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朱棣以靖國難、君側的名義起兵,假如朱允炆不跑或自殺,朱棣敢殺了他嗎?

銫媒體


呵呵,即便朱允炆不逃跑,不自殺,難道朱棣就沒有理由和辦法殺掉朱允炆了嗎?朱棣父皇朱元璋當初是怎麼除掉小明王的,難道朱棣和朱允炆自己還沒點數嗎?

當年朱元璋在建立吳政權之前,不也奉小明王韓林兒為主。後來,朱元璋派遣廖永忠迎接韓林兒返回應天府,途徑瓜洲時,船就很巧合的發生意外沉了,然後小明王就這樣歸天了。他是真的死於意外,還是被朱元璋殺掉的,用屁股想都能想得到。

朱元璋有了稱帝的實力了,不再需要小明王這枚棋子,當然也不想他繼續存在,威脅自己。而朱元璋自己又不想揹負弒主的罪名,於是就讓廖永忠去做,弄個所謂的意外出來,就把小明王給除掉了。而且,這樣的例子過去那些謀逆的權臣可沒少用。

同理,即便朱允炆不逃也不自殺,乖乖的被朱棣抓住。那朱棣也還是會殺了他。當然,朱棣也不會馬上殺了他,而是再過一小段時間,再找個方法殺了他。而且辦法多的是。

可以下毒毒死他,然後對外稱其因病暴斃;或者給他製造點類似小明王這樣的意外;然後在群臣面前上演一場:皇帝意外暴斃,自己心如刀割的哭戲。再接著自然就會有朱棣的近臣上前說:國不可一日無君,而先皇子嗣尚幼,無法當此大任,燕王殿下你xxxx,xxxx......於是,一哭二鬧,三稱帝,朱棣照樣能除掉朱允炆自己當皇帝。

而事實上,朱棣如果能抓獲朱允炆,其實是他最希望的結果。首先,可以借朱允炆的手,以清君側之名義,剷除反對他的朝中大臣,將朱允炆身邊的支持勢力一一拔除。之後,再隨便找個方法整死朱允炆,這樣一來自己就能心安理得的當皇帝了。

因此,朱允炆最後沒有束手就擒,而是給朱棣留下這麼多逃跑的疑點,反而是他對朱棣最有力的一次反擊。因為,朱棣由於沒能抓獲朱允炆,又不知道他逃到哪裡,使得朱棣這皇帝當得一點都安心,總擔憂朱允炆還在,還得耗費人力物力到處找他......


這些歷史要讀


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在南京城被攻破的時候,你很難說南京城皇宮的那場大火不是朱棣指使人放的,而此時朱棣故意製造的不在場證明,因為著火的時候他在老爹朱元璋的孝陵祭祀中。這一切已經早就是預定方案之一了,因為朱棣手下的軍師們都不是吃素的,他們絕對不會讓兩個人相見的。事情都到達了這樣的地步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皇權爭鬥可不是過家家。

先看看朱允炆的面相,一副憨厚,目中無害的年輕人的樣子。

而事實上,他的文人和他的面相相符,他的謙和溫順DNA來自於他的父親朱標,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是被立為皇太子的皇子,朱標的性格極好,從小受到了大知識分子劉伯溫,宋濂的教育,可以說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朱元璋對朱標希望極大,為了朱標不惜殺光所有對他執政有威脅的大臣武將,但世事難料,朱標短命死在了老爹朱元璋的前面,這個多年培養的儲君的死讓老朱悲痛欲絕,愛屋及烏,老朱沒有選擇其他兒子,最後選擇了並沒有著重培養成為皇帝的孫子朱允炆成為繼承者。其實這一切便是悲劇的開端。如果朱允炆是一個盛世王爺,相信能成為詩文歌賦都有所成就的人。但恰恰是這個皇位害了他。他本來就缺少沙場上的歷練和人際鬥爭的經驗,卻突然而然的接收了整個帝國。說實在話,皇帝不是任何人都能當的。

