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老師在微信群里布置作業,對於這種現象,你持什麼觀點?

土火木家de莎拉


任何新事物都是雙刃劍,有好處,就可能有弊端,但是,只要我們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就值得我們去使用,班級微信佈置作業也一樣。

1.方便家長和老師溝通,孩子情況能及時反饋。

有了微信和微信群,家長和老師溝通,簡直不要太方便。打電話有時候覺得有點貴,有點心疼,能不打就不打了,況且有時候打電話,不知道對方不方便接(老師上課開會)。而微信上留言就好多了,對方什麼時候看見什麼時候回,兩不耽誤。

現在很多學校住校,孩子有事,可以在微信裡及時與家長聯繫,頭疼發熱,需要什麼東西,都可以在微信裡通知家長,過星期天或者假期的時候,老師也可以在微信群裡檢查一下學生的作業什麼的,都很方便。



2.便於督促孩子。

春節放假,很多老師都把班級群變成了假期學習交流群,規定每天完成多少作業,然後拍照上傳,這一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學一點,不至於到假期末臨時突擊,起不到假期作業的作用。

二十很好地督促了孩子的學習,有的老師一天一道練習題,孩子在家長和老師的雙層督促下,每天進步一點,到開學的時候,不至於有很強的開學綜合徵,一舉兩得,多好啊。

3.家長為什麼反感。

我們做老師的想的很完美,實際上,有很多家長反感老師在微信群裡佈置作業。他們的觀點有以下幾種:沒有微信的時候,不是照樣佈置作業嗎,怎麼離了微信群就不行了呢;微信佈置作業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老師往微信群裡一發答案,讓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老師輕鬆了,家長麻煩了;假期在群裡佈置作業,天天打卡,很麻煩;……

還有的家長嫌群裡亂,什麼亂七八糟的廣告、遊戲、點贊都往群裡發,很煩人,也有的家長嫌老師往群裡發不合格作業,考試成績,等等,各有各的理由。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可以溝通解決的,並不是什麼大事。



4.老師也很苦惱。

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對班級群也有苦惱:有的家長故意在群裡找老師茬、耍橫,讓老師非常生氣;還有一些家長喜歡亂髮東西,廣告啊,亂七八糟的視頻啊,讓大家都很煩,說吧,不好意思,不說吧,看著鬧心。

還有一種情況,有的家長特別事多,天天因為小事指使老師,問問孩子冷不冷;問問孩子鞋子要不要換;家裡來個親戚給孩子捎來東西了;孩子想回家洗頭了,等等,都是一些可有可無的小事,老師的時間都忙他家孩子了,老師遇見這種情況就很惱火。

這些問題像上面的問題一樣,都是可以通過溝通、制定群規來解決的。




5.不能因噎廢食。

有一個成語叫“因噎廢食”。不能因為被噎到了,就不吃飯,班級微信群也一樣。時代在發展,新事物總在出現,只要利大於弊,遇見問題解決問題就可以了,不能因為噎到就不吃飯了。


終將長大


對提問的我就不懟了。在這裡通過一個真實的例子談談家校溝通的重要性。

我小孩上初中時有幸進入了該校的“火箭班”,班裡還有兩個教工子弟,一男一女。這兩個孩子小學時沒有參加過任何“培優”或課外輔導,在班裡的初次水平測試時排倒數第一、第二。

這個班的老師很負責任,把孩子每天學習的內容、學校完成的作業、家庭作業的內容和要求都在家長群裡發了,希望家長督促落實。

一年後,那兩個倒數的教工子弟成績突飛猛進,進入了年級前一二十名。家長會上,班主任請他們的家長介紹經驗,結果兩個人的發言驚人的一致:不折不扣的落實好老師的各項要求,從不去課外吃野食。當然他們也談到了一個其它家長比不了的:經常找任科老師瞭解情況,但任科老師也只有一條建議:上課認真聽,作業認真做,回家的任務完成好!

三年後,那兩個小孩都考上了湖北省最好的高中一一華中師範大學附屬第一中學。去年又都考上了武漢大學。

所以,我認為:知學生的莫過於任課老師,佈置的作業是有章法有講究的。個別更用心的老師甚至還會針對個別學生的特點,佈置有針對性的作業,提出相應的要求。學生的成長進步離不開學校,也離不開家庭,更離不開家校緊密配合,家長們要感謝這些負責的老師,他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的孩子!


