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快慢班”成教育公平的最大毒瘤,分層教育是否可取?

烏文俊


分快慢班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是符合教育規律的。

認為分班影響到教育的公平是哪些人的想法呢?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和其家長應該是贊同分班的,教師也會認同這種方式,只是有些成績差的學生心裡會不高興,家長更是不滿意,在這些家長看來,孩子的教育就是個面子問題,為了面子好看,可以不管教育的實質,也有的家長是在擔心慢班的教師教學管理水平差。

如果不分快慢班,學生的情況良莠不齊,不但學生學習累,教師教的也累,照顧個別差生會拖慢整體的進度,更會連累到成績優秀的學生。照顧到成績好的學生,又會造成更大的差距。不管老師怎麼教都無法讓學生和家長滿意。

如何理解教育公平?是讓孩子們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而不是接受同一種模式的教育。學校根據學生的成績分出快慢班,進行分層次教學,更加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分快慢班並不等於要放棄慢班的學生,學校在師資分配上要做到公開化,要公平對待,讓每個層級的學生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這才是真正的公平。


遠方老師在美國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不可取!

我記得我高一的時候,一個尖子班的同學挨欺負了!結果老師們都特別生氣,瘋狂批評那個打人的同學。

其實那個同學也是被冤枉了,真實情況是那個尖子班的同學出言不遜,帶著髒話罵那個普通班的同學。最後那個打人的同學實在是忍不住了,才推了一下那個尖子班的。但誰想到那個尖子辦的碰上瓷了!最後那個普通班同學的家長趕緊到學校賠禮道歉!這件事我也是偶然看見的,我和我的一個朋友目睹了這件事的經過!

而且,我還看見老師批評那個普通班同學的時候,那個尖子班都一直在老師背後偷笑!當時我去老師辦公室判卷子,也看見了!當時真想一個巴掌抽死那個尖子班的!氣死了!全程都是那個普通班的同學和家長賠禮道歉!那個尖子班的家長反倒是在那喋喋不休,什麼我們家孩子學習好,你們的孩子是垃圾,我都聽見了!

還有,我去上廁所的時候。聽見女廁所裡傳出了聲音!“我是尖子班的!我成績好!”而且最讓我忍無可忍的是,泥馬的還帶著那種盛氣凌人的語氣!明顯是尖子辦的學生又來搞事情!這種人真的是忍無可忍了!

一想到這種事我又氣的上頭了……

可能這種學生是站少數,但我真的是要被氣死了!那幫混賬老師也是,不管青紅皂白只批評那個成績差的!誰對誰錯根本不管!氣死!

我不是故意摸黑那些成績好的,成績好的也有那種品學兼優的。成績好,但道德差的人,反倒是最容易被人看不起的!


李白CHINA


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了,有人說義務教育最本質的特點就是教育的公平,“快慢班”成了教育公平的最大毒瘤,其實依我看,分快慢班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一直在鄉村中學從事英語教育,今年帶八年級班主任和英語,開學已經兩個星期了,我們英語也上到了第二單元,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張圖片。

這是我班上一個學生課本後面的單詞表,平時都是要求在小組長那裡背誦,然後小組長一直說這個學生背不了,我自己來抓,英語所有的作業都可以不做,先來背單詞,但是,10幾天來前面這幾個單詞都不會背。

我們總共有8個小組,每一組都會有一兩個這樣的學生,試問一下,如果你是老師,你能夠怎麼辦?你在課堂上講課,到底是針對哪一部分人?你能夠照顧到所有的同學嗎?

我們老師非常辛苦,這是中午我們辦公室的情形,老師義務輔導學生,只要這個學生有一點點可能性能夠學好,我們肯定都不會放棄,但是對於有些學生,我們確實無能為力。

去年七年級的時候,因為同學們剛進初中,抱著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態度,早中晚,義務的付出,給孩子們輔導,但是班上還是有三個同學連26個字母一個學期都沒有學會,試問一下,這樣的學生和其他的同學在同一個班,這個公平性從何說起?

