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德國魯格手槍與日本王八盒子有什麼關係?

凌毅清


敲敲黑板,同學們,不要被德造魯格和日製南部十四式手槍的外型相似所迷惑了,這兩者之間雖然有相仿之處,卻沒有大家所想像的傳承。“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是設計者南部麟次郎吸取了幾種當時西方手槍的特點,而研發出來的一款“大雜燴”手槍,幾乎可以視為一種拼湊出來的不成功產品。



只是由於外型與德國造的P08魯格型手槍外觀近似,因此在太平洋戰場上被美軍成為“亞洲版魯格”,雖然成為了美國大兵們搶手的紀念收藏品,但其槍械性能何質量與魯格比起來簡直有天壤之別。

提起二戰時期的日本手槍,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就是“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口徑8毫米的,全槍長228毫米,彈匣容量八發,有效射程50米。由於民國時期中國軍民習慣上將裝在皮製或木製槍套中的手槍成為“盒子槍”或“盒子炮”,而南部十四年式的槍套採用了圓形凸鼓面硬殼造型樣式,兩者結合,便俗稱其為“王八盒子”,既很形象貼切也充滿了對侵略者的蔑視。



南部麟次郎號稱“日本的勃朗寧”,二戰後期官至陸軍中將,是日本的武器研製專家,他於1902年完成了帶有肩託的8毫米半自動手槍的設計,命名為“南部甲式”,這款手槍被現代武器收藏者稱為“南部爺爺”;不久以後,他又對這款手槍進行了改良,即南部1902改進型的“南部陸式”手槍,收藏界俗稱“南部爸爸”;再後來為迎合日本初級軍官對袖珍型手槍的需求,又根據南部甲式設計出一款縮小版手槍,後世謂之“南部寶寶”,這三款手槍的產量都不是很大,比如南部爺爺總產量只有2400支,影響力也十分有限。

1925年(日本大正十四年),南部根據日本陸軍的要求,對“南部陸式”(南部爸爸)再次進行改進定型,並在該年被日本陸軍選定為制式手槍,於是臭名昭著的“南部十四式”便誕生了。1927年日本海軍也採購該槍作為制式武器,從1926年到1945年,日本以名古屋兵工廠為主共生產了28萬支“南部十四式”手槍,上至將軍下到士官都有使用,幾乎成為了二戰日軍的標誌性裝備。

(王八盒子的名稱由來)

一定要搞清楚的是,魯格手槍的其實是美國人首先研發出來的,時間是1898年。在此之前的1893年,美籍德裔的波夏(一稱博爾特)研發出世界上第一款實用的半自動手槍C93,但由於該槍體積過大沒有被軍方採用。他的同事喬治*魯格在此基礎上加以不斷改進,終於使之成為頗具實用性的手槍,1900年率先被瑞士軍方列為制式武器,那個年代歐美還是和平時期,購買完專利任何國家的工廠都可以生產。

1904年,新式的魯格手槍和9毫米子彈被德國海軍採用,1908年,德國陸軍也開始配備毛瑟公司生產的魯格手槍,因此這款槍被稱為“魯格P08型手槍”,並且由於二戰期間德軍普遍裝備而名聲大噪,到1942年停產時德國共生產了205萬支魯格手槍,包括了35種改量型號,數量遠遠大於日本的王八盒子。



(魯格p08)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魯格P08結構複雜成本較高,1938年起德軍開始裝備“瓦爾特P38型手槍”,產量大約100萬支,因此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軍官在二戰末期使用的不全是魯格,軍事愛好者不要搞混。

根據兩款手槍研製的時間節點可以看出,南部麟次郎設計“南部爺爺”的時間(1902)要早於德國生產魯格手槍的1908年,因此蔑稱小日本仿造魯格而研製“王八盒子”是不客觀的,不妨說是南部借鑑了美國人魯格的手槍外觀設計,恐怕也是那個時代軍用手槍的流行樣式。兩者的內部構造和槍械質量差別也很大,德制魯格的可靠性遠勝王八盒子。



(南部十四式)

《亮劍》李雲龍胡說什麼“王八盒子真漂亮”完全是蒙秀芹的,這槍非但一點都不好看,尤其是誇張的板機部位,一眼便可以區分南部和魯格,另外南部的槍管明顯略長。

至於性能更是天上地下,“王八盒子”擊發無力、經常卡殼、穿透力差、容易走火,華北八路軍有時繳獲回來之後都實在懶得用,美國大兵的評價更刻薄:“連自殺都無法保證可靠的手槍”。


