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晚上吃薑“毒”過砒霜,有科學根據麼?

舞動精彩


姜,不僅是日常烹飪中的常見的調味品,有去腥之效,更是在生活中發揮著不少用處。風寒感冒?來碗熱乎乎的薑湯!胃寒噁心?用薑湯暖暖胃!女性朋友生理期痛?衝一杯紅糖姜水!姜真的用處那麼大嗎?那為什麼又有“晚上吃薑勝砒霜”的俗語呢?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姜的品種是生薑,生薑中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還和其他蔬菜一樣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其中鉀含量達到387mg/kg。此外還含姜特有的薑辣素。薑辣素含有特殊香味,能刺激胃中胃液分泌,可以有促進消化並且改善食慾的效果。而此外,生薑中還含有較多的揮發油,揮發油可以加快血液的循環,使神經興奮,全身變得暖和。因此才說薑湯有很好的驅寒效果。

可是由於晚上人體進入休息狀態,如果吃過量生薑會使腸胃代謝加快並且刺激了血液循環,不利於機體夜間休息。但是其實在晚上正常量的攝入生薑,例如在炒菜蒸魚的時候加上一撮,並不會對人體有太大影響。由此可見晚上吃薑“毒”過砒霜,實屬誇張。

姜在我們日常飲食、調味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並且也不會因為晚上吃薑就會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危害,因此在適量的情況下,大可放心食用。


超哥話食


晚上吃薑“毒”過砒霜,有科學根據麼?
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想必這句話大家都聽過。
咱們逐一對比"姜"和“砒霜”的特性。
首先,強調一點,能經過口鼻皮膚等等途徑進入人體的物質,都是有安全性指數的。我們可以用毒性簡單衡量。姜是藥食同源的食物,有很多食療中藥特性。砒霜,是毒藥,但同時也是中藥,只要用法得當,也是可以救人的。
其次,從劑量角度說毒性,砒霜是三氧化二砷,屬於急性毒藥,劇毒。從毒理學分析顯示,大鼠經口半數致死量(LD50)為14. 6mg/kg,這個是說如果100只大鼠通過吃的方式吃砒霜,攝入劑量按照體重來算,每kg體重吃14.6mg砒霜時,會有50只大鼠死翹翹。為什麼是大鼠?因為不能拿人做實驗啊。對於人,這個劑量可作為參考。
按照人均60kg的體重,吃14.6*60=867mg=0.876g的砒霜,100個人大概會有50個人死亡。這麼1g的姜有多少呢?看圖片。(由於家用電子秤精度不高,分度值1g,大致瞭解一下即可)
顯而易見,晚上吃這麼一片姜,100人吃,100人都不會死,每天晚上吃,吃上一輩子,也不會有太大風險。
順便提一句,我們熟悉的食鹽,也就是氯化鈉,它的大鼠經口LD50為3.75g/kg,意思是100只大鼠,按照1kg體重服用3.75g的劑量,會有50只大鼠死於“齁死”。若放到人身上,100個60kg的人,每人都一口氣吃了225g鹽,大概率有50個人,按照老北京的說法,“快變燕巴虎了” 。
那麼回到主題上,是不是真的有一些科學依據呢?還真的有那麼一點。大自然中廣泛存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人體攝入的硝酸鹽85%-90%來自蔬菜,鮮姜也不例外。
亞硝酸鹽的危害,有兩類,一個是急性毒性,它的大鼠經口LD50為57mg/kg,大約是砒霜的四倍;另一個是慢性毒性。現代科學研究,長期、反覆攝入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在一定條件下,會和體內的胺類物質結合生成亞硝胺。亞硝胺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確認為 2A 類致癌物,這個級別代表“很可能與致癌相關”,對於亞硝酸鹽,很可能會導致食管癌、胃癌等。現在大家都知道要少吃醃製的加工肉和鹹菜,也知道不要吃綠葉菜的隔夜菜,這些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相對高一些。
2002年,JECFA(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評估認為,亞硝酸鹽安全值線ADI,即每日允許攝入量應定為0.07毫克/千克(以亞硝酸根離子計算),而普通人在正常的飲食情況下基本不會超過這個水平。那麼姜裡的亞硝酸鹽含量到底有多高呢?按照《四川食品與發酵》裡的一篇論文,測定出鮮姜中亞硝酸酸鹽的含量為0.3046mg/100g。可推算出,若因使用鮮姜而造成亞硝酸鹽急性中毒,60kg體重的人,約需集中食用1140kg鮮姜。慢性毒性就不是那麼容易推算了,在此從略。
筆者所在肉製品工廠,曾有產品被檢測出亞硝酸鹽,數值很貼近最大檢出限,同時肉色發粉,查找原因,配方里並沒有亞硝酸鹽。逐一排查,並經過大量實驗和檢測後,發現鮮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因物理加工而變化。鮮姜加工成薑末後,隨著存放時間,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再添加到肉製品中,最終產品檢測出。規範鮮姜加工薑末以及添加到產品中的時間管理,可以規避該不必要的風險。換句話來說,鮮薑末做好後,及時使用,更安全。
筆者曾在網紅餛飩店裡吃鮮肉餛飩,裡面放了大量的鮮姜,味道很鮮,但同時肉餡呈粉紅色,一想到這代表著亞硝酸鹽含量略高,瞬間沒了食慾。無論是不是晚上吃,都有點“賽”砒霜的不安。

