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明孝宗為什麼只娶了一個老婆?

喻派職言


明孝宗朱佑樘貴為皇帝,他一輩子只娶了一位皇后,一個妻子,朝中大臣提議納妃,還被他反駁了回去。皇帝和皇后二人伉儷情深,舉案齊眉過著像平常夫妻一樣的生活,因此這位皇后也被稱為史上最幸福皇后,那麼她究竟是誰呢?

這位史上最幸福皇后生活在大明朝,她的丈夫是明孝宗朱佑樘,而她就是孝康敬皇后張氏。

(圖為孝康敬皇后張氏)

據史書記載,張氏是河北興濟人,父親名叫張巒,起初只是一個應試的秀才,根據明中期立後不立貴門的規矩,張氏才有幸被選為太子妃。

當選太子妃後不久,明孝宗朱佑樘便登基了,孝宗即位之後,她立即被冊為皇后,授金冊金寶,從此以後主理六宮。不僅如此,孝宗一生只有這一個女人,三宮六院如同虛設,連一個妃子都沒有。

(圖為明孝宗)

明孝宗也是愛屋及烏,對張氏的家人十分好,她的父親和兄弟都被封了高官,有一次他的兄弟犯錯,孝宗看在張氏的面子上,也沒有處罰他的兄弟。

明孝宗已身居高位並且身邊粉黛成群,虛設六宮獨愛張皇后的行為實在是令人不解,但總結下來無非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明孝宗和張皇后確實很恩愛。

張氏本身能力出眾,面容姣好,對明孝宗有著極強的吸引力,他們相互深愛著對方。

二、明孝宗懼內,俗稱怕老婆。

有史書記載說張皇后這個人驕妒,因此明孝宗懼內,不敢納妾也是有這個可能的。

三、明孝宗有童年陰影,受到了他父親的影響。

據悉他是一個宮女生的,當年他的母親偶然受到了寵幸而懷了他。這一女子懷孕之後卻不敢聲張,只能偷偷生下孩子,生產之後也上吊自盡了。

六歲之前,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當今皇帝,而朱見深也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就是,當年朱見深寵幸萬貴妃,但萬貴妃善妒,因此明孝宗有可能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而導致他只娶皇后一人。

(圖為明武宗朱厚照)

張皇后雖然得到了帝王的專寵,但她的晚年生活十分淒涼。明孝宗死後二人的孩子朱厚照即位,張皇后被尊稱為太后。

不久後朱厚照也因病去世,張皇后另立朱厚照的堂弟為帝,也就是歷史上的明世宗。登基之後的明世宗稱張太后為慈壽皇太后,同時也稱自己的親祖母邵氏為太后。

起初他還對張太后心存感激,但漸漸的開始對張太后十分敷衍,據說有一次張太后的弟弟犯錯,張太后跪著求情,但世宗還是對他的弟弟施刑。

(圖為明世宗)

因為這件事張太后一病不起,之後也駕鶴西去了,她死後世宗立即處死了她的親人,並且大肆縮減她的葬禮規模。

張皇后的一生也算是前半生光榮,後半生淒涼了,錯就錯在她生了一個不爭氣的兒子,又立了一個沒感恩之心的新帝,假如明世宗稍有一點良心,張皇后的後半生也不至於如此淒涼。


醉愛侃足球


在中國古代皇權至上的社會里,身為皇帝一生僅有一位妻子是極難想象的,畢竟身為帝王要為傳宗接代考慮,而明孝宗朱佑樘便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一生只娶了一位妻子的帝王(隋文帝楊堅在獨孤皇后死後可沒少充實後宮)。而究其原因,一般認為有三點:一是和朱佑樘幼年經歷有關;二是張皇后深受明孝宗喜愛,且張皇后善妒;三是大臣謝遷的勸諫。

【香茗史館,專注中國古代史,歡迎關注交流】

朱佑樘的幼年陰影

由於朱佑樘的父親明憲宗朱見深極為寵愛萬貴妃,而萬貴妃好不容易在三十七歲的時候生下皇子,可惜一年後這位皇子就夭折了。由於萬貴妃獨寵後宮,加上極為善妒,導致明憲宗一直膝下無子。


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紀氏原本是廣西土司的女兒,乃是被俘進宮的,在憲宗的偶爾臨幸之下竟然懷上了身孕。而當時極為受寵的萬貴妃知道後,便命令宮女為紀氏墮胎,結果宮女下不去手,便謊稱紀氏乃是肚內生瘤,而非懷孕,這才僥倖保下了這個皇子。即使如此,萬貴妃仍然不放心,還是將紀氏貶居冷宮。

之後紀氏在冷宮生下朱佑樘,萬貴妃聽說後又派門監張敏去溺死新皇子,結果張敏為了給皇上留下子嗣,冒著性命危險幫助紀氏將嬰兒藏了起來,在廢后吳皇后等人的照料下,每日偷偷用米粉哺養,這才讓朱佑樘活了下來,一直就這麼偷偷摸摸的成長到六歲。

之後憲宗隨著年紀增長,一直為膝下無子而發愁,而張敏最終忍不住將實情稟告了憲宗。憲宗這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朱佑樘。之後不久,憲宗召集朝臣,將實情說出,並封朱佑樘為太子,封紀氏為淑妃,然而不久後紀氏便在宮中暴亡,門監張敏也吞金自殺。

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會對太子下毒手,只好親自將孫子抱養在自己的仁壽宮內,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宮中。

