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皇太極真的搶了多爾袞的汗位嗎?

用戶4474645431


努爾哈赤死前並沒指定汗位繼承人,後金的汗位繼承是遵照八大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推舉出來的,當時有實力的對象是皇太極、代善、莽古爾泰,而多爾袞才14歲,沒功業沒實力,僅受父親疼愛,僅此而已,所以繼承跟多爾袞沒有多少關係,他不在競爭者範圍內。當然,如果他母親阿巴亥在世的話,作為大妃提名權還是有的,皇太極也看中這一點,在努爾哈赤去世第二天就逼死了大妃阿巴亥,汗位繼承跟多爾袞三兄弟徹底無緣。

皇太極畫像。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實施八大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這8個人都是各旗旗主,分則為家,合則為國,可以廢除汗,新汗也在8人中推舉而出。其實早年努爾哈赤先後立過褚英、代善為繼承人,都因各種原因和矛盾失敗,1626年努爾哈赤死了,新汗遵照貝勒共治國政的原則,推舉出來。

代善,四大貝勒之首,勢力最大,受眾人追捧討好,與多位努爾哈赤福晉傳緋聞,名譽一落千丈。

雖說是八大旗主,但努爾哈赤在其中又設了四大貝勒,所以權力都歸於四大貝勒,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他是最有實力的,他和兒子嶽託分別掌握正紅旗和鑲紅旗,其次是二貝勒阿敏,掌握鑲藍旗,再次是三貝勒莽古爾泰,掌握正藍旗,墊底是四貝勒皇太極掌握正白旗。雖然多爾袞三兄弟也在議政之列,但勢力太過渺小,又沒領兵打仗,努爾哈赤說把統領的兩黃旗給兄弟三人,給一點留一點,三人又是孩子太年輕,根本拿不起。

普渡寺,多爾袞府邸改建,圖為北京普渡寺多爾袞雕像。

所以汗位肯定輪不到多爾袞,甚至連預備隊員都當不上,況且皇太極繼承汗位非常順利,沒有鬥爭,沒有耗費多少時間,幾乎是眾志成城般就被擁立了,因為汗位只能在四大貝勒中產生,但代善因和努爾哈赤多位福晉有染,早已身陷囫圇,莽古爾泰因代善與母親之事殺母邀寵,備受冷落,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這一支的,無法與嫡系相比,汗位落到了已經暫露頭角的皇太極身上,而三大貝勒仍獲其位,保持統治集團平穩。


圖文繪歷史


要想謀得汗位,必須要處死阿巴亥,皇太極心裡盤算著。此時的皇太極要對付的不是其他貝勒,他要對付的就是當年曾經與代善有眉來眼去相好的阿巴亥,因為努爾哈赤臨終之時,只有大妃阿巴亥一個人守在身邊,努爾哈赤嚥下最後一口氣,阿巴亥便向諸皇子傳達了老汗王的遺囑:(多爾袞嗣位,代善輔政),此時說出讓(多爾袞嗣位)的遺言是不可能的。除了大妃阿巴亥自己,其他貝勒也不支持年幼的多爾袞即位。努爾哈赤身邊的侍衛曾向皇太極報告,他聽到努爾哈赤與大妃談論死後要一同埋葬的所謂(帝遺言)。皇太極就趁機宣佈了老汗近侍聽到的(帝遺言),並命令阿巴亥殉葬。於是,努爾哈赤剛剛死去十八個小時,他最最寵愛的大妃阿巴亥就被逼生殉,此時的阿巴亥年僅三十七歲。多爾袞失去額娘,再也沒有能力爭儲位了。而阿巴亥傳達的老汗王遺囑是真是假??天下再沒有第二個人知道能夠證明,那麼,只有天神知,土地公知,阿巴亥知。不過依照習俗,妻殉夫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無幼子,二是愛妻,阿巴亥雖然符合其中一條,但她還有兩個幼子需要撫育。大福晉的生殉一定事有蹊蹺,這在一定程度上從側面反映出愛新覺羅家族的皇權爭奪大戰之慘烈!!!


茹叔敬


其實像皇太極這個名字還帶了一點搞怪的趣味性。皇太極似乎又不叫皇太極,“皇太極”在滿文的意思當中,“皇”代表洪,“太極”是借來的意思。所以真實皇太極應該叫“洪臺吉”。但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吸引大家,所以當時翻譯的人故意把他的名字翻譯成了皇太極。叫著叫著也就順口了,突然改過來還真不適應呢!這些怎麼佔且不提!