在看看咱們朱棣同志的面相,不怒自威,完美遺傳了開國皇帝朱元璋的DNA,自小在戰爭中磨礪,自小在鄉下陶冶意志,成年後開拔到自己的封地北京,奮發圖強在戰場上戰功赫赫,成為了北方戰神,文學武藝無不精通,這些年的鍛鍊對於朱棣來講,實實在在的讓他成為了坐擁天下的胸懷和本事,從自然界優勝劣汰法則講,朱棣才是最佳的皇位繼承人,事實上,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了這一切。“我,朱棣,就是明成祖大明皇帝,我不但要威震華夏,還要光耀異邦”。

於是,南京城破前,便上演了開始的那一幕,在大明只能我稱雄,我要殺死一切敵對勢力,就讓皇宮的大火來證明誰才是這個帝國的真正的King!!


老豬的碎碎念


假設的挺有意思,但是這種情況對朱棣來說真的不算什麼。

靖難之役經過朱棣三年多努力才得來最終勝利,進入南京,而與此同時,大勢已去的建文帝放火焚燒宮殿,其人到底是葬身火海還是秘密潛逃,歷史上有很多猜測,現代考古中也有很多例證,在此不做過多表述,因為我們已經假設了,建文帝沒死,沒跑,不交出皇位,這是前提條件。伴隨著靖難之役的結束,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一種假設和疑問。

其實,對於朱棣這種殺伐果斷的人來說,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太容易解決了。

一、軟禁。朱棣起事,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如果出爾反爾那就喪失了“先機”,古人講名正言順,包括朱棣在內也不能免俗。那麼諸如方孝孺等人都被肅清後,建文帝的最好結果就是被架空或者軟禁。朝堂官員肯定是不會再讓朱允炆接觸了,而朱允炆的消息也會被封鎖。

古人經常會“鬱鬱而終”,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除了一日三餐,他所有事情都無法去做,說白了就是吃喝拉撒睡,書沒得看,誰也不會和他講話,飯菜都是由小窗口遞進去,不再有任何其他形式的交流,在狹小的空間裡,這個人是不會活很長的,最關鍵的是,人吃五穀雜糧肯定要患病,如果不給看病的話,對外宣稱重病駕崩也不奇怪。皇位自然還是朱棣的,三請之後,朱棣登基。

二、謀殺。隨便編出來一些諸如,建文帝很後悔,建文帝想不開,建文帝自覺無顏面對祖宗等等,守衛一時不察,朱允炆竟然碰壁,或者撞牆,或者上吊,或者服毒,總之朱允炆肯定是死了,那時候,朱棣再幹嚎一聲“傻小子,何苦如此!做叔叔的能害你麼”做皇帝也是水到渠成。具體是怎麼死的,那就可以隨意發揮了,可以有意把門窗大敞四開,朱允炆那體格,一宿就見效,有病不治的話,幾天朱允炆就嗚呼哀哉了。

做得再狠點 ,直接就殺了,沒有人會說朱允炆是被殺的,他想不開了自殺不行麼,誰會,誰能,誰敢去查驗屍身呢?即便有膽子,朱棣也不會給他們那種機會的,有異議的直接就三族了。

三、朱棣不會進城以後才去考慮這些問題,這種事早做籌謀是必然的,有一種情況就是即便建文帝沒有自焚而死,朱棣的下屬也會點把火把朱允炆扔進去的,這是最乾脆的做法,一推六二五,我不知道,他自己死掉了。見了面才是麻煩的開始,這種事情是朱棣不想看到的。

四、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圈禁建文帝后,偽造禪讓聖旨,至於是誰寫的,那個時候已經沒人在乎了,絕大部分大臣們的骨頭還是比較軟的,等朱棣登基以後,建文帝作為一個禪讓後的王爺,其實連囚犯都不如,朱棣隨便伸伸手,暗示一下,朱允炆就小命不保了。

看了這個題目覺得有意思,所以就進來答一下,一切都是在假設的基礎上,所以也不需要多麼嚴謹,大家權當看著玩,打發打發,春晚到來前的時間好了。

新年快樂,六時吉祥。


古今通史


朱棣敢不敢殺朱允炆?有何不敢?狗急了都會跳牆,更何況是沒有退路的朱棣。

什麼“靖國難”、“清君側”只不過是蠱惑人心的伎倆罷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朱棣的目的在於高高在上的那個位子。朱棣也知道,當上皇帝之前,他就是亂臣賊子,他的這種行為就是造反,他的軍隊不過是叛軍。所以,朱棣是心虛的。