正是由於童年時期的經歷,給朱佑樘內心留下了極深的陰影,朱佑樘繼位後,應該是為了避免後宮再次出現這種爭鬥,這才只娶了張皇后一位妻子。

張皇后深受明孝宗喜愛,且張皇后善妒

張皇后雖然出身平民家庭,父親只是個秀才,但也正因如此,使得她性格較為活潑,深受朱佑樘的寵愛,這從朱佑樘對張皇后父子兄弟的厚待就可看出,張皇后可真算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其父張巒被封為壽寧侯,張巒死後,其子張鶴齡襲封壽寧侯,張延齡則被封為建昌侯,真可謂“一門父子皆侯爵”。

而且張皇后也比較善妒,史料稱其為“驕妒”,這從明武宗死後的政治鬥爭可以看出,張皇后絕對不是平庸之輩。

正是由於張皇后深受寵愛,而其又比較“驕妒”,對明孝宗有一定的約束,這才導致明孝宗一直沒有納妃。更重要的是,與隋文帝的獨孤皇帝不同,獨孤皇后去世的早,而張皇后則活的時間比較長。

大臣謝遷的勸諫

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馬監左少監郭鏞請預選淑女,等孝宗服除後在其中選兩名女子為妃。當時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謝遷就上言說:“皇帝選妃,自然是應當的,不過此時憲宗的陵墓還沒有修建完工,且先帝剛剛去世不久。陛下您還年輕,選妃的事情還是以後再說吧。”明孝宗以孝治天下,在憲宗死後定下了為父皇守孝三年的制度,因此謝遷才會有此一說。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鏞請豫選妃嬪備六宮。遷上言:“山陵未畢,禮當有待。祥禫之期,歲亦不遠。陛下富於春秋,請俟諒陰既終,徐議未晚。”

然而三年過後,或許是由於以上兩點原因的存在,明孝宗也就沒有再提選妃的事情。而張皇后也給明孝宗誕下了龍子,因此大臣們也沒有主動提選妃的事情。


香茗史館


明孝宗朱佑樘: 中國唯一個一生只愛一個女人的皇帝。

歷代皇帝,後宮美女如雲,享之不盡,用之不竭,故很少會對某一人而特別寵幸。而一個皇帝一生只愛一個女人的,則更是鳳毛麟角,在我的印象中,除了一個隋文帝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了。

“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這是萬曆年間內閣首輔朱國禎的原話,這句話也基本代表了朝野對明孝宗的看法和評價,能夠得到如此高的評價,除了朱祐樘的精明強幹、寬厚仁慈外,他一生只愛一個女人,也為他加分不少。可以說,明朝的皇帝中,能力和口碑讓人不斷豎起大拇指的,就一個明孝宗朱祐樘。故朱國禎連開國皇帝朱元璋都沒表揚,卻獨獨對朱祐樘頂禮膜拜。

朱祐樘為何一生只愛一個女人?這與他的經歷很有關係。朱祐樘雖出身帝王家,但他的童年卻十分不幸。朱祐樘之所以能來到這個世界上,純屬偶然,能當上皇帝,則更是奇聞了。他的母親紀氏,是廣西土司的女兒,他的父親曾參與叛亂,叛亂平定後,紀氏被俘至宮中,一次被明憲宗意外看到,因紀氏美麗聰明,便被臨幸,不想意外懷孕。

明憲宗什麼都好,就是對異性的取捨上有特殊偏好,他寵愛大自己17歲的保姆萬氏,當皇帝后封其為貴妃,寵愛有加。萬貴妃既受寵,便恃寵任性,後宮妃嬪誰懷了孕,她就讓誰墮胎,對紀氏更是如此,她讓宮女去給去打掉紀氏所懷的孩子。

不過,紀氏在宮中口碑非常好,與宮女們關係融洽,宮女不忍,便給萬貴妃撒了個謊,說紀氏肚子里長了瘤子,並非懷孕。萬貴妃雖然相信了紀氏沒懷孕,但醋罈子一打開,就沒了行止,皇帝臨幸了的女人,就是她萬貴妃的仇敵,於是她將紀氏打入冷宮,如同囚犯。

紀氏就在這如同牢籠的冷宮裡,戰戰兢兢中,偷偷地生下了一個男孩,他就是朱祐樘。萬貴妃得知紀氏生下男孩後,又派人去要溺死朱祐樘,派去的人又於心不忍,與紀氏一起,偷偷將朱祐樘藏了起來,東躲西藏、膽戰心驚地撫養著這個孩子長大成人。

苦難的經歷,常常會培養孝順的品格,同時也會形成珍惜身邊親人的心性。朱祐樘生於冷宮之中,長於陰暗之地,這讓他更懂得珍惜。所以,他當了皇帝以後,對百般迫害自己和母親的萬貴妃,甚至都採取了原諒和寬容,這種品質,都與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歷有關。

正因為這樣,朱祐樘當了皇帝以後,才能勵精圖治,才能一往無前,才能在有了心儀的女人以後,百般疼愛,萬分珍惜,從不花天酒地,從不移情別戀,更不沾花惹草,故一生一世只愛一個女人,也就是他的皇后張氏,因而成就了一段美滿的婚姻。

一個任何東西都能隨自己的好惡而隨意取捨的皇帝,面對後宮如雲美女,卻從一而終,這在歷代帝王之中,絕無僅有。


帝國的臉譜


哈,無意間翻到這個問題,又到了最喜歡回答問題的環節了。

照例審題

為何明孝宗一生只愛一個女人?你有什麼看法?

