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忻州有哪些文物古建?

忻州在線號


今年過年前,我去自駕遊覽了山西大同及周邊縣區,目的是看山西古建築,最後一站就是忻州地區,包括雁門關和五臺縣幾處寺院。

雁門關

雁門關最早我是從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聽說的這個地名,這在當時應該是宋遼兩國的交界,雁門關的北邊就是屬於遼國地界了。

小說中提到實際地名是為了增強閱讀性,現實中的雁門在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的雁門山中,是長城山西段的一個關隘,以“險”著稱,軍事要地,自古兵家必爭。


景區中對於楊家將的宣傳是比較濃烈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據說楊家將曾經在這裡鎮守邊關。

現如今來雁門關除了瞭解這裡的人文價值以外,爬長城健身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景區建有國家級登山步道,登山愛好者可以帶好裝備爬爬野山,也有一番風景。



邊靖樓

邊靖樓在忻州市代縣縣城,最早建造於明朝洪武年間,後各朝各代均有修繕。邊靖樓是一個聯絡溝通,指揮戰鬥的軍事場所,從樓體上邊上邊的牌匾“聲聞四達”、“威震三關”便可看出其地位和作用。


當時我們的行程是下午去的雁門關,從山上下來已經五點多了,開車去的代縣,到達代縣縣城已經天黑,只好拍的夜景。代縣有熬魚是當地的特色,可以嘗一下,但是其實味道一般,火候不夠。

佛光寺

佛光寺位於忻州市五臺縣,知道佛光寺的人可能不一定是信徒,但是一定對古建築感興趣,他的歷史地位我這裡就不再贅述,之前有過文章介紹過五臺縣的兩大寺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原先的文章查閱。這裡給大家放一些實景圖片。





上邊這兩幅字經內容分析和詢問當地工作人員證實,詩作者是五臺縣的一個官員,故地重遊,兩幅作品,心境全然不一,這樣的題字其實也是蠻有意思的。

南禪寺

從佛光寺驅車到南禪寺約摸一個多小時,關於南禪寺的介紹先前也有文章和視頻,歡迎各位朋友查閱。



有意思的是,在南禪寺我們遇到了一個獨自一人旅行的姑娘,衣著臃腫,看起來風塵僕僕確從各個角度為建築拍照,看得出來她是真感興趣。在回來的路上搭了一段我們的車,經過了解,南方人,年齡相仿,獨自一人從南到北玩過來,這樣的人這樣的行為你無法知道她的目的,但我理解,否則我們不會相遇。
五臺縣古寺多,可惜時間有限我只去了兩個,還有廣濟寺、尊勝寺等,希望有朋友能夠補充介紹。

感謝各位朋友的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各位,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甄豆豆


忻州歷史文化悠久,建成至今已經有1800年左右的歷史了。自然,在忻州,文物古蹟豐富而多樣,其中有二十餘處更是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面,我就來給大家簡單列舉一些:

一、五臺山佛教建築群

五臺山是中國的宗教名山,自古以來就香火鼎盛,遊人眾多。在五臺山上,保存有不少唐代以來的寺廟等佛教古建築,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九處之多,在中國古建築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主要建築包括佛光寺、南禪寺、弘福寺、巖山寺、廣濟寺等等。五臺山塔院寺內著名的大白塔高五十餘米,具體修建時間已難以考證,是五臺山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二、雁門關

位於忻州市代縣縣城外約20公里處的雁門關,是中國古代北部長城上的重要關隘。最早修建於戰國中後期。關於雁門關的記載,史書和古代詩詞中比比皆是。古代著名的將領李廣、衛青等都曾在此處征戰。如今,這裡已經成功入選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人們參觀遊覽至此,還能夠看到長城、試刀石等歷史遺蹟。

三、忻州北城門樓

忻州北城門樓創建於明朝,是該市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之一,也是該市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城樓富麗而雄偉,非常壯觀。如今,北城門樓前的廣場更是忻州市民休閒遊玩,舉辦大型活動的好去處。

另外,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在忻州,著名的文物古建還有許多,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多來忻州走走看看。


山西新聞網


忻州秀容書院 靜樂岑山書院 天柱山 風神山

忻州關帝廟 興國寺 泰山廟 財神廟


秩記岱宗


忻州位於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長城與大同、朔州為鄰,西隔黃河與陝西、內蒙相望,東臨太行與河北接壤,南屏石嶺關與太原、陽泉、呂梁毗連,地理位置可謂兵家必爭,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也為其留下眾多優秀的古建築,下面我列舉一二。

楊忠武祠

楊忠武祠,亦稱楊令公祠,俗稱楊家祠堂,位於代縣城東北20公里的鹿蹄澗村,是楊業後代為祭祀楊業夫婦暨楊氏後代英烈而建造的祠堂。創建於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祠南向,對面樓臺三間為祭臺,題名“頌德樓”。樓前有古槐兩株,粗狀挺拔。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楊業戰死陳家峪,後宋追贈太尉,並縊“忠武”,楊氏子孫以此題共祠名。為山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育王塔

代縣 阿育王塔,坐落在代縣城內古城圓果寺內,俗稱白塔。與 邊靖樓遙相對峙,競相爭高。 始建於隋仁壽元年( 公元601年),原為木結構,稱“龍興”,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滅佛塔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重建,改“龍興”為“圓果”。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被焚,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又建,南宋嘉定十一年(公元1079年)元兵南下再毀,自建600多年中歷遭三劫,於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為 磚塔。塔為圓錐體、 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50米,東西30米,高1.5米,塔建於塔基正中央。塔平面為圓形,磚砌,周長60米,高40米。作覆仰蓮瓣及重澀混肚與方澀的 須彌座式,雕刻著各種花飾、荷瓣和 印度的“陀羅尼經”。塔身上施曲尺形彌座,座上承剎杆。原有磚作相輪十三層,兩層已毀,上覆蓋盤,中裝金頂 寶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藝高超,為我國藏式塔中之佳作。

邊靖樓

邊靖樓亦名譙樓、鼓樓,在代縣城中央,始建於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後成化十二年(一四七六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慶、道光年間均加修葺。一九五八年定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邊靖樓外觀雄偉、大方、古樸,樓基高聳,樑架精巧,結構嚴密、合理、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衝擊,至今完好無損。

代州文廟

代州城內有一座規模宏大的代州文廟。代州文廟唐代創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因戰事被燒燬,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知州李元鳳倡議捐款重修,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竣工,形成了佔地15000餘平方米的古典建築群。1986年被確定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忻州城樓

 忻州城樓是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於忻州市舊城北門。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忻州城原有四座城門,均建有城樓,只北門城樓獨存。城樓高三層、十七米,面闊七間,進深四間,三滴水、歇山頂。簷下高懸“晉北鎖鑰”門匾。樓內無柱,樑架結構簡潔,連接嚴實,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整個城樓,紅柱藍瓦,畫棟雕樑,富麗堂皇,甚為壯觀,具有很高的文物保護價值。

南禪寺

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殿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稱唐代雕塑藝術的珍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

佛光寺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殿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稱唐代雕塑藝術的珍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

當然,忻州的古建文物當然不止上述這些,還有諸如崇慶寺,代縣武廟等精彩的古建,也有早就聲明遠播的五臺山古建群和偽古建群雁門關(雖小道亦有可觀)。總之,如果您是一位文物或古建愛好者,相信忻州之旅一定是您此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