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阿奇黴素、羅紅黴素、青黴素以及頭孢菌素有什麼區別?

高藥師談健康


一.化學結構不同 分子中具有大環內酯環的共同結構的抗生素,稱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共有三代藥物,阿奇黴素和羅紅黴素等屬第二代(半合成藥物),與第一代比較,具有抗菌譜廣、口服吸收較快,不良反應少、藥物在體內消失(代謝)較慢、抗菌後效應明顯等優點。

青黴素和頭孢菌素類因化學結構中都具有β-內酰胺環,因而稱為β-內酰胺類抗生素。

二.抗菌機制不同:

β-內酰胺類抗生素為繁殖期殺菌藥,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發揮殺菌作用。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抑菌藥,其作用機制是與敏感菌核糖體的50S亞基結合,抑制細菌蛋後質的合成。

三.體內過程不同:

β-內酰胺類體內分佈廣,用於全身各部位感染;其中笫二、三、四代可通過血腦屏障,故適用於治療敏感菌所致的腦膜炎;這類藥物中的多數藥物以原形經腎從尿中排洩,尿中含量高,常用於治療泌尿系感染;頭孢哌酮和頭孢曲松則主要經肝膽系統排洩,膽管、膽囊中濃度高(其中頭孢曲松鈉在尿液中也有較高濃度)。

大環內酯類除不能透過血腦屏障外,體內分佈廣泛,經肝臟代謝、膽汁排洩(阿奇黴素不經代謝,以原形自膽汁中排洩);在肺及支氣管分泌物中濃度高,這一特點使它經常被用於治療呼吸系統感染。

四.半衰期不同:

半衰期是指血漿中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時間。青毒素和多數頭孢菌素在體內血漿中藥物濃度下降快,需每天多次用藥;羅紅黴素和阿奇黴素在體內血漿中藥物濃度下降較慢,且大環內酯類抗菌藥後效應較強,故每天只需一次服藥。所謂抗菌藥後效應,指抗菌藥物與細菌接觸一定時間,祛除抗菌藥物後,細菌生長繁殖在以後某段時間仍受到明顯抑制。

五,抗菌譜不同:

青黴素抗菌譜較窄,對大多數革蘭陰性菌作用較弱,對腸球菌不敏感,對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立次克體、真菌無效,某些細菌對青黴素易產生耐藥性。頭孢菌素從笫一代至笫四代,抗菌譜逐漸擴大,但對病毒、支原體、立次克體、衣原體、真菌仍然無效。大環內酯類對革蘭陽性菌和某些革蘭陰性菌、厭氧菌等引起的感染有效,對嗜肺軍團菌、衣原體、支原體、立次克體、弓形蟲、非典型分支桿菌、螺旋體、彎曲桿菌、白喉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六.不良反應不同:

β-內酰胺類不良反應有過敏反應、神經系統反應、腸胃道反應及二重感染;另外,第一代頭孢菌素可致腎損害,頭孢哌酮、頭孢甲肟和頭孢孟多可致凝血功能障礙以及造血系統毒性。大環內酯類可致腸胃道反應、肝損傷、過敏反應、耳毒性、二重感染及心臟毒性等。所謂二重感染,是指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時,人體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趁機大量繁殖,使人體內的菌群失衡,造成新的感染。

七.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臨床應用:

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具有殺菌作用、毒性低、治療敏感菌所致感染療效滿意,因此該類藥在臨床上佔有重要地位。

八.大環內酯類的的臨床應用:

1.作為青黴素過敏患者的替代藥物,用於下列疾病: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中的敏感菌株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敏感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急性中耳炎、鼻竇炎及蜂窩織炎;敏感葡萄球菌引起的癤、癰。

2.軍團菌病。

3.衣原體、支原體等所致的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統感染,迴歸熱、Q熱等;局部製劑可用於沙眼。

