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刘启星:变 迁

变 迁

或许是年龄大了,就慢慢重视起身体健康来,养成每天晚散步,早晨小跑的习惯,就权当是“怕死爱钱没瞌睡”吧。

隔着宽展的环城东路看见的是连片的二层小楼,独家院落,铁艺栅栏的围墙,统一规划整齐划一,人行道、绿化带、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颇有小别墅的味道,尤其是马路那叫一个宽展笔直,路灯就像阅兵式上高大挺拔的士兵一样整齐。这些地方是我们小时候抓野兔、掏鸟窝、玩“中国美国”游戏的地方,如今大变样了,成了鹿圈新村。

刘启星:变 迁

今年春节回来上班,老是听到这一带锣鼓喧天鼓乐齐鸣,午饭后变循着声音往热闹处去看个究竟,人群中突然传出一声吼叫;

“老刘”

回头一看是唐乃亥乡上鹿圈村前任村长史万发,我在唐乃亥乡工作那五年中当过四年的鹿圈村包点干部,彼此是好朋友。这个人是个快嘴,直性子,大嗓门,还没问怎么会事,他就兴奋的指着村委办公室门前广场对我说“我们在练社火,准备今年好好热闹个,以前在鹿圈里把人圈傻了”。

紧接着就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那个就是我的房子”

“你的”?我当时有些懵。

刘启星:变 迁

他看着我一脸的迷茫笑着说“鹿圈新村”不知道吗?水电暖齐全,看样子你老了,他揶揄的一阵大笑,两个人边走边聊边回忆鹿圈的过去。

鹿圈位于兴海县黄河谷地,地势平坦,适宜农业耕作,是兴海的小块农业区之一。东面隔黄河与同德县毗邻,西南背靠万丈悬崖峭壁,坐落在黄河与大河坝河交汇的倒“人”字形的三角区域,更加形象一些的话那就是在“人”下面加一横所形成的地方,一横就是西南面的悬崖峭壁。冬天到了下午三点靠近山根的人家便没有了阳光,全村在四点以后基本上不见太阳。据说以前没有人居住的那些年代,偶尔黄河结冰有些鹿等野生动物从冰桥走过去觅食,一直到开春冰桥消融后就走不出去了,圈在了那里,鹿圈故而得名。

01

出行难

六七十年代县上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解决农业滞后,粮食短缺的问题,组织群众硬是在陡峭的峭壁上人工打出了近三公里的洞(也可以说是隧道吧),据当地老人回忆,当时没有机械和仪器设备,全是依靠人力铁锹、背篼和群众智慧干出来的。在我驻村期间有位上级领导看过鹿圈洞后真诚地发出了“人民群众是真真的英雄”的感慨。

到鹿圈村我们戏称要走“两天一夜”洞两头是白天,洞里面是黑夜。没去过的人如果没有照明的东西是走不过去的,没有经验初次穿越的人不小心会沿着通风口的光亮走出通风口掉到黄河里,极为危险。我们走惯了不需要照明工具,找半截树枝顺着洞壁一直划出去,或者在洞口的沙土里找到一些过往村民埋在沙子里橡胶车胎、球鞋底子一类的东西点燃当火把用走过去。那些年鹿圈的群众就靠那个洞进出,如果是大河坝河涨了或洞某个地方塌了就哪儿也去不了,虽然有胆大的村民趟着齐腰深的水过河,可是非常危险,那是用生命在冒险。

02

出行难导致 就医难 上学难

春耕时节,由于村民们把家肥都积攒在巷道里准备运到地里,大人们忙于农活无暇照顾孩子,或许是这个原因一年春耕时节突发儿童“中毒性痢疾”,一个孩子因为手扶拖拉机陷在洞里的沙土里夫妻二人最终没能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上。还有同一家的两个孩子因为大河坝上游突降暴雨河水暴涨人力根本过不去,两个鲜花般的生命就在河边凋零了,我至今清晰记得孩子的父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缺医少药的现象严重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地势偏僻加之交通不便,鹿圈很缺老师,上下鹿圈二百多户人家的孩子只有三名民办教师,工资极低,所以小学教育时断时续。那些年压在政府部门心头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鹿圈的师资问题和就医问题。每年乡上开会总是会有鹿圈的村委负责人提出这些问题,甚至会有酒后骂娘发脾气的事情发生。