度度狼gg


王八盒子,軍迷對此槍實在是太熟悉了,國內無處不在的抗戰影視劇中,日本軍官使用的就是這把手槍,那隻配套的圓鼓鼓的牛皮槍套蓋子,還真的挺像甲魚的,被抗戰軍民叫習慣了,以至於其真正的槍名“南部十四式手槍”,反倒是知道的人不多了,如同知道駁殼槍和盒子炮的是一般讀者,能說出德國毛瑟C-96軍用手槍的一定是軍迷了。南部十四式手槍,由日本槍械設計師南部麒次郎設計,此人在日本軍工界非常有名,被譽為“日本勃朗寧”,可見此人在日本輕兵器領域的知名度,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陸軍中的許多槍械都出至南部麒次郎之手。

但勃朗寧有經典的槍械傳世,南部麒次郎所研發的槍械,似乎都談不上什麼經典,這把南部十四式手槍,反倒成了南部麒次郎所設計的奇葩之作。

在研發此槍時,南部麒次郎吸收了當時幾種西方手槍的特點,外形特別似德國軍隊著名的魯格P08式手槍,不認真辯識還真難區別,兩者至少在外觀上幾乎一模一樣,因此南部十四式手槍,又有“東方魯格”之說,緣起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繳獲此槍以後。

南部十四式手槍,是原南部式手槍的改進型,由名古屋兵工廠製造,採用了南部式8毫米子彈,8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瞄準基線較長,因此精度較高。

但南部十四式手槍本身品質較差,擊針易斷曾一度困擾著使用者,供彈系統引發可靠性問題,容易出現第2發子彈上膛不到位的現象,有時需要手動上膛。且卡殼頻繁,射擊時彈夾易脫落,容易走火,距離稍遠,穿透力就下降,網絡上說是二戰時最差的一把手槍。


國平軍史


魯格爾槍和南部十四式基本上就外形有一些相似之處,剩下結構方面,基本沒有相似之處了。當年美國大兵說南部十四是東方魯格,這就是外形相近罷了。

早在1898年,就推出了魯格手槍,1908年,德國陸軍採用了魯格手槍,並且命名為P08魯格手槍。在這之前,南部麟次郎就盯上了這把槍,當然,他盯上的不止這一把,自己回去研究研究,然後又借鑑了別的國家的幾把手槍,研究出來個四不像手槍。

1902年,南部麟次郎推出了兩把手槍,南部A型和南部B型,這兩個其實就是大小不一樣,一個叫南部爺爺,一個叫南部爸爸。而在1925年,也就是大正十四年,南部麟次郎改進了之前的手槍,出品了南部十四式。

南部手槍的閉鎖方式是卡鐵擺動閉鎖,而魯格手槍則是其標誌性的肘節閉鎖方式,類似於馬克沁,兩把手槍的兩種閉鎖方式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即便都是短槍管後坐,它也是兩款完全不一樣的槍。另外,魯格和南部的整體結構完全不一樣。

南部十四呢,是個非常弱的槍,故障率非常高,這點有賴於他們國內的工業水平,冶金技術不行,撞針很容易斷,也比較容易走火。南部手槍的惡名,都是來自於它們糟糕的可靠性上。


軍武文齋


南部十四和魯格p08手槍的關係就是沒有關係[捂臉]

首先兩者的設計原理完全不同,魯格p08採取的是肘節式槍機,子彈的後坐力把肘節式槍機向後推高,並帶出彈殼完成退彈,肘節式槍機走完行程後會在彈簧的作用力下復位並把新的子彈推入槍管完成上膛。
南部十四式手槍則是反衝式,後坐力直接將槍機後推,將彈殼拋出,槍機復位的時候將新的子彈推入槍管完成再次上膛




自動手槍的核心設計就是槍機運作模式,而南部十四和魯格P08兩者的槍機沒有任何相似點。

其次南部式手槍定型投產比魯格P08更早

南部陸式手槍是日本槍械專家南部麟次郎在1902年就完成設計的,1904年就開始投產了,是南部系列手槍的開山鼻祖,奠定了後來南部系列手槍的外形和內部設計的基礎。南部陸式自動手槍

我們熟悉的魯格p08是德國陸軍在1908年定型選擇,你說1904年開始生產的手槍和1908開始生產的手槍有什麼關係?

總得來說 南部手槍和魯格手槍的關係就是沒有關係,唯一類似的就是槍管外露和握把傾斜,但是這兩點設計在二十世紀初是很常見的設計,就跟現在智能手機都是大屏幕平板,你能說誰仿造誰嗎?