4.空腸彎曲菌腸炎、百日咳、白喉及白喉帶菌者。

5.阿奇黴素可用於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社區獲得性呼吸道感染。

6.輕、中度的耐青黴素類的金黃色葡球菌感染及替代青黴素類用於革蘭陽性菌感染等的治療。

7.與其它抗菌藥物聯合用於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預防或治療。

8.用於敏感厭氧菌及需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

9.棒狀桿菌屬引起的紅癬。

10.抑制某細菌生物膜的形成,與其它抗菌藥物聯合應用能夠增強療效;例如阿奇黴素與頭孢他啶並用,可讓頭孢他啶易於進入綠膿桿菌內部,殺滅體內綠膿桿菌。

11.具有免疫調節作用,適用於治療瀰漫性泛細支氣管炎。

謝謝閱讀


江醫生說科普


青黴素、羅紅黴素、頭孢以及阿奇黴素都屬於抗菌藥物,許多人可能都知道或許也用過這幾種藥物。它們的抗菌譜、適應症不良反應都是有所不同的,選擇哪一種藥物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以及患者的感染症狀、微生物檢驗結果,患者的身體對其是否耐受綜合考慮。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幾個藥物。


青黴素是被發現的第一個抗生素,在青黴素被發現之前人們對於細菌感染束手無策,一些小傷、輕度的感染都可能要命。青黴素主要針對的是一些G+菌感染,比如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對腸球菌也有中等抗菌作用,另外對於梅毒螺旋體也敏感。


但是青黴素由於使用時間已久,所以許多細菌對其已經產生耐藥性,目前臨床使用的不是很多。


使用青黴素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它可能導致嚴重的過敏性休克,使用前需要皮試,之前有過敏者不可以再次使用,過敏體質者使用一定要密切觀察。

頭孢是一類抗菌藥物的總稱,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五代。一代頭孢如頭孢唑林,二代頭孢比如頭孢呋辛,三代頭孢比如頭孢他啶,四代頭孢比如頭孢匹羅,五代的如頭孢洛林。

一二代頭孢菌素對G+菌作用強,對G~菌作用較差,三代對G-菌作用強,四五代對陽性菌和陰性菌都有較好活性,他們對β內酰胺酶穩定型更高,所以耐藥率比較低。


使用頭孢類藥物也可能發生過敏反應,可能與青黴素產生交叉過敏,所以對於青黴素過敏者使用頭孢需要謹慎。

羅紅黴素和阿奇黴素同屬於大環內脂類,羅紅黴素分子結構為14元環,阿奇黴素是15元環。阿奇黴素與羅紅黴素相比更具有優勢,一是其組織分佈濃度高,對非典型病原體如支原體、衣原體作用更強,而且副作用更小一點,另外阿奇黴素半衰期長,所以阿奇黴素可以每天用藥一次,連續使用三天,停四天,而紅黴素通常需要每天使用2次,連續使用。


無名藥師



阿奇黴素、羅紅黴素、青黴素以及頭孢菌素都屬於抗生素,但是屬於不同類,化學結構不同,抗菌機制也不同。

阿奇黴素

阿奇黴素是第二代的大環內脂類抗生素,與紅黴素(第一代)屬於同一類藥物。

抗菌譜:抗嗜肺軍團菌、流感嗜血桿菌、支原體、衣原體活性高於紅素。阿奇黴素對革蘭陰性菌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對包柔螺旋體作用較紅黴素強,對肺炎支原體的作用強。

不良反應:不良反應較輕,發生率低於紅黴素。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刺激,少數會出現肝損害、過敏反應。

羅紅黴素

羅紅黴素也是第二代大環內脂類抗生素。

抗菌譜:主要作用於革蘭氏陽性菌、厭氧菌、衣原體和支原體等。

阿奇黴素和羅紅黴素的抗菌機制: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

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能透過細胞膜,作用於細菌核糖體50S亞基,阻止70S亞基始動複合物形成。

②可結合到細菌核糖體50s亞基的特殊靶位上、阻止肽酰基tRNA自“A”位移向“P”位,進而阻止新的氨酰基tRNA結合至“A”位,選擇性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

青黴素

青黴素屬於β-內酰胺類抗生素。

青黴素G是最早應用的抗生素,但耐藥菌日益增多,目前是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球菌、淋球菌、梅毒螺旋體等引起的感染的首選藥物。

