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經濟學家吳曉求說,房地產稅找不到徵收的理由?大家怎麼看?

太空遊客


只能理解為另一種不同聲音了,不然,如其邏輯成立,則說明為房地產新稅而努力的那些人群找到的都是不合理的邏輯?

每種立法及現象都會有不同的聲音,立場不同則觀點不同,針對同一件事一定會有所謂對立的大師們的觀點,專家們的觀點。不是事情有問題,是觀點有問題,是有一正必有一反,如此著想,就沒那麼糾結了。

重點在於我們自己的立場是什麼,我們認為房地產稅需要徵收?

如果我們沒有房子,希望炒房的勢力被進一步限制乃至禁止,那麼房地產稅或許就能得到支持。或者說,我們知道需要更多稅收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及發展,我們看到不少插邊球現象需要禁止,我們就會贊同增稅。

但如果我們恰在被徵範圍內,就多少想不明白為什麼還要新交錢,絕大多數人要憑空多交錢都會反對的。我們會說,買每一套房子本身就交了不少稅了,我們會說起徵點的論證肯定不合理等等。

不管今天是經濟學家吳曉求,明天是財經作家吳曉波,還是哪個大學的知名教授,或者民間意見領袖,觀點總會對撞激烈。只不過,吳曉求這次公開開炮,不可謂不勇敢呀,言簡意賅。如果兩三年後確定徵收了,那他就大大打臉了。

不過教授都善於自圓其說,每個學期都有新學生要教,他自有自己的邏輯也。


財經作家邱恆明


我這裡不談什麼法律依據之類的,就說說,房產稅實施後是不是大家都能買的起房,是不是都會有房了。

人們總是認為,房產稅一收,人人有房,太天真了。房產稅實施無非就兩種情況,第一種房價應聲下跌,甚至腰斬,這是買不起房沒房人的希望,第二種房價沒變化,還是該漲的漲,買不起還是買不起。

我們先假設第一種,房價下跌會怎麼樣?首先,存款買不起房的人,當房價跌到你買的起的時候,你敢買嗎?你會買嗎?因為你不知道還會不會跌,當手上的存款夠買一套房,但是房價在跌,你會讓自己一輩子的存款去買一套買了就馬上貶值的房子嗎?所以相當一部分人會觀望,然後房價繼續下跌,那些花了一輩子存款買了房,還欠著一屁股銀行貸款的人,看著房子價值跌到還不如自己交的首付,一生心血化為烏有,卻要每月繼續還貸款,你覺得有多少人做的到?一旦大量斷供,美國的次貸危機可剛剛過去。另外,房價大跌,會導致大量房產公司資金鍊斷裂,破產,而現在大部分國企都進入了房地產市場,你知道整個房地產市場多少資金在裡面嗎?如果房地產市場崩潰,你知道會帶來什麼後果嗎?到時候你的存款能買啥都不知道。估計到時候房子白送你,你也不要,因為你交不起房地產稅,看看美國的底特律市就知道,一塊錢買一套房都沒人買,很多中國人買了都後悔了。所以,沒房的,你還是沒房。

第二種情況,房價沒變化,穩步增長,那麼,買不起房的還是沒房,你只能租,但是房產稅實施後,那些有十幾套甚至幾十套房的人,你覺得他會在乎這個稅嗎?只要房價穩步增加,不管增加多少,房產增值已經抵消了稅費,他們不會傻到拋售房產來拿現金,因為現金跟房產哪個更能保值他分的清楚。而真正涉及的是有兩三套房的中產家庭,他們的房用來出租,房產稅實施後,你覺得房東會自己承擔這筆成本嗎?房租你覺得不會增長嗎?你沒房還是沒房,但是房租卻會上漲,生活壓力會增加,你還高興的起來嗎?


天地之寬


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擾亂民心……開徵房產稅勢在必然……實在不行,可以查查看五套房以上持有者,它們的資金來源……房屋執行特殊商品政策,不得漲價……所有二手房國家回購:1、市場房價低於原價的,按照市場價折舊回購;2、市場價高於原價的,按照原價折舊回購。3、無法合理解釋購房資金來源的,一律沒收歸國家所有。


原來世界是這樣的


近期,國內知名的經濟學家吳曉求表示,房地產稅找不到徵收的理由。在吳曉求看來,土地是國家的,房子是居民自己的。土地是我花錢租了七十年,到期了得續租。如果國家再在土地上面再徵收我房地產稅,這豈不是重複開徵了嗎?