分快慢班,實行分層教育,讓老師能夠有針對性的面對學生,同時,依據快慢班,實行不同的評價標準,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公平教育。


秦山談教育


大家好,我做為一個80後的寶爸,經歷過教育改革的時期,自然也經歷過快慢班,在我那個時候叫優等生班,差生班,與現在的快慢班沒有本質區別。

而我有幸經歷過一學期的差班生,現在自己的孩子也在經歷快慢班,雖然目前還不明顯。

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性,這個社會現象自然也不例外。

從家長角度說

作為家長,自然是不希望孩子到慢班學習,沒有哪位家長願意承認孩子在智商和勤奮的最終表現,成績上與別人差距太大。

而一旦分到慢班,自然是把孩子歸類到笨小孩或者不勤奮的一類,家長臉上肯定不好看,現在是拼娃的時代,走到哪裡,遇到熟人,親戚,都會問孩子學習怎麼樣,考了多少分等等。

對分配到慢班的學生家長來說,對孩子的學習則會更加著急,越是著急,就會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以一種鴨子吃食的方式向孩子灌輸知識,那麼孩子的壓力就會越大,最終成績可能仍然沒有起色。

羅伯特在《影響力》一書中提到短缺原理:機會越少,價值越高。

對於那些分在快班的孩子家長,內心肯定是歡喜的,不管是臉面上,還是家長自身,每個孩子取得成績了,都離不開家長的幫助。

孩子被學校和老師認可,說明孩子在成績上,肯定是出色的,對家長也是一種肯定和回報。

大部分家長肯定是想讓孩子在快班,好的學習氛圍,好的老師,與更多的優秀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所以快班孩子的家長,多半是同意分快慢班的。當然這不能說明這類家長自私,因為誰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好。

從學生角度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慢班的整體學習積極性是下降的,而且慢班的孩子肯定會有壓根就不想學習的,這樣難免會影響願意好好學習的。

我記得在差班生那段時間,晚自習是鬧哄哄的,而優等生班,則是安靜的低頭做作業,看書。

慢班的學生即使自控力強,願意好好學習,也會受到打擾,很多聲音傳來,“學什麼”“某某覺悟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了”等等,各種諷刺的聲音會不停傳來,因為不合群,慢慢的就會被排斥,疏遠。

自尊心強的孩子,會因為分到慢班,而內心受挫,再受到環境影響,長時間的在慢班,以孩子的自控力難免會質疑學習,從而逐漸失去了學習積極性。

羅伯特在《影響力》一書中提到另一個現象:
我們對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怎麼想的。

當然不否認很多孩子奮發圖強,又回到了優等生班,那這樣的孩子本身也是自律,勤奮的人,可能因為一段時間的放鬆,而到慢班了,短暫的慢班學習經歷,對孩子是一種敲打。

對那些一直在快班的同學,有好的氛圍,同學,老師,但是相對壓力也會很大,壓力可以成為無限的動力,也可以過剛則斷。

所以快慢班是一種現象,就像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一樣,人本身也是一種動物,無非就是思想豐富罷了。

不管是快班還是慢班的學生,都會有好處和壞處,而慢班的不穩定因素相對多了些,對於慢班學生來說,勤奮些,就會到快班,對於快班學生來說,放鬆些,就會被趕下去。


我是心不妄無涯,寶爸一枚,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分享積極育兒知識,共同進步。


心不妄無涯


作為初中和高中都經歷過快慢班的學生來說,我覺得分層教育有時候會公平,但是有時候是不公平的。


1、不公平在於,在一群青少年之中,貿然樹立了一道道高牆,使得同學之間有一種隔離感。

我的高中就是這樣的,在高中的三個年級當中,分普通版和實驗班,然後還有一個是超級班。實驗班要比普通版的成績要好,一共只有三個班,而超級班的話,是全年級成績最好的同學,全校只有一個班。


本來分班是學校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教學管理來設置的,但是不好的地方在於我們學校的這三類班級裡面的同學之間,是互相不認識的,而且明顯超級班不待見普通班和實驗班,實驗班不待見普通班,這樣就在大家之間貿然樹立了一堵比較明顯的高牆,使得本來是青少年的高中生要面對社會上很多鄙視鏈、秀優越等事件的出現。


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非常不好,因為學校就是學習和成長的地方,如果加入社會中的很多因素進去,那麼會讓高中生或者初中生們面臨比較多的社會壓力,從而從更廣闊的人生成長方面有影響。


2、分層教育在人才的培養上也是公平的。

我們知道,最近有一則消息很火,就是深圳地區的公辦高中錄取率有41.18%,低於50%。剩餘的大部分學生只有去上私立高中。而在內地的很多公辦高中,對學生的錄取率是遠遠高於深圳地區的。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則消息出來以後,引起了眾多的評論和轉發,因為在當下全社會範圍內,涉及到公平,尤其是教育的公平等之類的話題特別火爆,大家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更知道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因此對這則消息的關注度更加熱切。