常用的有青黴素Ⅴ和阿莫西林,青黴素Ⅴ抗菌譜與青黴素G相似,但作用稍弱;阿莫西林為廣譜抗生素,對部分革蘭陰性菌有效。阿莫西林也是目前輕度呼吸道、皮膚感染的常用藥物,但耐藥菌有增多的趨勢。

青黴素類抗生素多與β-內酰胺酶抑制劑組成複方製劑,如優立新、安滅菌等。

頭孢菌素

頭孢菌素也屬於β-內酰胺類抗生素。

頭孢菌素與青黴素一樣具有β-內酰胺環,但頭孢菌素具有抗菌譜廣、殺菌力強 、過敏反應少、 對β-內酰胺酶穩定等優點,與青黴素有部分交叉過敏性和交叉耐藥。

根據頭孢菌素髮展次序、抗菌特點和對β-內酰胺酶穩定性可將其分為一、 二、 三代及四代。

青黴素和頭孢菌素抗菌機制: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

這四種抗生素分屬於兩大類:大環內脂類和β-內酰胺類,也是臨床上經常使用的兩類抗菌藥物。


問之之問


阿奇黴素、羅紅黴素、青黴素以及頭孢菌素都屬於抗菌藥物。簡單點說,他們最主要的區別是屬於不同種類的抗菌藥物,所以作用特點、不良發應、禁忌症、用藥監護、用法用量等都有不同。

下面我簡單說一下:青黴素屬於青黴素類抗菌藥物,青黴素類藥主要用於革蘭陽性、革蘭陰性球菌及某些革蘭陽性桿菌引起的感染。在使用青黴素前必須詢問過敏史。有青黴素類藥物過敏史患者禁用。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必須就地搶救,並即給患者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吸氧,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糖皮質激素等抗休克治療。

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典型不良反應常見有皮疹、瘙癢、斑丘疹、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對頭孢素類藥過敏者、有青黴素過敏性休克或即刻發應史者禁用。使用頭孢類藥物前應仔細詢問患者有無對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藥過敏史。目前將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分為五代,使用前要用具體藥品進行皮膚敏感試驗。一旦發生嚴重過敏發應,需應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抗過敏藥或其他緊急措施進行救治。有些頭孢藥物在使用期間或之後5-7日內飲酒、服用含有乙醇藥物、食物以及外用乙醇,會導致乙醇在體內蓄積,引起雙硫侖樣發應,可表現為顏面部及全身皮膚潮紅、結膜發紅、頭暈、氣急、呼吸困難、視物模糊、腹瀉、口中有大蒜氣味,還可出現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等,有的可出現精神錯亂、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嚴重者可出現休克、驚厥、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肝損害、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阿奇黴素、羅紅黴素都屬於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此類藥過敏者、部分心臟病患者禁用。阿奇黴素和羅紅黴素的適應症、注意事項等都有所不同。

最後,再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他們都屬於一個家庭的親兄弟,但是他們的長相、性格特徵等都有不同。希望此答案能有所幫助,謝謝!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


小橋流水81089


很多患者都應該使用過頭孢菌素、青黴素、紅黴素及阿奇黴素。大多數患者都是配合醫生治療,也沒有想這個問題。有的患者比較細心,也想了解一下,就產生疑問,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其實它們有一個共同名字,就是抗生素,臨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養液中的提取物,也有的是用化學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它們有抑制細菌和殺菌作用。


青黴素是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通過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由於青黴素上世紀四十年代就使用,有很多細菌產生耐藥性,在加上其他抗生素比較多,所以現在很少使用青黴素。

頭孢菌素由冠頭孢菌培養液中分離的頭孢菌素,它和青黴素一樣,都是β-內酰胺酶類抗生素。作用機理同青黴素,也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生成而達到殺菌的目的,也是繁殖期殺菌藥物。由於其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較低,是當前開發較快的一類抗生素,已經發展到第四代了!