迷人的迷失


我孩子今年讀二年級,從讀一年級開始老師都是在微信群裡面佈置作業,我能夠理解老師的這種做法,像我們孩子就讀的公立學校,一個班有80多個孩子,老師根本來不及一個孩子一個孩子的輔導,就讓家長幫忙輔導一下,我覺得也可以的!特別是剛讀一年級,行為習慣作業習慣和很多都比較惱火,萬事開頭難嘛,讓家長幫忙管理習慣和作業習慣也是不錯的!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現在的老師佈置了家庭作業,第二天上課根本不會批改作業和檢查作業,這樣就給孩子一個放鬆的機會,就拿我的孩子來說吧,他就是那種特別沒有自覺性的人,每次做什麼都要提醒和催,我現在就乾脆給孩子說,你作業在什麼時間內完成,你如果沒有完成也沒有給我檢查,到時候老師批改作業的時候發現了你就自己跟老師解釋,我覺得這樣可能能夠讓他自覺一點,能夠明白作業是他的事,誰知道老師根本不會批改家庭作業!這個我就很不能理解了,孩子們的課堂作業都是讓孩子們自己買一隻紅筆,老師上面講答案孩子自己在下面批改自己的作業!


王亦鳳


記得小時候老師經常家訪,作業也是適量

微信現在已經進入日常生活工作之中,幾乎每個班級都有班級家長微信群。

以前每個班班容量在30-40人,現在是40-60人,教室沒變,變的是課桌的密集度。

學生多了,老師有些顧不過來了,為了儘可能的讓孩子學習跟上,只好在微信上通過群聊,發一些作業,以便讓家長一起幫助孩子學習,現在已成為一種默認習慣了

好處:是隨時瞭解孩子學習情況

弊端和建議:

家長每天上班很辛苦,但為了孩子必須打起精神每晚陪孩子學習。面對面交流少了,心靈溝通慢慢變得更淡。

不要在群裡點名某某同學的成績好壞,對孩子是極大的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可能會帶來一生的自卑陰影。


北京板爺


我就是老師,並且還是班主任,所以我也擁有班級的微信群。對於有人提的這個反對老師在微信或者qq群裡佈置作業的問題,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去年教的一年級,一開學就建了微信群。把我的二維碼貼在教室的牆壁上,家長自行掃描加微信。有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來的,一看就急了,因為他們不會用微信,也不會加好友。我都一步步給指導他們如何使用。

有一個奶奶輩的家長拿著個老年機,也要我幫助她弄上微信,我說必須得是智能機才可以。她說為了孩子,還得換個手機呀。

微信群建好後,其實我覺得很方便的。一年級小孩子寫字慢,有時候我在黑板上出幾道我自己編寫的數學拓展題,有的孩子就抄不清楚,或者抄寫慢,放學了還沒有抄完,我就手機拍下來,發到群裡,這樣即使孩子抄寫的不是很好,家長可以看看題到底是咋出的,以便能夠正確輔導孩子。

還有就是孩子記不住作業有哪些,經常一個個的問,索性我就每天留的作業又在群裡發一遍。這樣家長也就清楚孩子的作業了。即使有的小孩子說謊,說沒有留作業,那麼謊言也會馬上被揭穿。


這是在一年級的時候。到了二年級,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識字量的加大,在書寫上面大大提高了,我就再也沒有在微信裡留過作業。

有的家長在微信群裡問“老師今天留的啥作業,孩子沒記住”,我根本就不回信息。因為作為一個學生,老師留作業時不認真聽著,根本就是學習態度不認真,並且每次留作業,我都是重複三遍,還是記不住。這學習態度太不認真了。

不過有的家長會在微信群裡問老師題怎麼給孩子講清楚,這樣的留言,我看到都會第一時間回覆。


有一次我和一個親戚吃飯,她帶著她一個朋友來的,那朋友對老師留微信作業就頗多怨言。原來她孩子的老師把不定在哪裡找來的題,轉發到群裡,叫孩子們做,必須打印出來做,家長每每打印出來都花幾塊錢或者10塊錢左右。她說比買試卷都貴了。心裡有點不舒服,但是不打印也不行,孩子還得寫作業呢。

從這點來看,我覺得家長的反對也不是沒有道理。老師也的確該認真考慮下家長的感受和意見了。

其實不管是微信群還是qq群,軟件無罪,怎樣正確使用才是正理!

友友們,你遇到過老師教孩子們打印微信上留的作業題嗎?你的感想是什麼?大家分享交流下!