但是對我們來說,需要從多個方面來去看待這些事情。可以從大學畢業以後的找工作來說起,我們知道教育最終是要給市場提供各種各樣的人才,這樣市場才能夠正常運轉。在當下中國的本科高校教育下,的確是培養了眾多優秀的人才。但是對於職業教育的人來說,相對來說是缺乏的,尤其是缺乏優秀的技術類人才。



而我們知道,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即《中國製造2025》出臺以後,標誌著中國要大舉進入高端製造業,要讓中國成為科技、專利、高精尖技術、高冷硬黑的工業製造領域當中,並且與世界上的其他製造業強國進行公平競爭,從而奪取更高的商業利潤,這樣就可以讓中國的GDP再上一個臺階,讓中國人民的生活更加的富足。


但是要知道,目前世界上的高端製造業大部分被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一些國家與地區所壟斷,因此要想踏上並暢通無阻的行走在高端製造業的大國、強國之路上,就必須有大規模的製造業技術人才來去做研發、生產和製造。而這些人才還必須是智商、智力、情商、耐力、品質、體質等比較優秀的,這樣才足以有足夠的競爭資本去打敗其他國家。


而這些人才從哪裡來?答案是從高校中來、從各種大專、職業院校中來。


而各個高校、各個大中專、職業院校的生源從哪裡來,答案是從全國各地的中學學校中來。


所以,如果有一部分高中生在上大學的時候,選擇了比較優秀的職業高校,或者是一些針對性比較強的職業技術類的院校,那麼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知識,憑藉興趣、耐力及韌性完成優秀技術製造人才的轉變,那麼在後續的工作過程中,就有可能實現更高層次的創新,並且對全社會來說,都是具有極高的人才價值的。


一個人,只要有了價值,還愁沒有社會地位、沒有錢賺嗎?

而究竟是哪部分學生可以考慮選擇職業院校呢?我覺得就可以從分層教育的哪一個階段開始考慮。但是最終是否選擇職業院校,那應該是家長、孩子、學校老師、社會等各個方面共同的協商結果,因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特殊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決定自我人生的最終還是自己。


紅魚學長


親身經歷,並不可取。

本人經歷過分層教育的洗禮,覺得其實分層教育只是在“升學教育”中有些“效果”但是,這個並不能在“教育人”中起到好的作用。

教育說到底就是教育人,除了成績意外,教育還要有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等。但是“快慢班”真的只是成績教育。我覺得這種分層教育真的是太片面,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下面贅述一下我的親身經歷:

我初中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好,年級墊底,然後班主任按照成績排位,我倒數第三排,本來有心中考衝刺的,但是真的備受打擊,身邊的同學不是睡覺的,就是說話的,前排同學會有很大的優越感,言語中各種瞧不起,連往後排走都皺著眉頭,其中一個同桌和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不是和你同桌我早就班級前幾了”。因為年紀還小,人生觀、價值觀和心態並不是成熟的,這些打擊並不能讓我完全消化,反而激化了我的叛逆感和對學習的牴觸心理,導致各種抗拒學習,抗拒老師,討厭學習好的同學,最後演變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最後初中班主任要求我分流,我和老師對著幹就是不聽,臨近中考的半個月,我讓我媽給我找了外邊的老師補課,補了半個月考上了我們那邊的高中公費。進了高中因為初中的經歷,我學習還挺努力的,一直是年級前三,後來考上了不錯的大學和研究生,但是我現在潛意識裡一直都不自信,覺得自己是學渣,而且特別討厭別人跟我提起初中的經歷,初中的同學也都不聯繫。

我之前有很長一段的教育經歷,我覺得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學習不好並不等於就是差生,很多孩子在你表揚過他的時候眼睛是閃著光芒的,也會有自信完美的表現,要看引導,一味的按照成績分“快慢班”無疑是在告訴學生,除了學習,德育、美育並不重要,而且快慢班確實也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是終身的影響。


討個說法


我是一名小學生的家長。我贊同分重點和普通班。

我的孩子在普通班就讀。相對於重點的課程、進度,孩子在普通班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並且在普通班成績也算是前列,有了學習的勁頭。

