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磁場黑洞,才是傳統“黑洞”真正的本質!

黑洞,很“黑”,很遙遠,但我們似乎並不“陌生”。

天文學對黑洞的定義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也就是說,黑洞是宇宙空間存在的一種天體。由於其緻密結構造成的強大引力,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同樣,其他光源射入黑洞的光線也會因吸收而不被反射,所以在宇宙觀測中表現出一大片空無區域。

磁場黑洞,才是傳統“黑洞”真正的本質!

△ 電腦模擬“黑洞”想象圖

然而,黑洞的這個理解。或許是錯誤的。“黑洞”的嚴格理解,應該叫“磁場黑洞”或者說是“磁場旋渦洞”。

1、傳統“黑洞”理解為什麼錯了?

如今的太空探索時代,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擁有先進的天文觀測設備,像哈勃太空望遠鏡,大型射電望遠鏡,高靈敏光學接收望遠鏡等。精度上,幾萬公里外一支燭光都不在話下。距離上,更是跨越百億光年之遙。

然而,人類對“黑洞”還顯得束手無策。只能停留在根據黑洞視界範圍外的異常現象,推斷“黑洞”的存在及其性質,而至目前尚都未能直接觀測。

如果說“黑洞”真是一種質量和密度都巨大的“天體”,那麼在“黑洞”事件視界範圍外與物質密度相對極小的外層太空兩者之間還必然存在一個分界面

光的特性,在不同介質層同時具有折射和反射現象。雖然折射後的透射光被黑洞捕獲不能散發出來,但在這個分界面還是會有部分光線被反射

磁場黑洞,才是傳統“黑洞”真正的本質!

△ 黑洞視界之外,還應該存在介質不同的分界層

目前人類能觀測的,只有黑洞視界外層被彎曲的光線,而未觀察到任何反射光,這確實有點不合邏輯。

問題來了,為什麼至今看不到黑洞的廬山真面目?又或者說,我們為什麼看不到黑洞外層分界面的反射光呢?

答案在於,“黑洞”是緻密星球的假設是錯誤的。相反,“黑洞”更可能是一個物質密度極度稀薄的高速旋轉磁場,即“磁場黑洞”。或者嚴格來說,應叫“磁場旋渦洞”。

2、什麼是“磁場黑洞”?

磁場黑洞≠黑洞磁場。

前者,是接下來將要討論的全新概念。後者,是當前概念“黑洞”的磁場。

磁場黑洞是指在宇宙空間分佈的某些異常磁場區域,其內部並沒有像傳統黑洞定義的緻密物質,但具有像黑洞一樣吸收一切物質和能量

(包括光)的能力。

磁場黑洞,才是傳統“黑洞”真正的本質!

△ 磁場分佈異常區域,出現漏斗狀旋渦

磁場,是看不見摸不著卻客觀存在的一種能量場。它在磁源一定空間區域內連續分佈,且不由原子或分子組成,所以在場區範圍內有無物質無關緊要。

宇宙天體普遍具有磁場,而當大量天體高速運動時,會產生各種大小不一的磁場相互疊加。這些不同角度、不同大小磁場相互作用形成“磁場旋渦洞”。

磁場漩渦洞的一個特點是:磁場旋渦眼內部物質極度稀薄,磁場旋渦眼周邊物質與更外圍空間物質密度沒有明顯差異,且都在螺旋狀向旋渦眼靠近,最後在下方漏斗口被噴射。猶如河流匯集區域的水漩渦,或冷熱大氣相遇形成的颶風旋渦(反向流動)。

磁場黑洞,才是傳統“黑洞”真正的本質!

自然界物體能量大小主要由物體質量和運動速度兩個因素決定。雖然磁場旋渦周邊物質密度不大,但由於旋渦轉速極快,且高能磁場對場區內物質有非常大的磁作用力,當場區內物質凝聚朝一定方向作有序高速運動時,便能對周圍空間產生極強的引力效應。

高能急速旋轉的磁場旋渦,可以吸聚各種射線能量。而且高能磁場還可以分解大分子物質轉換為小分子物質,這個過程中也有能量釋放。

無論是磁場吸收的宇宙射線能量,還是物質分解釋放的能量,最終都將在遙遠的旋渦漏斗口噴射。磁場旋渦的漏斗口可以綿延上萬公里,其噴射形式可能是各類宇宙射線,低原子核物質,或等離子體。

磁場黑洞,才是傳統“黑洞”真正的本質!

旋渦口及周邊物質密度幾無差異,可以穿透宇宙射線及恆星光線,被視為正常的太空環境。

相對於旋渦口及周邊,旋渦眼內部極度稀薄狀態更接近真空,幾乎沒有任何物質、能量及各類宇宙射線,因而表現為空無的“黑洞”。

也就說,傳統討論的“黑洞”,其實就是這類磁場旋渦的“旋渦眼”。我們暫稱之為“磁場黑洞”,即形象化叫法的“磁場旋渦洞”。

3、“磁場黑洞”如何解釋各類現象?

傳統“黑洞”具有很強的引力,可以很好的解釋光線是因被吸收而沒有直接反射,以致看不到。但其事件視界外的分界面層反射光線也一直未觀測到,這一點不符合常理。

磁場黑洞,才是傳統“黑洞”真正的本質!