阿爾茲羅斯M1898自動手槍

韋伯利自動手槍


倫敦上空的噴火


中國軍民對於二戰時期日軍的制式手槍“王八盒子”那是最熟悉不過的了,實際上該手槍的正式名稱為“南部十四式手槍”。該手槍的設計者為日本的陸軍大將南部麒次郎於大正十四年,即1925年定名,由於裝槍的槍套很像烏龜殼,因此,中國人形象地將其稱為“王八盒子”。由於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槍的外觀和德國著名的魯格P08手槍長得很像,大家就將南部十四式手槍稱為“東方的魯格”,認為日本的這支手槍是仿製的德國的魯格手槍,事實果真如此嗎?

魯格手槍和南部十四式手槍雖然外觀長得很像,但是其內部結構是不一樣的。雖然兩支槍都採用的是槍管短後座的自動方式,但是開閉鎖方式完全不同。除此之外,芬蘭的拉蒂手槍、意大利的格利森蒂手槍外觀都和魯格類似,但是內部結構都不同。現在手槍的外觀都採用了勃朗寧似的套筒,但是在100多年前的手槍外觀大多是像魯格樣式的。就如同今天的四代機一樣,美國的F—22猛禽、中國的殲20、俄羅斯的T—50,這三架四代機的外觀長得太像了,難道中國和俄羅斯的四代機都是仿製美國的嗎?如果非要說南部十四式手槍與魯格手槍有什麼關係的話,那就是魯格手槍發明較早,屬於劃時代的東西,那麼日本的設計者對其進行了借鑑,從而進行了時代化,設計出了本國的手槍。

最先使用南部十四式手槍的是日本的關東軍,由於中國的東北比較寒冷,該手槍在日常使用中經常發生擊發無力和擊針折斷等致命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每把手槍都多配一根擊針以備更換。日軍的南部十四式並不是一支多麼優秀的手槍,多少有點雞肋。

意大利格利森蒂M1910手槍


歷史軍魂


沒啥關係,外觀上類似而已。王八盒子在設計的時候(20世紀初),勃朗寧那種套筒式手槍還沒流行,手槍的握把角度也相對現代手槍更斜,而當時握把的角度其實指向性更好。所以說王八盒子外形上類似魯格P08算是個人機功效上的借鑑,但不存在外觀抄襲。

自動原理上,他們兩雖然都是槍管短後坐,然並卵的是那個時代就槍管短後坐方便用在軍用手槍上(其實現在也是),自由槍機的手槍不是沒有,但往往只能承受.32ACP、.22LR這種鶸手槍彈。

但他們再閉鎖上就大不同了,南部是卡鐵擺動式閉鎖,這個原理...當然不是日本原創拉~

因為它抄的是意呆利的Glisenti...真特麼比醜大賽啊

而魯格P08的肘節閉鎖傳承自博查特C93

它整個槍機、復進簧、扳機組的設計和王八盒子完全兩樣。


瘋狗的輕武


德國的魯格手槍與日本王八盒子有點關聯但並不是主要的,而是美國的Ruger Standard“魯格標準”手槍跟日本王八盒子有直接關係。

日本王八盒子就是“14型Nambu”也稱為“Type 14 Nambu”。是早期日本Nambu“南部”手槍的改版。該系列有五種衍生:A型1902型(也稱為Grandpa Nambu),A型1902型改良型(也稱為Papa Nambu型),B型(也稱為Baby Nambu型), 14型Nambu(南部十四年式自動)和94型。

Nambu手槍系列起源於日本中將Kijiro Nambu“南部麒次郎”(1869年9月22日—1949年5月1日)的設計。他是舊日本帝國軍隊的職業軍官和Nambu武器製造公司的創始人,日本軍方在二戰時使用的大多數槍支是Nambu武器製造公司製造的。南部麒次郎作為一名多產的小型武器設計師,被稱為“ 日本的約翰·布朗寧 ”,並於1914 年被授予二等神聖寶藏勳章。

“Type 14 Nambu”(14型Nambu)是Type A Modified(也就是Papa Nambu型)的改進版。Type A Modified手槍於1909年被日本帝國海軍和20世紀20年代的泰國軍隊採用。

Type 14 Nambu“王八盒子”於1925年設計,旨在簡化製造以降低成本。於1927年正式被日本軍隊採購。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4型Nambu手槍製造相當精良。可二戰開始後,由於戰時物質短缺影響了質量,加工缺乏拋光,薄藍變得更加普遍。特別是在戰爭的最後一年,為了產量,14型開始匆忙趕製,質量隨之下降。

儘管質量下降,後來的14型仍具有相當不錯的性能。

(圖1——日本14型Nambu,俗稱“王八盒子”)