我身邊有一種朋友,就是擠破頭、想進一切辦法也要把孩子送進重點班。重點班說是,最好的師資、最好的教育資源,最嚴格的管理。普通班都是一些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孩子送到普通班就等於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我倒不這麼認為。我讀書時代的一個真實的例子。我有個同學,她中考沒有考入重點中學,但是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普通中學。在普通中學,她是標兵,是老師的驕傲,同學的榜樣。但一次生源爭奪戰中,她被重點中學截胡了,要走了。結果高考決戰的時候,她只考了一個普通高校,而她所在普通中學的,當年不如她的同學,有幾個都考入了重點大學。箇中的原因,也只有她本人知曉。以我們外人看,還在於在普通高中,所有的資源都向她傾斜,她有學習的動力,而到重點中學後,光環褪去了,學習漸漸跟不上進度了,你說這種是要讀重點中學,還是普通中學?

其實,學生的學習素質,掌握知識的理解能力都不一樣,分重點和普通,有利於孩子的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就是以後要擔大梁的;有的孩子,通過努力,就是做門框的。我相信我的孩子的普通性,他長大後就是一個普通人,以後享受普通人的快樂生活就可以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是正常的,但是不尊重孩子的實際總想跳起來摘桃子,累的不僅是家長,還有孩子。你說呢。


陽陽成長日誌vlog


分層教育其實是教育資源匱乏的無奈之舉。如果學校的教育資源能夠保證充足優質的師資力量,還需要分快慢班嗎?

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高中時候的分班情況,一個是現在在學校工作看到的情況。

1,高中時我在重點班,成績還可以。班主任對每個人的學習成績、學科基礎、情緒狀態瞭如指掌。我當時偏科、情緒非常容易起伏,班主任很多次找我談話,溫言安慰我,指導我如何提高成績、如何安撫自己的情緒。班裡每個同學他都會悉心照顧到,並且不論成績好壞,從不區別對待學生。當時的班級氛圍也很好,大家互相幫助,共同制定計劃學習。

2,現在在一個私立學校上班,學校並沒有明確區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但其實家長心裡很清楚那些班級是所謂的好班,然後會給班主任送禮物,走後門,這種現象大家似乎司空見慣。我見到過老師在學校門口罵學生,也見到過老師揹著學生去醫務室,不知道這些老師分別屬於哪種班級。

優等生對學校和老師是存在利益關係的,優等生多了,學校老師的名聲都能打出來,來年招生要麼分數要麼學費隨著水漲船高。如果可以,還是要把孩子送進重點班。


趙水水愛吃肉


不可取!不可取!不可取!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人生真的有一段“快慢班”陰影時期。

支持“快慢班”的學校、老師、和家長比較多,但是真的沒有人去了解一下學生的想法嗎?總是打著為他們好,這樣學習好,有效果,好學生和好學生在一起,差學生和差學生在一起……各種各樣的藉口。

但是我問你,這世界上真的有那麼多“差學生”嗎?

更多的,是普通生。


我上學時期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普通生”,也不搗亂、也學習、也成績中等。上初中的時候入學考試,機緣巧合近了傳說中的“重點班”。倒數第二名進去的,實際上我的成績在年級來看,也是中上。

我也很努力學習呀,初一期末的時候,已經是班裡倒數第十了,但是學號還是倒數第二(按入學考試分的學號)。然後就進入了人生“陰影”的一年了。

初二換了新班主任,英語老師,追求升學率,開始排擠倒數的學生。當年的倒數第一已經被他排擠的跟她說“初二上完就轉學走了”,然後不知道咋的就轉向我了。

沒有體罰過,但是我是小女生啊,那時候臉皮薄,一節課叫我起來回答三四次明知道我不懂的問題,犯一點小錯就把我叫到樓道全樓道的訓我……等等。

然後轉折來了,我回去跟我媽哭著說了這個事,我媽是自己在商場做小本買賣的。她用她家長的眼光迅速的去我們學校,給這個班主任和別的主科老師送了禮!

是不針對了,但是你知道發生什麼了嗎?

初三上半學期,班裡按學習成績分座位(成績好的坐前面,不好的坐後面。那時候也是因為班裡的學習氛圍,學習好的和學習好的在一起,學習不好的和學習不好的在一起)我這個倒數第十的竟然做到了第一排。我的同桌,是個學習中等的男生,但是班上人都知道他打小報告,跟老師關係好,所以,大家都理所應當的認為我也是打小報告才坐上第一排……就連我自己也差不多這麼認為了……真的是懷疑人生!