(靖難之役)

從“靖難之役”開始,朱棣便在做一件沒有退路的事,玩兒一場絕對不能輸的遊戲。贏了,江山就是自己的;輸了,世上再無朱棣。

進了南京城,朱棣看到朱允炆一激靈滾鞍下馬喊皇上萬歲?可能嗎?歷經千辛萬苦,堵上全家性命,可不是真的“靖國難”、“清君側”,而是自己當皇帝。

怎麼處置朱允炆?殺了不合適。確實,殺了當今皇帝會揹負“弒君”的罪名,也使得“靖難”、“清君側”的謊言不攻自破,等於告訴世人自己是個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這樣不但讓之後朱棣的皇位失去“合法性”,而且還要揹負道德和輿論的壓力(不管歷代皇帝是否在乎,這種東西確實存在),也使得。但是,如果實在沒有辦法,“殺”也是絕對問題一勞永逸的辦法。

先來看看當時全國的形勢。

雖然,朱棣攻下了南京城,但他實際控制的地盤除了北平、保定、永平三郡外,也就沒啥了。“靖難之役”在軍事上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在於朱棣最後一次的進攻路線和進攻速度。朱棣率軍繞開濟南、徐州這些城防堅固的大城市,不與南軍主力糾纏,直撲都城南京。當時有個很搞笑的場面,朱棣在前面一路進攻直撲南京,平安、鐵鉉、盛庸這些南軍大將在後面追。不明白得還以為平安等人是北軍,正在追擊以駐地為首的南軍。最後,朱棣在淝河和靈璧擊潰了南軍主力。

(紅色為朱棣的進軍路線)

另外,當時朱棣就像一頭火牛,一個勁兒得往前衝。這次從進攻到攻下南京城,也就半年多的 時間。打下了幾座小城市也不怎麼佔領。估計最多就是出個榜安個民,再徵個糧,立馬又率主力進軍。

從靖難開始到攻下都城南京,朱棣實際上並沒有佔領多大的地盤,全國大部分的地區還是在朱允炆的控制之下。

假如朱允炆還活著,難保那些忠於建文帝的文臣武將們不來個勤王什麼的。而且確實已經有人在這麼做了。

南京城失守時,原兵部尚書齊泰在廣德募兵、翰林學士黃子澄在蘇州募兵、吏部侍郎練子寧和明朝第一個“連中三元”者黃觀在杭州募兵。

朱棣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

如果將朱允炆和朱棣掉換個位置,我倒是相信朱允炆會放朱棣一馬。但對於自己的政敵,朱棣絕對不會心慈手軟。

在朱棣坐上皇位後,開始了暴行——對付建文帝的臣子。

方孝孺,凌遲,滅十族。

黃子澄,凌遲,滅三族。

齊泰,凌遲,滅三族。

練子寧,凌遲,滅三族。

。。。。。。

以上僅為證明朱棣對付政敵的冷酷無情,不多做評述。

回到問題。

(右一為明成祖朱棣)