羅紅黴素是大環內脂類抗生素,它是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抑制細菌生長,屬於快速抑菌劑。羅紅黴素是新一代大環內脂類藥物,它的抑菌效果更好,副作用小。

阿奇黴素也是大環內脂類抗生素,屬於半合成的十五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黴素和其他大環內酯類藥物相比,除對革蘭陽性菌有較好的抗菌活性外,對某些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亦有較好作用,對支原體、衣原體也非常有效。

上面說的有一點專業,作為我們普通患者,知道它們就是抗生素就可以了。由於每個人體質及情況不同。有的人可能對青黴素過敏,只能選擇其他藥物。有的可能胃部疾病,所以不建議使用紅黴素類抗生素。有的可能支原體感染,建議用阿奇黴素。最好就是做細菌培養,做藥物敏感實驗,使用敏感抗生素,這是比較合理。但由於條件及藥敏試驗時間比較長,很多就是醫生根據疾病和患者情況而用藥。

最後說一下,使用抗生素,最好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要亂用抗生素!


耳鼻喉科高醫生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們的區別,而是他們的共性。它們都是抗菌藥物。那麼,他們有什麼不同呢?如果要說他們的不同,那可是多了去了。在此,就主要講講他們的分類和作用機制吧!

第一:分類

阿奇黴素和羅紅黴素均屬於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不過,它們的區別在於阿奇黴素是15元環,而羅紅黴素是14元環。

青黴素和頭孢菌素均屬於β-內酰胺抗生素。區別在於它們的環不一樣。如下圖。

第二:作用機制

阿奇黴素和羅紅黴都是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具體來說就是不可逆地結合到細菌核糖體50S亞基的靶位上,選擇性地抑制蛋白質的合成。

青黴素和頭孢菌素的作用機制主要是作用於細菌菌體內的青黴素結合蛋白,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從而起來抑菌的作用。

第三:抗菌譜

抗菌譜就可以寫很多。所以,在此就不展開闡述了。以後會寫詳細的文章來區別。

第四:不良反應

羅紅黴素最主要的是胃腸道反應。而阿奇黴素也有類似的反應,不過相對較輕。

青黴素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過敏。所以,在用藥前都會做皮試。頭孢菌素的主要不良反應也是過敏。不過,相對於青黴素,它的發生率就低很多。

結語:

儘管青黴素和頭孢菌素均屬於β-內酰胺抗生素,但實際上它們包含了很多種藥物。而且在它們的分級下的藥物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還有太多的區別。在以後,我會專門寫文章來區分。

好了,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END—

聲明:本文只作為科普宣傳,不作為疾病診斷和用藥依據。如果有相關問題,請到當地知名醫院就診。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我是愛文字的小藥師——一個熱愛文字,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的藥師。歡迎您關注我。如果覺得不錯,請您給我點個贊。若有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感恩有您!

愛文字小藥師


以上題目中的這些藥物(阿奇黴素、羅紅黴素、青黴素及頭孢菌素)都屬於抗生素類藥物,都有不同的抑制和抵抗細菌的作用。下面為大家一一分析這幾種藥物。

1、阿奇黴素→屬於大環內酯類藥物,又叫“阿紅黴素、阿齊黴素”,是比較早的一類抗生素。主要是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產生抑制細菌的作用,其次對於革蘭氏陰性菌及厭氧菌、流感嗜血桿菌、支原體都有很好的作用,主要用於鼻竇炎、中耳炎、咽喉炎、肺炎、化濃性扁桃體炎等疾病的治療。但是大環內酯類藥物會損壞人體的聽力。

2、羅紅黴素→這種藥物是最新一代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主要的作用還是對於革蘭氏陽性菌、衣原體及支原體、厭氧菌、軍團菌的抑制及抵抗,主要是通過阻斷核糖核酸的轉移及結合,從而使得細菌蛋白質合成的抑制。主要用於鼻竇炎、中耳炎、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陰道炎及宮頸炎、皮膚組織的感染等的治療。


