降的非常明顯。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才使得人們在泡茶的時候,不喝完第一杯,而是留一部分茶湯時續水,這樣可以儘量調和茶湯的濃度。

倘若一杯茶湯被喝得乾乾淨淨,那第二杯、第三杯的茶湯則會迅速變淡,倒是嚴重影響湯感。

這時候,便體現了留根法的好處,可中和茶湯濃淡程度,避免湯水濃度大起大落。

此外,留根泡法還有一個好處,可以中和茶湯的溫度。

隨著溫度的下降,玻璃杯中的茶湯越接近飲茶溫度,這時候注入沸水,能夠中和溫度,使我們在最短時間內能喝到白茶,不必再花費大量時間等待湯水變涼。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2.煮老白茶,留下上一衝精華

除了玻璃杯沖泡時需要用到留根法,煮茶時也可借鑑。

在煮茶這兒,留根法也有另一個稱謂——留母湯。

所謂的母湯,最大的用處便是提供茶湯風味,以保證風味得以延續,有種薪火相傳的作用。

與玻璃杯沖泡有些類似,煮茶時物質的釋放也是由多變少,第一壺茶湯的濃度往往要高於第二壺,第三壺。倘若喝茶時把第一壺茶全部倒乾淨,相當於消耗了白茶中大部分物質。剩下的內質,成了螢火之光,難以和第一壺茶湯濃度相抗衡。

並且將茶傾倒乾淨,還會讓茶不耐煮,茶湯滋味瞬間變得輕薄、寡淡,喝著還有什麼趣味?

如果留下母湯,這效果完全不同。

注入沸水後,茶葉中的物質釋放再次釋放,與水交融,茶多糖、果膠等物質進一步發揮效用。

煮老白茶留母湯,不僅讓老白茶變得耐煮,還能讓我們持續感受到老白茶的風味。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3》

白瓷蓋碗沖泡,務必瀝乾茶湯

到了蓋碗沖泡這兒,可不能再留根。相反,蓋碗泡茶,請務必將水瀝乾。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1.蓋碗沖泡,將精華注入公道杯

使用蓋碗泡茶,通常會與公道杯配合使用。

所謂的公道杯,聞其名,便可知其意,主要是為了均勻茶湯的濃度、平衡茶水的多寡。公道杯的意義便是均勻這第一秒至第五秒間出的茶湯的濃度。使一起喝茶的茶友能喝到同樣濃度的茶湯,不會出現同一泡湯,你喝到的比較濃,他喝到的比較淡的情況,非常公平,所以叫公道杯。

這蓋碗沖泡時,留在最後的茶湯,可謂點睛之筆,將茶湯滴入公道杯中,與之前的湯水相融合,使得茶湯圓融、飽滿,湯水風味更加立體,不再平凡。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將蓋碗裡的茶瀝乾,也是一種大智慧的體現。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2.湯水沒瀝乾,茶葉易被悶泡

蓋碗沖泡白茶,若是茶湯不瀝乾,反而大大影響茶湯風味。

湯水留在蓋碗裡,葉片又殘留有溫度,這些水便會不斷刺激茶葉,持續釋放滋味,在物質釋放的同時,茶葉的結構還會被破壞,白茶如同泡在溫泉湯中,毛孔大開。

等到第二沖水注入其中,茶葉中的物質便會不受控制,紛紛落入水中。

過猶不及。

物質過度釋放,並不是好事,尤其是這些物質濃度超出口腔可承受範圍之際,這是味蕾空前的災難。茶湯苦澀難耐,令人十分不爽。

當您感受過這類猛烈的湯水後,味蕾再也不淡定。甚至會向神經中樞傳遞一個信號——這茶,忒難喝。

若是此時恰好是一群人相聚喝茶,那這誤會便會深重。在沉默的螺旋理論左右下,估摸在十天半個月內都不想喝茶。

讓村姑陳說一句公道話:這對白茶最深的傷害!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4》

留根與瀝乾,是兩種完全對立的存在,若是混淆了使用方式,將會出現什麼結果?

將【留根】與【瀝乾】兩種方式進行對比,發現二者沖泡方式大有不同。

留根,是要留下湯水。瀝乾,則是讓要讓茶器中的水分半點也不留。

若是要比喻兩種方式的關係,可不是水火不容?

倘若您在沖泡白茶前,沒有理清二者的關係,選用了錯誤的沖泡方式,那後果會如何?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蓋碗留根,茶湯苦澀,味道濃。】

本該瀝乾的茶湯,卻殘留在蓋碗裡,將會如何?

直接公佈答案——湯水苦澀!

好茶,毀於蓋碗留根。

勸君一句話:蓋碗沖泡白茶,請速速掌握正確泡法,出湯時,若是擔心蓋碗裡的茶湯無法倒乾淨,可將蓋碗平方好,重新重複出湯的動作,如此,茶湯便能再次倒出。末了,還可以上下輕柔地晃動蓋碗三下,以保證茶湯全部倒出。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煮茶不留根,茶葉不耐煮,滋味落差大】

白茶煮茶時,未留下母湯,茶湯滋味將一落千丈。

第一壺茶耗費了白茶大部分的內在物質,像是馬拉松比賽時,一共有十公里的路程,第一公里便透支體力,那剩下的九公里,還如何繼續?

將第一壺茶倒乾淨,要想第二壺茶能重新回到巔峰狀態,難。

為了讓煮出來的茶湯不讓我們失望,自然要選用留根法,以延續風味。

留根、瀝乾,白茶沖泡裡的這些知識,莫要再混淆!

《5》

留根,為的是留住精華,留住精彩,留住風味。

玻璃杯泡茶,煮茶壺煮茶,都是不二之選。

瀝乾,則是在蓋碗沖泡時務必要執行的操作,為的是不讓殘留的茶水破壞下一衝的口感。

蓋碗是一個相對比較密閉的空間,若是沒有將茶水瀝乾,反而會導致白茶被悶壞的情況,自然嚴重影響茶滋味,破壞茶口感。

故而,在沖泡白茶時,萬萬不可混淆瀝乾與留根的關係,更不能錯誤使用,否則這成了南轅北轍,要白茶好喝,也是回天乏術。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