遊戲到了最後時刻,絕對不能功虧一簣。

當然,讓朱棣提著刀直接殺了朱允炆這也是不太現實的。畢竟,朱棣不傻,不想揹負殺掉自己侄子的罪名。最好的結果就是,建文帝將皇位禪讓給自己皇叔。

禪讓皇位,古來有之。自願的禪讓,堯、舜。不自願的禪讓,漢獻帝、魏元帝。

在攻入南京城後,北軍收到一個很奇怪的命令,不得進入皇城,而是退守龍江驛。很顯然,朱棣在等著自己的侄子自己讓出皇位。

但是,此時的朱允炆出乎意料得燒掉了皇宮,很顯然,他並不想將皇位讓出來。當然,朱棣的這位侄子也沒有選擇自殺,而且跑路了。至於原因,因為沒有找到朱允炆的屍體。

不管怎樣,朱允炆的行為恰恰讓朱棣避開了題主的這個難題,坐到了本不屬於他的皇位之上。


喧囂平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說朱棣和朱允炆的區別。

朱允炆,朱標的兒子,朱標其人,為人謙遜,溫恭懋著,是朱元璋一手培育的帝國繼承人,早年就受過良好的教育,更有開國功臣劉伯溫、李善長和大學士宋濂的親手調教,朱標身上充斥著帝王的家們風範,只可惜朱標英年早逝,這讓朱元璋心痛不已,事後義無反顧的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併為此殺遍朝中貪官汙吏和對朱允炆有威脅的重臣,朱允炆從小受到知書達理的薰陶,又有朱元璋的傾力保護,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書呆子”

朱棣,朱元璋和某個不知名宮女的私生子,很多人說朱棣的性格最像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對這個兒子卻一點也不來勁,完全沒有體現出父親的關懷,更不要說立朱棣為儲君了,朱棣就是在這樣一個缺乏父愛的環境中,逐漸養成了堅韌和不擇手段的品質,這一點和他的父親如出一轍。和朱允炆相比,與其整日和文人墨客談天說地,朱棣更喜歡和朝中大將談論戰場廝殺的內容,他和朝中的武官,特別是開國大將徐達走得很近,朱棣也因此從上了從軍之路,為後來造反奠定了基礎。

我們再來說一下“清君側”,這是朱棣和謀士道衍想出來的一種說法,清君側什麼意思?朝廷中有奸臣,我朱棣就要帶兵“幫助”皇帝把這些王八蛋給殺了。這聽起來是道貌岸然,可實際上真是一個天大的謊言,能想出這種說法的人絕對是彌天詐偽,根本不值得信任,完全沒有道義人倫可言,所以朱棣靠著四年的奮鬥打到南京,即使朱允炆不跑,朱棣也一定會想方設法把他殺了,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當年朱元璋殺朝中異黨想要什麼罪名加不上,朱棣不僅會殺了他,還會想方設法為自己正名,讓天下知道自己才是正統的、無可爭議的皇帝。

甚至可以推測南京那場大火就是朱棣放的。前面說了,朱棣這個人物和他爹朱元璋都是一路貨色,典型的食肉動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朱棣在上位後有篡改歷史的嫌疑,比如朱棣篡改《太祖實錄》,說自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所生,可實際上朱棣的母親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宮女,朱棣上位後還把朱標的事蹟抹得一乾二淨,把建文帝(朱允炆)寫成了黑心皇帝,這一切都是為自己謀朝篡位正名,朱允炆怎麼能不死呢,即使是自己的親侄子,朱棣一樣不會心慈手軟,這就是帝王家的手段啊。


瘋狂歷史課


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名義造反,其實是迷惑天下人的藉口。中國古代講究出師有名,任何戰爭的動員必須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朱棣手下的高級軍官可能會為了榮華富貴與朱棣一榮俱榮,但更底層的普通士兵卻不一樣,即便戰爭勝利,將領們飛黃騰達,而底層士兵們並不能得到多少實惠。所以這造成了底層士兵的信念並不堅定,畢竟,昨日還是吃皇糧的官兵,今天就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反賊。所以朱棣不得不找一個理由,讓士兵相信這場戰爭的正義性。



其實朱棣能找到“清君側”的藉口還得感謝朱元璋,朱元璋死前,曾留下皇明祖訓,其中一條就是若朝中有奸臣矇蔽聖聽,威脅皇權,各地藩王應帶兵進京剷除奸臣。朱棣正是抓住了這一點,為自己的造反尋得了一個上不得檯面的藉口。

但是,當朱棣打進南京城,不得不面臨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即將建文帝身邊一干“奸臣”剷除之後,清君側的目的已經達到,皇帝還是建文帝,自己就得率兵北歸,繼續做自己的燕王。



但天下人都知道,朱棣從北京一路打下來不是僅僅為了殺掉幾個大臣的,登基稱帝才是他的追求。這時,朱棣不得不為他登基找尋另一個藉口。

如果建文帝尚在,按道理確實沒朱棣什麼事。但如果建文帝意外身死,皇帝之位空缺,但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建文之子尚且年幼,朱棣在萬般無奈下繼承皇位,為堵天下悠悠之口尋得一個貌似合理的藉口。