3、青黴素→可以說是最早的抗生素了,又叫“尼西林”,屬於β內酰胺類的抗生素,也是一種藥效比較高而且毒性較低的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主要是通過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從而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阻止粘肽的形成,起到殺菌的作用,青黴素主要抑制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革蘭氏陽性菌、敗血症、猩紅熱、肺炎鏈球菌等菌的抵抗,主要用於咽炎、扁桃體炎、壞疽、梅毒、猩紅熱、丹毒等多種疾病及傳染病的治療。

4、頭孢菌素→也是β內酰胺類抗生素,這類抗菌素抗菌作用廣而且產生的過敏反應低,主要也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生成來起到殺菌的作用,頭孢菌素有4代,主要是對於變形桿菌、假單胞菌、糞鏈球菌、腸道桿菌、消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的抵抗及殺滅。


抗生素類藥物雖然殺菌作用很強,而且起效也很快。但是這四種藥物都有很大的副作用,而且都有過敏反應(尤其是青黴素),每一種抗菌素所對應的敏感細菌不一樣所起的作用機制也不一樣,所以說抗生素的使用要合理。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頭孢和阿奇黴素這兩種消炎藥有什麼區別?

頭孢類抗菌藥物和阿奇黴素的區別主要是在於作用機制和抗菌譜還有用法以及副作用方面。

其實頭孢類的抗菌藥物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一二代頭孢菌素比如:頭孢唑林和頭孢呋辛其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對革蘭氏陰性菌效果的會相對比較差點,而三代的頭孢菌素比如:頭孢他啶以及頭孢噻肟等對革蘭氏陰性菌效果相對比較好,但是對革蘭氏陽性菌效果會相對比較差。

頭孢四代比如:頭孢匹羅和頭孢五代頭孢洛林酯等是高效的廣譜抗菌藥物,對一些耐藥菌也有較好的療效。

而阿奇黴素則是屬於大環內脂類的抗生素,它的主要特點是對我們自身的支原體衣原體等非典型病原體非常有效。對於非典型病的原體引起的肺炎和沙眼衣原體以及淋病奈瑟菌所導致的尿道炎等有效。

但是阿奇黴素可以迅速的阻斷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可以使細菌生長抑制。頭孢菌素是殺菌劑,主要影響細菌的細胞壁合成則是細菌不可以繁殖。而它們的作用機制則都是不同的,所以說對於使用一種藥物不能控制的感染也是可以合用的。

而且阿奇黴素還可以抑制細菌生物被膜形成,破壞生物被膜有利於頭孢菌素類藥物進入細菌細胞只能,發揮殺菌的這一作用。

但是阿奇黴素的半衰期相對比較長,所以說用藥的方法也是有一些特別的,一般建議各位使用3天停藥4天的方式,而頭孢類的抗菌素或許可以每天都可以使用,並且一天需要使用2-3次,才可以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頭孢類的抗菌藥物和阿奇黴素都可能引起胃腸道副作用,但是阿奇黴素發生率會比較的高,阿奇黴素很有可能會導致心電活動的異常,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QT間期的延長,並且有心臟疾病的患者應該慎用。

現在我們來說說提高免疫力的好處以及如何的提高免疫力?

其實在我們使用消炎藥的時候,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已經下降了,由於免疫力並沒有什麼耐藥性,給營養就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免疫力,而免疫力如果高了,自然就可以打敗病毒;你這樣不就健康了嗎?其實營養是這樣調理疾病的。它雖然說不能直接性給我們治病,但是卻可以通過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來打敗病毒,從而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或許你早使用消炎藥的時候就相當於等於幫了病毒的忙,由於病毒天生是有耐藥性,而藥是死的,但是病毒卻是活的,如果病毒一旦有了抵抗耐藥性,如果你是用了最好的或者是最貴的消炎藥,那麼或許就是相當於拿錢來買了自己的命,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其實有點良心的醫生其實都會先用便宜的消炎藥,如果一旦你的病毒抵抗過了,甚至是還有更高的消炎藥來控制,如果說給你用了最貴的消炎藥,那麼一旦病毒抵抗過了,到時候你恐怕將無藥可救了。