先簡述明孝宗

朱佑樘(chēng)在位18年,這期間明孝宗勤於政事,比起後世明神宗朱翊鈞的三十年不上朝,這位可說是特別努力工作了,嚴查貪官汙吏,免了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勵精圖治,內聖外王,史稱弘治中興。

更難得是一位千古一妻的模範丈夫,就娶了一位張皇后,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裡,這位爺是獨一份兒。

只是兩位的結局有點兒悲慘,朱佑樘三十六就死了,咋死的呢?工作太拼命了,一天起碼十六個小時,鐵人也扛不住啊,何況你是個肉的,這下張皇后守寡了,普通人能再嫁,她是沒轍,兒子即位封成太后了,好吧,皈依佛門了,吃齋唸佛做好事兒,有空就給亡夫唸經。

更絕望的事兒來了,兒子三十一也死了,(正德帝朱厚照)這回玩完了。千頃地裡一棵獨苗,兒子也沒生個孫子。接著,讓小人攛掇的把皇位傳給侄子了,新皇帝對她這個嬸嬸也寡淡,即位之後還把她兩個親弟弟給弄死了,就事論事,我覺得弄死她那倆弟弟是好事,(張鶴齡、張延齡,這兩位除了好事兒啥都幹)最後鬱鬱寡歡也去世了。

接著來解答為啥弘治帝只娶了張皇后一個人呢?

我個人分析就是生長環境造成的,朱佑樘幼年的經歷太黑暗了,從出生到長大的悲慘身世導致他從心裡不相信女人,也讓他覺得女人只要一個就好了。

朱佑樘的出生很傳奇,生母紀氏是土司人,被平叛以後擄回來的,在宮裡管皇帝的小金庫,憲宗(朱見深)打這兒路過,一瞧這姑娘不錯啊,便宜你了,陪朕侍寢吧。完事兒沒過幾天紀氏發現自己懷孕了,萬貴妃一聽這還得了?派著宮女去讓她墮胎,宮女平時也不受待見,加上萬貴妃平時也作,太監宮女也不愛搭理她,紀氏求情,就回稟萬貴妃說紀氏那不是孩子,那是個瘤子,萬貴妃說我信你個六啊,把紀氏扔冷宮去了,還不放心,派人監視著。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紀氏在宮裡偷偷生下了朱佑樘,萬貴妃直接怒了,老孃不發威,當我是哆啦A夢?

張敏,給我淹死那孩子,太監張敏說:好的

就把這孩子給藏起來了。

天天喂米粉,後來一瞧不行啊,得吃奶啊,廢后吳皇后知道了,那得了,我幫忙養著唄,怎麼說也是我爺們兒的,同父異母我當親生的了。

就這麼著,朱佑樘吃著百家飯長到了六歲。萬貴妃心裡不放心,不過找了好幾次都沒找大,就放棄了。

後來有一天憲宗梳頭的時候直嘬牙花子,我都四十了,連個兒子都沒有,怎麼辦啊,張敏一聽,說有啊,陛下您有兒子,憲宗一聽驚了,哪兒呢?

張敏就給講了來龍去脈,憲宗高興,走,去接太子,到了地兒見面就哭,我的兒啊,苦了你了,走,跟爸爸回家。

當天就召集大臣說這是我兒子,明天就立為太子,你們都合計一下,怎麼熱鬧怎麼來,群臣高興啊,為陛下點贊,臣頂,樓主萬壽無疆等等。

第二天,頒佈詔書。昭告天下,朕當爸爸了,高興,給賞賜吧,顯我皇恩浩蕩,封紀氏淑妃,立我兒太子,封賞完畢,行了,都散了吧。

還沒來得及高興,萬貴妃知道了,沒幾天,紀氏暴亡,太監張敏吞金自殺,老太太急了,你他孃的是要我老朱家絕後啊,大我兒子十九歲你還生的出來孩子麼?生個六啊生,趕緊,讓孩子到我這兒來住,奶奶給你做主了。就這麼著,這才保下一條命。

熬到朱佑樘18歲,萬貴妃都59了,終於掛了,親爹也在同年八月駕崩,頭上的兩座大山終於搬開了,趕緊的,結婚娶媳婦吧,我是受夠這老孃們了,把個國家搞的亂七八糟的。

女人太搞事兒,三個女人一臺戲,老爹的女人也太多了兒,光皇后就四個,我學他早晚得亡國,不能照著他的路走。

然後再加上張皇后確實性格好,長的也漂亮,很活潑,對著朱佑樘這種沉穩性格是一種互補,兩人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如膠似漆了,就覺得你好,你美,你做啥都行,我也不看別人了。

感情到了這種程度就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了,況且朱佑樘還是個技術宅,天天有媳婦兒伺候著也瞧不見別的女人,瞧見了也覺得沒自己媳婦兒好看,更沒有滋養小三的土壤,環境不允許,誰敢當著人老婆的面調戲人老公啊?不得抽死你。現在不一樣,那會兒深宮大院裡頭,皇后說現在弄死個人都不帶等一會兒的。

所以朱佑樘一生只愛張皇后的原因是這個。

心裡因素加上環境因素和對方確實是值得他用一生愛的女人。這才有了這一段傳奇佳話。

回答完畢,看在我這麼辛苦的份兒上多點幾下贊。愛你麼麼噠。


道門守衛者


明孝宗朱佑樘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唯一一個終生只有一個妻子的皇帝,皇帝擁有三宮六院與萬千佳麗早就是標準配製,朱佑樘可謂是異類。而朱佑樘一生只有張皇后一人,原因有兩個:

第一,朱佑樘童年受夠了後宮的迫害,險些喪命,讓他對眾多妃嬪產生了心理陰影;

第二,朱佑樘本人擁有良好的儒家修養,性情溫和,對男女之事沒有強烈興趣。


朱佑樘的母親本是廣西土司的女兒,後入宮成為宮女,被明憲宗偶然臨幸而生育了朱佑樘。然而當時明憲宗獨寵萬貴妃,後宮中到處都是危險,朱佑樘是幸運的,多次死裡逃生終究活了下來,成為了儲君,最終繼承了皇位,但是這也讓他對宮闈傾軋形成了強烈的心理陰影,這也是後來他不敢納妃的重要原因。

而另外一點,明朝是宋朝以後,文人地位最高的時代,當時儒家興盛,而朱佑樘本人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朱佑樘性情寬厚,堅持“克己復禮”,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而其本身也對男女之事也非常看淡,並沒什麼興趣。朝堂之上,朝臣多次勸孝宗納妃,但是都被孝宗拒絕了。

孝宗本身算不得什麼英明神武之君主,但他一生待人寬厚勤於政事,使得風雨飄搖的明朝再次安定,出現了中興之象,也不失為一個明君。


澹奕


明孝宗朱祐樘人品極佳,提倡一夫一妻制,一生只娶了一個老婆張皇后。這是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妻妾像自己的母親一樣在磨難中死去,所以,一個張皇后對他來說已經足夠。現在,有一些人都說明孝宗是因為娶的老婆少,死後才“絕孫”了。但我們要說的明孝宗還發明瞭刷牙。

明孝宗

中國封建時代的皇帝大多後宮佳麗三千,有的還遠超三千,據說在萬人以上的就有好幾位。但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卻只愛了一個女人,那就是他的皇后張氏,這在歷史上是僅有的。然而,他為什麼一生只娶一個老婆?玉見就是緣,我也喜歡收藏美玉,看了pjx366的硼有圈,又多了好多精緻的藏品!史學家與網友同時給出了很多答案。歸結起來,無非有三種說法。

一、張皇后本人的性格較為活潑,對明孝宗有足夠的吸引力和約束力。

二、明孝宗號稱以孝治天下,父親憲宗皇帝去世後,他守孝三年,“三年不鳴鐘鼓,不受朝賀,朔望宮中素服”。雖有大臣勸說他,選淑女以備嬪妃,但因為守孝選妃之情被擱置下來了。而正是這三年時間,讓他與張皇后產生了很深的感情,對其他女性也便沒了“心思”,六宮虛設。

三、明孝宗身體很差。

我們不能說這些說法沒有道理,但本人總覺得這都沒有說到根子上去。《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說:“朱祐樘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這話說得很平實。而好人不是天生的,更多在於後天的養成,尤其是童年經歷是可以影響到人的一生。

明朝皇宮女子

明孝宗是第九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努力扭轉憲宗時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驅除宮內奸臣,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賢臣,使明朝再度中興並發展為盛世。史稱“弘治中興”。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為什麼要說三代以下呢?這裡面是中國的那句古話:富不過三代,窮不過八輩。雖然這不是真理,但富過三代或者皇過三代,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足。明孝宗作為“皇九代”能逃到些魔咒,主要在於他童年的經歷,童年的苦難經歷造就了他的性格養成、決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在這裡,我們說三個人。這三個人是明孝宗生母紀姑娘(孝穆紀太后)、明宮太監張敏以及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一任皇后吳氏(吳廢后)。這三個均以“母親”的形象以善良的情懷對明孝宗完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

明孝宗生母紀氏從小失去父母,被親戚收養,明朝在平定廣西叛亂後,紀氏便被當做戰利品帶回了皇宮,成為內藏庫的管理員。一次偶然的機會,明憲宗遇到了紀氏,臨幸了紀氏,紀氏便懷孕了。當時掌管後宮的是大明憲宗17歲、也讓明憲宗愛得死去活來的萬貴妃。這個女人自己上了年齡不能生孩子,又怕別人生下孩子危及自己的地位,就不讓“後宮有娠者皆治使墮”。

張皇后(影視)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紀氏懷上了明孝宗,僥倖瞞過了萬貴妃。但明孝宗一出生便面臨著被“追殺”的危險,而恰恰是萬貴妃派來的太監張敏救了明孝宗。儘管張敏和宮中的其他太監商議,請他們從自己微薄的薪水裡擠出一些錢來,買乳糕裹著蜜糖餵養被“斷奶”了的明孝宗,但這談何容易!因此,明憲宗的結髮妻、曾因杖責萬貴妃而被廢后吳氏出面“收養”了明孝宗。

在皇宮裡養一個孩子不可能不被其他人知道,但幾乎所有的宦官、宮女、妃嬪們都嚴守了這個秘密,致使萬貴妃沒有任何察覺。這是一個人性的秘密,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它一直煥發著人性的光輝,照亮了皇家勾心鬥角的宮廷生活,也給明孝宗開出了一劑善良的人生補藥,讓他以後成了一個寬容大量、懂得感恩的人。

明孝宗六歲時,明憲宗才知道他是自己的兒子,命人前去迎接他。他的母親紀氏在這個時候給他上了十分重要的一課。《明史·列傳一·后妃》: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兒去,吾不得生。兒見黃袍有須者,即兒父也。意思是,“娃兒,你去了,媽媽就該死了。你要是見到一個身穿黃袍面上有須的人,那就是你的父親……”之後,雖然紀氏被移居永壽宮,但沒多久便死了(一說由萬貴妃逼迫自縊),而當年救明孝宗的太監張敏也怕遭萬貴妃毒手亦吞金死。

明宮女子2

這兩位再加上最終因為明孝宗才得以善終的吳氏,分明使明孝宗看到了宮中女性的不幸。成年之後,他當然不想讓自己的妻妾像自己的母親一樣在磨難中死去,所以,一個張皇后對他來說已經足夠。這是一種多麼優秀的品質啊!