即便朱允炆沒有自殺,朱棣進京後也會製造各種意外將其殺死,但這難免會引人非議,如果他是自殺,或者是朱棣進京之前派人殺的,那就跟朱棣沒什麼關係了。

又或者朱允炆逃走了,其實這對整個大勢也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要知道,逃離京城的皇帝那就不再是皇帝,南京城裡已有新主,各地將領急於向朱棣表忠心尚且來不及,又怎會跟著舊主造反。因為,說到底,這也只是朱家的家事。


歷史就在那裡


朱棣當然敢殺朱允炆,只是這個殺似乎題目中並沒有說清楚是怎麼個殺法,既明殺還是暗殺。

大搖大擺的明殺,假設朱允炆再如何殘暴不仁,貪慕酒色,朱棣也不能殺;如果暗殺的話,誰又能肯定說最後朱允炆的失蹤沒有存在被暗殺的可能性呢?

在中國曆任封建王朝中,朱棣不是第一個皇族之間篡位的人,這個在歷史上發生太多了,而且比朱棣直接更多,比如說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和趙匡義兩兄弟,趙匡胤跟趙匡義喝酒一夜暴斃,緊接著趙匡義上臺,只要不是傻子,基本都可以腦補出當晚發生了啥,當然趙匡義也不會傻到說是我殺了親老哥。

而朱棣不能大搖大擺殺朱允炆的原因,除了在“道義上”說不過去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老爹朱元璋定下的《皇明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這裡也就是說,你可以“舉兵誅討,清君側”,但是沒跟你說直接“清君,取而代之”。

可是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是,朝到底有沒有正臣,還不是一句說說話的事,不能清君,但是君消失逃亡或者人家蒸發總可以的吧,也正是如此,朱棣打著“靖國難,清君側”的名義正式造反了,並一步步向歷史上屬於他的位置走去。

所以總而言之,哪怕當時朱允炆不是消失了,朱棣也不會留他活口,不然也不會當初傳聞中的“鄭和下西洋”的原因之一,況且是都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了。而對於外面的群臣來說,朱棣和朱允炆流著的都是朱元璋的血,並沒有改朝換代那種道德壓迫,該幹嘛還是照舊幹嘛就行了,畢竟對於這些熟讀歷史的人來說,早就已經司空見慣了,而且明擺著就是朱允炆逼人太甚,想想不堪受辱舉家自焚的湘王吧。

只要朱棣不大搖大擺殺朱允炆,這個權力都非常好過渡。


三觀粉碎機


要知道,朱棣自從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靖難之役,全天下的人就知道他燕王造反了,他自己也是將頭顱別在褲腰帶上,有今天沒有明日的,最終他勝利了,自然是要享受勝利果實的。要說如果建文帝不跑也不自殺,那麼自然會落在朱棣之手。

面對這樣的情況,歷史上的做法一般有這麼幾種。要麼殺了,反正自己是造反;要麼囚禁,暫時不殺,一般是還有所顧忌,等到時間差不多再手起刀落;要麼就是讓他成為傀儡,繼續做皇帝,等到時機成熟之後,禪位或者殺害;又或者是立其子嗣,他退居為太上皇被軟禁。

綜合來看,我認為最有可能的應該是讓建文帝成為傀儡或者是讓其禪位,立其子嗣做皇帝。

第一,建文帝是太祖指定的繼承人,有大批的官僚階層擁護,朱棣作為太祖之子,也不敢貿貿然的行違逆之道,弒殺正統的帝王。

第二,朱棣用的是“清君側”的名義,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如今自己擅自殺害建文帝就是在自打耳光,告訴世人他出爾反爾,威信會大失,被人所詬病。

第三,殺害帝王,這是會引起尚未安定下來的勢力的強烈反抗,如此戰火燃燒,並不是他朱棣所願意看到的,畢竟太祖皇帝兒子不少,掌控重兵的也不少,誰會服氣誰呢?搞不好會被人所趁機而聚起大勢,如此就糟糕了。

第四,如果將建文帝或其子抓在手中,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無形中培植自己的勢力,逐漸掌控朝政、軍政大權,大權在握,威信十足,自然可以水到渠成的行廢立之事,如此解決了尚不明朗的形式。

所以殺害建文帝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相信朱棣不會做,姚廣孝也不會願意看到,如此讓其成為傀儡是最佳的方式,只不過這樣一來,朱棣登基為帝的時間將會要有所拖延,而且對朱允炆的掌控也是不能放鬆的,否則將會有被複盤之機,說來朱棣肯定也是極其不爽卻又無可奈何的!


