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假如銀行重新恢復紙質存摺,但每本存摺要交30元,而卡卻是免費的,你更願意用哪一種?為什麼?

364182880


首先要說的是,存摺和銀行卡是銀行兩種不同的存儲介質,現在都能用,而且都不需要繳費,用戶可以選擇辦理。

讓我選自然是優先選銀行卡,銀行卡的好處是資金存取方便,可以開通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便於理財操作,能夠綁定電子支付工具,方便消費、匯款、轉賬,卡片攜帶方便,信用卡還可以信用消費。

儘管銀行卡有諸多的好處,但是銀行卡始終沒有把存摺淘汰掉,作為傳統的儲蓄媒介,存摺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按題主的說法,即便是花錢,可能也有人會選擇紙質的存摺。

存摺最大好處是直觀,每筆一交易都在存摺上打印顯示,這是最讓人信服的金融交易憑據,所謂離櫃概不負責,我理解就是用存摺辦理存取款業務。

如果採用銀行卡,哪怕發給你短信,哪怕你核對了屏幕顯示,只要再次到銀行時出現問題,銀行就應該負責,至少要把來龍去脈說清楚。因為卡片雖然在你的手裡,卡片裡的內容只有銀行可以修改,儲戶是不能修改的,怎麼能離櫃概不負責呢?

存摺的另一好處就是安全,因為存摺只能到櫃檯辦理業務,首先屏蔽了各類電子詐騙;其次,銀行櫃員也是一道安全關,有很多老年人受騙到銀行取錢匯款時,都是被銀行櫃員報警攔截的,我們需要對這樣的櫃員點贊!

總之,存摺和銀行卡各有利弊,老年人更喜歡用存摺。


互金直通車


個人選擇使用銀行卡吧,銀行卡使用的好處是免費、功能多、攜帶方便、櫃檯取款機兩用。存摺適合老年人使用,存取款明細一目瞭然,所有資金進出看得見摸得著,給老年人的感覺就是一折在手,心胸開闊坦蕩蕩的舒坦。

費用問題左右大部分客戶

好多銀行特別是小銀行,為了爭取客戶,本銀行的產品載體都是免費的,銀行卡、存摺一律免年費、小額管理費、短信費、網銀開通等費用,甚至網銀轉賬都免費。這樣一來費用全免增加了無窮的競爭力。看似一個年費10塊錢,小額管理費一個季度才3塊錢,短信費2塊錢,但是一年下來光這些費用也是一兩百塊錢,存1萬元的年利息有時候還不夠交這些費用的。

一個存在要收30元的工本費也好,年費也罷,估計沒人再去願意開立存摺賬戶了。本身存摺戶使用客戶就特別少,都是老年人,假若再去收費30元,恐怕存摺客戶流失更加嚴重了。


存摺的優缺點

使用存摺的賬戶,明細比較一目瞭然。活期存摺中每一筆存取款都會包括業務辦理的日期、業務辦理的金額、業務類型、賬戶餘額、經辦櫃員代碼等要素,退休的老年人喜歡用存摺看退休金的發放,看看工資漲沒漲,漲了多少,支取多少,餘額多少,存摺打印得明明白白的。

存摺的缺點就是攜帶不方便,體積較大,拿著辦事兒各種礙事兒;存摺功能有限,只有存取款、轉賬、代繳代扣幾個業務而已,想辦其它業務必須用銀行卡;另外,明細過於詳細也是壞事兒,有些客戶生怕別人知道賬戶上面的餘額,存摺不如銀行卡更加有助於個人隱私保護。


銀行卡的優缺點

銀行卡的優點就是功能齊全,存取款、理財、保險、大額存單、智能存款……只要銀行辦理的業務都可以使用銀行卡;銀行卡體積較小,攜帶方便;銀行卡私密性比較強;銀行卡即使網點非營業時間照樣可以去自動存取款機辦理存取款。

銀行卡的缺點就是風險大於存摺,銀行卡比較容易複製,一旦發現銀行卡丟失,應該及時掛失止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損失。

有些大銀行的網點已經不再推薦客戶使用存摺辦理業務,估計是考慮存摺沒有銀行卡的費用多吧,去大銀行辦個存摺可能直接會被拒絕,就說沒有存摺。這個情況下,使用人數越來越少,居然還要收取30元錢,這樣的話連對存摺不離不棄的老人恐怕也要棄存摺而去了。


財富公元


看不同的使用人群吧,一般來說,老年人喜歡用存摺,比如他們幾個月前在銀行存了幾萬塊錢,三個月後利息是幾塊幾毛,昨天取了幾千,今天賬戶上還剩了幾萬幾千幾塊幾毛等,存摺上流水賬目寫得清清楚楚,而年輕人的手機電腦上有網銀,在手機電腦上就能看流水賬了,存摺太大且怕水怕彎折,而磁卡小巧攜帶更方便,且取現不受時間和銀行的限制,夜裡十二點都可以去任何一臺帶銀聯的自動取款機取錢,這是紙質存摺辦不到的,不過現在很多年輕人微信支付寶上綁定銀行卡和信用卡了,出門刷二維碼,連磁卡都不用帶了!