14型Nambu手槍的精良品質引起了美國火器設計師兼企業家威廉·B·魯格的注意,1945年他從一名回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手中得到了一把繳獲的Nambu手槍。魯格以此在他的車庫裡複製了兩把Nambu手槍。

1949年,亞歷山大·麥考密克斯特姆和威廉·B·魯格創立斯特姆-魯格公司(Sturm,Ruger&Company)。在設計他們的第一款半自動手槍時,魯格將日本Nambu手槍的輪廓以及德國9毫米Luger“盧格”和美國柯爾特伍茲曼的懷舊理念融入到他們的第一款民用版.22口徑手槍(魯格標準)中,基於魯格標準型號後來的產品成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22口徑半自動手槍。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國內經常把德國著名的Luger“盧格”手槍和美國的Ruger“魯格”手槍一樣翻譯成德國的“魯格”手槍。對於不太熟悉的把Luger“盧格”和Ruger“魯格”經常混淆。

(圖2——美國 Ruger“魯格”標準型號)


著名的Luger“盧格”手槍是由奧地利設計師Johann Luger“喬治-盧格”(1849年3月6日-1923年12月22日)在對Borchardt手槍進行改進後,製造了Parabellum手槍(也就是Luger手槍)並在1898年申請了專利。這支手槍對Luger和DWM(德國武器和彈藥有限公司)來說都是相當成功的。

Borchardt手槍由德國工程師雨果博爾夏特於1893年設計。DWM公司聘請Georg Luger“喬治盧格”在軍事和民用界推廣Borchardt手槍。這支手槍早在1894年就被美國海軍測試過,後來被美國陸軍測試過。因為有些缺點而受到批評。後來這些意見在瑞士陸軍實地測試中得到了證實。但Borchardt“博爾夏特”拒絕對他原來的設計做任何改變。DWM公司隨後任命Georg Luger對手槍進行必要的改進,由此產生了著名的Luger“盧格”手槍。

(圖3——德國Luger“盧格”(Parabellum)手槍)


這些就是日本王八盒子“14型Nambu”手槍和美國Ruger“魯格”手槍以及德國Luger“盧格”手槍之間的關係。


血色黃昏的黃昏


兔哥回答:首先,這兩個槍還真有一定的源緣,德國的魯格手槍即P08式手槍,魯格P08由喬治·魯格於1900年研製生產的一款制式軍用半自動手槍,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制式手槍。 而“王八盒子”就是小日本鬼子的南部十四式手槍,是1925年開始生產的,它參照的對象就是魯格P08型,其樣式基本一樣,不認真瞧瞧還真容易看走眼。“王八盒子”被美軍稱為“東方魯格”。但這款手槍的質量卻是出奇的差,說實話,二戰中日本也沒造出什麼高質量的武器,從王八盒子(南部十四手槍),外把子(大正十一式機槍)到九二式重機槍哪一個不都是糊弄孫子的東西。下面兔哥分別說說這兩款手槍:(下圖為魯格)


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用過兩種手槍,一種是早期的魯格P08手槍,這款手槍也是後來戰場上各國士兵紛紛爭奪的一款手槍,在當時二戰戰場上能收繳一把魯格P08可不僅僅是一件幸運的事,當時有“擁有一把魯格手槍就擁有一生的財富”一說,魯格在黑市上更是價格高昂,一把魯格手槍可以買下一個農場。戰場上為了搶奪一把魯格P08甚至到了玩命的成度,說魯格手槍極具收藏價值指的就是這款魯格P08系列,價值極高,誰得到誰就後半生衣食無憂了,窮人得到一把魯格P08手槍立馬“鹹魚翻身”,而在這款槍中炮兵用的魯格P08手槍更是寶中寶,價值最高,得到它更是能使窮人變地主。(下圖魯格卡賓槍式)


看看這款槍的基本特點:魯格P08是一款系列手槍,有5種款式,德軍用的是基本型,還有海軍型,炮兵型,卡賓槍型,商用型,區別是槍管的長度;口徑有9毫米口徑和7.65毫米口徑的兩種。炮兵型P08手槍是DWM公司於1916年生產的,共生產了兩萬支,因此,很難獲得,炮兵型魯格P08槍管長203毫米,其射擊精度較高,能100%命中200m處的人像靶。基本型的槍管長102毫米,海軍型152毫米,軍用的槍管最長的是卡賓槍式的,槍管長298毫米,最大表尺射程800m,可使用8發彈匣,32發彈鼓。這還不是槍管最長的,商用型的一款槍管達到了610毫米長度,名符其實的步槍了。魯格P08最大的特色是其槍機採用了肘節式的閉鎖機構,射擊時槍機肘節後滑中間向上摺疊,就像肘關節一樣,非常有特點。魯格手槍精度高,耐用,樣式美觀,即便是1942年停產,卻依然是人們最喜歡的一款手槍,並且由於特殊的原因,存量少,每一型都是重金難求的精品,世界上沒有一款手槍能有過這樣輝煌的經歷;