歷史風雲天下


題主,你的問題就有問題。假如朱允炆不跑或自殺,他都自殺了,朱棣再殺他一次?還是鞭屍啊?鞭屍就有點過分了。

如果朱允文沒跑的話,朱棣也不是敢不敢殺他,而是有沒有這個必要去殺他。當然了,這得看朱允炆的表現了。如果真的要殺又該怎樣殺他?接下來小殤就來給大家分析一波。


朱棣發動靖難歷時四年,攻入南京,登基為永樂帝。還好在他沒稱帝之前朱允炆消失了。如果朱允炆沒跑的話,對於朱棣只有三個選擇:

一,在進南京之前讓朱允炆消失

這個選擇對朱棣來說無疑是最好的。他是打著清君側的口號,發動靖難。朱允炆半身並沒有多大的過失。所以不管是廢了他也好,殺了他也好,自己都要揹負罵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才會選擇這樣做。然而事實就是這樣,朱允炆消失了。不知道這是真的巧合,還是朱棣讓我們看到的一個巧合。朱允炆是死了還是跑了,到現在歷史學家還沒有什麼發現。


二,以燕王的名義輔政朱允炆

輔政是好聽的,其實就是說朱允炆就是個傀儡,朱棣把持朝政。類似於多爾袞輔政順治那樣。不過朱棣並不是多爾袞。按照他的個性,攝政王的名號是滿足不了他的。他會等時機成熟後,像曹丕那樣廢掉朱允炆,自立為帝。然後等待朱允炆的命運就是被軟禁起來,了卻此生。如果朱棣不忍心大侄子受這樣的苦的話,可能會讓他被自殺。

三,省去輔佐的過程,直接篡位

這種可能性是最小的。朱棣登上皇位後,又是殺反對他的人,又是派人去找朱允炆,而且還重修史書,編了一部永樂大典。急於把自己身上的汙點來掩蓋掉。他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如果真的一到了南京,就把朱允炆給廢了,或者殺了自己當皇帝。那麼篡位就坐實了。像朱棣這麼有忍耐力的人,他寧願等上幾年,也不會這樣做。真的做了,朱允炆估計命運同二。先是被囚禁,後又秘密死亡。

朱棣跟朱允炆不一樣,從小混跡沙場,殺人連眼都不眨一下。是侄子又怎樣?朱允炆念及舊情,他朱棣可不念。只要朱允炆阻礙了朱棣稱帝的道路,他一定會殺。畢竟只要有了權力,還有什麼不能夠改變?


小慶聽歌


明目張膽的不敢,可私底下的事兒誰知道?

朱棣起兵打的是清君側的旗號,這也是中國古代的通病,任何人造反都不會說哎呀我要造反了,總得給自己點理由的,朱棣也是如此。

那麼餓問題來歷,朱棣造反要說清君側,是朱允炆身邊有奸臣,這打到南京了,難道他清了君側,自己還要轉身回去嗎?

明顯是不可能的。

這個時候的朱棣就面臨著一個選擇。

不是說自己要不要回去,而是如何對待朱允炆。

現場殺了,估計會走漏消息,如果消息傳出去,都說他殺君,那他當皇帝也當的不是滋味,何況忠於朱允炆的人還多著呢,人家知道皇帝不見了是一回事兒,要是人家知道你殺君,那可就又是一回事兒了。

如果不殺,那就面臨著如何處置,朱棣自然不會自己回去還讓朱允炆當皇帝,他最少也得當個監國之類的,慢慢奪得政權。

對於朱棣來說,這是一個多麼折磨人的過程啊。

所以,一場大火,什麼都解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