不過,吳曉求的“房地稅找不到開徵的理由”本身值得商榷:首先,土地是國家的,房子是居民的,從目前來看,即使你房子70年到期,除了房屋老化,必須拆除之外,國家表示你還有權免費繼續把房子所佔的土地租下去,直到上面的房子動拆遷為止,怎麼就不能徵收房地產稅?此外,房地產稅只是對囤積大量房產的人徵收,你既然擠佔了寶貴的社會資源,當然付出一些稅賦也是應該的。

再者,就算如吳曉求所說的房地產稅找不到開徵的理由,那國家完全可以換一個稅種“空置稅”總可以了吧?不是照樣對囤積房產的人徵收稅負?現在全國唯一徵收房地產“空置稅”的城市是香港。香港開徵了“空置稅”後,不是對當地的高房價起到了積極降溫作用了嗎?現在由於高房價,導致少數人擁有大量房產,而大量民眾卻買不起房,開徵房地產稅在房屋的持有環節徵稅,乃是深得民心。

最後,房地產稅開不開徵,應該由決策層說了算。目前決策層已經決定,房地產稅將來作為房地產長效機制的組成部分,未來將長期存在下去。房地產長效機制主要是房地產稅和對房價上漲採取問責制,以及建立健全多種住房體系。未來除了商品房,還有保障房和長租房。如此一來,既可以做到遏制房地產投機,又可以通過保障房、長租房等市場分流掉房地產剛性需求。

事實上,房地產稅對於調控囤積房產的行為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一方面,在房價上漲時,房地產稅開徵效果不大,反而會轉嫁給購房者。而在房價上漲預期發生大逆轉時,房地產稅的開徵可以將少數人囤積的大量房產逼向市場。而房地產市場由於有了大量的房源供應,房價供需失衡得到徹底逆轉,房價就會應聲而跌。

另一方面,國家開徵房地產稅,主要是讓地方政府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一旦房地產稅開徵,各地政府對土地財政收入依賴就會逐步降低,就會加大市場的土地供應速度,而土地價格降下來了,開發商拿地的成本也降了,房價也就會相應回調。目前土地出讓金至少佔到總房價的50%以上。

當然,房地產稅的開徵,普通百姓並不會承擔多少稅收壓力,但是也不會像上海、重慶的試點那樣,既沒有增加多少稅收,也沒有起到抑制房價的作用。通常是在二套房以上的家庭開徵房地產稅。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改進。

其一,房地產稅剛剛開始徵收時,可能稅率會比較低,甚至還會“因城施策”,各地根據自已經實際情況出臺房地產稅政策,這樣可以避免房地產稅的開徵直接剌破當地房價泡沫的風險。而當房地產稅機制逐步完善了,稅率或將會逐步提升。

其二,房產稅將實行累進稅,對於二套房子以上要徵收房產稅,而對於囤積多套甚至十幾套房產的人,房產稅會實行累進稅制,超額得越多,繳納的稅率就越高。將來你只要有錢超額,即使多佔資源也管不著,只要繳房地產稅就行了。


不執著財經


這位"經濟學家"竟然說國家徵房產稅沒理由,不但沒理由,連"找"都找不到。這位"經濟學家"真的很"經濟",可惜"學"得不夠更沒到"家"。國家徵稅天經地義,不用找,理由多得無法計量。你"找不到"不是粗心大意,就是心存悖意;國家那麼多精英,給房產徵稅找個理由太簡單了。況且,我們國家的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你把這個主旨弄明白了,找個理由徵收房產稅就是在簡單不過了。我這樣說你可能不屑,因我只是一介國民。你最好與現時網紅得發紫的沈魏"大師"請教一下,他會給你一千個,一萬個徵收房產銳的理由。