還有一款和魯格的樣式差不多,但這款並不是魯格手槍,而是瓦爾特P38,這款手槍當時是準備替換魯格手槍的,通常人們把它誤稱為魯格是因為樣式差不多,但卻是兩種不同的手槍。二戰大約有100萬支瓦爾特P-38式手槍裝備納粹德軍。二戰結束後,P-38式以P1的名稱裝備聯邦德國國防軍,並投放市場上銷售。(下圖,瓦爾特P38)


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槍是日本於1925年裝備日本軍隊的一款手槍,仿魯格08式手槍,但由於日本的工業製造能力無法有效仿製,因此,日本自己設計了槍機閉鎖機構,不同於魯格P08的肘節式。該槍外形酷似德制魯格手槍,裝槍用的盒子有特色,其皮質蓋是一整塊凸起的大蓋,特別像日本人崇拜的王八,因此,我國軍民給它起了個“王八盒子”,日本鬼子本身就像王八,羅圈腿,小矮個,戴個帶布片的烏龜帽子,再背個帶烏龜紋的鋼盔,整個一個王八羔子。“王八盒子”仿製十分拙劣,撞針硬度不夠且較脆,擊發無力,容易折斷,對環境適應性非常差,泥水環境下無法正常使用,卡殼卡彈情況時有發生,射擊時的彈匣容易掉下來,有時不小心碰到彈匣卡筍彈匣就脫落,而且很容易走火,掉地上就有走火的可能,遠距離射擊更是坑爹,子彈飛哪去了很難說,沒規律,亂飛。用美國大兵的話說,甚至連自殺也無法保證。穿透力極差,連厚一點的木板門都無法擊穿。可以說是二戰中最差的手槍了。(下圖王八盒子)


兩種槍兩種口碑,一個好的出奇,一個差的要命,一個搶都搶不到手,一個給都不想要。這就是魯格個王八盒子的區別。

以上是兔哥個人的看法,歡迎你的指正,也希望你的關注。(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德國的盧格P08手槍和日本的南部十四式(王八盒子)手槍只是外形比較相似而已,本身結構是完全不同的。兩者之間並沒有關係。

盧格P08手槍

盧格P08手槍是德軍在一戰和二戰期間都大量使用的一種武器,在二戰時主要裝備低級軍官等。其採用了特殊的肘節閉鎖原理,這款手槍的槍機就像是人的手臂一樣,射擊時會向上彎折。我認為肘節閉鎖幾乎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反倒是加工比較麻煩,射擊時武器震動大,對彈藥也相對敏感一點。但P08手槍研製的年代自動武器才剛剛出現,受制於年代,當時能想出肘節原理也算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南部十四式手槍

而南部十四式相對而言就簡單很多了,採用了自由槍機原理,慣性閉鎖,與P08手槍在結構上有著明顯區別。南部十四式手槍結構比P08簡單,性能也比P08遜色不少,主要是由於其發射的槍彈8mm南部彈威力太弱。

事實上與P08手槍長得像,但是結構卻不同的手槍還有不少。

拉蒂L-35手槍

比如芬蘭的拉蒂L35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原理,卡鐵起落閉鎖。並且擁有內置隱藏式擊錘,這點與P08和南部十四式都不相同。

無論如何,以上幾種手槍都比不上採用了套筒設計的M1911等手槍,都是落後的設計。尤其是拉蒂L-35手槍,都已經20世紀30年代了,就是不用勃朗寧的套筒設計,偏要造一隻長得很像P08的手槍。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日本的王八盒子手槍真名叫南部十四式手槍發明者是日本的南部十四郎,因此該手槍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南部十四式手槍的仿製來源於德國的魯格手槍。但是由於日本槍械生產差所以該槍十分簡陋。質量較差。性能極差。甚至是開槍的時候都子彈都射不出來。而且日本人被中國視為王八,所以就管日本手槍叫王八盒子。有些極大的諷刺意味。實際上該槍就是王八盒子。因為該槍是當時世界上世界上最差的手槍。沒有任何一款手槍比該槍要落後,而當時中國國民黨軍隊購買和仿造了大量的毛瑟手槍和魯格手槍。數量和性能遠超日本王八盒子手槍,基本上抗日戰爭中日軍的手槍一點優勢都沒有。反而被中國軍隊裝備的毛瑟手槍打的落花流水,遍地找牙。死傷慘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