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遗憾!清明节消失掉的一大民俗,曾经很盛行,现在连听说都很少了

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大约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左右,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天既是自然节气点又是传统节日,所以,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民俗风情。

遗憾!清明节消失掉的一大民俗,曾经很盛行,现在连听说都很少了

在清明节前后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民间会举行形式各样的民俗活动。比如: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蚕花会、寒食等等,内容丰富多彩。但很可惜,有一些民俗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遗憾!清明节消失掉的一大民俗,曾经很盛行,现在连听说都很少了

最遗憾的就是插柳了,插柳本是清明重要的民俗活动。民间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说法,古诗词里也有“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

遗憾!清明节消失掉的一大民俗,曾经很盛行,现在连听说都很少了

的描述,说明清明插柳在古时是处处可见很普遍的景象。清明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时节,通常人们在郊游踏青扫墓时,都会顺手折下一支支青藤绿柳,插在自家的檐前屋后,佩在胸前,或编成环状戴在头上,表达“送旧迎新,春满人间”之意。

遗憾!清明节消失掉的一大民俗,曾经很盛行,现在连听说都很少了

但是,你认为古人插柳仅仅那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清明插柳习俗的起源和寓意有很多说法,东西南北也各有不同,相传从隋代开始,盛行于唐宋。起因有三:

一、为了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

遗憾!清明节消失掉的一大民俗,曾经很盛行,现在连听说都很少了

据说神农氏是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人。但在辞典里对神农氏的解释很模糊,是一个多义词,主要指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一般认为这个人是炎帝。他和黄帝二人被尊称为中华民族始祖,我们为什么叫炎黄子孙,正是这个道理。清明节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也就是祭祖,一直沿袭到今天都是清明节最主要的礼俗主题。

二、辟邪。

遗憾!清明节消失掉的一大民俗,曾经很盛行,现在连听说都很少了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把清明节并为一年中的三大鬼节之一,即: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观世音菩萨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令人起死回生的画面,这正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因而古人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称之为“鬼怖木”,清明插柳是为了驱虫辟邪。

三、祭奠“柳郎”柳永。

遗憾!清明节消失掉的一大民俗,曾经很盛行,现在连听说都很少了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才华卓越,却一直怀才不遇,年轻时便混迹于京城烟花柳巷之中,晚年的柳永穷困潦倒,死后众青楼女子集资将他安葬,而且在每年清明节这天,诸名姬各备祭礼,折枝插柳,载酒爻饮于柳永墓前。后来,民间百姓纷纷效仿,插柳便成为清明节的习俗流传了下来。

清明节的节俗非常丰富,加上各地的差异,形式多种多样,涵盖生活各方面,有关于饮食的,体育活动的,文娱的,女人的,小孩的。仅关于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还有很多说法,只是没有被我们很好的传承下来。或许有人会问插柳需将柳枝折断,会不会破坏树木生长,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无论是树木还是花草在生长的过程中,也需要修枝剪叶,去除多余的部分,才能减去余赘更好的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