老浪179048365


我贊同吳曉求教授的觀點。我國土地與外國土地所有權截然不同,外國土地有私有的。我國土地只有國家所有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農業用地就是集體所有,農村集體土地的小產權房屋還拿不到國家承認的產權),根本不存在私有。國有土地出讓給開發商建房,開發商也只有租期內的使用權,並無土地所有權。業主購房后土地使用權只是從開發商處轉移到業主手上,業主仍無土地所用權。即使以後政府出臺政策允許土地使用權續展到該房被拆為止,土地所有權自始至終都一直是國家所有,業主或開發商在整個房屋存續期的任何時刻都沒有過該房所用土地的所有權。我認為國家不能照搬國外的做法開徵房地產稅,因為我國房屋業主從未象外國那樣有業主的私有土地(他們租用國家土地已經支付了高額的土地出讓金,否則房價那能這樣高得離譜,有人傾盡全家所有積蓄現在仍在還貸!),若只開徵房產稅(不含土地部分)還說得過去,而要開徵房地產稅,據說還要按評估價(顯然包含了高比例的土地價值)來徵稅,顯然就如吳教授所說的對該土地重複徵稅了。現在還處在房地產稅立法前的學術爭論階段,各位網友都可以充分發表意見,參與學術討論。以便能夠公平合理地立法。


wu吳金泉


房地產稅徵收可以的,主要是沒有土地確權,請問如何收稅?

現在有土地使用費,住宅是免收的!

房產稅現在是在徵收的,只是個人住宅不徵收,現在要徵收房地產稅嗎?那麼土地使用費和房產稅停徵,改成擴大範圍的房地產稅嗎?

控制房價,試點地區房地產稅作用並不大!羊毛處羊身上,估計租金會大漲。

同意經濟學家的觀點,現在徵收房地產稅條件不成熟,沒有理由。


二月梅竹


我感覺房屋稅就是一個典型的稅上稅。其原因,第一,土地不是私有的,這部分在計算稅時,他的價值也乘以稅率,計算進去了,況且這部分已經在買房時掏過錢並且徵了稅。第二,買房時,所有稅種的稅都交過了,再徵稅,很明顯是重複徵稅。第三,從物權法來說,國家不能去老拿眼睛盯著私人手裡那一點不動產,這部分不動產在投資的時候,也算是拉動了內需,為國家相應產業的繁榮做了貢獻。當然,該徵得稅是要蒸的,比如,加大二手房出售時增值部分稅所得稅。但這部分要扣除業主的資金成本以及物業 ,維護等費用。不能很強勢的徵所得稅。這就是個人對稅的理解


楊述武1


由於中國的土地不是私有制,理論上政府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隨意”調整房屋的“取捨”,最多花錢贖買。

依靠徵收房產稅並不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做法,至少不合“情”,也不太合“法理”,關鍵是“沒必要”非要如此。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別說“有效”總量還不足,新的“結構性”需求更是巨大的“潛在”市場,尤其是“公寓式”的模塊化,小型化,精裝化,功能化住房是適應即將開始的“一人一房”需求的新市場。

住房,其實是一個人一生最根本的“追求”,多樣化又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馬統思語


我個人覺得吳曉求說得對,現在普通人家有兩三套房很多,隨著時間推移再過20年一個家庭有四五套房子很多。

我是53年出生,一個兒子,獨生子女家庭,我們自己一套住房,兒子一套房子,兒子結婚後又找了一個獨生子女家庭兒媳,如果20年後我們大人雙方都去世了,留給他們是不是有四五套房子?

那麼我們現在退休工資在2000多一個月,只能勉強夠生活費用,如果徵稅你們覺得還有餘錢嗎?

現在孩子貸款買房本身壓力又大再要徵稅合適嗎?

過去居民存款在銀行,現在大多數欠債在銀行,銀行也存在貸款風險,如果有一部分人貸款還不起,造成大面積還貸這個風險國家不願意看到。一個美國次級貸造成一個國家金融風險,是非常可怕的。

買房子交了國家土地契稅,70年期內不應該再徵稅。我們都是低收入高消費國家,不要動不動和美國比。

徵稅應該考慮大多數人的承受能力,不要總是想心思薅老百姓羊毛。現在生活條件雖然好了,但是大部分人為了生活在努力。

當然有些人會說我這是為富人操心,據我瞭解城市有兩套房子人不在少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