淺淺的教育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且當了6年的班主任。在此我也想發表一下我的見解。

利用微信,在微信群裡面發作業是有利也有弊的。可以說,網絡這工具不能不用,也不能完全依賴。

1.對於學生

以前微信還使用不太普遍的時候,老師給孩子們佈置的作業是讓他們用作業登記本登記作業。回家之後,根據作業登記本上面的作業來逐項完成,可是有些孩子完成不了作業。

完成不了的原因就是作業沒有登記,寫在黑板上的作業沒有記下來,自己腦袋又記不住或是作業登記本沒帶回家,於是第二天總有作業交不上來的情況。

2.對於家長

有了微信之後呢,除了讓孩子們在作業登記本上登記作業帶回去以外,還會在微信群裡面發作業給家長。但是現在,微信用的太普遍了,有很多家長可能群或好友比較多不堪其擾就將微信群設置為消息免打擾以至於錯過了重要信息,然後私下問老師當天作業是什麼。

有的家長年齡比較大,不會使用微信或者有微信也不經常開微信,甚至孩子比家長還會玩微信,更有甚者是怕孩子借看微信上的作業為由玩手機,家長忙著做飯沒時間顧及孩子,乾脆就視消息不存在。

還有的是家長晚上加班忙,下班比較晚了,手機沒有給到孩子手上,所以孩子就沒有完成作業,家長也沒有時間來督促。

所以,有微信群和沒有微信群,是否在裡面佈置作業,都不那麼重要了。

3.對於老師

讓孩子登記作業並會不定期檢查作業登記本,但還是有些漏網之魚,回家不知道作業是什麼或是作業登記本沒帶回去,對此老師也挺無奈,只有利用微信再發給家長一次。

我還經常跟家長們說,如果你的孩子勤奮自覺,會自己登記作業了我也會將作業發一遍,因為希望你能對照作業各科檢查孩子是否完成,注意不是輔導,是檢查是否完成。畢竟教育是學校和家庭雙方的事,完成家庭作業這事老師是沒法監督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

感覺有些孩子的作業,能完成的就是能完成,完成不了的他們就是完成不了。完成不了作業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自覺性很差,而且那些家長也沒有時間去督促他們。

然後孩子作業沒有完成,成績下降了,家長就會去問老師為什麼不發作業,為什麼沒有收到作業等等之類的問題。

總之,不管是孩子自己登記還是微信發,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自覺最重要,畢竟我們都希望孩子積極完成作業,認真查漏補缺,鞏固所學知識。





圓圓的貝殼


現在孩子也真是不容易,我小時候都是課堂上留作業,家長根本不用操心做作業得問題,小時候放學第一時間就是做作業,家長不在家,趴地上也能做完作業,現在網絡發達了,留個作業還得微信,這是給學生留的還是給家長留的

第一,微信群可以方便老師家長溝通,是方便了不少,可是留個作業足可以課堂上就給學生留的,還用微信,這是給家長也留作業那

第二,我本人比較反感這種老師微信留作業的,我舅家小弟上5年級,老師也是微信通知家長給小弟留作業,還讓家長幫完成,我就想說,送去學校是讓老師教育的,家長是得教育孩子,可是老師就可以這樣給家長也來一份職務?



A小圈


我家孩子剛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就用微信建立了一個家長群。班主任老師時常在群裡通知一些重要的事情,科任老師每天都會在群裡佈置作業,當然老師還會要求學生用筆記本記作業。這樣學生自己記了作業,老師又將作業佈置情況發佈在群裡。這樣做雖然很麻煩,但是卻能夠幫助家長了解學生有哪些需要做的作業。

記得孩子剛上學的時候,經常記不清楚老師佈置的作業有哪些,於是便把記作業的本子拿出來看,結果很難認得孩子寫的是什麼(剛上學很多字不會寫)。最後只能到家長群裡去看,但還是會強烈要求孩子一定要學著記作業。有幾次,可能是因為老師比較忙,很晚了也沒有在群裡發佈作業佈置情況,於是便有幾位家長在群裡問老師學生的作業是什麼?三年級以後,老師基本上沒有再在群裡發佈作業佈置的情況,說實話,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家長才適應。

對於老師在微信群裡給學生布置作業這種情況我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也很支持他們的這一做法(前提是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作業,並要求學生記了作業的情況)。

1.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老師在微信群裡通知作業佈置情況非常有必要,否則很多孩子很難記住老師佈置的作業便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2.雖然很有必要從小培養孩子記作業的習慣,獨立做事的習慣,但是孩子難免會有一些疏忽。而老師將作業佈置情況公佈在微信群,便是對這種疏忽的一種彌補。