美食碎碎念


古人云: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個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說明早上吃薑比晚上好,但是晚上吃還沒有到砒霜這麼誇張的地步!

中醫認為人在清晨之時,胃中之氣有待升發,而姜味辛性溫,含有薑辣素等活性成分,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為一天中的食物消化吸收做好鋪墊;而晚上,人體應該是洋氣收斂,陰氣外盛,因此應該多吃清熱,下起消食的食物,這樣有利於夜間休息,吃薑會影響睡眠傷及腸道,所以用晚吃薑如砒霜的誇張說話來警示大家。

晚上吃薑的壞處:

1.影響睡眠,生薑性溫,提升陽氣,按照中醫理論夜間休息時陽入陰,若陽氣太盛,會讓人睡不著。

2.影響腸胃,生薑裡面的姜酚會刺激腸胃蠕動,白天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晚上還增強蠕動會讓腸胃負擔加重,時間長會傷及腸胃。

3.上火,生薑性溫,晚上進食很容易產生內熱,日久會出現上火的症狀。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生薑性溫,但是生薑皮性涼,通常入藥時需保留姜皮,以保持藥性的平衡,不過以下幾種情況是需要去皮的哦!

1.脾胃虛寒者,或食用苦瓜,芹菜等寒涼食物,應去皮。

2.患風寒感冒,煎紅糖薑茶,需去皮。

3.用生薑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等症狀時要去皮。

吃薑的原則就是風寒症適宜,熱性病不宜;寒性體質適宜,熱性體質不宜,另外就是便秘者不可食,會加重症狀;爛姜不可食,含有毒性物質。


券農小白


中國有很多養生的古諺語,比如這句:“早上吃薑,勝過吃參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很多人對這句話不能理解,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

我們先看一下生薑的功效:生薑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外能發汗解表,治外感風寒輕證;內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而止嘔,有“嘔家聖藥”之稱,適用於多種嘔吐證,尤以胃寒嘔吐最宜;且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此外,還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之毒。臨床上,生薑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藥。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一天之中有陰陽之分,早晨自然界陽氣逐漸上升,至正午最旺。隨後陽氣逐漸衰弱,直至午夜陽氣最弱。中醫講究天人相應,

早上吃薑可以幫助生髮陽氣,順應自然規律。而晚上陽氣減弱,陰氣旺盛,吃薑會影響陽氣的收斂,不利於身體的自然調節。所以古人認為,生薑一日之中,夜不多食,一年之中,秋不多食,有“秋姜天人天年”、“晚上吃生薑,等於吃砒霜”的誇張說法。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姜含有薑辣素等活性成分,對心臟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速,血液循環加快,增加神經興奮性。姜中所含的姜酚會刺激腸道蠕動,白天可以增強脾胃功能。而夜晚人體處於休眠狀態,這兩種成分的刺激都會不利於人們的睡眠。

總的來說,晚上不適合吃生薑,但“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的說法有些誇大其詞,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虛寒體質的人晚上適當的吃點生薑也沒有什麼問題,所以還應具體情況而定。


男科王傳航教授


姜是我家最常用的食材,幾乎每頓都用,不分早晚,要是真的勝砒霜,活到現在的我怕是已穿越好幾個輪迴了。



生薑既是一味調味品,又可作為蔬菜單獨食用。李時珍就曾說過生薑“可蔬,可和,可果,可藥”,作為菜蔬,生薑可去腥去羶,還能增添香味。有很多流傳下來的俗語,完美詮釋生薑與生活的密不可分:“魚不離姜,肉不離醬”,想做道味道鮮美的魚,沒有姜是萬萬不能的!“常吃蘿蔔與蔥姜,不勞醫生開藥方”,“晨起三片姜,賽過人參湯”,“吃飯不香,要吃生薑”,當然還有問題中的“早吃生薑暖腸胃,晚上吃薑如刀槍”,姜有那麼多功效,為什麼晚上不建議吃呢?如果吃了會怎樣呢?