荒村釣叟


首先說明一個問題,使用憑證的習慣並不是依靠收費來調節的,也許收不收費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會是主要因素。誰願意使用什麼,不願意使用什麼,都跟收不收費沒有太大的關係。

一、紙質存摺還在,所以不用重新恢復。紙質存摺是最開始出現的銀行支取憑證,只不過是這些年來,銀行卡後來居上,超過了存摺而已;

二、紙質存摺的成本不可能達到30塊錢。紙質存摺具體的製做成本我記不清了,以前銀行收取的工本費只不過是幾塊錢,既然是工本費,意思就是隻要收回成本,不是要靠它掙錢。是不可能達到10塊錢以上的。何況30塊錢可太多了,哪家銀行敢這麼亂收費呢?

三、銀行卡的功能多於存摺,銀行卡使用起來也更方便。現在使用銀行卡的越來越多,存摺只是少部分人在使用。銀行卡的出現,本身就是為了彌補存摺的不足,代表它比存摺優點更多,所以,銀行不會倒退著去壓制銀行卡,擴張存摺。

本人專注於分享與銀行相關、和生活貼近的財經內容,歡迎關注【博文微金融】!


博文微金融


如果恢復存摺這種存款介質的情況下,假如說是免費,那我也還有可能考慮。如果說收費那肯定就會覺得它是一種雞肋產品啦。

支付便利是首選

在如今生活節奏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的辦理業務是我們銀行業所推出的重點。銀行卡其支付選擇渠道比存摺佔有更多的優勢。

雖然說銀行業推出了智慧櫃員機等自助設備,其目的是為了減輕櫃檯辦理業務壓力,提升電子業務替代率。像存摺這種介質的存款產品是可以在智慧櫃員機等設備上進行查詢,轉賬,取款等日常結算業務。

但存摺的支付渠道相比來說還是有侷限性的。比如在ATM機或者是銀聯消費時無法對存摺進行識別。當客戶開通手機銀行需要綁定賬戶時,其存摺也是無法進行綁定的。

收費造成侷限性

就目前銀行業客戶群體來說,只有部分中老年人群人對存摺保持歡迎的態度。大部分青中年人已經接受了銀行卡這種快捷有效的支付方式。

各大銀行會有各種收費項目,比如小額管理費,賬戶年費等。這些費用的存在會導致客戶賬戶去留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去單存卡是主流

除了活期存款賬戶之外,像傳統的銀行定期存單等也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他們所承載的主體已逐步轉化為銀行卡和定期一本通等等。

各大銀行為了去單存卡的步伐加快,已經把該項業務指標作為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標準。因而當有客戶去辦理定期存款時,經常會聽到銀行工作人員推薦定期一本通或者直接存到銀行卡。這也是是節約業務發展成本的一種體現。

綜上所述,存摺已經由最初的主流支付媒介已經逐漸淡化出歷史舞臺,在不久的將來甚至會有可能成為一種歷史見證的珍藏品。


膠鄉寶媽


銀行卡和存摺都是結算類賬戶,兩者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只是在形式上和使用方式上略有不同。

客戶到銀行辦理業務,作為自己平時日常支取使用的是一部分,這類客戶使用上面的相機收費政策也許會對客戶形成導向作用;

另一部分作為工資卡、公司轉賬、領取各種財政補貼款、繳納各種稅費款等有專門用途,對於這類客戶別說收30塊錢,就是收300塊也是非辦不可的,就像對公戶一樣,每年幾百塊的管理費,客戶在開立與否的選擇上也是無法選擇的。

但是作為銀行來說,作為服務行業,在同一種業務性質上,針對不同的辦理方式採取不同的費用收取標準,是違反市場價格規則的。

另一方面,這樣做也會引起客戶的反感,對銀行的這種服務形成排斥心理,是得不償失的。

在銀行工作多年,很多老年人習慣使用存摺,往往不惜花費一上午的時間排隊領取退休金或者低保、殘補、地補等。

使用存摺,上面有每筆存取款的明細和餘額情況,存摺的保管更方便。

使用銀行卡的客戶大多是年輕客戶群體,可以自主的在自助存取款機上進行存取、轉賬、查詢業務,方便快捷。

這也是銀行目前發展的趨勢,逐步淘汰存摺賬戶的使用,櫃面也是主推銀行卡賬戶和電子銀行業務的使用。

在客戶新開卡時,針對部分老年客戶群體,現在很多銀行已經推出了存款對賬簿,依附於銀行卡使用,不作為重要憑證,可以隨時依據客戶需要配發,只是不能獨立進行存取款業務。

所以,題主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銀行卡免費並且配備對賬簿後,同樣作為結算賬戶的存摺功能上完全劣勢與銀行卡,將逐步淘汰。