另外,我們附帶著說一下明孝宗的身體,六歲時被父親“接”來的明孝宗因為長期幽禁,胎髮也沒有剪過,一直拖到了地上,瘦弱不堪。當他被抬至皇宮的臺階之下,看到那個身穿黃袍的人一下子撲過去。但就是在這個時候,萬貴妃仍然“惦記”著他,《明史》:一日,貴妃召太子食,孝肅謂太子曰:“兒去,無食也。”太子至,貴妃賜食,曰:“已飽。”進羹,曰:“疑有毒。”貴妃大恚曰:“是兒數歲即如是,他日魚肉我矣。”因恚而成疾。

意思是:一天,萬貴妃召明孝宗去她的宮裡用餐,周太后(明憲宗的母親)叮囑明孝宗說,去可以,但不要吃能她的東西。”明孝宗到了萬貴妃的宮裡,萬貴妃賜明孝宗食物,明孝宗說自己“已經飽了”。萬貴妃又命人進羹,明孝宗反問:“這羹裡有毒嗎?”萬貴妃大怒:“小小年紀就這樣,日後一定對我不利!”因而氣怒攻心,逐成疾病。

羸弱的明孝宗怎麼能忘記這些呢?而“只愛一個”確也和他的體弱有關。

明武宗(朱厚照)

現在,有一些人說明孝宗是因為娶的老婆少,他死後就“絕孫”了。即明孝宗死後,他的兒子朱厚照即位(明武宗),但在朱厚照死後,因為沒有兒子,皇位繼承就成了大問題。大臣們想來想去,只好把明孝宗弟弟朱祐杬的兒子朱厚熜請進宮即位,這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這個事兒,我們不想多說,因為歷史上有多個兒子的皇帝死後兒子們相互廝殺,最終弄得等於沒有兒子的事情也不是沒有過。我們要說的是,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明孝宗於1498年發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豬鬃插進一支骨制手把上。2004年,倫敦羅賓遜出版社出版的《發明大全》一書,列舉了人類300項偉大的發明,也把牙刷的發明權歸到明孝宗名下。

明孝宗發明牙刷當然不是為了讓一些人在罵他“絕孫”時刷刷牙。這不是衛生問題,而是品質問題。愛一個人,愛好她、愛夠她才是男兒本色呢,明孝宗有錯嗎?

嘉靖帝


我們的不可能變成永b4


孝宗實行一妻無妾制,是效仿民間普通百姓。之所以效仿,是因為孝宗小時候長期生活在民間,耳濡目染。

有人要問了,堂堂龍子龍孫,怎麼會生活在民間呢?

這要從孝宗的老爸明憲宗說起。而要說憲宗,又得從憲宗的老爸明英宗說起。

孝宗的悲慘童年,來自憲宗。可憲宗的童年也很悲慘,他的悲慘則來自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就是那個著名的被瓦剌軍俘虜的可憐皇帝。明英宗被俘前,憲宗是太子。可明英宗被俘、明代宗取而代之後,憲宗的太子之位就不保了。不僅不保,還擔驚受怕,害怕叔叔明代宗斬草除根,把他給殺了。

在擔驚受怕中,憲宗養成了戀母的心理,這為他以後專寵萬貴妃埋下了伏筆。萬貴妃比憲宗打了整整17歲。

後來,明英宗復位,憲宗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復得。但童年造成的心理創傷,卻是無法復原了。

憲宗繼位後,受寵的萬貴妃在後宮一手遮天,連皇后都奈何不了她。很多妃嬪生下的皇子,都被她暗地裡禍害了。

孝宗,是悄悄被送出宮,僥倖活下來的——這就是他小時候長期生活在民間的原因。

憲宗年老後,哀傷自己沒有子嗣。這時,孝宗才被接回宮裡,立為了太子。

繼位後,孝宗不忘本,依然按照童年時養成的民間的生活方式過日子,後宮只有一個皇后,沒有妃嬪,而且生活簡樸,從不浪費一米一粟。

但孝宗的一妻制也留下了禍根。一來,他只有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明武宗。武宗從小沒有競爭對手,被寵壞了,儘管很聰明,繼位後卻做了很多荒唐事。二來,子嗣稀疏,恰好武宗又沒有兒子,於是皇位落入了旁支之手。


趣談國史


明孝宗朱佑樘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另類的皇帝,古代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偏妃有幾十個妃子是正常標準。也有後宮美女比較多的,晉武帝司馬炎後宮有一萬多宮女。司馬炎每天坐著鹿車在宮中穿行,車停在哪裡就在那裡住宿。唐玄宗後宮有三四萬美女,漁陽羯鼓動地來,驚破歌舞ni裳曲。就連最不幸的皇帝光緒還一後二妃三人。朱估樘一輩子只有一個張皇后,不納貴妃,不招宮女。兩個人居則同床食則同桌出則同車,兩個人琴棋書畫夫唱婦隨象平民百姓夫妻一樣渡過一生。死了共同埋在一個陵墓中,這在中國曆代帝王中決無僅有。後人在探討這個問題時認為:一,朱估樘為人比較隨和比較著重與張皇后的感情。二,朱佑樘生在宮中見慣了後宮之間爭風吃醋無情,他本身就是倖存者。三,張皇后比較強勢,容不得其他女人,朱佑樘不願意在夾逢中生存。不管怎麼說,明孝宗還是一個比較模範的皇帝,尤其是在政治上。