(1)為啥不建議晚上吃。

晚上是休息時間,全身都處於休整狀態,而生薑性溫,可促進腸蠕動,吃多勢必會影響夜間休息。所以提倡晨起可以吃點姜,激發情緒,健脾溫胃,促進氣血運行,還有美容養顏之功效。

(2)吃了會怎樣呢?

至少我還健康地活著,只要不是服用生薑過多,就不會出現對身體不利情況,相反,在很多情況下倒是可以嘗試用生薑解決一些健康問題。因為生薑中含有薑辣素(擴張血管,加速血流,增高體溫),揮發油(刺激胃液分泌),經常食用可加速血液循環,去除自由基,促進消化。



風寒感冒可以喝薑糖水;暈車暈船可以生薑貼肚臍;嘔吐腹瀉可用生薑煎水飲;還可以治凍瘡,手脫皮,牙癢,協助煎魚不粘鍋。

生薑雖是個寶,也有人群不宜食用,比方有眼疾,有痔瘡,有癰腫的人群;生薑對胃粘膜有刺激,所以不論白天夜晚,都不可多食;爛姜更是不能吃,其中含有的黃樟素對肝臟有損害,可誘發肝癌。

(王芳,主管護師,註冊營養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這是一句很有影響力的話,在不同的媒體都有知名專家表達過,但我的觀點是相反的,原因是我經常晚上吃生薑,沒有產生什麼問題。我也見過晚上吃螃蟹的人,生薑的薑絲加在調料裡,沒有見到產生過什麼問題。所以,我覺得這個說法只能是一個傳說。

生薑的作用

要說晚上吃薑就等於吃砒霜,必須知道生薑的性味與作用是什麼?如果使用,或者使用不當會有什麼問題?

生薑是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秋、冬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生薑在藥用上有三個品種,分別是乾薑,炮姜與姜炭,加工方法,就不多說,以免佔用大家的寶貴時間。

生薑味辛,性溫,歸肺、胃、脾經。

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記載它的作用都是正面的。比如《神農本草經》"去臭氣,通神明。陶弘景說它可以"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歸五臟,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溼寒熱。"《本草綱目》它"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痺;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溼痛。"

現在生薑可以用於以下目的

  1. 解魚蟹毒,吃魚蟹時以生薑佐餐。
  2. 治療輕度風寒引起的傷風
  3. 治療 受涼引起的胃痛
  4. 受涼引起的嘔吐
  5. 生薑外搽患處用於治療斑禿
  6. 生薑汁外用治療風寒溼痛

使用生薑不當出現問題

古書記載副作用有以下一些:

《本草綱目》:"食姜久,積熱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

《本草經疏》:"久服損陰傷目,陰虛內熱,陰虛咳嗽吐血,表虛有熱汗出,自汗盜汗,髒毒下血,因熱嘔惡,火熱腹痛,法韭忌之。"

《隨息居飲食譜》:"內熱陰虛,目赤喉患,血證瘡痛,嘔瀉有火,暑熱時症,熱哮大喘,胎產痧脹及時病後、痧痘後均忌之。"

沒有看到任何古書提到晚上吃它有等於砒霜之說法。

食用生薑、藥用生薑的注意事項

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 生薑不宜久服,如果每天吃上半兩一兩,一定會出問題
  2. 陰虛的人不宜頻服生薑,或不用生薑入藥,如果是炒菜,佐餐,少量食用,不會出現問題的
  3. 痔瘡病人,肛裂病人,胃酸多的、消化道潰瘍的病人不用,胃熱病人暫時不宜食用

以上是我的觀點,各位讀者大人,你生活中食用生薑的體會又是怎樣呢,有什麼我沒有說到,可以分享的故事呢?


衷大夫說


生薑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能發汗解表、溫胃散寒、和中降逆。

吃生薑,有講究。中醫講:早吃生薑如參湯,晚吃生薑似砒霜。是說早晨吃薑可以生髮陽氣、提神、助消化。而晚上吃薑會使人興奮、燥熱,影響休息和睡眠。

“晚上食姜,如食砒霜”並不是說晚上吃薑有多大毒性,只是誇張的形容晚上吃薑的負面影響較大。



馬山大夫


從營養學的角度講,晚上吃薑並沒有這麼大的危害。

生薑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別名有姜根、百辣雲、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薑、蜜炙姜。姜的根莖(乾薑)、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性溫,其特有的“薑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吃過生薑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裡呆久後,吃生薑就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如果說晚上吃薑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恐怕就是血液循環加快,身體燥熱而影響睡眠。但是很少有人天天能吃薑吃到這種程度,即使偶感風寒喝點薑湯水,也只是微微出汗,還遠遠達不到影響睡眠的程度。至於說象砒霜一樣的毒性,那就是危言聳聽了。