結果導致,坐在前面感受著“好學生們”對我的不屑和鄙視,後面的學習不好的“同學們”也覺得我跟他一樣,沒事打小報告(小報告這種事,當然是給學習不好的學生打得多,所以很在乎)……幸虧、幸虧,當時有一個閨蜜一直陪在我身邊,支持我,信任我,跟大家解釋我不是那樣的人。(現在依舊是認識十幾年的好閨蜜,今年她剛生完孩子)

故事的結尾就是,初三下半學期我主動申請坐後面,大家也慢慢明白我不是那樣的人,後來才慢慢好了。


我知道我這個現象只是這個社會的冰山一角,但是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更嚴重!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現在學校的“好學生”“差生”“重點班”“快慢班”……各種各樣的劃分,太過於區別化的把學生們,我們的祖國花朵們分成了一個個三六九等。學生好好學習固然是重要,人品也是要學的一個地方,這樣的環境只會讓學習好的學生學出“看不起人”“驕傲自大”,讓學習不好的學生學成“自卑”,嚴重點都有可能“反人格”“反社會”,你們真的期望你們的孩子變成其中一個嗎?


金豬說考公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

,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大家好,我做為一個80後的寶爸,經歷過教育改革的時期,自然也經歷過快慢班,在我那個時候叫優等生班,差生班,與現在的快慢班沒有本質區別。

而我有幸經歷過一學期的差班生,現在自己的孩子也在經歷快慢班,雖然目前還不明顯。

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性,這個社會現象自然也不例外。

從家長角度說

作為家長,自然是不希望孩子到慢班學習,沒有哪位家長願意承認孩子在智商和勤奮的最終表現,成績上與別人差距太大。

而一旦分到慢班,自然是把孩子歸類到笨小孩或者不勤奮的一類,家長臉上肯定不好看,現在是拼娃的時代,走到哪裡,遇到熟人,親戚,都會問孩子學習怎麼樣,考了多少分等等。

對分配到慢班的學生家長來說,對孩子的學習則會更加著急,越是著急,就會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以一種鴨子吃食的方式向孩子灌輸知識,那麼孩子的壓力就會越大,最終成績可能仍然沒有起色。

羅伯特在《影響力》一書中提到短缺原理:機會越少,價值越高。

對於那些分在快班的孩子家長,內心肯定是歡喜的,不管是臉面上,還是家長自身,每個孩子取得成績了,都離不開家長的幫助。

孩子被學校和老師認可,說明孩子在成績上,肯定是出色的,對家長也是一種肯定和回報。

大部分家長肯定是想讓孩子在快班,好的學習氛圍,好的老師,與更多的優秀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所以快班孩子的家長,多半是同意分快慢班的。當然這不能說明這類家長自私,因為誰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好。

從學生角度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慢班的整體學習積極性是下降的,而且慢班的孩子肯定會有壓根就不想學習的,這樣難免會影響願意好好學習的。

我記得在差班生那段時間,晚自習是鬧哄哄的,而優等生班,則是安靜的低頭做作業,看書。

慢班的學生即使自控力強,願意好好學習,也會受到打擾,很多聲音傳來,“學什麼”“某某覺悟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了”等等,各種諷刺的聲音會不停傳來,因為不合群,慢慢的就會被排斥,疏遠。

自尊心強的孩子,會因為分到慢班,而內心受挫,再受到環境影響,長時間的在慢班,以孩子的自控力難免會質疑學習,從而逐漸失去了學習積極性。

羅伯特在《影響力》一書中提到另一個現象:我們對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怎麼想的。

當然不否認很多孩子奮發圖強,又回到了優等生班,那這樣的孩子本身也是自律,勤奮的人,可能因為一段時間的放鬆,而到慢班了,短暫的慢班學習經歷,對孩子是一種敲打。

對那些一直在快班的同學,有好的氛圍,同學,老師,但是相對壓力也會很大,壓力可以成為無限的動力,也可以過剛則斷。

所以快慢班是一種現象,就像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一樣,人本身也是一種動物,無非就是思想豐富罷了。

不管是快班還是慢班的學生,都會有好處和壞處,而慢班的不穩定因素相對多了些,對於慢班學生來說,勤奮些,就會到快班,對於快班學生來說,放鬆些,就會被趕下去。

我是心不妄無涯,寶爸一枚,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分享積極育兒知識,共同進步。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

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

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