人人都說,皇太極其實並沒有列為努爾哈赤的即為人選,要知道代善還有褚英這兩位的資格可要比皇太極高很多,我吃這兩位兄弟運氣不太好,一個被殺,一個被努爾哈氏所厭惡。還有一堆能文能武的兄弟,怎麼就輪到皇太極當這個統治者呢?人們更決定相信的是皇太極篡位,努爾哈赤本來決定的繼承人是多爾袞。但實際不然,當時的戰功和年齡都輪不到多爾袞,並且努爾哈赤死後,當時權利都在四大貝勒的手裡,所謂的皇帝,其實都要聽這四大貝勒的。皇太極正是這四大貝勒推舉上去的,權力都還在這四大貝勒的手裡,那個時候還不是大清,仍然是後金王朝,都是要大家一起商議的。所以不存在皇太極篡位說。皇太極登基之後,慢慢的把實權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裡,鞏固了統治才改名號為大清,把自己的族名改為滿族。這就是皇太極當上皇位的過程。你瞭解了嗎?





大山影視匯


歷史上不存在多爾袞的汗位被皇太極搶去,皇太極比多爾袞更有優勢繼承汗位。

受現在影視劇中的人物角色影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會誤解大金朝當時的汗位應該屬於多爾袞,而不是皇太極,其實歷史正好相反,多爾袞無論從哪幾方面來看,都不適合繼承汗位,而皇太極是名正言順。

▲ 多爾袞和皇太極影視劇照

第一:皇太極資質超群,深得努爾哈赤喜愛

不要以為努爾哈赤只喜歡多爾袞,他同樣也特別喜歡皇太極,皇太極從小弓馬嫻熟、武藝了得,能征善戰,戰功卓越,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四大輔政貝勒的一員,做事情英明果敢,皇太極精通滿蒙汗三種文字,文化水平也很高,在眾多貝勒中,絕對算是鶴立雞群的優秀繼承人,努爾哈赤很早就有立他為大汗的想法,皇太極也一心為當上大汗而努力,聯合了當時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很多貴族都認可支持他,養精蓄銳,韜光養晦為大汗之位謀劃。

▲ 皇太極影視劇照

第二:多爾袞資質不夠

當時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努爾哈赤才14歲,按照當時女真族的風俗,15歲才算成年,多爾袞在眾人眼裡頂多算個沒有軍功的毛娃子,武功不好,心智也不成熟,既沒有功業,也沒有威望,根本不能扛起當大汗的重擔,努爾哈赤壓根就沒考慮過讓多爾袞繼承汗位,即使深愛阿巴亥,也不能為了心愛女人的兒子置大金國社稷而不顧。

▲ 多爾袞影視劇照

第三:皇太極的汗位是推舉出來的

皇太極的大汗之位不是搶來的,而是各大貝勒推舉出來的,古代少數民族,崇尚武力,汗位都是靠推舉的,你得有讓人欽佩的實力才可以,當時努爾哈赤死的比較突然,沒來得及立新大汗,當時努爾哈赤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也就是說如果想當大汗,必須請貝勒推舉產生,當時所有貝勒中,屬皇太極能力最強,最有魄力,有政治遠見,軍功最多,也有威信也名望,當時代善提議擁立皇太極為新大汗,眾貝勒都心悅誠服,無一反對,因此皇太極得以順利繼承皇位。

▲ 皇太極畫像

綜上所述,皇太極繼承汗位是合法繼承,而不是密謀奪取弟弟多爾袞的汗位。你們認為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小聰歷史客棧


傳位之謎
努爾哈赤死後,選誰做接班人成了當務之急。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子阿巴亥生的3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兄弟。照道理講,在這些人中皇太極是所有候選人最不可能繼承汗位。因為皇太極的母親來自努爾哈赤的敵對部落,皇太極的叔叔又始終在和努爾哈赤對著幹,兩個部落針鋒相對。努爾哈赤留下遺言是讓多爾袞繼位,那麼皇太極是怎樣在這樣的劣勢中殺出一條稱王之路的呢?
最開始的時候,努爾哈赤曾經想讓次子代善做自己的接班人。沒成想,代善與多爾袞的媽媽年齡相仿,一來二去兩人走得比較近了。別人就跑到努爾哈赤那把這兩人給告了。努爾哈赤親自審問,兩人也承認了彼此之間的確有些交情。其實說不定也只是見見面、吃吃飯而已,但在別人的添油加醋之下,整個局面變得不可收拾。這“緋聞”越傳越邪,逼得努爾哈赤沒法收場,只好剝奪了代善的繼承資格。這樣一來,四大貝勒中只剩兩個競爭者阿敏和莽古爾泰。
真正把皇太極送上汗位的其實是大貝勒代善的兩個兒子。他們的理由很簡單:第一,擁立誰都不能擁立多爾袞。如果沒有多爾袞的媽媽和代善傳了那段不明不白的“緋聞”,代善早已經是大汗了。對多爾袞,那是一個恨啊。第二,皇太極雖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權勢最弱,最容易成為他們的傀儡。於是父子三人合力助皇太極繼承了汗位。