關東俠客


明孝宗朱佑樘娶張氏為太子妃不久,就即位為皇帝了,剛一開始也是打算選妃的,被大臣們勸說應該嚴格遵循禮教,為其父明憲宗守孝三年再選妃。

結果三年一過,他已經徹底喜好上了張皇后這款的女子:情商低下,心無城府,不當他是皇帝,只當他是自家男人,就樂得絕了此念。有親王上奏勸他選妃,他清楚回覆“朕意已定 不勞叔慮”,並不將不納妃的原因歸結於自己妻子。

其實他此舉亦非為後宮、朝局、兒子,需知張氏一門一切榮寵皆他所賜,生殺予奪只在他轉念之間,就僅僅是個人樂意。

同時亦與萬貴妃逼死他生母紀氏的“童年陰影”無關,魏明帝曹睿年幼時生母甄姬被殺,還要認生母的情敵郭氏為養母,隱忍十餘年才被曹丕確立為儲君。然則這絲毫不影響曹睿即位後大開後宮,廢殺元后。

國舅壽寧侯張鶴齡和建昌侯張延齡兄弟,仗著朱佑樘和張皇后對他們的溺愛,敗壞鹽課,侵奪民田,甚至和太皇太后周家爭田,做了很多為非作歹的壞事。弘治一朝的正直大臣和言官,也多次對此提出諫言。

而朱佑樘對這兩個內弟一邊儘量優容,不忍處罰;另一邊也明白大臣們才是對的,所以反過來迫害忠良那種昏君畫風,他也真做不出來。

有一回當世名士李夢陽上書,彈劾張鶴齡“招納無賴,罔利賊民,勢如翼虎”,如此重罪已是刺刀見紅了,張皇后一家當然必欲致其於死地,張皇后之金夫人當面泣訴不止。朱佑樘無奈,將李夢陽下獄,讓張皇后解氣,過幾天又隨便找個理由將他放了,並切責張鶴齡。李夢陽出獄後,便當面將張鶴齡打落兩顆牙齒,張鶴齡不敢計較。

另一回司禮太監蕭敬等宦官,和刑部侍郎屠勳等朝官一起,處置了二張兄弟侵佔民田的家奴。張皇后聽聞此事大怒,叱罵蕭敬說「外面的朝官我管不了,你們太監本是家奴,也敢欺到頭上?」

朱佑樘一邊跟著妻子叱罵蕭敬等,過後卻私下賞賜每人各五十兩,說「我方才是不得己,不能傷了皇后心,這點銀子給你們壓驚,別傳到外面去。」——可惜這事終究還是傳到朝官筆記裡了,銀子也白給了,一笑。

還有一代奇人王陽明(王守仁),時為文華殿四品日講筵官,屢勸“勤聖學,戒逸豫,親仁賢,遠邪佞”,皆被朱佑樘嘉納。王陽明講解《大學衍義》時,太監李廣正得貴幸,陽明先生郎聲誦說唐肅宗張皇后和宦官李輔國內外勾結、專權亂政之事,其他講官並眾左右內侍,皆以為意在諷喻,縮頭吐舌不敢言。而朱佑樘“喜聞不厭,甚加眷念”,特命給陽明先生賜食加餐。

雖然張氏一門是小門小戶,居家不謹,毫無遠見,貪圖財賄,持寵胡作非為,屢教不改,但朱佑樘確實在和這戶煙火氣息十足的人家相處中,感受到了親情慰藉,才會為他們一次又一次逾制甚至破壞朝廷法度,儘可能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哪怕放下帝皇尊嚴,努力在朝官、甚至在太監面前為他們斡旋。

當滿朝文官上書彈劾張氏兄弟時,朱佑樘無奈批覆「朕只有這一門親,再不必來說。」

一代帝皇的隱痛和悲涼,躍然紙間:冷宮長大,生母暴卒,生父冷漠,儲位幾乎不保,登基後尋找母家親戚,卻只找到源源不斷的騙子,兄弟們陸續出外就藩,……雖高居帝座九重,然孤家寡人,不外如是!

此事的餘波,朱佑樘讓言官們都去張家吃和解酒,自持正義一方的言官們當然不肯吃張家的酒,無奈下朱佑樘下旨強令他們前去。大家到了那一看,酒席竟是替皇宮置辦筵席的光祿寺辦的。換言之,是朱佑樘請他們喝酒,求朝臣們給自己這個皇帝臉面。

【又科道累劾後家專權,命司禮監拒之,而不得其辭。白帝求旨。帝手批:朕只有這門親,再不必來說。仍密敕後家邀科道為宴謝罪。各官並辭不赴,遂請旨召之。及赴命,乃光祿茶飯也。 】——《明良記》

驕縱外戚作為弘治一朝的失政,原是無可辯駁。但明明是張皇后沒盡到帝國皇后理應的職責,約束家人不利,朱佑樘卻寧願將這些過錯全都攬在自己身上,不忍心指責愛妻半點,努力為妻子擔當和遮風擋雨。僅僅在這件事,當然肯定不是明君所為,卻是無容置疑的好男人,好丈夫。