“鹿圈是后娘养的,没人管”等等。

在无奈之时乡上决定选派我还有乡教委及乡政府三名年轻人到鹿圈当一年老师。我们也是热血彭拜,欣然接受,至今还记得我们三个说“党和政府指到哪里,我们就打起铺盖走到哪里”的豪言壮语,如今回忆起来还觉得情绪有些激动。

不过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关怀和重视下从专业的师范学校解决了小学老师问题。几年下来,廘圈教育质量突飞猛进,适龄儿童辍学率降为零,小学教育就可以在村子里完成。

后来省、州、县为鹿圈村在大河河上修建了吊桥,初中高中学生也因为有了桥去乡上、县上上学方便了很多、安全了很多,为村民解决了大难题。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乡卫生院也派医务人员轮流常驻村里,缓解了上下廘圈村上学难、就医难的现象。

03

电视

由于有了吊桥,有些东西都好运进去了,我向乡党委乡政府反映群众希望能看到电视的愿望,乡党委乡政府争取资金,协调业务部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半年内修建了电视转播台,终于结束鹿圈信息闭塞、群众文化生活单调的局面。记得开播之时大家不会调试电视机,于是乎我和县电视台一位工作人员成了宝贝,很抢手,谁家电视调试好了可以看了谁家就喝酒吃肉庆贺,男人们边喝酒边看,孩子和女人们瞌睡了就和衣而卧迷糊一会儿,瞌睡松劲了就翻起来接着看,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大家都称赞包点干部和乡上领导办了一件好事。

渐渐地人们从电视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年轻人思想活泛的开始走出鹿圈去挣钱,孩子们也能到县上享受更好的教育了,姑娘和小伙子的穿着打扮也入时了起来。

04

大骨节病

最困扰鹿圈群众的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一种地方病叫“大骨节病”。患者手指指间关节粗大,严重的还会疼痛,手指僵硬,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家长们尤其担心孩子们以后的健康,有些条件好一点的在县城租个房子让孩子离开鹿圈,再有门路的索性举家迁出。

下鹿圈支书的儿子和我同龄,他的手那时已经变形了,我们朋友之间喝酒开玩笑叫“鹰爪”,现在想来真是不懂事。一直以来,省、州、县地方病机构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年全村免费检查,发放药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发病率,缓解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1996年我因工作需要离开唐乃亥乡,期间2011年因巡回医疗去过一次,物是人非,好多老人大多不在了或搬走了,长大的孩子们都不认识。一位老支书请医疗队在他家吃中午饭感慨地说;

“鹿圈人的旧日子终于完了,新生活就要开始了”。

是啊!国家在日益富强,社会在不断进步,在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民生提上国家议程的今天鹿圈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村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家的院子里都停放着私家车。

聊着、回忆着不觉间走进了史村长的院子里。

2019年春节是大家喜迁新居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大家大门上火红的对联无不洋溢着喜庆气氛,字里行间透着对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的赞美和感谢之辞。

“老刘,这几天全家大小忙着练“社火”今天就不留你了,过几天请你喝酒,让你感受一下鹿圈人的新生活”。

“当然要来,那还要看你老史的酒量如何了”俩人开怀大笑,爽朗的笑声混合着喜庆的锣鼓声在空中久久回荡。

刘启星:变 迁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砥砺前行走过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中国梦。在兴海昂首走向新时代的今天,鹿圈新村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好一排欣欣向荣的景象,曾今那个闭塞、落后贫穷的鹿圈在新时代里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启星,祖籍,湟源,现居兴海,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

青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email protected],读书QQ群:371156841

文化顾问/王文泸

执行主编/刘志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