如果你現在還在使用消炎藥的話,其實我們身體的原材料就是營養,意思就是說我們每天所吃的各類食物,如果說哪裡不舒服了,那麼一定是要給身體的營養來進行修復的,因為我們的身體有了自我修復的功能,但是前提卻是你必須要給足自身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但是這裡的營養絕對不是你認為比較好吃的或者是吃好的,這就是營養了,而真正的營養是含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的,因為這些營養均衡的食物,其實就是我們常見的蔬菜和水果。

還有就是我們平時多吃一些補氣血以及免疫力的食物,因為這兩者是管理自身身體健康的總管家。

那麼到底什麼是炎症哪?

其實各種炎症就是我國中醫所說的寒氣以及溼氣。

炎症和癌症的關係是什麼?

舉一個常見的疾病,婦科炎症從一度糜爛,到二度糜爛,到了三度糜爛,然後到了三度糜爛以後,大夫就問你生過孩子沒有,如果生過孩子,醫生就會建議你子宮切除,那如果不切,就是子宮癌 ,所以,每一個老百姓,今天更要知道一個常識。

為什麼大病、癌症查出來都到晚期,因為早期的名字叫做炎症,所以,炎症跟癌症之間,是有一定關係的,

就像木頭表面發黴到了整個桌子腐爛,是有一定關係,一個道理,

如果說你用了各種的消炎藥,而自身的免疫力就會下降,所以說炎症只有加重的過程,沒有恢復的可能。

因為每一個疾病基本上都是從輕到重,在剛開始的時候或許有點不舒服,我們去醫院檢查是查不出來的,但是再到後來就感覺更加的不舒服了,再查的時候或許就說你患有炎症了。

炎症到底會引發什麼樣的病?

老百姓不懂炎症到底會引發什麼病,錯誤的只顧消炎用藥物控制,導致免疫力越來越低,炎症反覆,越來越嚴重,從輕到重都有一個過程。

就是不明白該怎麼處理,在錯誤的方向上錯上加錯,導致最後成為癌症,疑難雜症,不治之症!

就連很多醫生也不懂,造成現在醫院人滿為患,病人越來越多,疾病反覆的原因,無知者無畏,真的是現在很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

一個人無知害得不是一個人,甚至害了一家幾代人為了自己和家人,甚至更多人遠離疾病,多學習健康觀念,遠離癌症。

癌症的早期會有什麼症狀?

其實癌症的早期就是炎症,而炎症其實就是我們體內有寒氣和溼氣,唯一的方法或許就是提高我們自身體內的溫度,來進行排寒排溼,而溫度就是我們自身的血液,自身的氣血充足,少生病!

下面給大家介紹兩種補氣血的方法:

1、食療:

優點:可以補我們自身的氣血;

缺點:吸收30%—50%,最少需要連續補半年的時間,因為我們自身的血管真的太長了;

2、補氣血的營養保健品

優點:可以補氣血,

缺點:吸收80%—100%,最少需要連續補3個月。

因為我們的血管或許有足足有兩個“地球半”那麼長。


我們來談談養生


區別:第一化學結構不一樣決定藥理作用不一樣。

阿奇黴素屬於大環內脂類抗生素,主要用於扁桃體炎,鼻竇炎,急性中耳炎,而且阿奇黴素對於支原體感染效果顯著。

羅紅黴素也屬於大環內脂類抗生素,用於革蘭陽性菌感染,它的特點是對於青黴素過敏者可以選擇羅紅黴素。

頭孢類抗生素有四代,可用於各類感染,一般感染可選擇一代,二代頭孢,嚴重感染選擇三四代頭孢,需要嚴格掌握適應症,飲酒及過敏者禁用。

青黴素是廣譜抗生素,用於各類感染,對扁桃體化膿性感染作為首選,過敏者禁用。


耳鼻喉科醫生劉都


兩個大類的抗生素,殺菌機理不同。青黴素類包括頭孢,阻止細菌細胞壁生成。大環內酯類,羅紅 阿奇等,阻斷細菌遺傳物質的合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