張皇后前後生了三個孩子,長子朱厚照的各種優厚待遇,堪稱有明皇太子之最。當然考慮到朱佑樘只有這麼一個成年兒子,含在嘴裡怕化了也正常,所以不必展開細說。

次子朱厚煒和長女太康公主皆早夭,原本按明朝制度,早夭皇子不追封,但對越禮已成習慣的朱佑樘來說,完全不是事。為了安慰愛妻,這兩個孩子皆以親王禮厚葬。

朱佑樘先天不足,身體多病。因此宦官李廣以符籙禱祀之事迷惑朱佑樘,頗得信任,納賄賂、奪民田、專鹽利,朝官屢劾不倒。弘治十一年,李廣提議建毓秀亭,亭成而太康公主夭折,不久太皇太后周氏的清寧宮又起火災,早有不滿的老太太藉機抱怨。朱佑樘痛失愛女,對李廣亦不復寵信,李廣遂畏罪自殺。

此事亦可見,親祖母的態度也好,朝廷大臣的彈劾也罷,都不能讓寄希望於神仙方術來延年益壽的朱佑樘醒悟,直到與張皇后的愛女夭折,才讓他明白神仙不足倚,符籙不足信,重新踏回一度偏差的明君之路。

朱佑樘的長隨宦官何鼎,又名何文鼎,秉性忠直。弘治十年某日,張鶴齡兄弟陪朱佑樘喝酒,朱佑樘如廁時置帝冠於一旁,二張兄弟又被朱佑樘和張皇后溺愛慣了,是以不知輕重,竟取帝冠戴玩。何鼎看到大怒,持金瓜錘擊之,並奏言二張“大不敬、無人臣禮”之罪。

而在朱佑樘看來,二張年紀尚幼,只是小孩子玩鬧,而且當然不願愛妻的親弟弟牽扯到僭越悖逆這樣的罪名,何況不止是張後,還關係到已出生的太子朱厚照這個“國本”,因此仍舊是老辦法,將何鼎下獄冷幾天,打算就這麼息事寧人。

豈知事情逐漸起了變化。因為何鼎曾上書請革傳奉官,被外朝士大夫敬重為賢宦;而當時頗受朱佑樘寵信的李廣則一直視其為眼中釘。

因此,當刑科都給事中龐泮、監察御史黃山、禮部主事李昆,甚至戶部尚書周經、主事李昆、進士吳宗周等大臣先後奏請開釋何鼎時,剛好觸及了朱佑樘的逆鱗,自己的親信宦官和外朝諸多大臣有勾連結黨之嫌,實為任何一個君主所不能容忍。張皇后和張氏一族不用說,事情鬧大了,何鼎不死,他們就得掉層皮。而李廣等一向嫉恨何鼎的宦官也趁機推波助瀾,落井下石,必欲致於何鼎於死地。最後李廣等奉皇后命,將何鼎杖斃。

弘治十一年,李廣已然事敗,朝臣上書請為何鼎平反,朱佑樘此時也頗有悔意,將何鼎禮葬,贈其哀榮,併為何鼎墓碑親筆寫了悼詞。

誠然人死不能復生,這樁冤案也是朱佑樘一生的白璧微瑕了。一向視朱佑樘為完美君主典範的明代大臣們,不忍心責怪他,在相關筆記中將責任都推給了他們心目中的萬惡之源:張皇后和張氏兄弟。

但平心而論,這樁案子最終責任還是理應算在朱佑樘頭上,用家奴的一條性命去警告外廷大臣,杜絕內外勾結,是以默許了處死何鼎。只好說他畢竟是朱元璋和朱棣的子孫,就算平素一副人見人親的滾滾模樣,也不是真的只吃竹子,不吃肉了。

弘治十八年,朱佑樘因北方旱災而祈禱求雨時,偶感風寒,司設監太監張瑜、太醫院使施欽、院判劉文泰、御醫高廷和等不經診視,胡亂開藥,致使朱佑樘誤服熱劑,鼻血不止,竟致不治,時年僅三十六歲。

朱佑樘不納妃這事,明朝大臣們看得很嚴重,痛惜“孝廟敬皇帝”這樣的絕世好人,最後竟無子嗣傳下,把張皇后當成了千古妒婦罪魁禍首,嘆她晚景淒涼被嘉靖帝薄待,是咎由自取。

然則,前面有明英宗錢皇后被周太后母子欺凌的現成例子,後面萬曆帝對嫡母陳皇后之好,亦只是面上功夫,不及生母李太后家十分之一。封建時代女人沒自己子孫就是如此淒涼。

就張皇后這種情商、張家這種做派,和庶子皇帝相處,還是和侄子皇帝相處,又能有什麼不同呢?

橫豎百年之後,嘉靖、隆慶、萬曆、泰昌一系各朝皇帝子孫,同樣被農民軍和滿清斬盡殺絕了,也就是說,弘治帝之弟、嘉靖帝之父興王一脈,同樣也是絕嗣。大明朝後嗣遺存下來,論血緣離明朝皇室最近的,也都是他們的父親、明憲宗成化帝的其他子孫所傳了。


狐狸晨曦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六日,明憲宗朱見深死去。一個月後,18歲的太子接替其父登基稱帝,以第二年為弘治元年(1488年),他就是後世廟號明孝宗的弘治帝朱佑樘。

朱佑樘雖然當了皇帝,但因幼年時的一段苦難經歷,讓他登極後的為人行事與施政風格迥異於明朝的一般帝王。史載,朱佑樘的生母紀氏只是宮中的一個小小女史(女官別稱),她本是廣西賀州瑤族土司之女,成化元年,廣西瑤民造反,後被明朝官軍剿滅,紀氏被夾帶在數千被俘瑤族男女青年中押送京城(古稱“獻俘”)。