(海賊營養團 花匠:安娜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王興國營養特訓班四期學員 營養科普原創作者 嘮“糖友” 的嗑兒 說“減重” 的事 還有好吃的、好喝的和你一起分享)


營養海賊團


古人云:”早吃薑賽過人參,晚吃薑毒過砒霜””上床蘿蔔下床姜”無論是那種說法,都是中醫根據姜的屬性來說的。

毒過砒霜,說得有點誇張。中醫認為,姜是大熱,補陽之物。而我們身體到了晚上屬於養陰時段。如果在這時吃薑,無不會傷陰,使陽氣開始生髮。久而久之身體會缺少陰液,出現陰陽失衡。

科學依據對於古代中醫來說,是有點困難,因為在分析化學沒有出現之前,一般都是憑經驗。當分析化學出現後,就可以從中化驗出姜裡所含的成分。我們來看看姜裡所含的營養成分有哪些?



姜主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以及鈣、鐵、錳等多種礦物質。除此之外,還含有植物化學素,姜中辣味的主要成分為薑辣素(即姜酚)。辣姜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心血管功能,治療眩暈嘔吐以及改善胃腸道功能,增強免疫力消炎的作用。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功能。也就是說薑辣素有促進血液循環,引起血管運動中樞神經的興奮,而且促進胃腸功能蠕動,起到止痛、發汗的作用。因為,不光是辣姜素,而且姜裡的膳食纖維也同樣起作用。

這樣看來,中醫所講姜不適合晚上吃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夜間睡覺前需要心境平和,如果食用姜的量大,無疑會影響夜間睡眠。毒過砒霜,確實有點言過其實。姜有這麼多好處,我們可以在晚上少吃一點點。比如炒菜或是熬湯時切點薑絲,特合適對於陽虛怕冷的體質很適合的。再說了,營養學講究食物均衡,搭配合理。既然姜熱,你還可以搭配涼性水分多得食物,比如說冬瓜等。

故,再好的食物也不能過量。


李愛琴營養師


俗話說:早上吃薑賽過參湯,晚上吃薑毒過砒霜。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也並非沒有科學依據,不過有些誇張了。主要是根據中醫學上的一些定論來判斷,稍微公正一點來說的話,應該是“早上適合吃薑,晚上不適合吃薑”。

傳統醫學上,生薑肉是一種溫辛的材料,生薑皮是一種辛涼的食材,如果吃薑咱們包裹著姜皮來吃的話,溫涼相抵,可以算作是平性,不過辛味還是存在的。不過現代人多不喜歡吃薑皮,因為味苦澀,而且害怕沒洗淨吃些髒物,另外就是姜皮粗糙,樣子不好看,要求高點的料理一般都會去皮,所以一般是去了皮料理的。一般吃到我們肚子裡的姜基本是辛溫食物,如果用姜擠汁吃的話,也可算作是辛溫食物。

早晨的興奮劑

辛散寒能力強,而溫能健脾和胃。

在清晨清醒之時,胃氣有待生髮,恰好生薑有次能力,給胃開路,為一天的消化做好鋪墊。早晨我們的精力也需要更充沛面對一天的學習和工作,而生薑能夠加速血液循環,其中的辣素等揮發油也能讓我們更清醒,讓身體充滿幹勁。很多著涼感冒的人都喜歡喝薑湯,之後身體發熱,感覺溫暖,利於感冒恢復,這也是利用了生薑辛溫的特點。另外,月經期間氣血不暢,宮寒胃涼的女性朋友的藥方中也經常搭配生薑,為的就是驅散保暖,溫熱身體。

但晚上可能影響睡眠

但到了晚上,我們的精力本來在一天就耗費了不少,是時候收斂氣息,保存內力了,如果這時候再吃些生薑,氣息升騰,反而讓我們更興奮活躍。特別是在睡前,我們需要安靜的狀態,利於休息,而生薑讓我們發熱不安,還可能因為其姜酚等刺激性物質刺激腸胃道,造成腸胃不適,影響睡眠。所以,晚上不適合吃薑。但這也因人而異,有人體質極寒,也許晚上吃薑還能暖熱身體,促進睡眠,特別是冬天寒冷,手腳冰涼的人,可以適當喝點薑糖水,暖熱脾胃臟腑,有利睡眠。

說生薑如“砒霜”未免言過其實,晚上吃薑的確不利睡眠,也不利於氣息的收斂。長期如此可能會導致精力的損耗,讓我們看上去疲憊虛弱。生薑的營養價值並不低,有多重礦物質、維生素含量。還有薑辣素、姜酚、姜酮等抗氧化、揮發性油。適當吃薑能夠促進食慾,開胃健脾。還能夠通過這些揮發刺激氣體殺滅病菌、消腫止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