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當今世界,俄羅斯與歐美根深蒂固的矛盾根源在哪裡?

路人260


俄歐,俄美之間,一直難以建立互信。這既有現實矛盾,也有歷史淵源。從現實層面看,美國人一直在搞霸權主義,他們要建立所謂的“單極世界”。然而,俄國擋了美國的道,因為俄國人要走獨立發展道路,不想上美國的船。如此一來,美國人非常恨俄國人,即使俄國也是民主國家,但美國人容不下俄國,他們經常在國際上找俄國的茬。

與此同時,歐洲集團也與俄國存在矛盾。這些年,歐洲集團一直想擴大歐盟,他們把俄國視作阻礙。事實上,俄歐之間的矛盾,多數情況下是觀念分歧,在現實利益方面,俄歐之間存在共同利益。首先,相比較於俄國,美國才是歐洲聯合運動最大的絆腳石,所以俄歐有共同的對手,那就是美國。其次,歐洲集團缺乏能源,他們需要向俄國買能源。如果俄歐關係徹底惡化,歐洲集團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假如歐洲集團放下對俄國的偏見,俄歐關係或許會有更好的未來。

從歷史層面看,俄國人一直在受欺負,他們與英法美三國,存在很深的裂痕。俄國在18世紀崛起後,一直想找出海口。然而,這動了歐洲老牌列強的奶酪,早些年的殖民列強,對俄國採取敵視態度,他們甚至不承認俄國屬於歐洲。19世紀初期,俄國被稱作“歐洲憲兵”,當時的拿破崙帝國橫掃歐洲,最後被俄國人擊敗了。因此,如果沒有俄國拼死抵抗拿破崙,其它歐洲國家就更沒希望了。然而,歐洲人並不感激俄國人,英國和法國再度聯手,要對付俄國。1853年,英法與俄國在克里米亞爆發戰爭,從此撕破了臉。這個時候,英國已經確立世界霸權,法國是歐洲強國,普魯士也即將崛起,俄國人的生存空間被擠壓,英法不容許俄國發展,他們處處為難俄國。

19世紀末期,德國迅速崛起,英國感覺形勢不妙,所以又想拉攏俄國。這個時候,俄國人比較務實,英國即使對自己有敵意,可迫在眉睫的威脅,其實是德國人。與英法一樣,德國也認為俄國擋了自己的道,是稱霸歐洲的絆腳石。於是乎,俄國和德國的關係很微妙,這讓俄國被迫加入英國陣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在東線戰場打的很艱難,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民眾不想繼續打這場非正義戰爭,於是乎在1917年爆發了革命。

很快,俄國革命政府與德國簽署停戰協議,正式退出大戰。然而,此舉讓協約國集團大為不滿,他們絲毫不體諒俄國人的難處,竟然在戰後組織了一支侵略軍,武裝干涉俄國革命。後來,協約國侵略軍被俄國革命軍擊敗,英國人和美國人灰溜溜的跑了。從此之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公開敵視俄國,雙方越發的不信任,關係降至冰點。

1930年代,英法害怕德國再度崛起,所以又想拉攏俄國。剛開始,蘇聯人信了英法的說辭,準備再度結盟,對抗納粹的威脅。然而,英法再一次出賣隊友,他們對德國搞綏靖政策,此舉徹底破壞了雙方的互信。在被逼無奈之下,蘇聯與德國簽署條約,暫時避開德國的鋒芒。

蘇德戰爭爆發後,美國人在旁邊看熱鬧,遲遲不肯出兵歐洲,這是為何?他們想坐視蘇德兩敗俱傷,然後從中牟利。戰爭結束後,美國人率先違背先前的承諾,對蘇聯搞“遏制戰略”,此舉引發了“冷戰”。上述例子表明,幾乎每一次都是俄國人先吃虧,請問俄歐,俄美之間如何建立互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