紀氏雖然是嶺南大山裡的瑤女,但姿色出眾,聰明伶俐,入宮不久便通悉漢語,識文斷字,從而被命令做管理宮中藏書的女史。成化六年秋某日,明憲宗朱見深偶入書房, 驚見“皇家圖書管理員”紀女史生的如花似玉,而且應對得體,落落大方,於是喜而臨幸之,因此有孕。

紀氏所懷珠胎就是後來的朱佑樘,不想卻犯了被憲宗獨寵的萬貴妃之大忌,萬貴妃雖然生的貌美如花,卻心似蛇蠍,而且這個女人不能生養,但卻嫉恨別的能為皇帝傳宗接代的女子,於是專門殘害被憲宗“和諧”過的嬪妃和宮娥。

紀氏懷有身孕後,萬貴妃已察覺有異,就曾經盯上了她,幸好別的宮女有意替她遮掩,謊稱其患鼓腹(俗稱“大肚子”)病 ,於是被貶居安樂堂,方才逃過一劫。朱佑樘降生後,紀氏犯了難,之後她忍痛下了狠心,將嬰兒交給門監(內侍宦官)張敏 ,讓其把他溺死丟棄。

張敏心善,很是不忍,他想到憲宗無子,就揹著萬貴妃秘密請乳孃哺養。被憲宗廢黜的皇后吳氏此時恰好貶居西宮,與安樂堂毗鄰,聞訊也常來哺育,從而保全了朱佑樘的小命。到成化十一年(1475年),朱佑樘大難不死,已經長至6歲了。

一天,憲宗召張敏為其梳理頭髮,他攬鏡自照,喟然嘆息曰:“不覺老之將至,可嘆尚無子嗣”!張敏乘機將朱佑樘之事告訴了他。朱見深大喜過望,連忙招來佑樘,父子相認。之後,他飭禮部定名,冊封紀氏為淑妃,母子倆終於可以堂堂正正的邁出安樂宮了。

紀淑妃終究還是沒能逃過厄運,不久就在新居永壽宮裡暴死。紀妃橫死,宮內傳得沸沸揚揚,有人說她是被妒火中燒的萬貴妃給毒死的,也有人說是萬貴妃派人用繩索勒死的,由於事後憲宗並未深究,此事也就不了了之矣。

文獻載,母親不明不白死去,使朱佑樘悲慟異常,其神情猶如成年人一般凝重,哀痛之感長期不能讓他釋懷。該年11月,朱佑樘被正式冊立為太子。隨後即位,是為明孝宗弘治皇帝。

後宮中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讓他沒齒難忘,對他的人生觀影響也極其巨大,由此形成了他嫉惡如仇的性格。史載,上位後,他嚴厲打擊勳戚 、太監勢力,同時任用賢能,廣開言路,注意民生,知過能改,還是頗有一番作為的。在奇葩皇帝迭出的有明一代,朱佑樘表現還算不錯,史家對其評價頗為不惡,他全力以赴整頓朝綱,渴望明王朝的再次振興,雖然許多舉措僅停留在紙面上無法落實,但其治績也算中規中矩。他在位時期,明帝國出現了“弘治中興”的祥瑞氣象。

也許明孝宗即位後表現出的正直、溫和、寬容、良善的品格,除了儒學教養浸潤深厚外,抑或源於其幼年時孤苦無依的弱者心態。史載,明孝宗一生只娶了一位張皇后,從未冊封過任何一個嬪妃、美人,也沒臨幸過一位宮女,每天只和張後雙宿雙飛、舉案齊眉,和尋常百姓一樣過著平淡溫馨的夫妻生活,在彼時不光做到不容易,而且他在歷代帝王中或許是“一夫一妻制”的唯一忠實踐行者。

從“明史”記載來看,朱佑樘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 ,亦是一對同甘共苦的恩愛夫妻。朱佑樘從小經過嚴格的儒家教育,他很早就懂得不能因“ 愛美人而廢江山”的道理。張皇后性格強勢,朱佑樘卻能容忍她,兩人同起同臥,吟詩作畫,弈棋觀舞,談古今之興廢,論時政之得失,朝夕相處,相濡以沫,稱得上夫唱婦隨、鸞鳳和鳴。

這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卻開創了古往今來帝王一生只納一個妻子的特殊歷史記錄,也算弘治帝作為一代明君的“私德”佐證。正由於他視後宮內成群結隊的美人兒如不存在一般,一輩子只忠於張皇后一人,才使他成為古今帝王中絕無僅有的一位愛妻典型,也給他明君賢主的歷史定位平添了一抹不媚流俗的色彩。

即便在對待刻薄歹毒的萬貴妃一事上,他也顯現出其寬容大度的胸襟。儘管對母親紀氏是被萬貴妃害死一事早有耳聞,但他上位後並未展開報復,而是選擇了寬恕。史載,他即位後不久,就有一位大臣上疏要求懲辦彼時已死的萬貴妃以及她的族人,孝宗認為這樣做違背先帝之意,於是拒絕採納。檢閱史料發現,身為一位一言九鼎的帝王, 朱佑樘一輩子似乎沒享過啥清福,反而一降生便面臨危機四伏的兇險局面,受過無數次惡毒的明槍暗箭之傷害,但大權在握後又選擇了原諒與寬宥,彰顯了一代明君恢廓的胸襟與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