△ 電影《星際穿越》展示的黑洞及光線狀態

“磁場旋渦”則因為旋渦眼幾近空無同樣不能被看到。而且由於旋渦眼周邊與更外圍環境一樣,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分界面反射光”。

傳統“黑洞”在視界範圍外,由於強大的引力導致光線彎曲現象。這是從光有動態質量角度解釋彎曲現象。但引力並不是光線彎曲現象的唯一因素。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其即是粒子也是一種電磁波。高能的引力場和電磁場都可以使得光線彎曲。

“磁場旋渦”顯然是高能磁場,電磁波受磁場影響發生彎曲也是自然現象。

1974年,物理學家霍金先生過量子力學的方法得出結論,黑洞不僅能夠吸收黑洞外的物質,同樣也能以熱輻射的方式向外“吐出”物質,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霍金輻射”。

2014年9月,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梅爾西尼—霍頓表示,她同意霍金輻射的存在,當恆星因自身的引力發生坍塌時會向外輻射能量。但她認為,發出這種輻射後,恆星的質量也會不斷地發生損失,這些恆星坍縮時就不可能達到形成黑洞所必須的質量密度。同時表示垂死的恆星在發生最後一次膨脹後,會爆炸消亡,黑洞奇點永遠不會形成。

對於“霍金輻射”的物質或能量噴射,用“磁場旋渦”也是可以解釋的。

高能急速旋轉的磁場旋渦吸收了大量的物質能量、物質分解釋放的能量及宇宙射線能量,在上萬公里公里外的漏斗口區域被噴射,形成“霍金輻射”。

磁場黑洞,才是傳統“黑洞”真正的本質!

好比湖泊中的無底洞,洞口的漩渦可以吸收周邊的水體、魚蝦、樹葉、泥漿等幾乎所有東西。然後,這些吸收的東西在很遠的某處釋放。我們在遠處出水口看得的現象與漩渦洞口截然不同。

當然,還可以將這種磁場旋渦及噴射理解成是龍捲風的反向作用。龍捲風的地面風口是在噴射各種東西,而不是吸收。

4、“磁場黑洞”是否普遍存在?

宇宙中一切天體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物質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相互內在聯繫。“黑洞”現象的產生也不是偶然的。整個自然界是由不斷運動著的物質所組成,物質運動又必然會產生磁場。天體和磁場密不可分,只要天體存在,它周圍就一定有磁場存在。

天體與物質由於運動方向的不同,運動速度差異,會產生無數大小不一、強弱不同的磁場旋渦,有些磁場旋渦能力有限,而有些磁場旋渦可以驅動整個星系的運轉。這種磁場旋渦也造就了許多傳統“黑洞”概念還解釋不清的神秘。

磁場黑洞,才是傳統“黑洞”真正的本質!

巨大天體結構產生大的“磁場旋渦洞”,如星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小的天體結構產生小的“磁場旋渦洞”,如恆星天鵝座X-1“黑洞”。更小的磁場旋渦達不到“黑洞”級別,只能顯示相對較“暗淡”的太空背景。

高能磁場旋渦可以影響整個星系,宇宙中一些分散的呈氣態的氫、氧類物質,及多原子核的硅、鐵類星際塵埃,會向“旋渦洞”附近運動遷移,體現出“旋渦洞”的超強吸附現象。而對於尚未形成完整體系的星系來說,這種從各方向都有離散態物質螺旋聚集過來,便形成了各類星系雛形——星雲

磁場黑洞,才是傳統“黑洞”真正的本質!

△ 被稱之為 “上帝之眼” 的螺旋狀星雲

星雲,被稱之為恆星搖籃。那正是旋渦在對周圍空間進行吸附的過程中,遠近不同物質運動快慢不同。一些物質相互追趕合併,累積到一定程度而形成恆星。恆星又對近距離範圍的物質給予作用影響,形成如太陽系般的小系統。

磁場黑洞雖然不能直觀地看到,但可以通過它“黑暗”的“旋渦眼”及漏斗口發出的各類射線展示它的存在。也曾有媒體報道,哈勃望遠鏡已拍攝到“黑洞”(傳統叫法)邊緣有呈翹曲狀的塵埃圓盤,這就更形象的證實了“黑洞”(傳統叫法)的旋渦特性和真實形態(呈漏斗狀)的特點。

事實上,這種旋渦洞才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形態。在已知範圍內,無論大到颶風(或颱風/龍捲風),小到沙灘上的一枚海螺,亦或是水漩渦及向日葵,無一不向我們展示了螺旋旋渦的廣泛性。

而按當前理論的“黑洞”,可以發現其周圍天體分佈軌跡幾乎都呈圓形旋渦狀,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就是最好的例證。

磁場黑洞,才是傳統“黑洞”真正的本質!

△ 銀河系旋臂的螺旋狀分佈

而如果用“磁場黑洞”代替傳統“黑洞”,用其“高速旋渦”特性代替“緻密超引力”特性,這樣包括銀河系在內的諸多星系的螺旋現象,均能得到很好的解釋。

宇宙中所有天體存在形式和演變過程都是自然規律,一旦我們揭開表象深挖內在聯繫,很多奇異天文現象就不難解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