3.老師將作業佈置情況發佈在微信群,可以有效提醒家長重視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老師與家長共同合作,孩子可能會進步更快。

4.老師將作業佈置情況發佈在微信群是對學生及學生家長負責的表現。


無憂草lucky


這個問題我回答過一次。說實話 我很反感。

在微信裡的作業是給誰的?其實我覺得是給家長的 讓家長記住這些作業。然後督促孩子去做

那麼孩子這裡的角色是什麼呢。?只是個寫作業的 其他事都不用管。如果孩子真成了這樣 我覺得挺廢物的

舉例.我做飯之前會買菜 洗菜。切菜。炒菜。最後吃大家來說做的好不好吃。

作業就行這個過程。可是作業放在微信群裡。那麼買 洗切都成了家長的事。最後孩子只是炒個菜。好不好家長說了算 不好吃的 也就是做錯的 家長還得在去重新抄一遍。也就是給批改。

那麼孩子會什麼呢

我們說做事情看重的是兩個事情。一個是過程 一個結果。不要過程那是沒有方法 沒有原則。不要結果再好的過程也是白費

從老師佈置作業到孩子完成作業第二天交到老師手裡 這是一個事情。孩子們應該自己去完成

老師佈置好 學生就該記住。然後去準備自己的作業及完成。最後好不好老師批改。然後老師去講解不對的地方。即瞭解了學生的短板 也能給學生一個二次加深印象的機會。

可是現在孩子們只需寫作業 其他都不負責了。這是在培養巨嬰。飯要喂到嘴裡才知道咀嚼 ?

教育的目的是教書育人。育人的目的是培養孩子長大成人能最後獨立完成。可是這樣最基本的東西被老師拋棄了。把教育偏執的固定在了把題做對的點上。狹隘

當初上學的時候。為了搞清楚作業是啥。老師佈置的時候那是認真的不得了。萬一沒記住 真不敢打電話給老師。都是到同學家或者打電話問同學。甚至每次都會約小夥伴一起把作業內容準備好大家互通有無 以免搞錯。那個時候是費盡心思。小腦瓜瓜轉的特別快。根本不用家長去操心。

現在呢。家長們上一天班。結果下班了 還要加個另外的班搞孩子的作業。孩子不知道作業。問一句。媽 我作業是啥。 這句話怎麼聽都很悲哀。即是現在家長的悲哀 也是孩子的悲哀。更是整個教育體制的悲哀


低頭看天886


1、 班級建立微信群,這樣有利於學生、家長、老師之間的互動溝通,有利於及時管理和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我是80年代的那批人,小時候沒有手機,老師和家長見面只有每學期開家長會的時候才能夠見一面, 只有這時候老師才會給家長介紹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常會出現老師介紹的和孩子自己說的不一樣,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產生了一些信息差,老師不知道孩子在家時的情況,家長不知道孩子在學校時的情況,現在由於微信群的普及,我能及時地把握孩子的學習情況,能夠及時地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非常方便。

2、我家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差,如果說你不督促他學習和做作業的話,他自己光看電視,回家之後也不愛寫作業, 通過微信群組佈置作業,幾點幾點之前完成, 有利於我們和老師共同的監督管理孩子,我家孩子不愛聽我的,就聽老師的話,老師規定幾點前必須完成,孩子就會積極主動的去寫作業。寫完作業後我把作業發給老師,老師的一聲語音表揚。一個點贊笑臉,孩子高興半天,孩子、家長、老師通過網絡實現了無視空間的時時聯繫,非常方便,非常有效率。

3、我們這兒老師留作業都是把作業發到微信群裡面,然後讓自己打印作業,做完後然後老師發答案,家長在給孩子判作業, 剛開始的時候很不適應,每次都得去打印店去打印,後來只能自己買一個便宜的打印機。就像今年沈騰演的春晚小品《佔座位》中說的,教育孩子不單單是學校的事情,父母的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微信群作業,家長及時的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對孩子的成長學習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4、 對於老師在微信群裡佈置作業的方法,這個方法是用於父母都在身邊,能夠熟練地使用智能手機的基礎上,如果說在偏遠山區,孩子身邊都是老人在照顧,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那麼這種方法就不太合適了,所以說這種佈置作業的方法也有其適用條件。

最後,通過微信群佈置作業只是一種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微信群只是一種工具,起到決定作用的還是人的因素,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最終還是需要學校、家長、老師密切配合,共同為孩子打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歡迎大家積極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