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柬埔寨未來發展是如何規劃的?

克里奧爾


看到頭條悟空問答中“洪森感謝越南”的內容,這裡先簡述幾句:洪森、謝辛、韓桑林三人曾為紅色高棉的“叛將”,在越南扶持與入侵下接管柬埔寨政權,西哈努克成為沒有實權的元首,這樣的體制延續至今。洪森的感謝既是禮道,也發自內心,沒有越南的大兵干涉,紅色高棉還會折騰下去......

但回望歷史,自古高棉王國淪落後,越南與暹羅一直“夾擊”柬埔寨,民間與知識界對兩鄰國好感不多。執政者一褒一貶,自有其理由。

回到發展,1576萬人(2016)的國家,又被西方視為非民主體制受到援助與投資等限制,影響不大也不小,因為某種意義上講,東盟其他國家對柬投資相應減少一半,只能靠中國、日本、越南等傳統援助國。

據報道,2010年至今柬埔寨經濟的三大支柱依然有效:建築與房地產、服裝為代表的加工業、旅遊。相信沒有天災人禍,柬埔寨經濟會保持中高速增長。問題是潛力,它沒有越南的人口紅利與八面玲瓏,機會自然少。

內政決定外交,西方限制之下,洪森會依託東盟,把“親華”、“睦越”、“迎日”的政策進行下去,三大“金主”,哪個也不能得罪。

還有一段認識柬埔寨的文字抄錄如下:

史學家驚奇地發現,時光穿越兩千年,柬埔寨經濟社會幾無變化:農耕為主,稻米、魚類和香料三大產品世代不變,農村工藝(以罐、鐮、牛車、陶器和棉布5種為代表)從吳哥到現代經久不易,出口領域仍然是大米、橡膠和菸葉等作物。全國8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35%的居民日均生活費不到1美元,人口自然增長率2.5%。2016年實現GDP200億美元,貧困率17.7%,預期壽命68.6歲。

史學家筆下的柬埔寨彷彿千年不變。它是全世界唯一把古蹟印在國旗上的國家,獨立以來先後有4面國旗,只在顏色和三、五座聖塔間不斷變化,唯有吳哥寺永久地矗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