探索視野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是受推舉為大汗的,沒有搶多爾袞的皇位。皇太極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嫻熟,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皇太極即位之後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略上制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後顧之憂的戰略方針,對明則採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崇德元年,在盛京稱帝,建國號大清,並且迫使李氏朝鮮臣服於清朝,在崇德六年的松錦大戰中生俘洪承疇,自此明朝關外精銳喪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軍入關已成必然之勢,崇德八年,皇太極猝死。關於皇太極、孝莊、多爾袞之間的愛恨情仇是後人杜撰的


海上小海盜


後金八旗政權。壓根就沒有由上一任首領,指定下一任首領的習慣。所謂的努爾哈赤要傳位給多爾袞?根本就是被杜撰出來的。由於滿清朝廷建立起來以前,八旗是個全民皆兵的體系。領導人經常需要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難免會出現意外情況。所以後金八旗兵最初,實行的由八旗主王爺會議共同推舉除開俄這個就是八王議政。後金剛剛建立起來時實行的制度。


愛看愛思考


努爾哈赤死前並沒指定汗位繼承人,後金的汗位繼承是遵照八大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推舉出來的,當時有實力的對象是皇太極、代善、莽古爾泰,而多爾袞才14歲,沒功業沒實力,僅受父親疼愛,僅此而已,所以繼承跟多爾袞沒有多少關係,他不在競爭者範圍內。當然,如果他母親阿巴亥在世的話,作為大妃提名權還是有的,皇太極也看中這一點,在努爾哈赤去世第二天就逼死了大妃阿巴亥,汗位繼承跟多爾袞三兄弟徹底無緣。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實施八大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這8個人都是各旗旗主,分則為家,合則為國,可以廢除汗,新汗也在8人中推舉而出。其實早年努爾哈赤先後立過褚英、代善為繼承人,都因各種原因和矛盾失敗,1626年努爾哈赤死了,新汗遵照貝勒共治國政的原則,推舉出來。

代善,四大貝勒之首,勢力最大,受眾人追捧討好,與多位努爾哈赤福晉傳緋聞,名譽一落千丈。

雖說是八大旗主,但努爾哈赤在其中又設了四大貝勒,所以權力都歸於四大貝勒,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他是最有實力的,他和兒子嶽託分別掌握正紅旗和鑲紅旗,其次是二貝勒阿敏,掌握鑲藍旗,再次是三貝勒莽古爾泰,掌握正藍旗,墊底是四貝勒皇太極掌握正白旗。雖然多爾袞三兄弟也在議政之列,但勢力太過渺小,又沒領兵打仗,努爾哈赤說把統領的兩黃旗給兄弟三人,給一點留一點,三人又是孩子太年輕,根本拿不起。

普渡寺,多爾袞府邸改建,圖為北京普渡寺多爾袞以汗位肯定輪不到多爾袞,甚至連預備隊員都當不上,況且皇太極繼承汗位非常順利,沒有鬥爭,沒有耗費多少時間,幾乎是眾志成城般就被擁立了,因為汗位只能在四大貝勒中產生,但代善因和努爾哈赤多位福晉有染,早已身陷囫圇,莽古爾泰因代善與母親之事殺母邀寵,備受冷落,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這一支的,無法與嫡系相比,汗位落到了已經暫露頭角的皇太極身上,而三大貝勒仍獲其位,保持統治集團平穩。


錢說免費


這個我個人覺得不是。因為皇太極是努爾哈赤正妻的兒子,而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寵妃的兒子。努爾哈赤去世時並沒有說汗位傳給誰,而當時多爾袞也才14歲,各方面條件都不太符合要求,所以,並不能說是皇太極搶走了汗位,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多爾袞並沒有多大的競爭力


北夕南昄


是的,那是多爾袞那時還太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