財經札記


現階段紙質存摺一直有人在用,與無紙化並行著,無必要重新恢復。

希望不是相關行業通過這題目來探測民意吧?是也不怕。早已對存款不滿一定數額的帳戶收取了年費,如開戶銀行所發的存摺還要額外收費在道理上是講不通的。

銀行的服務只可越來越便捷,收取的費用只能越收越少甚不收。旡理由以前開戶發的存摺不收錢,而現在打倒退不但收,還一收收30元。

存摺的功能,等同於銀行每次借了儲戶的錢後鄭重其事地給他們張借款憑據也是份契約(存摺就是借款憑據的合訂本,記錄下所借錢的數額,銀行應付利息,是什麼時候發生與什麼時候應歸還本人。)沒理由你借了我的錢,口說打借條給我,但先要我額外付出一筆,借條才能到我手。存摺上的名字雖是x×人的,其實每次存入銀行都在賺錢。那小本是銀行生財工具之一。

現在銀行推廣無紙化縮減開支是無可非議,用卡用本由儲戶自已選擇。但再節約也不能把銀行成本轉嫁到儲戶頭上來。顧客是上帝,他們都有腳,反感了就會走的!


小笙常談



這不是錢的問題!客戶選擇存摺還是銀行,完全與年齡和使用習慣有著直接的關係。作為中青年客戶,銀行卡再貴也要辦,存摺免費送也不會要。而中老年朋友則恰恰相反。

中青年朋友注重的是銀行卡的便利性。以年齡劃分,特別是80以後中青年,由於具有一定文化素質和見識,且活動範圍很大,對於存款介質的便利性期望很高。首先,銀行卡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實現自助操作,排隊多費事;其次,隨著移動支付的席捲而來,銀行卡可以綁定第三方支付工具,不僅各種支付異常便利,而且還可以實現多平臺理財,拓寬了理財渠道。而這些功能,存摺是無法實現的,在這裡,傳統的理財和支付手段已經沒有了市場。

但是,如果是中老年客戶,尤其是60年代之前的老年群體,由於金融知識的相對缺乏以及文化素質等,對於金融安全認知不夠,特別是對無紙化,網絡化的虛擬性顯示出擔憂。因此,他們更希望傳統的紙質化憑證,記性不好,有白紙黑字,電子自助渠道操作不了,可以到櫃檯辦理等等,從心理上已經產生了依賴性。面對這一特殊人群,即使存摺費用再高也要辦,免費送銀行卡也未必有人要,為什麼?因為他們覺得不安全不方便。

金融科技在進步,人們的金融知識也在不斷豐富和普及,回憶30年前存單大行其道,就連存摺都很少有人接受。時過境遷,現在存單基本絕跡,存摺也正在被銀行卡取代。無紙化,電子化不僅僅金融科技的進步,也是節能環保的需要。但是,這種改變需要時間與過程,銀行絕不能強推,而應該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龍門山財經


存摺並沒有退出舞臺,按照央行賬戶分類,存摺也是一類賬戶。用存摺或是用卡,是客戶自己的習慣問題。目前存摺開戶也是不收費的,所以題主的問題,基本上沒有什麼意義。但我還是想多說兩句,存摺除了每一筆都打印的清清楚楚之外,別的並沒有什麼優勢,因為不是銀行卡,所以很多的ATM機、pos機上都用不了。而銀行卡可以通過銀聯,在多個場景取錢,比如跨行取款、刷卡、雲閃付、綁定第三方支付等等。銀行卡還可以開通手機銀行、短信提醒等等。更重要的是,客戶可以通過手機銀行自己下載流水賬單,放到電腦上可以查找篩選進行盤點,卡內可以存定期,購買理財,積分兌換等等完全超過了存摺。對於歲數大的客戶,還是喜歡存摺,但年輕人就不怎麼感冒了。從長遠來看,存摺最終是會退出歷史舞臺的。但由於目前市場還有需求,短時間內還會與銀行卡並存。


ZT皮尺部首席設計師


我喜歡老式卡,因我發退休金是通過此卡發放,一卡在手進出帳目一目瞭然,工資打上沒,發了多少,漲退休金多少清清楚楚!用電了銀行卡就像瞎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